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想行識武林中:憶民國37年在北京蒐集國術史料所見所聞》周繼春

資料來源:《力與美》第37期,p.22~27;《力與美》第38期,p.82~83

民國三十七年的一個下午,我在上海虹口辦公室接到通知,要我搭夜車往南京,次日會同一個小組搭飛機往北平公幹。

當時我很興奮,因為北平是我嚮往已久要去的故都。北平得名,是從明朝永樂年間,先改北平府為順天府,遷都於該地建為北京後,直到民國十七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又將北京改名北平。當地名勝如故宮、頤和園、天壇等等都是我想去遊歷的;平劇的水準是全國最高的,我可以利用晚間去欣賞;尤其重要的,我可以利用公務餘暇,去訪問國術界的前輩名家,以增進我的見聞同技術。遺憾的是時間太匆促了,我沒有時間函詢在漢口的 耿霞光 老師,甚至連在上海的 孫存周 先生、 孫劍雲 女士都無暇去問。他們都在北平住過多年,對當地國術界情形都很熟悉。我要是請教了他們,由他們擇要介紹幾位北平國術界中心人物,以後的訪問就不至於那麼毫無頭緒了。

第二天,我與小組人員就到了北平,住在勵志社。次日,好像是星期天早晨,我到太廟去散步。

一.逛太廟,找著訪問國術界的線索
我在上海時,曾聽 孫劍雲 女士說:「北平公園等處,早上練國術的風氣不盛,還不如南方。」,確實是如此。

太廟佔地不小,外面樹木也多,是清靜的散步好去。早上冷冷清清,不像上海復興公園同外灘公園那樣人多。我進大門後不遠,看見左邊有位六十歲上下,身材瘦小,穿藍布長袍的人在教楊派太極拳。我請問在學的一人,他回說:「教師姓楊,功夫好,你可以同他推手試試。」,我因楊派太極拳看過很多,當時並未在意。

(以後幾次早上到太廟去,也看到他,但未攀談。離北平前,聽老友張世榮說:「他名楊禹廷,專門太極拳,功夫好,是太廟太極拳研究會的負責人。他的弟子王樹田,對太極拳用法,頗有成就。」後來我 查明楊 先生是王祥齋的弟子。王為太極拳名家全佑之弟子。全佑是太極拳名家吳鑑泉之父,為旗人,在北平很著名,人稱全二爺;是早年楊露蟬在旗營任教時,三高足之一,惜當時未向其請教,失之交臂。)

相隔不遠,一座土丘上有一個亭子間,旁邊有幾個人在站樁。問人,原來是 王薌齋 先生的場子。又走了一段路,有一身材矮小的人,在練形意。等他練完,我同他攀談,他給我的名片是:「郝連級,甲三,北平市政府秘書室。」我問他:「在北平練形意同八卦的前輩還有那些人?」他指引我去看唐鳳亭同 鄧雲峰 先生。他說:「 唐 先生認識形意門的人很多, 鄧 先生同形意、八卦的前輩都有往來。」,他隨即鈔給了我唐、 鄧二位 先生的地址。

我再往前走一段路,看見一位年約七十,身材短而粗的老者在教八卦掌。我看了一會,覺得平常。我上前請教他的姓名。他的學生代答,我不知他的來歷。我請教他,北平八卦掌名家,還有那幾位前輩?他介紹我去看孫劍秋同 尹玉章 先生,並說:「 孫 先生頭功出名,綽號鐵頭孫四。」我要了孫、 尹兩位 先生的地址,並謝過他們。

當天下午,我們小組與在北平的有關團體商討,解決了問題;並決定由我留在北平,辦理後續事務,他們則往瀋陽同長春去公幹。我在北平即盡量利用公餘時間,白天參觀訪問,晚上欣賞平劇;雖僅一週時間,但收穫不小。

二.訪問 唐鳳亭 先生,獲得形意拳前輩相片

唐先生住在北平哈德門外,花市大街三十二號,火神廟內。他給我的名片是:「唐鳳亭,瑞祥;河北,定興;大興縣第一國術社教務主任。」

接談後,方知他專長形意,是「定興三李」中的老大 李星階 先生的弟子。社裏掛了許多形意門前輩的照片,有個人的,也有團體的。其中最難看到的,是山西形意拳前輩車毅齋同 李長有 先生的相。車氏為 李老能 先生在山西所授之首徒,武藝高強,聲名甚著;與直隸之郭雲深、 劉奇蘭 先生為師兄弟。李長有氏為 車 先生之首徒,在山西之盛譽僅次於 車 先生及 宋約齋 先生。

