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邱大刀〉《虞初近志.卷八》

編者:清.胡懷琛 輯

作者:清.張謇

邱尊謙,徐州[1]豐人也。本名某,後從軍積功,列薦牘時,人為易此名,而字之曰「益亭」,遂棄本名不自道。大刀,其所用武器,重八十餘斤[2],自尊謙為盜,至從軍立功,皆用之。著名燕、齊、晉、豫、皖、蘇六省之交,故人呼之為「邱大刀」,遇而呼,輒應,不必名字也。身長幾營造尺[3]六尺餘,廣膊、修臂、濃眉、大眼、圓顴、哆口[4],足長一尺。自十四歲時,即能騎怒騠[5],殺人為盜。

豐與山東菏澤鄰[6],縣人常爭界田,相聚眾礪械鬥殺,其大姓富家、下至貧民,皆世仇。大刀之伯父,嘗以爭田,惡死於菏澤某姓之鬥。大刀年已十六,思報之而無計,聞蒙古親王僧格林沁[7]奉朝命剿東匪,前鋒已入東省界[8],大刀則與其徒數十人,突夤夜[9]北走,無一人知。大刀怨家,故菏澤某莊圩董[10],圩[11]近孔道[12],一日得僧王檄,令亟備糗長芻豆[13],候大軍過。詰朝[14],委員乘新藍輿[15],從數百騎,飆忽馳至,圩董出迎道左,名版甫遞,輿簾揭,大刀超躍出,手提仇人刃之,率眾疾驅破圩,屠其人殆盡,旋逸四散。比僧王前鋒至,大刀已不可蹤跡矣。怨家戚訟之官,大刀知所犯重,捕急,益遠揚,狎盜,盜奉為魁。

是時撚匪[16]縱橫,肆擾六省之交,小閻王任柱[17],尤剽悍不易制,僧王且剿且撫,陰求[18]能制柱者,大刀領眾投王部某帥,請戰柱自效。某歲之役,大軍合圍柱,大刀、柱交鋒劇戰,柱妾驍武,能馬上使矛戟,馳至助柱,柱轉戰他將,大刀乃生擒柱妾,俘戮王軍前,由是大小百戰,大刀靡不與[19],功積敘保。大刀不識字,不知交歡幕僚,故守備都司職[20],皆一再複。東匪肅清,薦擢總兵提督,空劄[21]而已;所得俸,揮霍隨盡,不贏[22]一錢。

廬江[23]吳武壯公[24]統所部駐防宿遷[25]時,招致大刀為先鋒官,軫[26]其濩落[27],時厚恤之,大刀亦傾心相依。

[28]客武壯,見大刀於浦口[29]軍次。是時,大刀年已四十許,酒酣氣作,猶能舞刀;強之舞,廣場大庭,解衣卓[30]刀,立左右上下,撇掠刺斫,起落盤旋,聲霍霍有風;或觸塼、塼碎、足頓,則旁案上杯碟辰跳乍戛作響;舞止,微汗不喘,置刀太息曰:「吾負此刀,未使成大名於世。」問刀所從得?曰:「得之山東某所,本重百斤[31],吾自度力用之或不利戰,去環與柢[32],得今數,吾愧刀舊主人也。」

泰興[33]朱曼君[34]時狎侮之,謂:「若何能者?」時十月衣棉,語已,大刀忽出曼君背,撩其兩臂,當腰而橫舉之,舉過頂,曼君狂叫謝過,乃縮手徐下之,曰:「朱先生,重不足百斤。」

江寧候補某,亦與有仇殺怨,大刀至浦口,猶欲報之。某寓承恩寺[35]樓,嚐以黑夜逾牆上,緣壁摸索門窗不得,再往如故,疑某不當死,違天不祥,乃止;事過,昌言告人,不稍諱。

大刀亦好色,顧不耐婦人纖側作態。少時醉後,嚐裂[36]清江浦妓踝,又嚐搯[37]妓陰膣[38]。又自言:「生平為盜時,不汙人婦女,戰陣擒得者,雖橫挾馬上不動心,非畏神鬼,畏人言劣種非漢子。」大刀有美妾,生子女,少者白晰而溫順若處女,大刀亦愛之,謂兒子勝老子識字,亦時教之技擊;惜二子繼大刀後不久皆卒,今不知其猶有後否也。

己卯[39],謇貢成均[40]。明年[41],須入都應朝試[42],與友商道所從,大刀適在坐,曰:「若陸行,設遇響馬,可為語『風箏兒上朋友,我從浦口邱大刀處來』。以此二語,行盡中原六省,無恐也。」「風箏兒上朋友」,蓋盜夥隱語,令盜術與世移變,此語恐亦如廣陵散,不傳於人間矣。大刀歿,不知大刀復落何處?世豈復有人能用之者乎?

