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才脫略名與利,日夕望君抱劍至:憶民國37年在上海與國術界人士的交往》周繼春(劍南)
資料來源:《力與美》36集 p.16~21
我於民國三十七年五月,到上海服務,住在虹口。該處抗日戰爭勝利前為日租界。十幾年前,國軍兩次與日軍在該處鏖戰。國軍在沒重武器,又沒有制空權之劣勢下,全憑愛國心及勇氣,拼命衝殺,以致血流成渠,死屍成山。經多年歲月之消磨,此時創痕已多消失,但市面冷清,大不如戰爭前的繁榮了。當時國共戰爭的影響,在上海還未顯著,我於星期假日,除早晨往公園看看外,就是訪問國術界知名的人士,或看平劇。茲摘記如下:
一.在上海各公園所見習武情形
我去的公園是外灘公園、復興公園、兆豐公園、虹口公園。其中前兩公園常去,後兩公園則較少去。因後兩處,早上去的人很少。我知道真正練武的,除了借公園為教學場子,或有必要作宣傳者外,不會輕易在公共場所露相的。我去公園,只是看看上海,在八年抗戰後,國術的流行情形;並希望能由遇到練武的人,引見不露面的國術高手。
自民國十七年,中央國術館張之江將軍大力推行國術,各地公園或類似公共場所,早晨練拳強身的大多為楊派太極拳。但我那時在上海各公園所見,卻以通臂為最多,楊派太極拳次之,其他拳種很少。
1.見識南方第一武生蓋叫天的朝天跌
我第一次去的是外灘公園,最先看見一位老先生,約六十多歲,身材矮小,相貌清秀,精神飽滿,在樹下站樁。兩手叉腰,一腿直立,一腿直舉,腳倚頭旁,作朝天蹬勢,文絲不動;態度自然從容。我奇怪這是何人,有這樣好的腿功同均衡功夫?遂等在旁邊,看他到底能站多久,過了二十幾分鐘,他慢慢換了一條腿,又站了下去。我等他練完,上前請教。我說:「老先生貴姓?您的功夫真好!練的那一門?」他微笑說:「我姓張,不會國術。」但我不信。老人走後,旁邊有人說:「他就是蓋叫天。」我才大悟,為何他有這樣好的工夫。蓋叫天,本名張英杰,是超級國劇名角,號稱南方第一武生,以後我看過他主演的劇,有「翠屏山」,「石秀舞刀」一折;一招一式,刀背貼身走,與國術的練法無異;不像一般武生亂耍刀花,只圖好看。我也看過他同李萬春合演的「三叉口」,更覺得張氏確實名不虛傳。
2.與姚公三談八卦名人,與田兆麟推散手
我再往前走,見一位練八卦掌的,練得滿頭大汗,但不喘息,似乎已收運動效益。等他停止,我與他攀談。他說他名叫姚公三,山東煙台人,曾 從郭鑄山 先生學過八卦。郭為 尹福 先生弟子。 姚 先生當時在上海經商,他問我來歷,我說從盟兄 鄭懷賢 先生學的八卦(正是 孫祿堂 先生弟子)。 姚 先生說, 祿堂 先生哲嗣存 周 先生現在上海,他們就在公園遇見,他曾 向孫存周 先生提起 郭鑄山 先生, 孫 先生說:「他知道。」惜未問 孫存周 先生地址。然 後姚 先生寫了他的住址給我,歡迎我有空去看他。
再往前去,有一人在教學生推手,推的是小扌履,即:扌履、掤、擠、按。他輕輕一推,對手即跳了兩跳。我看他們是表演給人看的。問旁邊的人,知道他就是田兆麟。田兆麟字紹軒,楊少侯先生弟子。後又從楊澄甫先生學。曾在杭州、浙江警官學校任教,以後在上海教太極拳很久,與陳微明齊名。在當時練楊派太極拳人士中,有其地位。
再往前去,有兩人正在推手,有好幾個人在看。我也旁觀。來了一位約四、五十歲,身材矮小的人。看見我是生人,對我說:「喜歡推手嗎?」,我說:「我常推的是散手。」,他就伸出手說:「試試罷。」,我們遂即推起。因散手推手沒有一定的方式,動作靈活,進退閃躲,攻防皆可自由發揮。引來許多人圍著看。田兆麟也過來看。推了二十幾分鐘,彼此都沒有進攻對方的意思,所以沒有勝負。停止後,他對我說:「很好。」,又對看的人說:「要是你們,老早就不行了。」,說過,就走了。我知道他說的是客氣話。其實他推的很好,尤其黏勁用得好。
