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雀地龍
- 口訣版本:
- 《武備要略.長拳法》:「雀地龍下盤腿法,前揭起後加橫拳,他退我須顛腿補,短當衝進莫延遲。」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雀地龍下盤腿法,前揭後起進紅拳,他退我雖顛補,衝來短當休延。」
- 靜態動作分析:蹲身,右足蹲坐,左腿足尖翹起伸直,上身正直看前,左右伸直如斜線
- 口訣釋義:
- 雀地龍:雀地龍,本勢名,依唐順之《武編前集.拳》所載,又稱「地龍勢」。明代古典小說中,多稱「淬地龍」,如《西遊記》 第51回﹤心猿空用千般計 水火無功難煉魔﹥即寫道:「『…魔王使個蟒翻身,大聖卻施鹿解角。翹跟淬地龍,扭腕拿天橐。』」《水滸傳》第104回﹤段家莊重招新女 房山寨雙併舊強﹥也記載道: 「。拗鸞肘出近前心,當頭砲勢侵額角。翹跟淬地龍,扭腕擎天。」
- 下盤腿法:乃指雀地龍是下盤腿法,惟並非踢法,乃指撐腿下勢之動作。
- 前揭起:揭起,乃指往前往上挑起之動作,乃指身形首先挑起之意。
- 後進紅拳:此乃指身形一起,即進紅拳。惟紅拳為何?依筆者拙見,可自「出手見紅」 思考。「出手見紅」係指出手即見血,乃指出手之兇殘。惟徒手搏擊技術若要出手見紅,惟人之五官易於出血。另外 吳殳《手臂錄.卷二.馬家槍二十四勢說》載有「闖鴻門」之槍勢,係以槍直刺對方面目之招式。故筆者以為,紅拳者,乃是直拳打對方面門之動作。
- 他退我雖顛補:顛者,乃指顛腿,依張孔昭《拳經拳法備要.少林寺短打身法統宗拳譜》所載,係以足跟踹人骨縫處之踢法。本句乃指,對方若退後,我即是顛腳踢之。
- 衝來短當休延:「當」依馬明達教授所言,乃指拍位或是現今所稱的節奏。「短當」乃指其節奏短促。本句乃指由整個雀地龍之攻勢,需把握時機衝上就打,莫要延遲。這邊帶出雀地龍或是種「驚法」!也就是佯攻詐敵之招式。
- 全文口訣釋義:雀地是伏身於地之下盤腿法,我身形揭起即以拳打他面門。他若退,我則以腳跟踢他。這個時機一閃則逝,要立刻衝上去打,莫要延遲。
- 技擊用義:
- 雀地龍用法有很多爭議,有抄腿摔法,猶如柔道之肩車技法。惟此用法於《紀效新書》或《武備要略》中皆未提及。
- 若依《紀效新書》或《武備要略》之口訣,雀地龍用法為起身後,捉緊時機,直拳打對方面門,對方急退我立馬以顛腳踢他。惟雀地龍之下盤腿法意義為何?筆者以為可參考升霄道人《少林衣缽真傳.繪像羅漢短打全式》其中兩式用:
- 「鐵牛耕地勢」口訣寫道:「鐵牛耕地逼拳短,縱步起手取虎臉。回馬一步連環腳,青龍擺尾回身轉。縱步蹲身臥肚捶,硬崩實砸取腦眼。雙拳連步居中間,左右斜步兩下閃。」
- 另一勢口訣為:「撐腿蹲身雙手扣,力劈中門分左右。掩手即出撩陰腳,?前扭身忙當後。尖叉加手破骨打,順子投井無解救。翻身起手加棍捋,硬取左門須防右。起上打下皆一理,閂住鐵門十八湊。硬崩實砸遂手入,合法全實雙手扣。」
- 依此,我們可以發現雀地龍之下勢,並非現今常見之由立姿轉仆腿下勢,而是縱身跳躍後接仆腿下勢,符合其「雀(跳)」之意。同時,雙手並非直接右手高舉左手下探,而是縱身雙手實砸硬劈對方腦門,蹲身時則以窩肚捶或是起身打面門。故整個雀地能動作乃是縱身劈砸對方腦門,落步仆腿下勢,左拳先打對方小腹,或是一手橫頭護面,起身一拳取其面門並加顛腿或撩陰腿踢去。
