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健侯  

                 楊健侯先生像

 

《楊健侯先生傳》許禹生

資料來源:《體育》第五卷第四期,p.17~20,北平國術館,1938年出版。

余幼體格孱弱,因喜拳術,先祖在魯治兵時,部下多嫻技擊,常來導余的斯術。後逢劉師德寬、紀公子修等,從遊有年,習八卦、六合; 岳氏散手等拳,並由同門張師兄忠元指導拳槍,韓師兄福順研究八卦刀術,獲益匪淺。

清季光緒年間,余畢業於京師大學堂,蒙張師文襄公分發學都任職,得識湖北 孫厚菴 先生,聞知余喜練拳,談及太極拳術,孫曰:「子資質甚佳,當得名師而指導之,北京太極拳傳自楊家,子識 楊健侯 先生乎?此公精太極拳術,吾願從而介紹之。」遂得入門牆。

健侯先生弟兄三人,先生其季也,名鑑,原字健侯,嗣改鏡湖,河北永年縣人,年少時,從父家居,得露禪老先生指點拳術,經年最久,循序漸精,造詣最深。後隨露禪老先生晉京,王公大人,多稱贊之,以其性情謙和,品行端正,不似其兄班侯之性情高傲孤僻也。

光緒庚子後,因拳匪甫肇事端,貽害國家,民間多畏習拳,楊師鬱鬱不得志,經濟頗感困難,尋由清貝子溥倫 常師事 先生,荐至京師警察廳清防音 樂隊 教授太極拳,每月所得甚微,聊可自給。師常宿隊中,余於公餘之暇,輒前往受教,每至夜半始歸,如是者有年。

師平生泯除門戶之見,不喜評判他人優劣,憶余初晤楊師時,曾表演劉師所授之老架子,惟勢較簡單。楊師見之曰:「可。但既入吾門應自拳之最初步起手,立有基礎,始能登峰造極,片段鱗甲,不足以言全體也。行遠自邇,登高自卑,子能不惜迂迴,不辭辛苦為之乎?庶不躐等,而可逐漸完成也。」乃為余逐勢矯正,繼靈敏各動作,使輕靈圓活;次授運勁方法,俾運用自然,剛柔互濟。師指導有方,誨人不倦,余亦黽勉為之,盈科而後進,習一步得一步精意,如是者幾一年,於佈勢作式,始一一得其梗概而完成拳路。繼命其子夢祥師兄、澄甫師弟隌同研習,復令隊兵中習此功最善者,田兆麟、尤志學等二人,為余遞手作樁,先生從傍隨時指點其謬誤,暇時並為余講解太極拳理無時或輟,余偶談及他事,先生即曰:「爾以吾言為冗贅乎?余亡後,恐再無第二人能為汝詳解太極拳精義矣!」子弟輩偶有微言,師即曰:「許某資質天賦似默默中遺其入世昌興武術者,汝曹後當得其益。余九十老人,尚何秘之有!」余回憶此言,感激之餘,不覺淚下,非敢以之自詡,亦足見師之知人善任,鼓勵後學,一洗國術界門戶之見,且泯秘密不傳之習慣,為可欽佩者也。
閒嘗與其子夢祥論人,偶談及余先師 劉靜遠 先生,夢祥曰:「大槍劉何得稱會太極拳!」師曰:「子速緘爾口,吾拳習者遍天下,然對於應用方面,試問在京師除爾祖若伯外,以太極拳與人交手較有把握者,能有幾人?劉公素精各門拳術,姑不具論,其於吾家拳,亦頗得其精華,每遇敵交手勝人時,則歸功於習太極拳術,京外人士因劉公實際宣傳,始知此拳應用,設非劉公為之宣揚,尚誰勝此任?其有功於吾門者大矣!欽感之不暇,爾尚敢加以微辭乎!」當其父子相語時,余親聞之,其不驕傲自滿、是己誹人也如此。

師素喜吸旱煙,煙桿長逾三尺,恒煩徒眾點火。一日徒眾均不在,僅余一人侍側,師思吸煙,余輒近前為之點火,師拒之曰:「余自能之,乃移煙桿於左臂傍,展左臂自點甚便,並曰:「子曉算術中方五斜七之理乎?桿置正前方持之,則臂短,手指不及煙鍋;若斜持,則臂伸長,而手達煙鍋矣。」亦可見師不特精於拳術,且常識富於常人。

師教人之法,先令自思其式真合法否,倘答不合,則次詢其不合之處安在,令其自行改正,倘習百思不得,屢經遷改似合,仍復不中肯綮,始親起為之矯正。學推手亦然,俾知術兼明理,故無論如何愚蠢生徒,亦必小有心得也。

師喜人和譪有禮貌,尊師重道,潛心向學,持之以恒,教人以規矩,常謂:大匠能與人與規矩,不能使人巧,巧生於拙,思久通神,非用功日久,不能豁然貫通焉。故教者僅能示學者以練拳規矩,規矩方圓之至也。太極拳雖妙,其理不能逾方圓二字,古人云:「方則止,圓則行,方圓相生,剛柔互濟,始云懂勁。」王宗岳先師曾云:「懂勁後,愈練愈精,漸至從心所欲,學者全賴按規矩用功,招熟懂勁,始能階及神明。」故大巧若拙,孔聖之門得道者,厥為曾子,孔子常稱參也魯(即拙魯而肯用功也),於茲可見一斑云。

師相貌魁梧,龜背隆準,面若獅形。道家形容有道者之行動,有四狀,曰「坐如洪鍾,站如孤松,行走如風,睡臥如弓」。師誠兼而有之,其每一舉手一投足,常表現其太極拳之妙意。至表演拳路之際,其動也自然,若行雲流水,其靜也幽嫺,若山嶽孤松,動無所動,靜無所靜動靜互根,剛柔相濟,有如初寫黃庭,洽到好處。其運勁也,內似鋼鐵,外似柔棉,人偶以手觸抵,毫不覺手中有物,然力已為引去,欲離不得;及增力深入,則如宗金鋼石彈,屹然莫能動,外柔內剛,有似棉裡裹針。其擲人也,若箭離弦,若彈去窩,被擲者,竟不覺其勁自何來也,雖年至老耋,功夫猶不少衰。

師除精於太極拳術外,並善槍術,其最長之技,名「朝天一柱香」,謂能令敵槍桿,還擊敵之鼻端,直豎若一柱香。其練習法,常以槍桿黏貼青蔴(植物名)身,扯撕其皮,久之遂能以槍貼敵槍而擲之矣。當中年時,與 全佑庭 先生出教萬字隊(即虎神營)團體練習之槍法,並太極十三刀法,不三日而成軍,端王等頗異之,以為神速若是也。

民國五年冬,先母老病無年,延至六年秋仙逝。當其彌留之際,余在家侍疾,因不克往師處學拳,師疑余有異志,晤面時,頗責以應及時修學余以母病對,師曰:「侍疾孝行,但余年屆耄耋,亦西山日近,薪傳為憂,光陰迅速,希趁時精進也。」次歲民國七年,師即謝世,竟成讖語!嗚呼痛哉,師遺子三人,長名兆熊,字夢祥;次子殤;三子兆清,字澄甫。與余友前後廿餘年,均有名於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