3.復興公園見通臂練家與心意六合拳
兩星期後,我往復興公園。該處早晨遊玩的人比外灘公園少。我進園後,左前方有一人在教通臂同楊派太極拳。他是北方人,年約六十,中等高度,很瘦,手腳俐落,聽說姓張。為免打擾他,未與他攀談。再往前走,又有一個北方人,也在練通臂。那時我對通臂知道的很少,只知摔胳膊是通臂的基本練法。我等他停了,請教他通臂拳的內容。他說通臂拳分:劈掛通臂、白猿通臂、少林通臂(一稱二郎通臂)三派,注重實用,流行於北方。他又講了一些通臂拳的技法。我未免躭擱他練功,就告辭而去。
再往前走,看見一個河南口音的人在教拳。姿勢、練法與一般長拳不同。我問教師,他說是心意六合拳,在河南流行。我才知道那就是河南系形意拳。形意拳原名心意六合拳,發源於明清時山西省蒲州府。後傳至河南省,名稱依舊,但傳入直隸(今河北)省後,改名形意拳。因直隸系形意拳傳流地區廣,傳人也較多,故國術界知道形意拳的很多,知道心意六合拳的卻很少。
二.訪國術界人士
1.訪孫劍雲女士,看八卦劍藝
孫女士本名書庭,字劍雲,原籍直隸完縣(現改名望都縣)。為近代國術大師 孫祿堂 先生之女公子。自幼讀書,習國畫,並從其父學習太極、八卦、形意。後又拜李景林為師,學習武當劍。
我與 孫 女士認識,早在民國三十四年冬,是由其師兄 章啟東 先生之介紹。那時抗日戰爭已經勝利,我在重慶服務。一天,盟兄 洪懋中 先生來說,據 章啟東 先生言: 孫祿堂 先生女公子劍 雲 女士,在重慶歌樂山農林部服務,常於周末到市區度假,住在她師兄 章錫 君中醫師家。她已與 章 先生約定,最近的周末晚上,領我們去看她。
到了那一天, 章 先生為我們介紹後,雖為初會,但不陌生。 孫 女士身材不高,相貌清秀,梳了兩根辮子,帶著眼鏡。說話舉止,顯示北方人爽直的性格。我們談話時, 章 醫師的客人馬岳樑也來參加。馬為吳氏太極拳名家吳鑑泉先生弟子,也是其婿。後來我們請 孫 女士示範武藝,他練了八卦劍,動作靈活,揮灑自如。名門所傳,確實不凡。
後來政府遷都,我與洪懋中兄到南京服務。 孫 女士往上海經南京,因火車票難買,在南京等了幾天,我們又見到了她練的八卦掌。姿勢正確,走得很低,頗具功力。
2.孫劍雲談如何「見識」、「隔空打人」
三十五年,我到漢口服務。一次往上海公差,去看她。那時她在中國銀行服務,住在一位師兄家。一見面她就笑著告訴我說:「上海真是個奇怪的地方,有兩個人居然能把社會上矇得暈頭轉向。」她告訴我兩人的名字,我只記得一個(隱其名)。她說那人在大學當教授(版主按:應為樂煥之,另一人當為尤彭熙),自稱能隔空打人,著人無救,許多人相信。她因從未聽她父親說過有這種功夫,不相信是真的,想去訪問並試試。誰知好幾次都被拒絕不見。後來託了有面子的人去說,方才答應了。那天他請介紹人領著,按約定時間去拜訪。見面敘談後,她請那人士驗隔空打人的功夫。
那人說:「不可以試。因為試驗要打人,傷人無法可救,誰能負責?」
孫女士說:「那就對我試驗好了。」那人說:「那怎麼可以。」二人僵持在那裏。 孫 女士說:「當時我確實是單純的好奇心,並無他意。」後來那人提出辦法,二人對面坐著,各以一手掌心對著對方,運用功夫。誰先感覺受不住,就算對方功夫高過自己,而是對方贏。 孫 女士答應了。二人就如上述,對面坐著,各伸一掌對著對方。不過五分鐘,那人即叫道:「好了!好了!我已經受不住了。你的功夫比我好,你贏了。」 孫女士說:「我見那人這樣說,心裏明白,就與介紹人告辭走了。」
3.支燮棠專練劈掌與三體式
我臨走, 孫女士說,每星期日上午,她到師兄支燮棠家切磋武藝,約我次日在那裏見面。
第二天我依約前往,她已先到。介紹後,得知 支 先生在鐵路局服務。他身材高大,專練形意拳。他說:他深信「武藝在精不在多」,當年他學了「劈拳」與站「三體式」後,就未再學別的。十幾年來,他練的就是這兩樣。我請他示範。他練劈拳,確有功夫。 孫 女士要我們推推手, 支 先生功夫比我好。在支家吃過午餐後, 孫 女士陪我到復興公園走走談談。五點鐘後,他請我吃了晚飯,我們才分手。