唐先生淳厚老實,態度誠懇。他告訴我:「定興三李的本名,老大名李文亭,老二名彩亭,老三名耀亭。人稱『李氏三傑』,亦稱『李氏三雄』,或『定興三李』,皆 李存義 先生的高足。」我問他們的字。他說:「 文亭 先生字星階;彩亭先生字老成;耀亭先生字子揚。」,我又問:「有些形意拳書載, 李存義 先生弟子中有李海亭,與李彩亭是同一人,抑二人?」他說:「李海亭是李彩亭之誤。因海字與彩字音相近,致有此訛。」以上三李之字,星階及子揚,筆者早已知道;惟「老成」,粗俗不類,疑有誤。筆者當時僅憑 唐 先生口述,隨筆記下,未曾請他過目,已無法查證了。讀者中如有知者,請指正。

我又提起 王薌齋 先生, 唐 先生很生氣。他說:「 王薌齋 先生曾到我場子裏,同我發生衝突。當年 尚雲祥 先生在世時,他們的惡感如同水火不容。」

(按:市面有郭志成「形意拳匯宗」,為雜抄姜容樵及國術名人錄等之拼湊書,敘王薌齋 先生事,有云:「曾被聘為北洋時代徐樹錚所涉軍官武術講習所總教官,尚雲祥副之。尚為 李存義 先生之大弟子,當時形意門後起之秀,功力極深;孫祿堂輩所敬畏者,然對先生恭敬如師焉。」,考上先生雖為 李存義 先生之弟子,但非大弟子,其武藝確為「功力極深」。他從否與 王 先生同過事,筆者不明,但以筆者客觀看法, 王 先生武藝確實好,見解也高,但與 尚 先生相比,尚有距離。且 尚 先生個性剛直倔強,不服人,為直隸(河北)形意門所共知,起肯對年齡小一大截之 王 先生「恭敬如師」?此說顛倒黑白,真誣罔之尤者。)

我請 唐 先生示範形意拳。他練劈拳,勁整,但不跟步,與 李存義 先生一系之形意拳練法不一樣。我問其故,他說是跟 孫祿堂 先生改的。我又問他,山西形意拳前輩的相,如何得著?他說是在北平之山西 武承烈 先生,代為向山西同門找來的;並建議我有空去看 武 先生。我徵求他同意,由我將掛著的相片翻照一部份,他慨然答應,並說附近有一家認識的照相館,可以代我向其接洽。 我遂開列:車毅齋、李長有、李存義、耿成性及團體照中之尚雲祥、鄧雲峰、宋鐵麟 諸位 先生的相,託他接洽翻照;並問 明武承烈 先生住址後方去。

第二次去看他是晚上。 唐 先生正在院子裏監督小孩子溫習拳術同兵器對子。約有二十人輪流練習,動作純熟。但那些對子都不是形意門的武藝。看的人很多。我在人叢中看了一會,因未便打擾,未打招呼就走了。第三次去,方取了翻照好的相片。可惜還有幾個人相及有歷史性的團體相沒有翻照,現在聽說已經沒有了。

三.拜訪 武承烈 先生,聽說李能然、車毅齋、李長有諸前輩知事蹟

武先生在北平前門大街甘井兒胡同,開了一家永泉糧食店。我去看他時,店裏的夥計問我來歷同找他的事由,問的頗詳細。(當時我很奇怪。以後問 唐鳳亭 先生,纔知道曾經有幾個人去拜訪他,他以禮接待。其中一人假裝問他拳術用法,趁他不備偷襲他,以致發生糾紛。所以以後凡是來歷不明的人訪他,一律不見。)我告訴夥計,以前在成都時,常往 喬鑑西 先生處請教。此次是由 唐鳳亭 先生指引前來拜訪的。夥計通報後, 武 先生方出來接見。他五短身材,也不粗壯。穿藍布大褂,完全生意人模樣。給我的名片是:「武承烈,丕清;山西,太谷縣。」我說明來意,他問了一些 喬鑑西 先生在成都的情形。我與他談了十幾分鐘,知道他與 喬 先生是師兄弟,都是 李長有 先生的弟子。他給我的印象是淳厚、誠實、態度誠懇。直談到十一時許,方辭去。

