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煥之  

【版主:空勁之說,不必當真,但樂奐之亦實有功夫,否則無法輕勝佟忠義。樂奐之對胡樸安欲試空勁時所言「頗覺危險」等語,實是一語雙關也。樂奐之無法對胡樸安用空勁,依我的理解,乃是樂奐之與胡樸安並不熟,不明白胡樸安推手和用力的習慣,因此,無法用之,實則依我之見空勁乃是拳術中「騙」字訣也,乃詐引其力發出,進而引導對方失中或拔根,實則對方自為,但彼自用力不知也。至於有關氣功之類,實非我所擅長,所以我只有抱疑。文中有樂幻智者,乃樂奐之也,又有作煥之,吾不知孰為對錯,謹按原文打出。】

[樂奐之]

1.《病廢閉門記》胡樸安  
  我在病廢以前,每日清晨六時,必練太極拳一遍,已有十七八年之久,甚少有間斷之日。三月十九日,由潘耕生之介紹,認識樂奐之(或作樂煥之)。奐之河南固始人,任震旦大學國文教授,其太極拳極精,能手不拈其身,即將對方打出。我往時看見楊澄甫推手,打得極其乾淨,然尚見其用勁之跡;楊少侯手法極好,終不如奐之之行所無事。嗣後時時與奐之聚晤於尤彭熙醫生家,彭熙太極拳的程度已好,但稍不及奐之。奐之能用空勁,相隔一丈,對方即立腳不穩。我欲與奐之一試空勁,奐之不許,云:「君所練的架子尚未準,用空勁推手,頗覺危險。」即拈手與推,不知不覺中跌出,連推四次,皆是一樣。我往時曾與楊澄甫、孫祿堂、吳鑑泉推過手,雖一拈手即被打出,但是於有知覺之中,無法與之抵抗,不如奐之之如行雲流水,若然無所事也。我即請問練之之道?奐之言:「君所練之架子不甚準,所以雖練有十餘年,而勁始終不能脫離自己本身。」並為我矯正一單鞭式,且允隔一二日為我繼續校正,可惜不多日,我即犯腦溢血之症而病廢矣。
  奐之為我校正姿勢,授我開始一手云:「全身鬆開,腰幹中正,眼平視,肩下沉,肘下墜,手心相對,徐徐上舉,注意拇指下一寸之處一點,如有一線牽之,而上舉過肩,以全臂之轉動,手心向下,徐徐下降,注意手掌與臂相連之處一點,如有一線引之而降,至兩臂與身體成一直線,又徐徐上舉如前,五指不可上翹,亦不可下垂,如是練法,始是太極的意思,久之其勁漸漸能脫離自己本身,此意練拳人不易領會,君當能之,而不覺言之已盡云。」言次,出其手,在電燈下,撐開五指,如煙霧之氣,蓬蓬勃勃。如煙霧之氣者,即所謂空勁也。 

2.〈真正楊氏傳人〉瞿世鏡

  樂煥之是董英傑師伯在滬弟子,深得楊家鬆柔拳法精髓,曾在中法學校(現為黃浦區光明中學)擔任國文教員。滿族武術家佟忠義(1879─1963)擅長於六合拳、摔跤與正骨傷科醫術,曾經戰勝日本柔道高手,在上海開設忠義拳術社,頗有聲譽。中法學校聘請佟忠義擔任校醫,為本校運動員療傷。樂煥之與佟忠義在中法學校共事多年,經同僚慫恿,友好切磋拳藝。佟忠義上前拉住樂煥之臂膀,欲用摔法。不料樂煥之柔若無骨,轉腰一化,佟忠義反而失勢跪倒。樂煥之急忙將佟扶起,兩人友好如初。佟氏回拳社,即告誡徒眾:太極拳借勁柔化,奧妙之極,此後遇到太極門行家,切不可輕易出手!