我再訪 孫 女士,是挑了一個星期日的上午,到 支 先生家裏去的。她果然在那裏。敘談後,我問 孫存周 先生是否仍在上海? 支 先生說:「仍在,你不可不去看他。」我請他寫了地址,是:「老北門內白衣街五金同業公會」隨後, 支 先生叫他弟子表演站樁功夫,即站三體式後,任人搬腿,或推其臂,全身猶如木架一般,整個身體移動,並不散亂。我又與之先生推了一會手方辭去。
4.訪孫存周先生,一見融洽
孫先生本名煥文,字存周,為 孫祿堂 先生次子。自幼讀書,並從其父學習八卦、形意、太極。民國十七年, 祿堂 先生受聘往南京的國術研究館及鎮江的江蘇省國術館任職,存 周 先生與劍 雲 女士皆隨侍。存 周 先生即在此時拜李景林為師,學習武當劍。厚 祿堂 先生返北,他們兄妹亦隨同而去。抗日勝利後,重來上海傳藝,惜此時上海人對國術之興趣大不如從前, 故存周 先生在上海工作並不如意。
我去看他時,他住在五金同業公會後樓,與該會一書記同住。 孫 先生身高中等,相貌清癯,鬍鬚飄飄,與 祿堂 先生之像相似。我說明來意,並說拜過姚馥春即耿霞光二師之門,又與 鄭懷賢 先生結拜,並從他學習形意、八卦、孫氏太極拳及兵器等。他與姚、耿二師都認識, 鄭懷賢 先生不僅與他有師弟關係,有些武藝還是他代師所傳,故我二人見面很融洽。
他領我到樓下大廳,叫我練了八卦掌、形意拳,他練了這兩樣,稍有不同。
5.請孫存周先生指點修改八卦掌
我請存周先生修改我的八卦掌。他說:「散手我可以講,但是你的拳、姿勢、動作、套路都不可以改。否則我對不住教你的人。」他的話是對的。國術界有一傳統習慣,凡同門、好友、熟識人的弟子,不但不可收他為徒,也不可教他,或改他的武藝。否則,必生摩擦,甚至發生衝突。所以乙方弟子想學甲方武藝,在以前,按規矩是要由乙 方 老師帶著弟子親往甲 方 老師處拜託,以示尊重。現在交通、訊息方便,最少也應由乙 方 老師寫封信,或打個電話給甲 方 老師介紹,甲 方 老師方可接納。
八卦門有一制服對手而不傷他的方法。就是一接觸對手,即推動對手,使其立不住腳,無法反抗,直至牆壁為止。此為速度、技巧、功力融合之高級動作。存 周 先生用得很好。他解釋說,制人不僅是速度、技巧、功力,更重要的是「意制」,就是不論對手如何變,要能跟著變。否則一遇高手,就制不了了。
6.鄭懷賢來信建議我向孫存周學八卦槍
隨後,他邀我去逛城隍廟,他喜歡吃那裏的油煎豆腐。我們吃了一些,喝了一會茶,方散。我回去後,就寫了一封航空信給在成都的 鄭懷賢 先生。告訴他, 孫存周 先生在上海,與我同他見面的情形,並說存 周 先生不肯為我改八卦掌,請他給存 周 先生寫封信。
過了幾個星期,覆信來了。信中 鄭 先生說,他已寫信給存周師兄,請他儘管改我的八卦掌,並請他教我八卦槍。他強調說:「八卦門的兵器,唯有八卦槍最好。槍是雙頭,很有技巧。當年我沒有學得,希望你一定要從存周師兄學到。將來我們見面時,我再跟你學。」
等到星期天,我帶了信去看 孫 先生,他說他已接到懷賢的信,答應為我改八卦掌。
他說,太極、八卦、形意中,他比較喜歡八卦掌,因為其動作靈活,用勁在太極與形意之間。我提到懷賢兄希望我跟他學八卦槍。存 周 先生只微笑了一下,未置可否。隨後他說,他的老人家曾編了《八卦槍學》,放在寢室枕頭下,時常取出來翻閱,一天忽被人竊去。當時住的地方出入人雜,無法追查。以致未能付印傳流,甚為可惜。以後他問我:「你對八卦劍怎麼樣?」他的意思是改教我八卦劍。我因為已經學了十種劍,其中就有八卦門的八卦龍形劍,不想再學,所以未答腔。以後都沒有再提。
7.孫存周先生談傷眼經過為我改「死步」、「活步」