武先生很客氣,當天下午,就到勵志社去回拜,我們又作了長談。因為山西是形意拳的發源地,我請教他山西形意拳前輩的事蹟。他說: 李飛羽 先生字能然,人稱老 能 先生,不是李洛能。他是清時直隸深州人,在山西祺縣種菜園為生,不是在太谷經商。山西武術界老輩都知道。藝成後,受山西富戶孟福元之聘教拳並護院。 車毅齋 先生是他在山西所教,武藝最高的弟子,人稱車二師父。其次是 宋約齋 先生,在山西之聲望僅次於 車 先生。 車 先生所傳之大弟子為 李長有 先生,亦太谷人,字復貞,人稱長有師父。武藝高強,且手狠,故聲名甚著。李老能每年回直隸深州家中過年,所以他的弟子在山西、直隸兩省都有。他說的,同我在成都聽祈縣 喬鑑西 先生所講的一樣。我請他練了一點劈拳。他的姿勢、動作與 喬鑑西 先生相似。 武 先生談了一點多鐘方去。以 後杜級三 先生又來訪。 杜 先生是山西形意拳前輩布學寬先生弟子。布是 車 先生弟子,但為常有先代帶師傳藝者。 杜 先生當時在北平中央銀行服務,以前在成都時,同我在 喬鑑西 先生家見過幾次。該次是聽 武 先生說我到北平而來訪的。

四.訪問四民武術社,拜見 趙德祥 先生

四民武術社,在北平地安門外後門橋火神廟內,為形意八卦前輩 耿成性 先生所創辦。 耿 先生本名繼善,字成性(有的拳書記作誠信或成信,具耿霞光師說:「都是錯的。」)他生於清直隸省深州南小營,為 劉奇蘭 先生高足之一。 後耿 先生往武昌其子霞光處,將社務教其大弟子 鄧雲峰 先生接辦。我去時, 方知鄧 先生已過世,社務由其大弟子吳玉保先生負責。

吳先生中等以下身材,為人淳厚。我說明曾在漢口拜 耿霞光 先生之門學形意,吳先生即很客氣接待,他說:「霞光師叔是 李存義 先生的徒弟。」,我說:「恐不可能,因為 耿 老師練的劈拳,虎口朝上,且姿勢小,與 李存義 先生一系所練的劈拳方式不一樣。」,他說:「的確是的。」以前人有「易子而教」之風,可能 李存義 先生義子李彬堂 ,也拜了 耿成性 先生之門。在漢口時,我數 聞耿 老師言,早年他與 李彬堂 先生經常在一處研究切磋武藝。

我將在 唐鳳亭 先生處翻照的相片給他看。我說:「鄧雲峰伯同 尚雲祥 先生的相片是在團體照相中翻照的,不甚清楚。」他說:「 鄧 老師相片,我可以找; 尚 先生相片,那一天你有空,我陪你到他家要一張。」我問 尚 先生家庭情形,他說:「 尚 先生無子,去事後遺有二女。其一,在學校教形意拳,往返步行,路又遠,很辛苦。幸好, 尚 先生有個徒弟從東北回來,為她買了輛自行車代步,方便多了。」。我問他:「本門還有那幾位前輩健在?」,他指引我去看 趙德祥 先生。我又請吳先生示範形意拳。他練劈拳,姿勢規矩,勁道頗整。我隨告辭,要了 趙 先生地址,前去拜訪。他要陪我去,我為免耽誤他的事。辭謝了。

