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勢名小解:如封似閉及六封四閉》

  「如封似閉」是楊氏太極拳招法之一,常接於搬攔捶後,亦是由陳氏太極拳「六封四閉」一招演化而來。不過由於音同字異加上運用之差異,而使今人誤認為截然不同兩招。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札記之二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札記之一

  • 懶扎衣勢
    • 口訣版本: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及《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懶扎衣出門架子,變下勢霎步單鞭,對敵若無膽向先,空自眼明手便。」
      • 《武備要略.長拳法》:「懶扎衣起手架子,變換勢霎步單鞭,對敵若無膽向先,空自有眼明手便。」
    • 靜態動作分析:就圖示動作來說,懶扎衣為右手橫出、左手撩衣靜態動作,惟雙足直立,與現今弓步或馬步為主不同;另一差異即是,該動作似乎由前將衣服往後一撩,故左手在腰後,與現今在腰際或是丹田處不同。目前代表性動作則為陳氏太極拳的「懶紮衣」、楊氏太極拳的「 攬雀尾」或少林太祖長拳「 迎面扳手」,惟另據《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武備門》所載「單鞭撩衣勢」與現今「懶紮衣勢」相同。
    • 口訣解義:
      • 出門架子:即一門拳路起手第一式,也是代表性動作。
      • 變下勢霎步單鞭:指明懶扎衣後續變招手法。「下勢」易解,即蹲身,「霎步」與後述「一霎步勢」相關,或可解釋為「快步」或「剎步」。單鞭即單鞭勢也。
      • 口訣全文釋義:懶扎衣是起勢第一招,能轉接霎步單鞭,用此招時,若沒有膽子面對敵人,那麼就枉費明明手快的身手了。
    • 技擊用義:
      • 這邊未詳述懶扎衣技擊用法,在陳氏太極拳或楊氏太極拳用法隱晦,多為人各自體悟,惟查《新刻鄴架路裁萬寶全書.抱勢臨危解法》有「懶摺衣勢」:「他用雙手來揪住我衣,我用右腳□住他左腳後跟,用左手帶住他腰上衣 再用右手把喉下一堆,他就仰面倒跌去。」似能最符合懶扎衣用法。
      • 懶扎衣接下勢單鞭:我或先或後出招,左手拉對方褲頭或是左手,隨即上步用拳迎打對方面門,或是抹頸使之仰跌,若是對方右手來架,我即右手帶對方右手向後一拉,瞬間蹲身左手挑襠或是如柔道「肩車」一般摔之。
      • 《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武備門.懶扎衣勢》「手用單鞭,腳用小連小打。」及《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武備門.單鞭撩衣勢》:「手用隻手破隻拳,腳用短連。」:以右手如單鞭勢般,劈擊對手面門、胸口。(至有關「腳用小打小連」、「腳用短連」,因無法確知其意,故不談)
  • 金雞獨立
    • 口訣版本: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及《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金雞獨立顛起,裝腿橫拳相兼,搶背臥牛雙倒,遭著叫苦連天。」
      • 《拳經拳法備要.拳法備要圖》:「八仙醉步勢:腳懸顛蹖式,又曰金雞獨立,亦名寒雞步。凡捷步皆從此生。鐵枴李、漢鍾離皆從此化出。」