3.
  大雅雜誌1999年第二期介紹太極拳名家樂幻智(樂奐之)的一生,我將該篇文章有關太極拳部份摘錄出,全文原作者是王亦令。
  樂幻智原藉河南固始,生於十九世紀末葉,卒於本世紀六十年代之始,太極拳大師董英傑嫡傳弟子,儘得董大師真傳。
  功夫靠練,不靠嘴上研究。有人問何謂內勁?樂師曰:「落水狗上岸後渾身一抖,即是內勁。」,問者哈哈一笑。出,樂師喟然嘆曰:「吾適所言,正是練拳要訣,想不到他當我說笑話,不去細心體會。」。
  又謂人曰:「董老師帶我去見楊澄甫老先生對我講了一句話,我終生不忘,他指著腕說:『我們的拳在這裡。』」。
  常囑門徒對練推手,叮嚀說:「一面五百下,專心找勁,且練腰腿,切勿拉拉扯扯,你偷我襲,徒亂精神,徒費光陰。」。

4.《生命的不可思議》 胡茵夢
  民國四十二年的四月二十一日,四十四歲的母親在台中生下了我。母親懷胎受孕是個曲折的傳奇。這個傳奇是父母一生津津樂道的,雖然没有客觀的記載,但可信度應該很高。原本輸卵管阻塞的母親是不可能受孕的,後來能打通完全和父親在上海结識的兩位奇人異士有關。這兩位高人,一位是修藏密和太極拳的樂幻智老師(樂奐之),另一位則是跟樂老師習拳開了第三眼的皮膚科大夫朱仲剛先生。
  父親說他親眼見識過樂老師的凌空勁功夫。當樂老師進入發功態的時候,他手裡通常拿著一根香烟,看看弟子有没有能耐接近他的身體、取下那支烟,但弟子們在一丈遠的距離便感到一股强勁的能量,逼得他們不停地翻筋斗打滾,就是無法接近老師的身體。當年上海的報纸曾披露過一則消息———一名來自荷蘭的拳擊手向樂老師挑戰,樂老師先是不應戰,然而到底年輕氣盛,忍不住便上了擂台,结果凌空勁一揮,荷蘭拳擊手跌了個倒栽葱,頸椎不幸挫傷,老師花了幾個月的功夫才把他治好,卻因此而结下了師徒之缘。
  父親建議母親接受樂老师的氣功治療,母親的質疑多於輕信。某日在樂老師家父親促狭地和老師耳語:「你就给她點顏色瞧瞧吧!」母親說她當時注意到樂老師對她專注地看了一眼,顿頓時就覺得頭上像是戴了個通電的緊箍子,立刻噁心得想吐。樂老師見到她的反應,笑著走過來在她的背上拍了幾下,便纾解了她的難受與難堪。母親開始心甘情願地接受樂老師的外氣治療,他們前後一共治了三次,每次四十分鍾。治療時母親只覺得腹部有電流通過,感受並不强烈;樂老師卻是一頭大汗,能量似乎耗損了不少。三次之後樂老師就告訴母親输卵管已經打通,往後應該可以懷孕了。不久母親果然受孕,開始在家安心待產。