趙先生又名殿元,忘記問他是名?還是字?他是 耿成性 先生弟子,住在北平安定門國子監三十三號,開東天成棚舖。我去拜望時,他已七十六歲;但腰桿筆直,精神飽滿,健康如六十上下。我說明:曾在漢口拜 耿霞光 老師之門學形意,此次是在吳玉保師兄指引,特來拜望的。他聽了很高興。 趙 先生說:「原來我與 鄧雲峰 先生等幾個人,都是 劉德寬 先生的徒弟,學的是六合門武藝。 劉 老師字敬遠,直隸滄州人,精大六合,尤以大六合槍著名,人稱大槍劉;在北京設有永盛標局,自為掌櫃。以後李存義、耿成性、 張兆東 先生等到北京,與尹德安、程廷華、劉德寬、 劉鳳春 先生等結拜兄弟。 耿成性 先生隨後在北京設四民武術社。有一天, 劉 老師將鄧雲峰、高兆鳳、杜鳳朝、同我幾個找去,對我們說:『我們幾個老兄弟中,你們耿師叔因為出外晚,徒弟最少;你們幾個再拜耿師叔為師,改學形意、八卦好了。』於是我們重拜了 耿成性 老師門下。」
趙先生是專門形意,我請他示範一點形意拳。他練劈拳,功夫很好,姿勢較 耿霞光 老師高。我問 鄧雲峰 先生之字同籍貫。他說:「 鄧 先生本名龍江,字雲峰,亦名豐年,山東,文登縣,泊子村人。」。

我見牆上掛了一個小鏡框,裏面有一張老人相,頭髮短而稀少,短鬍子,穿長毛領,皮衣;相片顏色已經泛黃。我問他是那位前輩? 趙 先生說:「那就是大槍劉。」,我本來想將其借出翻照一張,因為附近沒有照相館,遂決定下次來借。誰知以後竟沒有機會再去。此相很難,得失之交臂真是可惜。臨去時, 趙 先生送我到門口,並叫我帶口信給 耿霞光 老師,說是他的長女在北平很好,請他們夫婦放心。

尹先生名玉章,字佩瑤,為八卦掌前輩尹德安次子,他與解金玉、兄成章,皆習八卦掌等,在北平國術界都是知名之士。佩瑤先生住在北平的朝陽門外,吉市口、頭條四十號。 尹 先生身材中等,相貌純樸,對人誠懇。會客室裡掛了一張放大的 尹德安 先生全身坐姿像,是很難看到的前輩照片。

德安前輩,本名福,字德安,號壽朋(筆者按:朋似應作「彭」。因古書上有彭祖八百歲之說,喻長壽也。),因身材較瘦長,故綽稱「瘦尹」。初習羅漢拳等,以後方拜董公為師習八卦掌,為董公之大弟子(按,董公弟子除極少數外,全為帶藝投師者),我請 尹 先生示範八卦掌,他練單換掌,姿勢高,五指併攏作柳葉掌,指向圓圈中心。換掌時,後掌經前掌下直插而出,動作強勁而整,甚具功力。這是我第一次看見正宗之尹系八卦掌。增加見識不少,甚為高興。我也練了單換掌,請他指教。

當時我的國術常識還很貧乏。我問 尹 先生,我們二人姿勢、動作不同之原因。他說:「我練的為插掌,是我父親的傳授;你練的是按掌,為眼鏡程傳下來的。」我又問他的原籍,是否為「國術名人錄」上所說的通州?他說:「是直隸省冀州,民國成立後改為冀縣;通州是錯的。搬到北京多年了。」我又問:「馬貴同 崔振東 先生是否為 尹老 先生之弟子?」他說:「是不是馬世卿同崔六?如是他們,就是的。」我問:「 尹老 先生高足,還有那幾位健在?」他說:「還有一位門寶珍先生。但年紀已很大,且雙目失明,不必去看他了。」隨後,她端出兩碗紅山芋頭待客。
我商請翻照 尹德安 先生之相,他慨然應允。但是附近沒有照相館,我遂約定第二天帶了汽車去。次日我又去了,由 尹 先生自己抱了鏡框去翻照了一張。

