目前分類:談武論理 (6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札記  

  1. 井欄四平勢
  • 口訣版本:
    • 《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井欄四平直進,剪臁踢膝當頭,滾穿劈靠抹一鉤,鐵樣將軍也走。」
    • 《武備要略.長拳法》:「井欄四平勢直進,剪臁踢膝當頭滾;穿劈靠抹一鉤施,鐵漢將軍立不穩。」
  • 靜態動作分析:依茅元儀《武備志》所錄圖譜 為左足在前,右足在後,右手為肘,肘尖與眉齊,左臂護肘;程子頤《武備要略》所錄圖譜動作一樣,只左右相反。井欄四平勢與拗鸞肘相類,惟肘擊控高度不同,拗鸞肘係擊打胸口, 而井欄四平勢係打擊頭面,其動作與泰拳掃肘相類。
  • 口訣釋義:
    • 井欄:用以圍住水井,防人落井,上架轆轤,故又稱「井床」,多為方形。 將掃肘形容為井欄,不僅其形象有類井欄護住頭面外,又接四平三尖之意。 
    • 四平:四平乃槍勢名,又分上中下,以中平為尊。四平槍講究頂平(頭正)、肩平(沉肩)、槍平(槍身水平)、足平(立足穩固)兼以三尖緊對(槍尖、肩尖、足尖),拳亦如是。
    • 直進:乃言井欄四平勢乃中門直進打法。
    • 剪臁踢膝:「臁」係指小腿兩側,故「剪臁」多解為踢其小腿兩側;踢膝,則指以腳蹬其膝。剪臁踢膝係指不同之腿擊法,完全依對方當時狀熊而定。
    • 當頭:事到臨頭之意。
    • 滾穿劈靠抹一鉤:滾穿劈抹均係指手法;靠則指靠法;鉤指以足輕勾。滾,手臂擰轉同時繞圓謂之滾;穿,一手由另一手掩護下穿出;劈,手由上而下,或拳或掌下擊;靠,全身快速猛撞為靠。
    • 鐵樣將軍也走:就算你是鐵打的將軍也要逃。
    • 全文口訣釋義:井欄四平勢是鴻門直進打法,我先以腿踢其小腿或膝蓋時,近身以肘擊打對方面門,接著右手一滾左手穿出拉他手,右手向下劈擊再接一靠,隨即右手一抹右腿輕勾跌他,就算是鐵打的將軍也要逃走。
  • 技擊用義:我接近對方,伺機先以腿踢他小腿或膝蓋,趁他招架之時,急上步近身以肘 打他面門。他或退步或以右手招架,我即左手穿出拉他右手,右手逆時針轉至頭上,由上而下劈他後腦。他若閃避,我即進步以右肩靠他,令他立步不穩後,以右足跟往內鉤他腿,同時右手由他頸部或頭面抹去,使他仰跌倒地。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雀地龍
    • 口訣版本:
      • 《武備要略.長拳法》:「雀地龍下盤腿法,前揭起後加橫拳,他退我須顛腿補,短當衝進莫延遲。」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雀地龍下盤腿法,前揭後起進紅拳,他退我雖顛補,衝來短當休延。」
    • 靜態動作分析:蹲身,右足蹲坐,左腿足尖翹起伸直,上身正直看前,左右伸直如斜線
    • 口訣釋義:
      • 雀地龍:雀地龍,本勢名,依唐順之《武編前集.拳》所載,又稱「地龍勢」。明代古典小說中,多稱「淬地龍」,如《西遊記》 第51回﹤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即寫道:「『…魔王使個蟒翻身,大聖卻施鹿解角。翹跟淬地龍,扭腕拿天橐。』」《水滸傳》第104回﹤段家莊重招新女  房山寨雙併舊強﹥也記載道: 「。拗鸞肘出近前心,當頭砲勢侵額角。翹跟淬地龍,扭腕擎天。」
      • 下盤腿法:乃指雀地龍是下盤腿法,惟並非踢法,乃指撐腿下勢之動作。
      • 前揭起:揭起,乃指往前往上挑起之動作,乃指身形首先挑起之意。
      • 後進紅拳:此乃指身形一起,即進紅拳。惟紅拳為何?依筆者拙見,可自「出手見紅」 思考。「出手見紅」係指出手即見血,乃指出手之兇殘。惟徒手搏擊技術若要出手見紅,惟人之五官易於出血。另外 吳殳《手臂錄.卷二.馬家槍二十四勢說》載有「闖鴻門」之槍勢,係以槍直刺對方面目之招式。故筆者以為,紅拳者,乃是直拳打對方面門之動作。