5.
  樂老師親口說的一個故事,一天在董英杰太老師家,學生散後,留下老師一人,教了一個下午的攬雀尾,說:「好了,以後就照這樣練。」樂老師自此練拳就上了路。李蓮寶伯伯回憶老師說過:「練拳只要上了路,一日萬里都不止,何止千里。」自從幾年前看到謝榮康伯伯送我的董太老師練拳錄像,才大致明白了董太老師、楊太老師的拳都屬於無為法的拳,後天心識對拳的干預甚少甚微,充分發揮無為而大為的自然法則。循此方向,或可謂「練拳上路」也者,亦或為習者重中之重。
6.〈憶陸小曼〉節選 王亦令
  說來也怪,我结識陆小曼是武術場上。我在十二歲時拜陳巨來為師,學習篆刻,陳與陸交情極深,我那時就經常聽陳談陸小曼如何如何,而我當時剛進聖芳濟中學讀書,學校與陸家同在「福煦坊」内,我每天兩過其門,但從來無缘識荆;那是四十年代初的事。直到十多年後,在一九五五年,我投拜樂幻智老師之門學太極拳,陸小曼也經常到樂家來,我才初見其人。其時陸已戒掉鴉片嗜好,但百病叢生,尤其是肺氣腫使她極苦,一咳即不能休止,直咳得汗濕重衾,必須靠「柯待因」止咳;她簡直把「柯待因」當作止咳糖了。一則因為醫生不肯多给她「柯待因」,每次都要托人情、講好話才弄到少許,很傷腦筋,二則因為這類藥品多吃之後越來越不靈驗,所以她無可奈何,只能找樂老師求治。樂老師真是手到病除,无論她咳得怎樣厲害,樂老師置手其後背肺部,頓時止咳,片刻之後,鲜龍活跳,談笑風生,屡試不爽,所以陸對樂可稱是五體投地。然而,樂一再告陸:「不能光靠我给你治,你應該自强,我教你幾個姿勢,你堅持練習,就不會再犯病了。」陸對此總是無法做到,寧可犯了病找上門求治,反正一治就好,而樂對陸也有求必應。樂老師於一九六0年逝世,陸哀伤萬分,陸親口對我說,幾十年的經歷已使她心如木石,早就没有淚水了,甚至翁瑞午逝世時她也未痛哭流涕,可是當她聽我報告樂老師噩耗時,卻止不住熱泪滿腮。她不僅佩服樂的功夫,尤其對樂的出處為人,更是讚不绝口。

7. 摘錄 <意拳詮釋>楊紹庚所著一書中見有「空勁」一節:

  空勁在中國拳術中以前只是傳說,但是在1947年秋都真實的出現了.是我師兄尤彭熙在與練太極拳的樂幻智(林注:此書中也稱)在一次切磋交流時偶然出現,他倆就鍥而不捨的深入探索,逐漸成熟完善.樂幻智在五十年代初去世,由其弟子董世祚(林注:已去世)傳之於世,較爲廣泛.
尤彭熙于1926年曾獲德國醫學博士,是醫學界名醫.因其社會地位所限,除病人外與其他社會人士接觸不多,得其傳授的人不多。
  不接觸而能施控於人,在力學上是說不通的,難以使人相信.1953年他從上海到北京看望老師,師兄弟子之間有人提出請他施展空勁,他在幾個人身上試用都無效,大家遂不相信。 