六.拜見 孫劍秋 先生,得聞眼鏡程之事蹟

孫劍秋先生,住在北平舊鼓街一二四號。我拜望他時,已經七十九歲,他靸了布鞋出來。他得太太年紀比他小得多─約六十歲。

孫先生中等以上身材,頭髮完全脫光,身體健康。他太太對我說:「你運氣好,他今天精神好。」 孫 先生看見我,即將鞋跟拔起,請我坐下。他太太說:「前幾年有人來拜訪,偷襲他,被他制服了。」我說:「這個人太不道德了!怎麼對這樣大年齡的前輩,還要偷襲!」接談後,方知他是眼鏡程的弟子。他說:「 程廷華 先生深州人。當年住在北京前門外,花市大街、四條、火神廟左邊;開了一家眼鏡舖,所以人稱眼鏡程。我十四歲就在 程 先生眼鏡舖學生意,並從學八卦掌。」我問:「 程 先生之身材、性情、與人較手時常用的手法及去世的情形。」他回說:「 程 先生身高中等,尚粗實,性急;與人較手,喜用單撞掌;常手一晃即將對手打出。光緒二十六年,洋兵進北京城後,殺人、搶劫、強姦、無惡不作, 程 先生氣得不得了,終日精神不安。一天出去了沒有回來。後來有熟人來報信,說是 程 先生在大街上與洋兵發生衝突,被槍擊,躺在地上。我急忙去看, 程 先生已經身亡,遂將他搬回來辦理後事。」我問:「 程 先生有一位高足, 孫祿堂 先生的『八卦拳學自序』中稱為李文彪,金恩忠的『國術名人錄』作李文標,彪與標,那一個字正確?」,他說:「虎字加三撇的彪字,是對的。」,他又說:「我同李文彪在一起工作很久。李後任武術營營長。因兵變,他挺身阻止,為亂兵槍擊,逝世於縣司令部。以後我即接任營長。」我說:「我的八卦掌是從盟兄鄭懷賢學的,他是 孫祿堂 先生的徒弟。我想練一點請您指教。」他答應了。我就脫了大衣練單換掌。練完後,我也請 孫 先生示範。他也脫了棉袍練單換掌。他的姿勢、動作與 孫祿堂 先生一系之練法相似,功力淳厚,是我所不及。隨後談到他的家庭。 孫 太太說:「他們夫妻無子,抱養了一個女兒,招了養老女婿;小夫妻倆都很孝順。」,我第二次去拜訪, 孫 先生正在睡覺,我就走了。

七.訪問 陳發科 先生,第一次看見陳派太極拳

陳先生名發科,字福生,一作復生;生於清、河南省懷慶府溫縣陳家溝。為民國前後陳派太極拳代表性人物 陳延熙 先生之子,陳派太極拳大家陳長興前輩之曾孫。他早在民國十七年,即受聘往北平教陳派太極拳。他並不公開設場授徒,學生都是由人介紹而來。

民國三十四年冬,我在重慶時,因 章啟東 先生介紹,曾與洪懋中兄往訪 沈家楨 先生。 沈 先生曾在北平 從陳發科 先生學過數年陳派太極拳。他對 陳 先生非常欽佩,極為稱讚 陳 先生之功夫,並舉例說: 陳 先生練「金剛搗碓」,一震腳,窗子都動。我們都將信將疑。當時重慶的房屋,因一再被日軍轟炸焚燒,重建的都是客難式的。公家的房屋也不例外,很矮,房間又小,一盞油燈,光線不亮;所以沒有請 沈 先生表演陳派太極拳。該次到北平後,我即打聽 陳發科 先生是否仍在北平。

我初到河南會館去問。裏面人說:沒有此人。我說:「是河南溫縣來的,好多年了,在北平教太極拳。」,答覆還是「不知道」。我很失望,往回走。有一位從後面追上來說:「北平有兩處河南會館,在騾馬市大街還有一個中州會館,你到那裏去問問看。」。

我找到羅馬市大街八十九號的中州會館, 陳 先生果然住在那裏。(前十餘年,我在台北遇福生先生弟子 王鶴林 先生,據 云陳 先生當年住在北平覃懷會館。不知中州會館是否即早年之覃懷會館?)