      • 他退我雖顛補:顛者,乃指顛腿,依張孔昭《拳經拳法備要.少林寺短打身法統宗拳譜》所載,係以足跟踹人骨縫處之踢法。本句乃指,對方若退後,我即是顛腳踢之。
      • 衝來短當休延:「當」依馬明達教授所言,乃指拍位或是現今所稱的節奏。「短當」乃指其節奏短促。本句乃指由整個雀地龍之攻勢,需把握時機衝上就打,莫要延遲。這邊帶出雀地龍或是種「驚法」!也就是佯攻詐敵之招式。
      • 全文口訣釋義:雀地是伏身於地之下盤腿法,我身形揭起即以拳打他面門。他若退,我則以腳跟踢他。這個時機一閃則逝,要立刻衝上去打,莫要延遲。
    • 技擊用義:
      • 雀地龍用法有很多爭議,有抄腿摔法,猶如柔道之肩車技法。惟此用法於《紀效新書》或《武備要略》中皆未提及。
      • 若依《紀效新書》或《武備要略》之口訣,雀地龍用法為起身後,捉緊時機,直拳打對方面門,對方急退我立馬以顛腳踢他。惟雀地龍之下盤腿法意義為何?筆者以為可參考升霄道人《少林衣缽真傳.繪像羅漢短打全式》其中兩式用:
        • 「鐵牛耕地勢」口訣寫道:「鐵牛耕地逼拳短,縱步起手取虎臉。回馬一步連環腳,青龍擺尾回身轉。縱步蹲身臥肚捶,硬崩實砸取腦眼。雙拳連步居中間,左右斜步兩下閃。」
        • 另一勢口訣為:「撐腿蹲身雙手扣,力劈中門分左右。掩手即出撩陰腳,?前扭身忙當後。尖叉加手破骨打,順子投井無解救。翻身起手加棍捋,硬取左門須防右。起上打下皆一理,閂住鐵門十八湊。硬崩實砸遂手入,合法全實雙手扣。」
      • 依此,我們可以發現雀地龍之下勢,並非現今常見之由立姿轉仆腿下勢,而是縱身跳躍後接仆腿下勢,符合其「雀(跳)」之意。同時,雙手並非直接右手高舉左手下探,而是縱身雙手實砸硬劈對方腦門,蹲身時則以窩肚捶或是起身打面門。故整個雀地能動作乃是縱身劈砸對方腦門,落步仆腿下勢,左拳先打對方小腹,或是一手橫頭護面,起身一拳取其面門並加顛腿或撩陰腿踢去。 

 

  • 朝陽手
    • 口訣版本:
      • 《武備要略.長拳法》:「朝陽勢遍身 防腿,無縫鎖偏封快足,偷步進彈他一腿,好教師也要退縮。」
      • 《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朝陽手偏身防腿,無縫鎖逼退豪英,倒陣勢彈他一腳,好教師也喪聲名。」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朝陽手偏身防腿,無縫鎖逼退豪英,倒陣勢彈他一腳,好教師也喪。」
    • 靜態動作分析:立姿,左手上舉,右手曲肘與地平齊胸。另程子頤《武備要略.長拳法》所載之「朝陽手勢」為右弓左箭,左手與左腿呈一直線,掌心朝天,右手曲肘護胸。
    • 口訣釋義:
      • 朝陽手:手心為陽,朝陽手乃指掌心向天之動作。另一說法為以掌劈對方太陽穴,故稱朝陽手。朝陽手有不同的形態,但統一形態為一手掌心向天之姿。
      • 偏身防腿:指身形側對以防踢腿。
      • 無縫鎖逼退豪英:依據余象斗《新刻天下四民便覽萬用正宗.武備門》所載,無縫鎖為反擒拿法,「無縫鎖他用雙手十字來揣住我衣領,我用一手拿住他,下一手用從他下手插起按住他上手,進  前一撇,他即仰面跌去。」惟據程子頤《武備要略.長拳法》口訣「無縫鎖偏封快足」似係不同之技法。
      • 倒陣勢彈他一腳:倒陣勢招法不明,故依程子頤《武備要略.長拳法》所載對應本句「偷步進彈他一腿」之用法。彈腿,依唐順之《武編前集.拳》所載:「平踢為彈腿。」
      • 好教師也喪:脫字,以茅元儀《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補,應為「好教師也喪聲名」。
      • 全文口訣釋義:朝陽手側身防踢,接著我使無縫鎖逼退英豪,以倒陣勢偷彈他一腿,就算是名武師也要栽在此招,喪了威名。