  1963年我出差上海,停留時間一個月,有充裕時間與他接觸,就到他家中看望並向其請教。開始是在約定的一個星期天上午,有他的弟子曾鴻硯在場。曾是畢業於上海交大並且工作多年的電器高級工程師,在校時曾是五項全能的運動健將,隨彭熙兄習拳已有相當基礎。爲識別我的拳藝,尤兄讓我先與曾鴻硯推手。接手後曾確實有一定的功底,但鬆緊虛實變化欠缺,我連續緊逼就將他擲放於沙發上。彭熙兄見我這個初次見面的師弟技藝確是薌齋師所傳,就施展其「空勁」技藝讓我開眼.先是以兩手對著離他一公尺遠的曾鴻硯上下拍動,曾則隨之像皮球被拍動似的原地上下跳動.繼之尤兄以掌對曾淩空揮動,曾則不由自主地向後跳動,連續揮之,曾則連續後退於七.八公尺外。接著尤兄以掌相吸,曾則向前回跳,至相距約一公尺,彭熙兄掌心向下一拍,曾鴻硯隨之一跳,終止這表演。以後凡是星期日他的多數弟子都來學習,來學的有醫師,有工程師.教師。空勁的表演也是日漸新奇:當兩人推手時,他在兩人不注意時,兩手有如淩空置於兩推手者之間,向外一發力,兩推手者都向後跌倒;他在前面走動,讓弟子從後來襲擊他,當來人到他身後約半公尺時,他仍向前走動只是向後稍一坐胯,背向後面發力,來襲擊者就被摧倒.有一次他和我同坐沙發上,我讓他在曾鴻硯來打他時將曾定住.他即讓曾來出直拳打他,當曾的拳鋒將觸及他腹部時,只見他腹部往下一沈,曾即被定住,雖用力掙扎,前進後退不得。我在旁想驗證一下曾是否有作"托'之嫌,遂用右手握住曾出拳的手腕,用內力往前拽動,沒有反應,又用力向其後面推動,也沒反應,感到他的手似乎被焊住了,巳不屬於他自巳.前後時間約兩分鐘,我請尤兄鬆掉他,只見尤兄小腹向前略爲發力,曾即向後跌撞出去.總之當彭熙師兄向他的弟子們施功時,他們都一個個身不由已,任其擺佈,東倒西歪,或旋轉,或倒地.或跳動.或滾翻。在他的弟子間,功力強的也照樣擺佈功力弱的。
  一日,我請尤兄在我身上施其「空勁」,讓我體驗一下是什麼感受.他拉我的手抖了抖,我毫不著力的放鬆任其抖動,他說我不接受他的空勁.後來我和他推手、搶步,都是拳術力學常規,沒感到過不同的拳勁。倒是有一次我帶他的一個弟子推手時,無意中突然感到有一股有如電流的力,通過接觸點侵入臂內,循臂而上,我當即發力將其擲放出去,不受其力侵犯。之後胸腹部稍有不適感,半小時後消失.我疑此力是尤兄借用他的弟子向我施爲。
我向尤兄詢問他的「空勁」是怎樣出現的?他說他曾向某個西藏活佛(時久我不記其名)學習西藏黃教密宗,巳達上乘,與意拳樁功結合,無意中出現,於是深入探索,遂有現今的功力。
.......
  對「空勁」怎樣認識,以上只是我親身經歷和眼見的事實.......留作後人參考探索。
【附:《意拳正軌》(李英昂):「 尤生先後隨六合門米劍華先生及無極門崔振東先生遊。後服於王薌齋先生的不用力之妙,拜師門下。並迎師於家,事之若父,專攻意拳。王薌齋先生門下,唯尤先生能發空勁,不觸人體而能將人放出丈外。」】