我到時, 陳 先生方同三位太太在打麻將消遣。我說明拜訪之意。 陳 先生立刻停止打牌,來接待我。他中等身材,很壯實,年約六十餘。我提起 沈家楨 先生,他想不起來。我請他示範陳派太極拳。他說:「我不運氣了。」及練十三勢(又名長拳,又名頭趟拳,今稱陳派太極拳)。練時,動作忽快忽慢,忽剛忽柔。發勁時,氣勢驚人─出拳帶風,一震腳,窗子雖不動,但卻有其聲勢。與我以前所見楊澄甫及吳鑑泉二氏所傳之姿勢、練法大不相同。我想普通練武的,看了他練拳的工夫,恐怕就不敢同他動手了。我這纔了解,當年 楊露蟬 先生何以能在名家如林的北京,創立盛名。因當時楊派太極拳,尚未創立, 楊 先生的太極拳,就是陳派太極拳。當年沒有可以花錢買的宣傳工具,要創名,必須靠真本事,經過無數次名手挑戰考驗而得到的。

陳先生講解陳派太極拳要領時,再三強調纏絲勁的重要,並反覆示範纏絲勁之運用。最後,他問我可知道北平的王某。我說久已聞名,但未見過面。他說:「有天有人來找我談拳,隨後又要同我推手,結果他輸了。過了幾天,王某寫信來,約我比武,並指定時間地點。我按時前往,結果等了很久,也不見人。回來後幾天,又接王某的信,說是那天因臨時有重要的事,未能赴約。比武的事,另約時間地點。又過了幾天,有人請吃酒,為我同王某調解。我辭謝說:『我同王某並不認識,不願同他在一處喝酒。但王某要想同我比武,我隨時奉陪。』,以後就沒有消息了。」,我為免他們停止打牌太久,就告辭了。

八. 拜訪 王薌齋 先生,被他用手臂很輕很軟的在我身上摔了一下

王先生原名向齋,字宇僧,後改名薌齋;生於清、直隸省深州。初習形意拳,具有心得。後在福建督辦周蔭人部下任手鎗部隊隊長,駐福州。當時手鎗隊就是衛隊,所用手鎗是德國製造的駁殼鎗,又名自來德,鎗管長,子彈射出遠,很有威力。王先生與當地綜鶴拳(縱鶴拳)之名手相往還,又吸收綜鶴拳之精華,技益精。以後又吸收其他拳術之長,融會貫通,遂擺脫拳套,專練站樁及實搏散手,而自成一家之學,命名意拳。其理論及實際確有獨到之處。

那天早上,我到太廟去看他,小亭子旁邊有幾個人在站樁。其中一位有鬍子的,我以為是王先生。等他練完了,我上去請教。他說,他不是王先生,王先生沒有來。有一年輕的胖子告訴我,王先生不是天天來。我問他住哪裡?胖子說:「可以到西城新生胡同十八號問姚繼薌。」我問:「從王先生學藝的,哪位練得最好?」他說:「是王先生義子姚繼薌。繼薌為繼承王先生武藝之意。」他並盛讚姚君武藝之好。隨後,他要同我搭搭手。因為我以前在南昌時,曾從姚仕虞師兄學過,知道他們的方法,所以他沒有占上風。

第二天早上我再去太廟,王先生在。我提起曾從姚馥春、耿霞光先生學拳,並與錢松齡在徐州見過面,談話立即顯得不生疏。

王先生身材與我相似,屬於瘦小一型,穿了長袍,健談。他用手臂很輕很軟的在我身上摔了一下,似為考驗我的反應。我是抱著請教的態度去的,不好意思躲閃或招架。他似失望地說:「你的拳我也不必看了!」我說:曾在錢先生處,見到他寫的《意拳正軌》,抄了一份自己研究。他說:「把它燒掉!現在我的思想同以前不同了。我已經寫了一些資料。你若要,可以到我家裡去抄。」我站了他的混元樁,請他改。他嫌我站得太低,把我的身體向上提,並教我肋骨要上下靠攏,兩手不要出去遠,兩膝略向外張。我說:「兩膝不是向裡合嗎?」他說:「要是兩膝向裡合,一碰就倒。」後來談拳術,他說:「現在沒有懂拳的!」略頓一頓又說:「只有我還懂得一點。」我問他:「拳要練到怎樣的程度?」他拿起鉛筆寫了四句,是:「動似山飛,力如海溢,神猶霧豹,長若靈犀。」我問他所教的人,哪幾位練得好‧他說:「有一個醫生肯下功夫練,可惜是近視眼,所以不行。」我問:「趙道新如何?」他說。「那小子真聰明!我一說,他就會。」最後,我請他示範一點拳術,他練散手。雖然只是前進後退幾個動作,但動作靈活,勁道綿柔,上下相合,精神與動作一致,技巧功夫確實不凡。臨別,他託我在上海代購一種治氣喘病的西藥,我抄下了藥名而去。