    • 技擊用義:
      • 依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所載,朝陽手之動作接近沖天炮或八極拳托塔打法,乃手法向上往上直打對方下巴;若依程子頤《武備要略.長拳法》所載,乃是撲面掌,以右手護胸,左 手撲打對方面門。惟兩者均有「偏身防腿」之意,也就是說朝陽手對敵時,並非直面對敵,應是配合步法移位,由斜打正。故設對方一腳踢來,我即右手護胸,側步避腿,接著上步以左手撲打其面門或上打其下顎。
      • 無縫鎖應用招法不明。若依拳勢變化而論,我以左手撲其面門或托其下顎,對方必以右手或左手撥擋,對方若自圈裡向外格檔,我換手復撲其面門或托其下顎;對方若自圈外由裡撥擋我手,我則偷手順拉對方一手,引對方另一手來攻,復拉交叉方十字。
      • 承上勢未停,復彈對方下陰或小腹。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丘劉勢
    • 口訣版本:《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丘劉勢左搬右掌,劈來腳入步連心,挪更拳法探馬均,打人一著命盡。」
    • 靜態動作分析:丘劉勢動作與探馬勢幾乎一致,惟探馬勢乃右手高舉,左手護腰,右弓左箭;丘劉勢為左手右舉,右手屈肘於右胸旁略與胸齊,右足在前左足在後,略成拗弓步。
    • 口訣釋義:
      • 丘劉勢:「丘劉」意不可解,經筆者多方探查,仍無所獲,僅確知非人名,應為音轉,不可確知為何詞音轉。丘劉勢動作與與探馬相似,但應為不同動作。據朝鮮崔起南所著《武藝諸譜翻譯續集.拳譜》載:「丘劉即陽懸腳金雞也。」另查余象斗《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武備門》有「招陽懸腳金雞勢」:「腳用顛番吊脈,手用披砍」,其動作乃手為招陽手,腳為金雞獨立勢。惟並無明說丘劉勢即招陽懸腳金雞勢,疑崔起南所譯《武藝諸譜》作者自行補註說明。另據《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武備門》「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歌」中記有丘劉勢:「立劉勢子把人欺,妙在腳前應。」 此為目前筆者所能查及關於丘劉勢資料。
      • 左搬右掌:「搬」在武術而言,乃搬移對方肢體(手足肩胯等),用以防禦對方攻擊或是使對方處於我方易於攻擊之情境中。右掌之「掌」乃動作,即指右手轉為掌勢。就整個左搬右掌的動作來說,乃是防禦性動作,左右輪搬將對方拳打腳踢攻勢化消。
      • 劈來腳入步連心:劈來腳易解,即指對方踢來,我即掌劈對方來腳。惟入步連心何解?部份論者將「入步連心」結合後句「挪更拳法探馬均」解為入步朝心口以拳連擊。惟筆者頗不以為然,蓋探馬拳依清末用法來說,的確是雙拳直向連擊的動作,但在明代時,探馬用法仍應以當時所述用法為主,乃劈砍手法,而非直拳連擊。故筆者認為,「入步連心」對應的,並非是「拳」,而是「腳」,「入步連心」乃指進步當心口一踢,此方呼應 《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武備門》「宋太祖三十二勢長拳歌」所述:「立劉勢子把人欺,妙在腳前應」之語,同時方符合後句「探馬均」之意。
      • 挪更拳法探馬均:這一句話的真意,應為由丘劉勢轉為探馬勢,故連心一踢後,此手用披砍攻擊對方。
      • 打人一著命盡:此句易解,即一招讓人斃命,形容此勢威力。
      • 口訣全文釋義:丘劉勢乃是左搬右掌靠胸,化消對方攻擊的勢子。若對方踢來,我用手劈開,隨即進步上前朝對方心口一蹬,復以手披砍對方,一招即要他命。
    • 技擊用義:
      • 對方拳來打我,我即左撥其拳,右掌或劈打或轉撥對方拳打;對方若起腿來踢,我即掌劈對方來腳,瞬速上步,對方左右拳來招打,我雙手分拿開至左右,起腿對心一踢,對方避退不及,中腳摀心時,我跟步上前轉探馬勢劈打,一招即要他命。
      • 在朝鮮勢法中,則是甲方做虛腳懸勢(朝鮮勢法所示動作,實乃進步高踢)踢來,乙方以丘劉勢撥開對方來腳。
  •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勢名小解:如封似閉及六封四閉》

  「如封似閉」是楊氏太極拳招法之一,常接於搬攔捶後,亦是由陳氏太極拳「六封四閉」一招演化而來。不過由於音同字異加上運用之差異,而使今人誤認為截然不同兩招。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札記之二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札記之一

  • 懶扎衣勢
    • 口訣版本: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及《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懶扎衣出門架子,變下勢霎步單鞭,對敵若無膽向先,空自眼明手便。」
      • 《武備要略.長拳法》:「懶扎衣起手架子,變換勢霎步單鞭,對敵若無膽向先,空自有眼明手便。」
    • 靜態動作分析:就圖示動作來說,懶扎衣為右手橫出、左手撩衣靜態動作,惟雙足直立,與現今弓步或馬步為主不同;另一差異即是,該動作似乎由前將衣服往後一撩,故左手在腰後,與現今在腰際或是丹田處不同。目前代表性動作則為陳氏太極拳的「懶紮衣」、楊氏太極拳的「 攬雀尾」或少林太祖長拳「 迎面扳手」,惟另據《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武備門》所載「單鞭撩衣勢」與現今「懶紮衣勢」相同。
    • 口訣解義:
      • 出門架子:即一門拳路起手第一式,也是代表性動作。
      • 變下勢霎步單鞭:指明懶扎衣後續變招手法。「下勢」易解,即蹲身,「霎步」與後述「一霎步勢」相關,或可解釋為「快步」或「剎步」。單鞭即單鞭勢也。
      • 口訣全文釋義:懶扎衣是起勢第一招,能轉接霎步單鞭,用此招時,若沒有膽子面對敵人,那麼就枉費明明手快的身手了。
    • 技擊用義:
      • 這邊未詳述懶扎衣技擊用法,在陳氏太極拳或楊氏太極拳用法隱晦,多為人各自體悟,惟查《新刻鄴架路裁萬寶全書.抱勢臨危解法》有「懶摺衣勢」:「他用雙手來揪住我衣,我用右腳□住他左腳後跟,用左手帶住他腰上衣 再用右手把喉下一堆,他就仰面倒跌去。」似能最符合懶扎衣用法。
      • 懶扎衣接下勢單鞭:我或先或後出招,左手拉對方褲頭或是左手,隨即上步用拳迎打對方面門,或是抹頸使之仰跌,若是對方右手來架,我即右手帶對方右手向後一拉,瞬間蹲身左手挑襠或是如柔道「肩車」一般摔之。
      • 《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武備門.懶扎衣勢》「手用單鞭,腳用小連小打。」及《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武備門.單鞭撩衣勢》:「手用隻手破隻拳,腳用短連。」:以右手如單鞭勢般,劈擊對手面門、胸口。(至有關「腳用小打小連」、「腳用短連」,因無法確知其意,故不談)
  • 金雞獨立
    • 口訣版本: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及《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金雞獨立顛起,裝腿橫拳相兼,搶背臥牛雙倒,遭著叫苦連天。」