8.學習太極拳非專心致志地學其特點的深意不可 ----------四明董斌筆
  各種拳術,皆各有其特點,太極拳的特點,尤為顯著,學任何武術,亦無非學各顯之特點而已,因此,凡熱衷於太極拳的練習者,務必重於太極拳特點的探究,否則豈非等於没學太極拳無異。
  太極拳最大的特點是一切從假開始,最明顯的特點是缓慢的運動,而最重要的特點是「用意不用力」,動作的缓慢,對拳術來說,豈非无異近乎假,而外形之尚慢而假,則其内意才能愈深愈真,因此,太極拳架練習時,雖身前無人,宜假想與人應對似,這叫做「無人當有人」的練法。身、手、腳的外形動作,皆以意令腰的主宰而為之,而非以手臂局部之活動,這樣才能内外相合,協調一致,產生有慣性一動無有不動的開合張馳,從而才能具有绵绵不斷、滔滔不绝之勢。動之雖缓,而意則敏,久假則藏真,一旦遇上真打,便能條件反射,產生自動化之應用矣。斯猶似珠算之熟練者,其運珠之速度有超乎思索之情況相同,亦如鋼琴家之彈奏,其手指之飛舞,幾乎令人不可思議。太極拳達到了具有藝術性的境界後,亦就有種種令人不可思議的發揮。
  太极拳假練假打的特點,實質是無抗意運動,人如無抗意行為,才能善以弱者自居,能自認是弱者,才能捨已從人,拼棄頂,能從人才能引人之進而使其落空,能使人落空,才能予已得機得勢,能得機勢之利,才能以弱制強,力小打力大,能以弱勝强,才能確保自衛之旨,能確保自衛,則無疑能常勝而不殆,弱者能常勝不殆,乃確是令人不可思議矣。苟以強者自負,則其性必喜頂抗逞強,如此,則與太極拳的特點相悖,亦與學太極之初衷相背,這樣雖戀於太極拳的勤練,而在應用時仍是喜用力量型的快、猛、狠為尚,毫無太極特點的東西。對此,先賢王宗岳早已有鑑於先而曰:「是皆非關學力而為之。」意思就是說,學是學太極,而應用起来,則不是學自太極拳的東西,仍是一般的本能的東西。
  另外,有些習太極者,雖没有以快、猛、狠為法,但應用時,一籌莫展,「率自為人所制」,對此先賢也說過:「十年數載亦糊塗.,到老無成貽嘆呵。」甚至說「十個藝人十不知」等語,因這種情况,非個别之故而大有人在,何耶?其原因皆是由於忽視太極特點之探究故也,但由於人的個性不同,且很難改變,誠如「江山可改,本性難易」者也。屬火者,易亢,與太極特點要領難融;惟有屬水者,善能隨流,最合太極之理。其它金、木、土三者,則或多或少與太極特點之理總似有不同程度之差異,而不够理想。但性格之不足,雖有先天因素,仍可以後天的悟來補救和改善,即自覺改造、自我教育、自我修養。特别是談於名利的修練,通過努力的自我反省達到「敗子回頭金不换」的大轉變,才能認真地認識到太極拳特點的重要性,而加以確實地做。有志者事竟成,相信在不長的時期内肯定會掌握與應用太極的特點,從而一步一個腳印地,總有一天能够攀登太極的最高的藝術境界。因此,先賢把修養也作為學練太極拳的重要方法之一,非無其因也。
  無抗意運動乃是「應物自然」的先天所賦予者也。如接物相似,設人遞给我一盒火柴的輕物,我伸手接之,其用力不多不少,恰到好處,且並不感到自已在用力,即使遞過來的是略重的一條板凳,你同樣會剛剛正好而不覺在用力拿。再如你自已持雨傘或抱嬰兒時等等,其中肯定是存在著用力的,但你也感覺不到自已在用力。這種没感覺用力的力,就稱之為「用意不用力」,希望有些人持「不用力怎能打人」觀點的太極拳愛好的同志,對用意不用力的真實内容有一正確的理解。以上舉例皆是先天的應物自然的太極現象,而於太極的拳義來說,就是拳論中所說的「對待無病」、「用意不用力」、「順敵變化示神奇」、「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神如捕鼠之猫,形似搏兔之鵠」等等不勝枚舉。這些話,言之再三,都是無抗意的無拙力的用意不用力的要求,可謂苦口婆心諄諄以告,毫不保守,吾人既然鍾情太極拳,没有理由不聽先賢一片真誠的金石之言,而漠視太極拳特點之重要,單就一個為什麼要以慢動作來練拳的目題,也應該弄個水落石出,不可安於糊里糊塗,只有這樣廢寝忘食地投入,才是學習任何事物的正確態度。
  太極推手亦是假練假打的方法之一,真打那有先搭手套圈的道理,因而亦應如上述接物一樣以接對方之來勁,用意不用力,似有力而不覺在用力。但人們在推手時,多數人則易產生後天的拙力行為,甚至是蠻力行為,因而就出現頂、抗、丢、匾、拖、拉、抓、抱、推等等與太極特點完全相背的誤區,仍是以快打慢,力大打力小的初级的粗的東西。余以為初级的粗的没關係,因為任何事物總是從初级到高级,由粗而细,由细致精的規律。問題是手快力大,對某些身強體壯的人亦能持此而常能致胜之故,因而非常自滿,視之如宝,反而把太極之特點,棄之如敝帚也。是乃令人遺憾耳。