我又說:「懷賢兄在信裏,對你的武藝非常推崇。」他嘆了口氣說:「當年我未傷眼以前,我們老人家對我抱了很大的期望,教得仔細而認真,督促很嚴。那時功夫也好。與同門較手,我進攻時,他們不知如何防禦。防禦時,他們不知如何進攻。自從傷了一眼後,我們老人家就不再教我了。十幾年來,自己也沒有好好下功夫。」言之神情黯然。
我早聽說,他傷了一隻眼,但不知原因,就問他。他說當年在上海時,他戴了太陽眼鏡去看朋友。到了那裏,幾個人在打彈子。其中一個是熟人。他不該開玩笑,走到那人後面,雙手攬他的腰。不想那人即以杆子後端向後一撞,正搗在一眼鏡片上。玻璃碎片嵌入一眼球,導致一眼殘廢,裝了假眼。我安慰他說:「喪失一眼,不會有太大不便吧?」他說:「不行,看前面東西,兩邊遠近不真實。」從此以後,每星期天下午我就去五金同業公會,請 孫 先生為我改八卦掌。
孫祿堂先生傳的八卦掌,比較複雜。學習過程分四步驟,即:死步(分基本掌、八掌)、活步(分基本掌、八掌)、變化掌(有八趟)、穿掌(為散手。無頭、無尾、無套路,拳由演者臨時自由發揮)。此種學習法,由淺入深,井然有序,頗為科學,疑為 孫祿堂 先生所演化,所創造。 孫存周 先生只為我改了死步同活步。所改的確實較原來更技巧,對於我很有益處。
經數月之來往,我對存 周 先生的印象是:性格剛強而爽直,武功卻在水準之上,見解過人,眼界也高。他平常將練功納入生活行動,如取東西,或丟一紙團,都是按走八卦步要領的。
8.結識郝湛如先生,得見宋系心意六合拳
有天,我往 孫 先生處, 見到一位中等高度,瘦條身材的客人。 孫 先生介紹說是 山西郝 先生,專長形意。隨領我們到前廳,請他練練。 郝 先生先練劈拳,他姿勢高,後掌靠於前肘內方,發勁用彈力。姿勢、發勁不惟與直隸系形意拳不同,與山西 車毅齋 先生一系也不同。以後又表演名為盤根之拳法,與八卦掌相似,撐著雙掌走圓圈,不過掌高僅至胸部。存 周 先生也練了劈拳。他練的是化勁,與正規的練法不一樣,是用意而不用勁的。我們談了一會兒就走了。出來後,我請 郝 先生寫下名字同住址。他寫的是:「郝映淵、字湛如。山西太谷人。在中央銀行秘書處文書科服務。住北四川路士慶路福興里三號。」
第二天晚上,我就去看他,並問他與宋家淵源。他說: 宋世榮 先生字約齋,人稱大宋師父;兄弟世德字雲鶴,人稱二宋師父;都是李洛能弟子。他與宋家沾親,自小就在宋家走動,並在她家學的心意六合拳與盤根。後來他敗 賈慕騫 先生為師,但沒有跟他學過拳。 郝 先生笑著說,其實 賈 先生學心意六合拳,還在他之後,拜約齋先生為師,也是他介紹的。 賈 先生,山西清源人,原習花拳;想拜約齋先生之門,又不敢冒昧;因郝常住宋家,乃託他 向宋 先生說。 宋 先生答應了,方跟著也去拜見。約齋先生收了 賈 先生後,對郝說:「你年輕,就拜慕騫門下罷。」於是他就拜了 賈 先生為師。
我問:「國術名人錄上說,約齋先生二子皆出家為僧,何故?」 郝 先生說:「那是胡說!約齋先生長子名國英,字虎臣;次子國秀,字青山。鐵麟是他姪兒,即雲鶴之子。出家的是雲鶴同國秀,虎臣同鐵麟並沒有出家。」他拿出兩大本抄的拳蟹譜給我看。其中改的很多,惜未問他是何人所改。舊拳譜,一般練武的都很珍視。他很慷慨,肯借給我帶回去。我選了一些認為較重要的,託我辦公室一位文書同事抄了兩本。
9.郝湛如低身進步,連摔對手三次
兩星期後一個晚上,我去還抄本。他出來開門並對我說:「有一個天津人,到上海訪問國術界,好與人動手,現在找到我。我拏他試試手,給你看看。」他進屋後即給我介紹。那人中等身材,聽說從韓慕俠學過。 郝 先生對他說:「教手要隨機應變,我做給你看,你隨便打來好了。」那人依言一拳打去, 郝 先生低身進步,即將那人掀起,摔於後面沙發上,毫不拖泥帶水。連做三次,那人自知不是對手,不肯再伸手。我也告辭而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