    • 靜態動作分析:左腳虛懸,右手護左脅下,左手或直伸向上或略曲肘向上。這動作較為少見,目前常見金雞獨立動作,可分為三種:一種是右腿提起,左手平伸向前,右手在腰或護左脅下;另一種,如陳氏太極拳金雞獨立,為同手同腳提起,另一手下按平衡;第三種則是如同泰拳,雙手提起護臉,一腳虛懸踢擊
    • 口訣釋義:
      • 金雞獨立勢,為典型武術動作,一腳懸空提起。
      • 「顛起」:依張孔昭《拳經拳法備要》中所述,「顛」有三種涵義:一是「摔」,如「跌法能顛越人何也?」;二指腿法,如「顛法:顛腳之法,以腳踹人節縫處,以快為主,以後跟著力」;三指「步法」,如 「雀步顛跳連環轉」、「外盤管腳實難當,猛虎倚山勢更強。身臀一片須顛進,將人掀跌獨擅長。此法就是用顛步,全要臀邊看力。又名反煞盤,最為雄猛,亦名回回步」。 以金雞獨立勢而言,虛提之腿能踢,惟考量後續接搶背臥牛,又可能兼有顛步用法,符合前述「顛起倒插,而其猛也」。
      • 「裝腿」:應為「樁腿」或「蹖腿」。《拳經拳法備要.少林短打.走盤》中一段與《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編》相符文字:「眼要著意分明,認手,認腿,認勢。身要活動,進退要得宜,腿法務要飛騰,手法要輕浮堅固,腳法要健力,顛樁帶腿,欲其迅也。披撇橫拳,欲其猛也。活捉朝天,欲其柔也。」另《拳經拳法備要.死手解救》載「猛虎出柙」一勢:「有人背後將我兩手箍住擒起。我將兩手緊緊帶著敵人袖口,只將右腳一縮,望他人腳膝上一樁,自能解救。此法名為猛虎出柙。」另依唐順之《武編前集.拳》記載:「站法,腳尖正背人,腿起如馬踢為蹖腿,平踢為彈腿。」如依唐順之所載,蹖腿類似戳腳的鴛鴦腿技法。但觀諸後續唐順之復記:「習蹖腿虛腿,用糠懸梁上,蹖腿高踢去復還,以俱腰力為主度;習蹖腿實腿,用柱以 蹖腿,踢柱上儘力為度。」又似乎以高踢為蹖腿。
      • 「橫拳」:「披劈橫拳,而其快也」,應為橫打。
      • 「搶背臥牛」:前空翻後,以上背著地。
      • 口訣全文釋義:金雞獨立可以踢人或以顛步將人翻起,兼有蹖腿與橫拳技法,打倒人後我以搶背臥牛式壓人,對方吃我這一倒必定叫苦連天。 
    • 技擊用義:一般來說,金雞獨立含拳擊(或肘擊)、膝頂、踢腿等三個技擊動作,但在這此勢中,兼有顛步掀人之法,如此方能接續搶背臥牛之勢,惟此多人未解。欺入彼身後,或是背對對方、或是側對對手,右手或環腰、環肩、環頸,提腿向後一踢,或踢其足,或擠靠對方腰腿,腰身隨一踢之勢,下搵摔之;若對方硬頂不倒,我全身身形一挫,翻跌對方並隨之滾躺壓在對方身上,摔壓得對方叫苦連天。
  • 探馬勢 
    • 口訣版本: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及《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探馬傳自太祖,諸勢可降可變,進攻退閃弱生強,接短拳之至善。」
      • 《武備要略.長拳法》:「探馬勢諸著可降,進攻退閃弱生強,接短拳當以披砍,此中妙訣細思量。」
    • 靜態動作分析:依《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所繪圖譜乃右手向上直伸,左拳護腰,左弓右箭步。另依《武備要略.長拳法》所繪圖譜,為右手下砍,左手後揚,左弓右箭,應視為探馬勢劈砍動作。
    • 口訣釋義:
      • 探馬:
        • 唐順之《武編前集.拳》中記載高探馬一式:「凡打法行著,多從探馬起,直行虎打法三著,打左右七星拗步。高探馬驚法,右腿蹴驚,右手斬手。左手飛拳上臉,連右手拳一齊再發。搭腳進步高探馬,左拳哄臉,右腿低彈,左腿右拳飛拳上臉,倒身一蹖,倒插幡。高探馬專打高探馬,右腿驚左腿,左腿上蹖,玉女穿針;高探馬變一條鞭,右拳驚右腿,隨拳窩裡暗出。