- 口訣版本:
- 朝陽手
- 口訣版本:
- 《武備要略.長拳法》:「朝陽勢遍身 防腿,無縫鎖偏封快足,偷步進彈他一腿,好教師也要退縮。」
- 《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朝陽手偏身防腿,無縫鎖逼退豪英,倒陣勢彈他一腳,好教師也喪聲名。」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朝陽手偏身防腿,無縫鎖逼退豪英,倒陣勢彈他一腳,好教師也喪。」
- 靜態動作分析:立姿,左手上舉,右手曲肘與地平齊胸。另程子頤《武備要略.長拳法》所載之「朝陽手勢」為右弓左箭,左手與左腿呈一直線,掌心朝天,右手曲肘護胸。
- 口訣釋義:
- 朝陽手:手心為陽,朝陽手乃指掌心向天之動作。另一說法為以掌劈對方太陽穴,故稱朝陽手。朝陽手有不同的形態,但統一形態為一手掌心向天之姿。
- 偏身防腿:指身形側對以防踢腿。
- 無縫鎖逼退豪英:依據余象斗《新刻天下四民便覽萬用正宗.武備門》所載,無縫鎖為反擒拿法,「無縫鎖他用雙手十字來揣住我衣領,我用一手拿住他,下一手用從他下手插起按住他上手,進 前一撇,他即仰面跌去。」惟據程子頤《武備要略.長拳法》口訣「無縫鎖偏封快足」似係不同之技法。
- 倒陣勢彈他一腳:倒陣勢招法不明,故依程子頤《武備要略.長拳法》所載對應本句「偷步進彈他一腿」之用法。彈腿,依唐順之《武編前集.拳》所載:「平踢為彈腿。」
- 好教師也喪:脫字,以茅元儀《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補,應為「好教師也喪聲名」。
- 全文口訣釋義:朝陽手側身防踢,接著我使無縫鎖逼退英豪,以倒陣勢偷彈他一腿,就算是名武師也要栽在此招,喪了威名。
- 技擊用義:
- 依戚繼光《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所載,朝陽手之動作接近沖天炮或八極拳托塔打法,乃手法向上往上直打對方下巴;若依程子頤《武備要略.長拳法》所載,乃是撲面掌,以右手護胸,左 手撲打對方面門。惟兩者均有「偏身防腿」之意,也就是說朝陽手對敵時,並非直面對敵,應是配合步法移位,由斜打正。故設對方一腳踢來,我即右手護胸,側步避腿,接著上步以左手撲打其面門或上打其下顎。
- 無縫鎖應用招法不明。若依拳勢變化而論,我以左手撲其面門或托其下顎,對方必以右手或左手撥擋,對方若自圈裡向外格檔,我換手復撲其面門或托其下顎;對方若自圈外由裡撥擋我手,我則偷手順拉對方一手,引對方另一手來攻,復拉交叉方十字。
- 承上勢未停,復彈對方下陰或小腹。
- 口訣版本:
- 雁翅勢
- 口訣版本:
- 《武備要略.長拳法》:「雁翅勢側身挨進,快腿來閃不停 留,追上穿蹖一腿收,再加剪劈推紅手。」
- 《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雁翅側身挨進,快腳走不留停,追上穿庄一腿,要加剪劈推紅。」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雁翅側身挨進,快腿走不留停,追上穿肚一腿,要加剪劈推紅。」
- 靜態動作分析:側身馬步,左手立拳直出,右手立掌切於左肘內側。
- 口訣釋義:
- 雁翅:點明此勢名稱,惟筆者以為手許稱為「雁行勢」較為適宜。觀此勢用法,係以側身近敵,由斜入正,正合雁群飛行呈V字形之意。此勢於余象斗《新刻天下三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武備門》中稱之為「封逼勢」:「手用盤肘號火焰傳心,腳用走馬擬足蓮。」其意甚明,乃近身封之、逼之。
- 側身挨進:指雁翅勢係側身近敵之拳勢。其左手直舉,身側挨進,對方拳來,以左臂滑他;他若高腿踢來,我即左手橫抗;若是低腿踢來,以我側身入敵,低腿踢之不易。
- 要加剪劈推紅:這裡筆者認為有四個變化,剪者,雙手左右橫掃;劈者,上下劈砍;推者,雙手以掌推跌;紅者,進拳打他面門。
- 追上穿肚一腿:追上對方時,步不停留,舉足便踢向對方小腹。
- 快腿走不留停:側身近敵,輕步疾走,見縫即進,不稍停留。
- 全文口訣釋義:雁翅勢是側身近敵之法,看準對方空隙即輕步疾走,莫要停留;追上對方時,步不稍停,立即舉足踢他小腹,他若來抵擋,尚有剪、劈、推、紅四手打他。
- 技擊用義:
- 我追上對方踢他或打他時,對方若有招架,應他招架,各用剪、劈、推、紅四手取之。若對方挪步側身避我踢擊,左拳疾打我面門,我左手採其左腕,右仰掌順其左臂,以虎口直削他咽喉,或是右手掄起劈砸他腦門;或對方挪步左移,我趁他立足未穩,上步管他腳,隨以雙手推跌,或是直取面門。
- 我以敵之左方快步側身近敵,他若以左手直拳打來,我以左臂滑他左拳;他若以右手打來,我則仍疾步上前,以左拳打他面門逼之;他若以左腳高腿踢來,我以左臂橫抗之;他若以右腿旋踢,我即挪步近身以右拳取其面門;他若以左腿低彈,我則左足上步外擺,舉右足踢他側腹;他若以右腿低彈,我不稍停留,上步即踢他小腹。
- 口訣版本:
- 跨虎勢
- 口訣版本:
- 《武備要略.長拳法》:「跨虎勢挪移進腿,腳發去不使人知,左右掃跟一齊施,失手剪刀分外易。」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跨虎勢那移發腳,要腿去不使他知,左右跟掃一連施,失手剪刀分易。」
- 靜態動作分析:右手曲肘護頭,左手橫開微垂,身微斜,雙足分站,眼向左手看。
- 口訣釋義:
- 跨虎勢那移發腳:「那」即「挪」也,點明跨虎勢乃是腿法,係挪移後舉腿踢之。
- 要腿去不使他知:這邊則是點明跨虎勢踢腿之隱蔽性。
- 左右跟掃一連施:這邊點出跨虎勢之踢法,乃是以鉤足左右連掃對方足跟。
- 失手剪刀分易:應從程子頤說法,為「雙手剪刀分外易」,也就是配合左右鉤足掃跟,雙手同時左右橫掃如剪,將使之勢更易於取敵。
- 全文口訣釋義:跨虎勢乃是挪步之腿擊法,攻的對方防不勝防,無法偵知;我左右鉤足掃跟連環施展,配合我雙手如剪,左右分掃,打倒對手就十分容易了。
- 技擊用義:八步螳螂拳七手拳之「鍬腿破刀手」,即是跨虎勢之變化,設對方右拳打來,我以右手採之,左手橫掃他咽喉,同時左足鉤足鍬他前足,上下相反旋轉,以絆倒對方。八步螳螂拳力劈拳之封手跨虎式、六合螳螂拳展拍亦是如此。太極拳中則為「退步跨虎」,雖現今多作虛步點地,但實際上仍是
- 口訣版本:
- 拗鸞肘
- 口訣版本:
- 《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拗鸞肘出步顛剁,搬下掌摘打其心,拿陰捉兔硬開弓,手腳必須相應」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拗鸞肘出步顛剁,搬下掌摘打其心,拿鷹捉兔硬開弓,手腳必須相應。」