 

補充:

〈邱尊謙使大刀〉《清稗類鈔‧技勇類》徐珂 編纂
  邱尊謙,徐州沛縣[43]人。能使大刀,重十許斤[44],人呼為邱大刀。少淪于盗。同治中,廬江吳武壯公長慶行李文忠公鴻章征捻,道出徐州,聞其壯烈,招降之。嘗為先锋,馳驅齊魯,多功績,仕至副將。吳移軍江浦登州,皆行。善詰盜,所至,輒召諸少年箕踞而飲,蹴踘為樂,少年有窘乏,輒周給之,以故捕盜无弗獲,所在一方无盗。其生平不治生產,得金,輒揮手盡。光緒辛巳[45],卒于里,年五十許[46]

 



[1] 今江蘇省銅山縣。

[2] 清朝時,1斤約590公克,八十餘斤約47.2公斤。不過這裡大刀的重量明顯就是灌水,先不論是否舞得起來,我們以物理學的觀點來看。先假設大刀為高碳鋼鑄成(高碳鋼材質,密度7.85g/立方公分,亦即古代所稱「鑌鐵」),全身2.3公尺,刀身長60公分的形制來看:刀柄為半徑2公分、長170公分的圓形鐵棍,重量即達16.76公斤2cm*2cm*π*170cm*0.00785kg);刀身簡化為長60公分、寬25公分、厚1.5公分的鐵板,重量約有14.13公斤(60cm*20cm*1.5cm*0.00785kg)。如此,這把模擬大刀總重量約達30.89公斤。這重量還差47.2公斤約16.31公斤,近乎一半的重量。因此,除非這柄大刀十分長大,否則難以達到此重量。況且,一柄重達約31公斤的大刀也難以舞動。《五雜俎.卷五.人部一》即曰:「人有千斤之力,始能於馬上運三十斤之器。余在白門親試之。其有五百斤力者,但能舉動而已,不能運轉如飛也。乃知關、張、秦叔寶、王彥章之流,兵器皆重百斤,非萬斤之力不至,是可易得哉?」由是可知矣。

 

[3] 唐代以來營造工程所用尺,稱為「營造尺」。光緒間1營造尺,約等於31.78公分。以此類推邱尊謙身高約190公分左右。足長一尺應為足掌長度一尺,顯其足大。

[4] 哆口,即張口。

[5] 騠,駿馬名。

[6] 江蘇豐縣西北與山東省菏澤單縣接壤。

[7] 僧格林沁親王,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人,博爾濟吉特氏,蒙古族,嘉慶帝嗣外孫,清朝名將。活躍於太平天國、英法聯軍等戰爭,軍功卓著,與捻軍作戰時戰死。