 

九.瞻仰董海川 先生墓,並抄錄碑文及其弟子姓名

據 孫祿堂 先生的《拳意述真》〈八卦拳家小傳〉記載,八卦掌盛名創造者-- 董海川 先生之墓,在北平東直門外,榛椒樹東北、紅橋大道旁。孫錫堃的《八卦拳真傳》,載有 民國十九年五月十一日 所攝董公墓地之相及所拓碑文之一部份。起初,我以為有了地址,墓地當不難找,遂請 張世榮 先生借了一輛吉甫車,約了他的一位同事,帶了紙筆前往。誰知出了東直門後,問了好些人,都不知董公之墓所在。

當時是下午,時候已經不早,天又漸漸昏暗,大家不禁著急。最後問到一位在田裡做活的農夫。我說:「有一位練武的董海川先生墓在哪裡?」農夫說:「不曉得。」後來想了想說:「是不是董把勢墳?」我不禁大喜,連說:「是的!是的!」他說:「在牛房。」隨即指示我們去路。我們向他道了謝,照他指示,客東直門外左邊順城牆去里許就找到了。

墳旁有四塊大碑。一塊是尹福先生等在光緒九年二月所立,正面碑額題:「后生宗鑑」,下為「董先生墓誌銘」;背面額題「徵則攸遠」。下為銘及董公弟子姓名,由尹福先生為首。

另一塊是尹福先生等在光緒三十年所立之「文安董公墓誌」。還有兩塊碑是河北省國術館所立。我因碑文為國術文獻,所以與張先生的同事分別抄錄。他抄光緒年間所立的兩塊碑文,我則抄董公的弟子姓名,並加以校對。可惜我回到勵志社後未即整理,直仃回上海,再由上海往漢口接家眷,再回上海後,方加整理,發現所抄碑文有些字錯誤。更不幸的,是我抄的董公弟子姓名,放在書架上未收好,為無知的姪兒將其擦桌子後丟掉了。幸好兩篇碑文尚在。不清楚的字,經與好友趙錫民先生辨別認定。

董公墓在大陸文革時期,也遭到浩劫。墓被平了,碑被放倒了,一同埋在地下,上面改作菜園。直到民國六十八年陽曆 八月二日 起,由北京八卦門李子鳴、沙國政、康戈武等很多先生設法並出力出錢,將碑與棺挖出,骸骨與碑遷至北京西郊萬安公墓。其尊師重道精神,令人敬佩。

董公碑上弟子姓名共五十七人,其中一人姓名已模糊,無法辨認,僅剩五十六人。據傳,最先在肅親王府發現董公之藝及後為董公畫像之全凱亭先生,未在五十六人之內。若非即姓名模糊之人,必另有緣故。至於董公弟子中,劉德寬、李存義、耿成性、張兆東等未列名,依筆者推測,可能董公逝世時,他們尚未進董公之門。以後他們與尹德安、程廷華、劉鳳春先生等結拜弟兄,方由尹、程二氏代達收徒,由程氏代師傳藝(因他們八卦掌練法與程氏較為接近)。此為武術界之傳統習慣。否則以劉、李、耿、張四氏當時在武術界之聲望及與尹、程、劉諸氏之交情,不會不列。據筆者所知,李存義、耿成性先生有些弟子,不但未傳過藝,也見過面,都是他們的徒弟代辦的。
  