  太極定步四正推手的内容,本是四正相生相克與化發的轉换,别無他法鍛練的原則,始终遵循太極的特點,即「用意不用力」、「沾連粘隨」、「不頂不丢」、「捨已從人」、「引進落空合即出」以及上述種種「對待無病」方面的許多内容的認真貫徹,不應自作聰明地加進自我發明的東西,除非你的造詣已超過王宗岳等先輩諸人,那自當例外。
  太極推手的推字,不是推人的推,而是推求知覺反應的推求意思。推手中只有按,没有推字,要收就是發,不發便是制,是发是制,決之於按之信息。按如按脈相似,以聽病者之脈息而便於診斷,故稱之曰「聽勁」。而實質上是人之五覺中之一的觸覺是也,再者推手中不被人注意的非常重要的一項,是視覺,它的作用之一即人之一切動作的決定是出於視覺的反饋也;其二則是反映一個人的各種神態,而眼是神之示,神為心之苗,因此推手時,不可野眼旁視,必須直視對方,且不宜多霎。俗話「眼晴一霎老母雞變鴨」,此言即是指眼神(視覺)的重要性,神氣、神氣,功夫練到神完氣足時的太極高手,就能以神制人而無須手腳之動也。此種功夫,不信者有之,反對者更多,非親身經歷者的确難以置信。但自然界的生剋現象在動物間的存在是被人們所理解的,如虎之威、猫之神,便具有令對方神經失常、肢體無能、渾身發抖、坐以待捕的效果。而人在生命行將被消滅的關頭亦會有這種情況,惟無從體驗之也。而在武術應用上的出現,也只能限於被少數人認同,正像科學家一樣,在人類中總是少數;太極拳也是尖端科學的结晶,自然能登峰造極者,也只能是少數人是也。 用力推人,是常人所共會的,非太極之特色!身強力大者當然亦易於將人推出甚至推跌,亦能常勝,但不能保證百戰不殆!蓋世上總有身更強力更大者,以及機巧更能者。總之以常人之结果「非關學太極之行為」是應值得吾人思考的。
  發則不同,發是内外一致的爆發,即是先天賦於瘋子的勁。瘋子的發勁是全身整體内外一致的,故其爆發出來的力量,數倍愈常人,是太極四種内勁中之一。它的發勁時,要將手臂上的後天拙力減弱至零的程度(與常人卻相反),它是以精氣神的意會下(内在動力)來摧動身、腰、腿、足(外在動力)的内外六合的協力產生彈性將柔軟無拙力的手送出,所以叫合即出。也就是不用彈性的合叫制人;用彈性的合叫發人,即先賢「發勁如放箭」來形容。於今亦可以用槍彈的撞針來理解。重要者,必須認識到其間只有發與制而無推的内容。推人則不然,必會想加大手臂的力量,達不到内外一致協調的均匀度,限於局部的增強,只開而無合,直而犯僵,對方稍一牽動,便失平衡,處於失勢,因而力雖大卻易被力小者所撥動也,故曰:「察四兩撥千斤,顯非力勝。」是也。又曰:「牽動四兩撥千斤」,皆喻巧取巧勝之理也。牽動者,乃牽動對方之四兩也,非我之四兩也。對方大力直推,其力聚於頂端,最近我之身體,近者則易於我之牽動,遠者很難進去,進之亦須時間。明乎此則知推人之不可為也。 因而先賢又曰:「本是捨已從人,多誤捨近求遠。」
  還有一句叫「觀耄耋能禦眾之形,快何能為?」這無疑只有在無抗意的思想指導下,才能活動於眾人之間。因此是否能用意不用力,關鍵還是一個思想問題。由此先賢總结要做到合乎太極拳特點的話,首先要解決思想意識問題,故又提出「凡此皆是意」之忠告。 整套太極拳,處處都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與常情相反的特點,故不能以常情去理解,要以一反常情的觀點去探究。無抗意運動就是在武術中一反常情的做法,在散手中亦不例外,如「彼不動,已不動」、「後發制人」等,皆是無抗意運動的特點和原則,特點即是其取勝之道,不敗之寶,以此認識特點之重要性,以此理解無抗意運動的實際意義。以此掌握用意不用力的尺度,以此知凡此皆是意的结果,則對學太極肯定大有俾益而無疑之也.
9.
  金仁霖先生對樂奐之先生也是瞭解的。金先生對樂奐之的評價與胡樸安的評價大大的不同。
按照我個人的經驗,職業武術家都養成得“點”(發力點及時機)即打即發的習慣。得點你不打,這點就給了對方,自己即陷入被動。見點不打,把手就玩滑了,養成不切合實戰需要的第一反應意識。這是職業武術家所禁忌的。故孫、楊、吳諸前輩與胡樸安都是搭手即發。而樂奐之不是職業武術家,是個文人,喜歡玩味拳中的味道,故見點也不打,而胡樸安因功夫不如樂奐之,有了點也抓不住,故最終在不覺樂奐之發力而使胡退出。