[8] 這裡應指僧格林沁於咸豐年間,於山東剿太平天國或鎮壓捻匪。

[9] 古代凌晨3點至5點稱為「夤夜」,即「寅時黑夜」。

[10] 圩董,清朝時由民間自行修建圩隄,並由地方鄉紳主事修隄,稱為圩董或圩長,並可按田畝徵用男丁修隄。

[11] 圩,防水護田的隄岸。

[12] 孔道,即要道也。

[13] 草與豆,馬食。

[14] 詰朝,清晨也。

[15] 藍輿,竹轎也。

[16] 即捻匪。

[17]任柱(?-1867年),字化邦,安徽蒙城人,太平天國與東捻軍將領,賴文光封任為魯王。1864年天京失陷後,賴文光把本部太平軍北上與捻軍合併;日後捻軍一分為二,與賴文光成為東捻軍首領。18644月,與張宗禹等領導捻軍轉戰於豫南等地,與太平軍湖北突圍北上、最後大王「遵王」賴文光會師,尊賴文光為領袖,任為東捻軍副。1865年任柱後轉戰山東,518日在曹州(今山東菏澤)高樓寨之戰(今高庄集)殲滅僧格林沁王爺軍7000兵,京師震動。後又至湖北,於1867年正月十五日安陸(今湖北京山)尹隆河戰役擊敗淮軍劉銘傳部,卻慘敗與後至的鮑超霆軍。18671119日捻軍南攻(目標為蘇州)在江蘇贛榆遭遇清軍,清軍將領周盛波重傷,劉銘傳也即將戰敗被俘虜時,任化邦勝利在望時卻被部下潘貴升殺害。據說李鴻章在戰場上,持望遠鏡瞭望任化邦戰技,還邊讚美任化邦說:「此人可統帥十萬馬兵之戰將!若肯為我所統帥,是大清鴻福也!」不料卻被身旁劉銘傳聽到李所言,劉遂誓斬任。

[18] 即暗求。

[19] 無不參與之謂。

[20] 清朝綠營軍階由高至低分別為提督總兵副將參將游擊、都司、守備千總百總,供做參考。

[21] 空劄,即未書寫的竹簡,比喻空話也。

[22] 盈餘謂也。

[23] 位於安徽省巢湖西南岸。

[24] 吳長慶,(1834年-1884年),字筱軒,諡武壯,安徽廬江人,清朝淮軍將領。

[25] 位於江蘇省北部。

[26] 軫,痛也,憐惜也。

[27] 猶言流落。

[28] 張謇(185371日-1926717日),字季直,號嗇庵,江蘇海門人。1853年出生於江蘇海門常樂鎮。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政治家、教育家,主張「實業救國」。1876年(光緒二年)夏,前往浦口入吳長慶慶軍幕任文書,後袁世凱也投奔而來,兩人構成吳長慶的文武兩大幕僚。1880年(光緒六年)春,吳長慶升授浙江提督,奉命入京陛見,張謇隨同前往。同年冬,吳長慶奉命幫辦山東防務,張謇隨慶軍移駐登州黃縣。故知,張謇應於光緒2年間,與邱尊謙相識。當時邱尊謙約40多歲,可反推邱尊謙約出生於清道光年間,即1830年至1840年左右。惟邱尊謙殺仇人於山東菏澤年約16歲,如記載無誤應為太平天國建立,僧格林沁於山東剿攻太平天國。

[29] 浦口,位於江蘇南京市西北部。

[30] 豎立。

[31] 59公斤。

[32] 依據邱尊謙所述,大刀應為長柄大刀,原刀上有環去之;柢者,應為大刀柄末端加重物。

[33] 位於江蘇省中部。

[34] 朱銘盤(1852年-1893年),字曼君,江蘇省泰興縣人。生於清咸豐二年(1852年),一生四次會試不第。光緒八年,隨吳長慶去朝鮮。光緒十四年,至金州,成為張明光幕僚。「其學長於史,兼工詩古文,著《晉會要》一百卷及《桂之華軒詩文集》」[1]。另著有《宋齊梁陳會要》、《四裔朝獻長編》。光緒十九年(1893年)卒於旅順。

[35] 南京著名佛寺,位居三山街鬧市區,人煙輻輳,交通便利,其山門南北兩面臨大街,曾有店舖七十餘間。1900年,承恩寺被大火燒燬。

[36] 疑為挒,強拉也。

[37] 搯,探取。

[38] 女子生殖器。

[39] 清光緒5年。

[40] 以貢生的身份進入國子監肄業(入國子監讀書)。

[41] 光緒6年。

[42] 光緒6年,張謇時年27歲,第5次赴江寧府應江南鄉試(俗稱南闈),仍未中試。直至光緒十一年(1885年)33歲,因孫雲錦官江寧府尹,子弟依例迴避,轉赴順天鄉試(俗稱北闈),才取中第二名舉人,俗稱「南元」(南人列北榜名次最先者),聲名漸著,成為「清流」著重延攬的對象,但此後張謇四次參加會試均遭失敗。

[43] 江蘇省沛縣,西鄰江蘇豐縣。

[44] 大刀份量在此降為「十許斤」,10斤,約5.9公斤。

[45] 光緒7(1881)

[46] 《清稗類鈔》所載邱尊謙年50許卒,雖與張謇〈書邱大刀〉年歲有差,但仍大致落於預測範圍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