茲將董公碑文及碑上弟子姓名列下。弟子姓名是此間 雲安 君託北京果毅先生代為抄錄寄來者。其中有些名字改由簡體字,經筆者將其改回為正體字。原列次序不變。

董先生墓誌銘
先生姓董,諱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務。少任豪俠,不治生產,法郭解之為,濟困扶危,不遺餘力。性好田獵,日騁於聰林之間,群獸為之辟易。及長遍遊四方,所過吳越巴蜀,舉凡名山大川,無不歷臨搜奇,以壯其襟懷。後遇黃冠授以武術,遂精拳勇。不意中年蹈司馬公之故轍,竟充宦官。先生嫉惡如讐,時露英氣,同人即起猜嫌,改隸肅邸,因老乞骸,始得寓外舍。請藝者自通顯以至士賈與達官等,幾及千人,各授一爇。嘗遊塞外會數人各持利器環而擊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風,觀者群雄無不稱為神勇,憚其丰采。及至彌留之際,從者啟其手足,誠如鐵漢。越三日,端坐而逝,意者以為羽化。都中門人服縞素者百餘人。因塋葬於東直門外,距城里許,哀痛難忘,議立表識以伸嚮往之忱。
光緒九年春二月  日立石
鐵嶺 貴榮 撰
瀋陽 清山 書
武遂古郡 玉振 郭璽亭刊
(碑背面上部)
銘曰先生其靈氣之
所鍾也何生而有異
於人脫令壯年仗劍
以從軍吾焉知其所不
掃蕩乎煙塵即不幸
而為隱君子亦可蠖
屈以完身乃郁折而
白圭有玷豈其有隱
痛而生不逢辰然身
雖泯而名則榮其誰
曰不抱璞而全貞鳴
呼自古燕趙多慷慨
悲歌之士不禁抗懷
屠狗獨黯然其銷魂
光緒癸未春
(撰、書、刊者同上)
(碑背面下部)

尹 福 馬維祺 史紀棟 程廷華
宋長榮 孫天章 劉登科 焦毓隆
谷毓山 馬存志 張 鈞 秦玉寬
劉殿甲 呂成德 安 倫 夏明德
耿永山 魏吉祥 楊 漳 王雲盛
王懷清 沈長壽 王德義 朱紫雲
宋永祥 李萬有 樊志涌 宋龍海
王永泰 彭連貴 傅鎮海 王鴻賓
谷步雲 陳春林 王延桂 雙 福
李長盛 徐兆祥 劉寶珍 梁振浦
張英山 郭玉亭 趙雲祥 張金魁
焦春芳 劉鳳春 司亢功 張 鋒
清 山 任 五 何 六 郭通海
徐鶴年 馮廣廉 李壽年 陳 泮


文安董公墓誌

名之於人大矣哉!有汲汲求名而名不傳者,有操必傳術而乃韜光養晦轉以自匿,久之宏中肆外而名以日顯者。吾師董公殆其人歟?公諱海川,文安人,生有神力,幼以武勇名鄉里,弱冠後技益精,訪友於江皖,迷失道入亂山中,終日不得出。飢困無聊,度無生理,忽有人於山巔招之以手,乃攀藤附葛而上。至則其人謂之曰:「師候汝久矣。」因導之行,見廟貌奇幻,類非人世,蜿蜒而入,歷數處,一道者童顏鶴髮進謂之曰:「汝來何遲乎?」遂日授以擊刺進退之法,鍊神導氣之功,凡其所傳,皆平日所未聞未睹者。居久之,又謂曰:「汝行矣。可以問世矣。」遂麾之使出。比回視,則煙雲縹緲已失其處。噫!此公至誠所感,所遇者殆仙歟?公神力得自天授,而技藝又獲自仙傳,此後遂無有能敵之者。後緣事入肅邸效力,蒙賞七品首領職,以故公在都之時多。公性情退讓,不欲見知於世。然既負絕藝,遊其門者常數十百人,名由是歷久彌彰。公往矣,至今都人士猶嘖嘖稱道弗衰。福等久忝門下,未忍沒其芳徽,用略誌梗概,銘諸貞石云
大清光緒三十年歲在甲辰仲春上浣
門人尹福等敬立

筆者按:墓誌銘之作用,主要在紀錄墓中人之來歷及其一生之重要作為。依董公之傳奇身世,無論在學藝或闖蕩江湖期間,必有許多可供後人學習及借鑑之處。董公在世時多少必曾向弟子敘述,或因弟子詢問而答覆者,彌足珍貴。乃此二篇墓誌中,董公之來歷及作皆不詳,甚至生卒年月日亦全缺。作者貴榮不惟有負德 安 先生等之託,且令後之研究八卦掌源流及董公生平者束手,誠憾事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nlypower 的頭像
    onlypower

    快活閑醉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