      • 《拳經拳法備要.拳法備要圖》:「八仙醉步勢:腳懸顛蹖式,又曰金雞獨立,亦名寒雞步。凡捷步皆從此生。鐵枴李、漢鍾離皆從此化出。」
    • 靜態動作分析:左腳虛懸,右手護左脅下,左手或直伸向上或略曲肘向上。這動作較為少見,目前常見金雞獨立動作,可分為三種:一種是右腿提起,左手平伸向前,右手在腰或護左脅下;另一種,如陳氏太極拳金雞獨立,為同手同腳提起,另一手下按平衡;第三種則是如同泰拳,雙手提起護臉,一腳虛懸踢擊
    • 口訣釋義:
      • 金雞獨立勢,為典型武術動作,一腳懸空提起。
      • 「顛起」:依張孔昭《拳經拳法備要》中所述,「顛」有三種涵義:一是「摔」,如「跌法能顛越人何也?」;二指腿法,如「顛法:顛腳之法,以腳踹人節縫處,以快為主,以後跟著力」;三指「步法」,如 「雀步顛跳連環轉」、「外盤管腳實難當,猛虎倚山勢更強。身臀一片須顛進,將人掀跌獨擅長。此法就是用顛步,全要臀邊看力。又名反煞盤,最為雄猛,亦名回回步」。 以金雞獨立勢而言,虛提之腿能踢,惟考量後續接搶背臥牛,又可能兼有顛步用法,符合前述「顛起倒插,而其猛也」。
      • 「裝腿」:應為「樁腿」或「蹖腿」。《拳經拳法備要.少林短打.走盤》中一段與《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編》相符文字:「眼要著意分明,認手,認腿,認勢。身要活動,進退要得宜,腿法務要飛騰,手法要輕浮堅固,腳法要健力,顛樁帶腿,欲其迅也。披撇橫拳,欲其猛也。活捉朝天,欲其柔也。」另《拳經拳法備要.死手解救》載「猛虎出柙」一勢:「有人背後將我兩手箍住擒起。我將兩手緊緊帶著敵人袖口,只將右腳一縮,望他人腳膝上一樁,自能解救。此法名為猛虎出柙。」另依唐順之《武編前集.拳》記載:「站法,腳尖正背人,腿起如馬踢為蹖腿,平踢為彈腿。」如依唐順之所載,蹖腿類似戳腳的鴛鴦腿技法。但觀諸後續唐順之復記:「習蹖腿虛腿,用糠懸梁上,蹖腿高踢去復還,以俱腰力為主度;習蹖腿實腿,用柱以 蹖腿,踢柱上儘力為度。」又似乎以高踢為蹖腿。
      • 「橫拳」:「披劈橫拳,而其快也」,應為橫打。
      • 「搶背臥牛」:前空翻後,以上背著地。
      • 口訣全文釋義:金雞獨立可以踢人或以顛步將人翻起,兼有蹖腿與橫拳技法,打倒人後我以搶背臥牛式壓人,對方吃我這一倒必定叫苦連天。 
    • 技擊用義:一般來說,金雞獨立含拳擊(或肘擊)、膝頂、踢腿等三個技擊動作,但在這此勢中,兼有顛步掀人之法,如此方能接續搶背臥牛之勢,惟此多人未解。欺入彼身後,或是背對對方、或是側對對手,右手或環腰、環肩、環頸,提腿向後一踢,或踢其足,或擠靠對方腰腿,腰身隨一踢之勢,下搵摔之;若對方硬頂不倒,我全身身形一挫,翻跌對方並隨之滾躺壓在對方身上,摔壓得對方叫苦連天。
  • 探馬勢 
    • 口訣版本: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及《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探馬傳自太祖,諸勢可降可變,進攻退閃弱生強,接短拳之至善。」
      • 《武備要略.長拳法》:「探馬勢諸著可降,進攻退閃弱生強,接短拳當以披砍,此中妙訣細思量。」
    • 靜態動作分析:依《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所繪圖譜乃右手向上直伸,左拳護腰,左弓右箭步。另依《武備要略.長拳法》所繪圖譜,為右手下砍,左手後揚,左弓右箭,應視為探馬勢劈砍動作。
    • 口訣釋義:
      • 探馬:
        • 唐順之《武編前集.拳》中記載高探馬一式:「凡打法行著,多從探馬起,直行虎打法三著,打左右七星拗步。高探馬驚法,右腿蹴驚,右手斬手。左手飛拳上臉,連右手拳一齊再發。搭腳進步高探馬,左拳哄臉,右腿低彈,左腿右拳飛拳上臉,倒身一蹖,倒插幡。高探馬專打高探馬,右腿驚左腿,左腿上蹖,玉女穿針;高探馬變一條鞭,右拳驚右腿,隨拳窩裡暗出。