- 靜態動作分析:左足前,右足後;左手曲肘,肘尖朝前;右手曲肘,掌護面門。
- 口訣釋義:
- 拗鸞肘:拗鸞肘與順鸞肘之分在於順步與拗步之差,以肘擊方式不同。至於為何稱鸞肘,有「攔肘」之音轉說。惟筆者以為,擒拿有「別翅」之名,乃指折人肘臂,形如雞翅之意;鸞肘之形,猶如雞翅,故稱鸞肘,取其形而雅稱之。
- 出步顛剁:出步即進步,惟顛剁難明。筆者以為可先從「顛」來談。「顛」在明末清初武術用語中有多種涵義,筆者先前於「金雞獨立勢」中已說明至少有三種涵義,分別是摔法、腿踢、步法等三種應用手法。摔法用「顛」,可解為顛倒、顛翻等,惟腿踢及步法何用「顛」字,殊堪玩味。依據張孔昭《拳經拳法備要.外管秘法第三》所載「顛步」:「走外盤,必將左腳跌一步,離彼腳或四五寸。然後將右腳縮起,除下腿心、腿腕,臀與大腿亦須一片用力。又有以臀從人腰下軟處坐進,亦甚猛狠。又附歌訣:『外盤管腳實難當,猛虎倚山勢更強。身臀一片須顛進,將人掀跌獨擅長。』此法就是用顛步,全要臀邊著腳落力。又名反殺盤,最為雄猛,亦名回回步。」 另於同書<拳法備要圖>中,又記有「八仙醉步圖式」,寫道:「腳懸顛蹖式,又曰金雞獨立,亦名寒雞步。」如此,筆者大膽猜測所謂「顛」者,乃指單足站立之姿為「顛」,取其易於顛倒,或搖晃之意。故顛腿、顛樁、顛步之過程中,必有單腿獨立之過渡動作。以此,「出步顛剁」或可解為「出步顛跺」,即拗鸞肘出步乃是提膝後跺步。
- 搬下掌摘打其心:搬下掌,應指若對方以手格擋時,以左手將對方手挪下開門,以拗鸞肘打其心窩。惟「摘打」疑似誤植「栽打」,究拗鸞肘動作,類近疊肘用法,乃由上往下,栽打對方心窩。
- 拿鷹捉兔硬開弓:「拿鷹捉兔」應是招式名,就目前所得資料有至少有三種手法,分說如下:
- 「二鷹捉兔」:在張孔昭《拳經拳法備要.死手解救》記有「二鷹捉兔」之招:「敵人起身,或扭我胸,或箍我腰,一時無法可制。我將二中指,望兩眼插進。又將大姆指,望鼻子勾進,望前一拖,敵人自然放鬆,此法名為『二鷹捉兔』。」
- 「鷹拿兔」:余象斗《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武 備門》載有「鷹捉兔」之擒拿解法:「他右手來揪住我胸,我用右手拿住他右手,用左手從他手上捥轉後面拿住他背心衣服,用右腳進步捥住他右腳,用右手往他下胲一托,他即仰面跌去。」
- 「鷹捉」:心意六合拳之「鷹捉」或是形意拳之「龍形」,基本上即是擒拿中的壓肘技法:我以一手擰拿對方手腕,使其肘尖朝上,進步以另一手小臂壓彼肘尖,雙手運用槓桿之力,將彼壓制至跪倒在地。
- 就前述三種用法中,筆者以為「鷹捉」是最符合描述,也是最符合拗鸞肘後續變化之招式。「拿鷹捉兔硬開弓」之「硬開弓」係描述「拿鷹捉兔」的動作猶如拉開硬弓一般;又拗鸞肘擊打對方時,對方若以手推開或格擋肘打,我即拉彼手為作壓肘。
- 手腳必須相應:此拗鸞肘勢及後續變化,皆需手腳相合。
- 全文口訣釋義:拗鸞肘出步要顛進剁步,以手撥開彼手,以肘栽打彼心口;若對方格擋,我即使個「拿鷹捉兔」,猶如拉開硬弓般,拿腕壓肘。這些招式,務要手腳相應,方能奏效。
- 技擊用義:對方右拳打來,我左手向外撥開彼拳,隨即左足提膝跺步,右肘隨腳一剁即栽打他胸口;若對方以左手推擋我右肘,我左手偷手順拿彼左腕,使彼肘尖朝天,同時右足上步,以右手小臂壓彼左肘,令彼跪跌在地。