        • 茅元儀《武備志.陣練制.教藝七》及程子頤《武備要略.問答》談棍法時,寫道:「劍之騎馬分鬃,拳之探馬,即棍之跨劍勢也。」
        • 戚繼光《紀效新書.藤牌總說篇》「躍步勢」:「此乃騎龍如探馬,刀前牌來誘人來,轉過牌來刀在後,低平坐下靠和挨。」
        • 《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台萬用正宗.武備門》「高探馬勢」:「腳用雙膝蝴蝶打進,手用開單鞭,腳短眵。」
        • 現代探馬式:現今流傳探馬式皆與戚繼光之探馬勢迥異,如陳氏太極拳「高探馬」、八極拳的探馬掌、形意拳「馬形」等皆不相同。現今流傳探馬一式,皆有共同特色,即是一手前一手後,有時雙手輪擊。
        • 筆者推論:探馬原意指偵察騎兵或是傳遞消息的快騎;考諸現今探馬勢形貌,探馬勢應該是類同探馬以馬鞭趕馬動作,一手拉韁繩,一手持馬鞭打馬的動作。故探馬勢應是一手在前,一手在後,輪轉前後的動作。
      • 諸勢可降可變:程子頤《武備要略.長拳法》寫「探馬勢諸著可降」、吳殳《手臂錄.革法》談「提」記程真如說法「長竿雖利,提拏可降」,又《手臂錄.馬家槍二十四勢說》「十面埋伏勢」「精于此者,諸勢可降」。由此可知,「諸勢可降」乃指可以剋制所有招式。「可變」從語意上,應順由前句,乃指有可應變所有招式。
      • 進攻退閃弱生強:點明探馬進可攻,退可守,並可由弱勝強。
      • 接短拳之至善:探馬勢源於太祖長拳,乃屬長拳代表性招式,惟亦可接入短打,故稱「接短拳之至善」。但如何由探馬接短打呢?唐順之《武編.拳》點明探馬勢有「右手斬手」,另程子頤《武備要略.長拳法》直接指出「接短拳當以披砍」,「披」同「劈」,與唐順之說法相呼應。
      • 口訣全文釋義:探馬勢源於太祖長拳,可以剋制、對應所有拳勢而變化,進可攻、退可守,並可由弱勝強,並為接短打之最佳拳勢。
    • 技擊用義:
      • 若依唐順之《武編.拳》所載高探馬一技,即有探馬勢即為生動的技擊說明:高探馬佯攻法,我右腿佯踢,右手下斬敵手,接著左手望敵臉上一拳,連右拳一起打去;接著搭腳進步高探馬,左拳假意打敵臉,右腿低起彈腿,接著左踢右拳打敵臉,轉身一蹖,是為倒插幡。有高探馬專打高探馬,右腿佯攻對方左腿,左腿上步高踢,玉女穿針勢;高探馬變一條鞭勢(應是單鞭勢),以右拳佯攻敵右腿,拳由身暗地擊出。
      • 探馬勢變勢巧妙,轉為雙掌或雙拳前後輪轉,或砍劈或拳擊,進則可攻;或對方來拳,我雙手輪轉撥開,退則可守(類似倒捲肱或形意退步劈拳),無論或攻或守,均可切近對方,拉近間距,故稱接短拳之至善。
  • 拗單鞭
    • 口訣版本:
      • 《紀效新書.拳經捷要篇》、《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拗單鞭黃花緊進,披挑腿左右難防,搶步上拳連劈揭,沉香勢推倒泰山。」
      • 《武備要略.長拳法》:「拗單鞭剪步衝拳,挽我手歪蹖腿便,加上橫拳連劈揭,沉香勢推倒泰山。」
      • 兼談「一條鞭勢」此勢《紀效新書》未載,《武備志.陣練制.教藝八》則有述及:「一條鞭橫直披砍,兩進腿當面傷人,不怕他力粗膽大,我巧好打通神。」
    • 靜態動作分析:左手推掌前伸,右腿在前略彎,右手揚後。此勢與現今八極拳「拗步單鞭」或十路彈腿「單鞭」、 「撐滑」式相同。
    • 口訣釋義:
      • 單鞭:
        • 鞭者,非現今軟鞭或皮鞭之謂,應為古兵器:鞭簡。鐵鞭無鋒,用以劈砸為主,故多沉實。程子頤《武備要略.鞭法》記載習鞭過程:「一日習單刀于沖斗公,得其法,則知刀與鞭,大同少異也。其單刀輕利,用者便捷,若遇堅甲之兵,難制勝矣。鞭體重,有力者自能運用,惟以身法為要、手法便捷、步法快疾,誘而擊之,亂而取之,心手俱化,方可言技。若遇堅甲,連架擊之,無有不斃者。且利於馬戰,馬上惟以身法手法無過左右閃躲及勾攪撩劈,盤旋擊刺數法盡矣。」又鞭簡尚有刺法,唐順之《武編.簡》記載:「簡破捧法,有刺手,臥步且如他一絞手剪臁,疾便把簡以左手監住,右手刺胸。若被他提立水走了,番身左手砍、右手刺右邊,右手一般使用。」可知單鞭一勢,應有撩劈刺擊等用法,惟今多人不識,茅元儀所謂「一條鞭橫直披砍」,及程子頤所謂「剪步衝拳」識其理也。
        • 此外,單鞭尚有橫拳之用,,即程子頤所謂「加上橫拳連劈揭」。如唐順之《武編.拳》曾提及「一條鞭勢」:「高探馬變一條鞭,右拳驚右腿,隨拳窩裡暗出。」此勢與現今陳氏太極拳「窩裡炮」相似。橫拳者,乃橫打也。程子頤《武備要略.問答》寫道:「拳之進步橫拳,倭刀之單手撩刀,即棍之旋風跨劍勢也。」查倭刀「單手撩刀」寫道:「餌彼鎗劄入,我將刀橫揭起,開彼鎗斜進右腳,單手自下撩起一刀。」故茅元儀所謂「橫直砍劈」、程子頤「加上橫拳連劈揭」是也。
      • 黃花緊進:此段歌訣簡明,惟黃花不可解,大抵應用「昨日黃花」或 「黃花菜都涼了」之意,表示黃花易凋或是太慢等意。後接緊進意思明白,故亦毋須深解。
      • 披挑腿左右難防:
        • 披:所謂「披劈橫拳,而其快也」,其中「披」字,應與「劈」字對應,「劈」為由上往下砍劈,「披」應指由左右橫向移動。因此,披腿應為腿做橫向踢擊的腿法,在中國武術腿部橫向踢擊大抵有下段側踢、掃腿、鏟腿等等。
        • 挑:挑則為由下往上的瞬間運動。挑腿則是腿由前或由後挑起的腿法。
        • 披挑腿:應為結合腿部橫向踢擊與上挑的腿法,有類於閻德華《少林破壁》所載「左右坡腿」技法(即左右鏟腿),或是保定快跤中的前進踢技法。
      • 搶步上拳連劈揭:「揭」本為棍術用語,俞大猷《劍經》及程沖斗《少林棍法闡宗》皆載有「揭」打等語。所謂「揭」乃棍由下而上挑起,與劈打動作相反。如此動作與劈掛拳、螳螂翻車拳類似。沉香勢推倒泰山:沉香勢應借用「沉香劈山救母」典故。惟民間故事中,沉香以萱花神斧力劈華山(沒錯,力劈華山也是源於沉香),但後接「推倒泰山」則強調沉香勢非劈是推之意。沉香勢原本動作已不可考,惟現今流傳少林八步連環拳中,有「沉香勢推倒泰山」一式,乃弓步收拳,上弓步雙推動作,或可參考。「推倒泰山」典故則源於八仙過海傳說。
      • 口訣全文釋義:拗單鞭勢要快步逼進對方,我以左右腿鏟挑對方雙足,讓對方左支右絀,難以招架,接著搶步上拳,連續劈打揭挑,使個沉香勢雙手一推,將對方推倒在地。  
    • 技擊用義:
      • 依戚繼光及茅元儀等用法,先以貼近對方,以左右兩腿鏟挑對方前足,攻得對方左支右絀,隨即搶步上前橫拳打開對方雙手門戶,連劈帶揭打去,雙手畫圓一推 將對方推跌。
      • 依程子頤所述用法,拗步(剪步)衝拳打向對方面門,對方右手來架,我即右手一挽,牽動對方立足不穩,隨即搶步上前,或是提腿踢去,接著上步橫打,連劈帶揭打去,雙手畫圓一推,將對方推跌。
      • 次有下勢霎步單鞭,即懶扎衣勢後著,復依張孔昭《拳經拳法備要.少林寺短打推盤步法》:「連珠步進單鞭出…拗單鞭下勢法門。」則表明單鞭勢有上有下,上者,即戚繼光、茅元儀、程子頤所述拗單鞭和一條鞭用法;下者,即戚繼光所謂「下勢霎步單鞭」用法。用法乃蹲身下坐,抄腿如柔道「肩車」摔之。 
      • 另保定快跤老師曾示範「單鞭」用法,乃是近身,右手拉開對方左手,左手打對方頭部,若對方右手架我左手,我即右腿快速向後鉤踢對方左腿,右手隨即順勢劈向對方後腦。 