        • 茅元儀《武備志.陣練制.教藝七》及程子頤《武備要略.問答》談棍法時,寫道:「劍之騎馬分鬃,拳之探馬,即棍之跨劍勢也。」
        • 戚繼光《紀效新書.藤牌總說篇》「躍步勢」:「此乃騎龍如探馬,刀前牌來誘人來,轉過牌來刀在後,低平坐下靠和挨。」
        • 《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武備門》「高探馬勢」:「腳用雙膝蝴蝶打進,手用開單鞭,腳短眵。」
        • 現代探馬式:現今流傳探馬式皆與戚繼光之探馬勢迥異,如陳氏太極拳「高探馬」、八極拳的探馬掌、形意拳「馬形」等皆不相同。現今流傳探馬一式,皆有共同特色,即是一手前一手後,有時雙手輪擊。
        • 筆者推論:探馬原意指偵察騎兵或是傳遞消息的快騎;考諸現今探馬勢形貌,探馬勢應該是類同探馬以馬鞭趕馬動作,一手拉韁繩,一手持馬鞭打馬的動作。故探馬勢應是一手在前,一手在後,輪轉前後的動作。
      • 諸勢可降可變:程子頤《武備要略.長拳法》寫「探馬勢諸著可降」、吳殳《手臂錄.革法》談「提」記程真如說法「長竿雖利,提拏可降」,又《手臂錄.馬家槍二十四勢說》「十面埋伏勢」「精于此者,諸勢可降」。由此可知,「諸勢可降」乃指可以剋制所有招式。「可變」從語意上,應順由前句,乃指有可應變所有招式。
      • 進攻退閃弱生強:點明探馬進可攻,退可守,並可由弱勝強。
      • 接短拳之至善:探馬勢源於太祖長拳,乃屬長拳代表性招式,惟亦可接入短打,故稱「接短拳之至善」。但如何由探馬接短打呢?唐順之《武編.拳》點明探馬勢有「右手斬手」,另程子頤《武備要略.長拳法》直接指出「接短拳當以披砍」,「披」同「劈」,與唐順之說法相呼應。
      • 口訣全文釋義:探馬勢源於太祖長拳,可以剋制、對應所有拳勢而變化,進可攻、退可守,並可由弱勝強,並為接短打之最佳拳勢。
    • 技擊用義:
      • 若依唐順之《武編.拳》所載高探馬一技,即有探馬勢即為生動的技擊說明:高探馬佯攻法,我右腿佯踢,右手下斬敵手,接著左手望敵臉上一拳,連右拳一起打去;接著搭腳進步高探馬,左拳假意打敵臉,右腿低起彈腿,接著左踢右拳打敵臉,轉身一蹖,是為倒插幡。有高探馬專打高探馬,右腿佯攻對方左腿,左腿上步高踢,玉女穿針勢;高探馬變一條鞭勢(應是單鞭勢),以右拳佯攻敵右腿,拳由身暗地擊出。
      • 探馬勢變勢巧妙,轉為雙掌或雙拳前後輪轉,或砍劈或拳擊,進則可攻;或對方來拳,我雙手輪轉撥開,退則可守(類似倒捲肱或形意退步劈拳),無論或攻或守,均可切近對方,拉近間距,故稱接短拳之至善。
  • 拗單鞭
    • 口訣版本: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拗單鞭黃花緊進,披挑腿左右難防,搶步上拳連劈揭,沉香勢推倒泰山。」
      • 《武備要略.長拳法》:「拗單鞭剪步衝拳,挽我手歪蹖腿便,加上橫拳連劈揭,沉香勢推倒泰山。」
      • 兼談「一條鞭勢」此勢《紀效新書》未載,《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則有述及:「一條鞭橫直披砍,兩進腿當面傷人,不怕他力粗膽大,我巧好打通神。」
    • 靜態動作分析:左手推掌前伸,右腿在前略彎,右手揚後。此勢與現今八極拳「拗步單鞭」或十路彈腿「單鞭」、 「撐滑」式相同。
    • 口訣釋義:
      • 單鞭:
        • 鞭者,非現今軟鞭或皮鞭之謂,應為古兵器:鞭簡。鐵鞭無鋒,用以劈砸為主,故多沉實。程子頤《武備要略.鞭法》記載習鞭過程:「一日習單刀于沖斗公,得其法,則知刀與鞭,大同少異也。其單刀輕利,用者便捷,若遇堅甲之兵,難制勝矣。鞭體重,有力者自能運用,惟以身法為要、手法便捷、步法快疾,誘而擊之,亂而取之,心手俱化,方可言技。若遇堅甲,連架擊之,無有不斃者。且利於馬戰,馬上惟以身法手法無過左右閃躲及勾攪撩劈,盤旋擊刺數法盡矣。」又鞭簡尚有刺法,唐順之《武編.簡》記載:「簡破捧法,有刺手,臥步且如他一絞手剪臁,疾便把簡以左手監住,右手刺胸。若被他提立水走了,番身左手砍、右手刺右邊,右手一般使用。」可知單鞭一勢,應有撩劈刺擊等用法,惟今多人不識,茅元儀所謂「一條鞭橫直披砍」,及程子頤所謂「剪步衝拳」識其理也。
        • 此外,單鞭尚有橫拳之用,,即程子頤所謂「加上橫拳連劈揭」。如唐順之《武編.拳》曾提及「一條鞭勢」:「高探馬變一條鞭,右拳驚右腿,隨拳窩裡暗出。」此勢與現今陳氏太極拳「窩裡炮」相似。橫拳者,乃橫打也。程子頤《武備要略.問答》寫道:「拳之進步橫拳,倭刀之單手撩刀,即棍之旋風跨劍勢也。」查倭刀「單手撩刀」寫道:「餌彼鎗劄入,我將刀橫揭起,開彼鎗斜進右腳,單手自下撩起一刀。」故茅元儀所謂「橫直砍劈」、程子頤「加上橫拳連劈揭」是也。
      • 黃花緊進:此段歌訣簡明,惟黃花不可解,大抵應用「昨日黃花」或 「黃花菜都涼了」之意,表示黃花易凋或是太慢等意。後接緊進意思明白,故亦毋須深解。
      • 披挑腿左右難防:
        • 披:所謂「披劈橫拳,而其快也」,其中「披」字,應與「劈」字對應,「劈」為由上往下砍劈,「披」應指由左右橫向移動。因此,披腿應為腿做橫向踢擊的腿法,在中國武術腿部橫向踢擊大抵有下段側踢、掃腿、鏟腿等等。
        • 挑:挑則為由下往上的瞬間運動。挑腿則是腿由前或由後挑起的腿法。
        • 披挑腿:應為結合腿部橫向踢擊與上挑的腿法,有類於閻德華《少林破壁》所載「左右坡腿」技法(即左右鏟腿),或是保定快跤中的前進踢技法。
      • 搶步上拳連劈揭:「揭」本為棍術用語,俞大猷《劍經》及程沖斗《少林棍法闡宗》皆載有「揭」打等語。所謂「揭」乃棍由下而上挑起,與劈打動作相反。如此動作與劈掛拳、螳螂翻車拳類似。沉香勢推倒泰山:沉香勢應借用「沉香劈山救母」典故。惟民間故事中,沉香以萱花神斧力劈華山(沒錯,力劈華山也是源於沉香),但後接「推倒泰山」則強調沉香勢非劈是推之意。沉香勢原本動作已不可考,惟現今流傳少林八步連環拳中,有「沉香勢推倒泰山」一式,乃弓步收拳,上弓步雙推動作,或可參考。「推倒泰山」典故則源於八仙過海傳說。
      • 口訣全文釋義:拗單鞭勢要快步逼進對方,我以左右腿鏟挑對方雙足,讓對方左支右絀,難以招架,接著搶步上拳,連續劈打揭挑,使個沉香勢雙手一推,將對方推倒在地。  
    • 技擊用義:
      • 依戚繼光及茅元儀等用法,先以貼近對方,以左右兩腿鏟挑對方前足,攻得對方左支右絀,隨即搶步上前橫拳打開對方雙手門戶,連劈帶揭打去,雙手畫圓一推 將對方推跌。
      • 依程子頤所述用法,拗步(剪步)衝拳打向對方面門,對方右手來架,我即右手一挽,牽動對方立足不穩,隨即搶步上前,或是提腿踢去,接著上步橫打,連劈帶揭打去,雙手畫圓一推,將對方推跌。
      • 次有下勢霎步單鞭,即懶扎衣勢後著,復依張孔昭《拳經拳法備要.少林寺短打推盤步法》:「連珠步進單鞭出…拗單鞭下勢法門。」則表明單鞭勢有上有下,上者,即戚繼光、茅元儀、程子頤所述拗單鞭和一條鞭用法;下者,即戚繼光所謂「下勢霎步單鞭」用法。用法乃蹲身下坐,抄腿如柔道「肩車」摔之。 
      • 另保定快跤老師曾示範「單鞭」用法,乃是近身,右手拉開對方左手,左手打對方頭部,若對方右手架我左手,我即右腿快速向後鉤踢對方左腿,右手隨即順勢劈向對方後腦。 

參考書目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七、形意拳的攻防戰術原則:
  形意拳的攻防戰術原則,也就是散手搏擊的原則,或者叫打顧的原則。在與人實際交手過程中,要先讓對方三招,以此來了解對手的技術體能以及他在臨陣時韻特點和薄弱環節,從而采取有利於發揮自己的技術特長和體能特長的打法,迅速戰勝對手,這是形意拳實際散手運動中要掌握的一個基本原則。散手搏擊的雙方均是活生生的人,臨陣的形勢千變萬化,但歸納起來有以下幾種類型:虛實相間,虛實相生,以動制靜,以靜制動,乘虛而入,舍己從人,順勢化打,借題發揮等等。在這裡必須牢牢地記住一點:在實際散手中,凡是自己的體能技術達不到的攻防技術,不要勉強運用,否則會遭到致命的打擊。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形意散手要訣研究》孟慶威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案:這是我發表在武對推廣討論區中通臂拳區的一篇回文,覺得寫得還可以,讓大家見一下醜!】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案:本篇文章,刊載於"Kungfu Magazine" (2009 July/August),作者是現任東海大學外文系助理教授,醉心中國武術多年,曾習練不少武術,諸如中國武術、菲律賓魔杖等等,皆有涉獵,現 從王傑 老師與長子王懷湘習練太極推手技藝。為推廣武學,特在"Kungfu Magazine"發文刊載出習練太極推手之心得。原文為英文,小弟我已代為翻為中文,若有興趣與能力者,可以參看"Kungfu Magazine",觀其原文。http://ezine.kungfumagazine.com/magazine/article.php?article=824】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武閑話》2009/4/10 01:26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推手法之原理說明〉譚夢賢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極要義‧譚序》
書名:《太極要義,附武術叢談》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版主按:這是我在「武術人」論壇中所回覆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雖說不上有什麼新意,但是總的而言,也是點中某些具體事實。可惜作者並未瞭解推手的真正訓練意涵,文筆中也頗有獨尊意拳的念頭,這是一般練意拳人的通病,自也是不怪!原文請見http://www.wushuren.com/viewthread.php?tid=8076&page=1&extra=】

〈意拳推手中常犯的幾個錯誤〉謝永廣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汪永泉  

汪永泉先生像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童金龍  
童金龍先生像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郝少如  

郝少如先生像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游武閑話》2008/12/18 00:00

1.痛感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郝少如  

郝少如先生像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太極拳是被動的拳。一定不能主動,主動就不對了。像是有球從小腹向上滾的過程,腹胸是被動內貼,而不是主動吸氣。

2.球到下頜的時候,頭一抬,再一「透」,就打人了。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