- 口訣版本:
- 當頭炮
- 口訣版本:
- 《武備要略.長拳法》:「當頭炮雙手逼上,進步虎直攛兩拳,他退閃我用顛踹,不跌倒也要忙然。」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當頭砲勢衝人怕,進步虎直攛兩拳,他退閃我又顛踹,不跌倒他也忙然。」
- 靜態動作分析:左足前右足後,重心前三後七為三才步。左手曲肘高舉,略橫肘於額前,右手立拳直衝。
- 口訣釋義:
- 當頭砲勢衝人怕:「當頭砲」開宗明義言明本拳勢直打對方面門,係屬直打中門之拳路。故許為「勢衝人怕」。該即為八步螳螂拳之掛手支捶、形意拳之炮拳。程子頤所錄「當頭砲」,應正名為「沖天炮」,係進身後,拳向直打對方下胲之招式。
- 進步虎:唐順之《武編前集.拳》中記有「直行虎打法三著」,程子頤《武備要略.長拳法》記有「直行虎」一勢:「直行虎門戶緊固,恁伊腿便亦難攻;左右短看守妙法,顛翻腿補進如風。」可知進步虎乃係指直拳中路直進之拳路,猶如八步螳螂拳中的「黑虎偷心」。
- 直攛兩拳:直拳與攛拳,直拳對應「進步虎」,即是唐順之所說的「直行虎打法三著」。攛拳何謂?查「攛」有拋擲之意,筆者以為係 對應左拳摔落之變化,在八步螳螂拳中稱為「摔落」,即左拳反手下砸彼面門。
- 他退閃我用顛踹:他若退後或左右斜閃,我即提腿踢他。
- 不跌倒他也忙然:就算他不跌倒,也左右支絀。
- 全文口訣釋義:當頭砲拳勢要敢開門直衝、威嚇對方,係直開中門直拳打進,又有攛拳摔他面門兩拳;他若退後或左右斜閃,我趕上提腿便踢,就算他不跌倒,也要左右支絀,難以招架。
- 技擊用義:此法用意甚明,設對方右拳打來,我左手擰臂一撥,右拳直打面門,他若左手格我右拳,我左拳迅速反手,以拳背彈他鼻樑。
- 口訣版本:
- 順鸞肘
- 口訣版本:
- 《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順鸞肘靠身搬,打滾快他難遮攔,復外絞刷回拴肚,搭一跌誰敢爭前。」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順鸞肘靠身搬,打滾快他難遮攔,復外滾刷回拴肚,搭一跌誰敢爭前。」
- 靜態動作分析:馬步,右手盤肘,左手立掌護於右小臂上,面向右方。
- 口訣釋義:
- 順鸞肘:順鸞肘動作與螳螂拳盤肘或八極拳蟒蛇纏身相似,手肘以水平方式旋擊,步法則為順步,故稱「順鸞肘」。
- 靠身搬:近身以左手搬他手,以肘擊彼脅。
- 打滾快他難遮攔:肘擊後,左手順下拉,右手翻上以拳背擊彼面,變招疾速,令他難以招架。
- 復外滾刷回拴肚:右手外滾返回抱其腰。
- 搭一跌誰敢爭先:上足左手一搭令他跌撲,看誰敢爭先上前。
- 全文口訣釋義:順鸞肘近身搬他手,以肘擊他脅,復左手下拉,右手速上翻崩打他面門,令他難以招架;右手外滾復攔抱彼腰,右足上前,左手掌掩上彼臉,令他跌撲,看誰敢爭先上前。
- 技擊用義:順鸞肘由對方之外門入身,先以左手撥拿彼右拳,順步入身以右盤肘擊彼脅,他若以擰身以左手招架,或以右手縮手下擋,我左手向下一帶,右手順即翻上崩拳反砸彼面門。他若反應不及,或是左手來擋時,我右手向外向後向下畫圓,攔抱彼腰,左手隨即掩他臉面,右足順步向前再跨一大步,以他腰為支點,翻跌對方。