10.〈張志騫老師逸事〉
  張志騫老師是葉大密老師早年弟子中,拳藝造詣最高的人。張志騫老師解放後由上海輪船公司派往蘇州辦事處。之後由於政治形勢越來越緊張,又加上他老喜歡京劇,就在蘇州定居了下來。
  在黃金榮家將陳子明打下擂的故事,我聽金仁霖老師無異中提起過,當時,二水向金老師瞭解樂奐之空勁的事。金仁霖老師就說,張志騫老師不相信空勁,與樂奐之有口鬥,之後就在上海一些前輩的見證下,隔著一張八仙桌就練開了。事後證明,樂的空勁根本對張志騫老師不起作用。倒是張志騫老師利用八仙桌傳導勁路,將樂打倒了。當時濮冰如老師、諸桂亭老師等都在場的。
  陳子明是黃金榮請來在陳氏太極拳研究會教拳的。黃金榮七姨太也從其學拳。一次在黃金榮家中,可能是表演吧,黃金榮特地請了各界名流觀看。張志騫老師當時兼任一家報社的記者,也在被邀請之列。席間,自然少不了壓軸大戲:陳子明與黃金榮七姨太推手表演。不料陳子明一不小心出了以外,他一個發勁,將黃金榮七姨太打了個四腳朝天,七姨太身穿旗袍,有“走光”之嫌,甚爲難看,惹得黃金榮也好沒面子。當時,黃金榮手下有想“做”掉陳子明的意思。張志騫老師一看事態嚴重,靈機一動,一躍上臺,與陳子明較量起來,將陳子明摔下了台。算是給黃金榮撈回些面子。陳子明也乘機離開了上海,再也沒在上海傳授陳氏太極拳。黃金榮的手下也只好作罷。
http://www.taichiforum.org/viewtopic.php?p=27236&sid=3fcfdf155c0713024e570581d8b0c068
11.陳巨來:安持人物瑣憶——記螺川事
  時余正在樂奂之太極權威家練跌撲專受人打之功夫,故樂公云:某某乃練消極拳也云。樂與螺川亦熟人,但最鄙其行為。某次有人告余云,她為你取了一绰號曰:「火逼雞。」余聞未詳其出典,以問樂氏,樂亦不甚明白,一位女同學大笑云:「她譏諷你為不是母雞所窩出來的雞,在烘箱中烘出来的,形容你瘦小,不成人也。」樂氏大怒云:「某某五十餘歲了,現在不是『火逼雞』,是『鐵公雞』了。」余云:「她屬龍,可尊之為『陸文龍』。」譏其車輪大戰也。樂氏次日見小曼去醫病,把這事告了小曼,小曼大笑云:一對刻薄鬼,你老師也太善於形容了。所以余去淮南後,她第一人謠傳我死訊,第二人葉露園,周以告小曼,葉以告秋君者也。

  
-------------------------
資料來源:http://www.taichiforum.org/viewtopic.php?t=4996
http://yuehuanzhi.blog.sohu.com/
http://www.xzmsw.com/show.aspx?id=414&cid=37
http://cstang.www3.50megs.com/leungcp.html
http://yetaiji.com/phpBB3/viewtopic.php?f=1&t=7
http://www.taichiforum.org/viewtopic.php?p=27236&sid=3fcfdf155c0713024e570581d8b0c068
http://www.hntjq.com/kbxx/QTXX/200507/308.html
http://news.zgzkw.com/html/article_6_3.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