參考書目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阮蔡文〉《臺灣通史.卷30.楊殷阮王列傳》

    阮蔡文字子章,號鶴石,福建漳浦人,父賈江西,遂寄籍新喻。年十二,能屬文,而性剛猛,好弄刀槊,鄰兒畏之。十三補諸生,越十二年乃舉於鄉,數應春官不第。巡撫張伯行邀入鰲峰書院,以講洛閩之學,分纂先儒書,五載,乃歸葬母。康熙五十一年,以說海賊陳尚義投誠,召見便殿。上問曰:「書生此行良苦,頗警怖否?」對曰:「臣仰仗威靈,頑梗革面,無所怖。」成功為知府,授陸涼。未行,改授廈門水師中營參將。明年,調北路營。諸羅知縣周鍾瑄,循吏也,一見如舊。戢吏卒,撫番黎,飭部伍,躬歷沿海,增置營汛。北路地方千里,半線以上,民少番多。大肚、牛罵、吞霄、竹塹諸處,山川奧郁,水土苦惡。南崁、淡水窮年陰霧,罕晴霽,硫磺所產,毒氣熏蒸,戍卒多病死,巡哨未至。文擬往視,左右諫止,不聽。自齎帳落,具脯糒,日或於馬上賦詩,夜燃燭紀所歷地里山溪風候土俗,為文祭戍亡將士,悽愴激烈,聞者感泣。山谷諸番具牛酒迎,一一拊循。召社學番童坐幕下,與之語,曰:「吾汝師也,毋懼。」能背誦四子書者,旌以銀布。為講孝弟力田之道,諸番咸喜。竟中瘴病,遷福州城守營副將。赴京道劇,卒於宿遷,年五十。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林亮〉《臺灣通史.卷30.藍廷珍列傳》

    林亮字漢侯,福建漳浦人。生四歲喪母,伶丁孤苦,然性不羈,好結納當世賢豪。嘗曰:「男子桑弧四方,安能屈守鄉閭,長為農夫沒世哉?」屬濱海多事,決意從戎,習騎射刺擊,留心海務,島澳險夷,舟航利鈍,營陣戰伐,靡不講求熟悉,識者覘其有將材矣。康熙四十五年,擢台灣水師右營把總,累遷至澎湖右營守備。六十年夏,朱一貴起事,全台俱陷,文武守臣或死,或逃澎湖。澎、台隔一水,居民洶洶,澎協將弁以孤島難守,金議撤歸廈門,各出屬登舟。克力排眾議,按劍厲聲曰:「朝廷封疆,尺寸不可棄。我等享昇平食祿廩,捐軀報國,正在今日。焉有鋒刃未血,而相率委去耶?大丈夫死忠義耳,寧能駢首市曹,為法吏所辱!請整兵配船,守御要害,決一死戰,戰不捷而亮死,公等歸亦未遲。」皆曰諾,願死守。亮馳出江干,申主將號令,驅官民家屬各登岸,敢言退廈者斬,眾心始固。又以台米弗至,慮行間乏食,捐家財,買谷碾米給軍。製造攻戰器械及諸軍需,以俟進討。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莊豫〉《臺灣通史.卷35.勇士列傳》

 莊稼嘉義人,疏財仗義,為綠林豪,顧犯法,懸捕急,人多匿之,遂潛居梅仔坑山中。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滬運雜寫》﹤求是月刊.第2卷.第5期﹥田鎮峰

頁數:pp.190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臨清寇略》摘錄  清.俞蛟

作者:清.俞蛟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吳門表隱》清.顧震濤編纂

一、翁慧生,善槍法,保障湖中。有十八劄、十三倒手,名播一時,登大耄。(《太湖備考》。)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卷五‧劉玉漋〉《靖逆記》盛大士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