- 口訣版本:
- 旗鼓勢
- 口訣版本:
- 《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獸頭勢如牌挨進,恁快腿遇我慌忙,低驚高取他難防,接短披紅衝上。」
- 《武備要略.長拳法》:「虎抱頭如牌挨進,恁快腿遇我慌忙,低警高取最難防,蹴臁歪蹖披拳上。」
- 《武備要略.長拳法》:「旗鼓勢左右壓進,近他手橫劈雙行,絞臂靠跌他識得,虎抱頭要躲無門。」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旗鼓勢左右壓進,近他手橫劈雙行,絞靠跌人人識得,虎抱頭要躲無門。」
- 靜態動作分析:左弓右箭,左手曲肘平行於地,右手曲肘立於胸前。
- 口訣釋義:
- 旗鼓勢:
- 馬明達教授在﹤虎抱頭要躲無門 ﹥《武學探真》一文中曾經討論到「旗鼓勢」應指元明拳術家的出門架子,專指下場與人較量的擺架。但筆者以為更正確的說法是,旗鼓勢是長兵器,或更準確地說是棍棒類之招勢,正如馬明達教授所引《水滸傳》中的記載,如第二回中「王進道:『恕無禮!』去槍架上拿了一條棒 在手裡,來空地上使個旗鼓」、第九回「洪教頭先脫了衣裳,拽扎起裙子,掣條棒,使個旗鼓」由此可知「旗鼓」本是指棒棍之招式。至「旗鼓」本身亦指軍隊作戰之指揮道具,所謂旗鼓勢應是動作形近持旗或打鼓之勢,進而變為棍棒招式,復演為拳勢。
- 就程子頤《武備要略.長拳法》所載旗鼓勢,與《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編》相類,惟採立姿,其動作與古典拳擊姿勢相同,皆是起手動作,可攻可防。
- 左右壓進:左右壓進係指或左或右進迫對方;或指左右手交替前進。
- 近他手橫劈雙行:接近對方時,他若手來,我雙手或劈或橫,或劈橫互用,截他來手。
- 絞靠跌人人識得:「絞靠跌」具體做法未知,惟此涉及三個武術動作,分述如下:
- 絞:擰轉謂之絞,或有絞臂、絞首等。
- 靠:撞也,係作為摔跌之準備動作。
- 跌:或指摔,或指以跌絆倒。
- 是以絞靠跌係三種動作為一體之摔跌技術,或指劈開對方來手後,先以靠法以肩或背撞突撞對方,破壞對方體勢,接著或絞臂、或絞首,配合足絆或是摔法摔之。
- 虎抱頭要躲無門:依程子頤《武備要略.長拳法》所載之「虎抱頭勢」與茅元儀《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之「獸頭勢」相符,虎抱頭是種攻防一體的技術,強調迅捷勇進,不管對方如何來拳,或雙手或單手曲肘護頭,即衝進對方懷中,以肘擊打他面部或是胸口。因接續變化迅捷,令對方瞬間難以反應,故稱「要躲無門」。不過,虎抱頭並非絞靠跌後續變招,應視為開門後不同應對方式較為合宜。
- 全文口訣釋義:旗鼓勢是或左或右進逼對方,接近對方伸手可打距離後,我以橫拳劈打破門近身,或用個人皆識得的絞靠跌摔他,或以「虎抱頭」打得他逃避不及。
- 旗鼓勢:
- 技擊用義:我以旗鼓勢左右手相互交替,或左或右壓進對方,若對方起手來攻,我雙手或直劈或橫打,開門突入,我或前衝以肩或背突撞,或絞臂或絞首,以足勾絆或以摔法跌仆對手;或是開門後,我即右手曲肘護面,以我手肘直打他面門,叫他無處可躲。
- 口訣版本: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