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是車毅齋和郭雲深合影
1.〈樊氏祖孫三代精心保存下跨三個世纪的珍貴照片〉 李瑞林
中間穿白大褂套坎肩者為郭雲深,穿黑大褂者為車毅齋,中間站立者為陳際德。穿白上衣、持刀做動作者為樊永慶先生。照片用紙產自意大利。
這是一張在形意拳界被炒作的沸沸揚揚、絕無僅有的原版照片。原版照片出自天津樊家,目前仍保存在天津樊家後人手裡。照片的始有人是山西形意拳名家樊永慶先生。
樊永慶,山西榆次人,出生於鹹豐末年的1861年,少年時在山西“晉源泰”錢莊學徒,遇事善於動腦筋,多次破譯假元寶事,得到錢莊老板的器重,委任為徐溝錢莊櫃台經理。
當年山西興習武之風氣。性情豪爽,善打抱不平的樊永慶,拜師車二(毅齋)師父門下習練形意拳。著了迷、入了魔,耽誤了婚姻大事,直到40多歲才有兒子樊瑞峰(樊瑞峰少年時到天津,至辭世)。
世居山西徐溝縣的孟天錫(家寬大富人家),和樊永慶是兒時好友,孟去日本留學,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回國後,經常向樊永慶灌輸新民主革命思想,使樊成為了孟的追隨者。辛亥革命期間,孟組織推翻了徐溝、榆次兩縣的舊衙門。
樊永慶成為了孟的得力助手。在腥風血雨的日子裡,樊永慶日夜操勞,衣食不濟而染病,加之勞累,在民國二年的1913年撒手人寰。也就是山西傳人所說的“大樊師父英年早逝”。
樊永慶先生的形意拳藝出類拔萃,且有讀到之處。山西後世傳人有感:不談樊家的形意術,山西的形意拳不完整。
樊永慶先生有得意傳人楊永蔚落居哈爾濱。
樊家保存、跨越了三個世紀的珍貴照片,曾經在文革期間發生過一段“摞葉子”的事情,出現在山西版的《形意拳術大全》一書中的照片,就是“摞葉子”的照片。照片的傳承保存人、樊永慶先生之子樊瑞峰,解放前在(天津)浙江中學(現二十中學)教武術。有祖姓兄弟倆和樊先生學練形意拳術,並遞了帖。
解放後,祖姓弟子參加工作在天津鋸條廠。加強三線建設,天津鋸條廠因有軍工任務,遷進了山西太行山。文革中,祖由山西來津。見師弟王凱彬有師爺樊永慶的珍貴(翻拍)照片,去找師父樊瑞峰。樊瑞峰當時是天津大學教師,正在“勞動改造”。又找到師弟王凱彬。無奈,王凱彬拿著四寸的照片,來到天津鼎章照相館,為祖師兄翻拍了一張六寸照片。在《形意拳術大全》一書中,出現了對參照人員張冠李戴的解釋,把(伺候)樊永慶的伙計陳際德(在車毅齋和郭雲深中間站立者),給《大全》作者師爺劉儉按上。照片裡根本就沒有劉儉。
挖掘到一張有百年歷史的照片,本來是一件好事,卻在河北與山西形意拳界引(鬧)出了許多矛盾,又何為?
2003年,在深州舉辦傳統形意拳表演賽時,河北李老能形意拳研究會秘書長賈寅庚先生及許多習練形意拳長輩,都曾向程樹仁提出嚴肅的質疑,包括對《形意拳術大全》隨意更改郭雲深的出生年月,肆意安排照片人員的名字等諸多問題。有些是為了狹窄的門派利益,用心的行為“良苦”,攪亂了形意拳壇。程在質證面前,認識到了錯誤,表示改正。
2005年,進入“知天命”年的程編駕鶴西游。而遭踐踏的形意拳歷史誰來負責修正?
珍貴照片的拍攝時間
對珍貴照片的拍攝時間,《形意拳術大全》的解釋有悖客觀現實、屬於不負責任的張冠李戴,引起了眾多議論。
有眾多的資料顯示,郭雲深辭世於1898年。
《形意拳術大全》圖解為1903年郭雲深(還)在山西與車毅齋等人合影。
深州政協編撰的《深州政協文史資料輯》介紹,郭雲深辭世於1900年。作者以此為准。
樊永慶的孫子樊宜興退休前是單位工程師。受家父耳濡目染,認真習武,且武藝不凡。借工作之便外出,也調查過爺輩及一些其他情況。得知太原最早的照相館出現在1886年。可以肯定,珍貴照片是在1886-1900年之間拍攝的。說得更確切點,是在李老能去世的1888年以後,郭雲深1900年辭世之前拍照的。因為李老能生前不支持郭雲深到山西活動。樊家三世傳人樊宜興,也談到了上述的情況。
樊永慶的兒子樊瑞峰,也親自對自己的兒子樊宜興講過,珍貴照片的拍攝地點,就在爺爺樊永慶任錢莊經理的山西徐溝縣“晉源泰”分店。當時除了拍有習武的珍貴照片外,還拍有一張生活照。
聯繫:天津市漢沽區河西街四方塊23樓204室李瑞林
郵編:300480 座機電話:022-25661931手機:13132533073
附:1.珍貴照片2.樊永慶個人照片
2.樊家形意拳理法
釋名:“樊家形意拳”這個名稱,是樊瑞峰先生之徒王文彬先生的叫法,如他把宋世榮先生一派叫做“宋家形意拳”,把布學寬先生一系叫做“布家形意拳”,這是汾陽話,也可叫做樊家形意拳。
車派樊家形意拳是中國形意拳的優秀流派之一,其練法講究科學,其理論對傳統精髓進行了深刻的揭示、提煉和精辟的總結概括,本文擬在這方面做一些介紹和分析,不當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中正:樊家形意拳之立身,要求百會與會陰上下成一線,背微彎,虛胸實腹,豎頂沉肩,包臀塌腰,此之謂“中正”。語雲:“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凡前傾後仰、左歪右斜、挺胯撅臀,皆不中正之像,必有手足不聽大腦指揮之弊。其衝拳踢腿、邁步擰腰,必有費力不如意之處。
單重:兩腿前虛後實,體重分配前三後七;後膝開而扣,後腳向裡扭動,前腿微彎;兩腳十趾抓地,腳心空含。包臀提肛,胯正腰坐,此之謂“單重”。單重則自身內部力的豎向傳導路線明確,從後腿到前手,腳、膝、胯、腰、背、肩、肘、手,一線貫穿,清而不濁,靈而不滯。
衝、彈、就:前腳進為“衝”;後腳蹬為“彈”;後腳再跟進為“就”。衝彈就是傳統形意之精華,拳經雲:“行步如槐蟲”,又雲:“打人如走路”。其要領為後腿腳催膝、膝催胯、胯催腰,前腿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腳,後腳致動,前腳制動,其中有中正、虛實、單重之理。
提衝抹(摸):樊家形意拳有“提衝抹(摸)”之論,王文彬先生注釋為:“三折合一弧”。有此論,則劈拳、虎撲之沾身縱力打法上升到理性自覺的高度,定型為精確的練法。傳統形意理論之“起鑽落翻”,“起亦打落亦打,打起打落如水之翻浪”得到落實的保證。不明此論,則劈拳、虎撲之“起”可能練成閑手,明此“提衝抹(摸)”之理則無閑手,且杠杆加速度原理、曲線折線原理含在其中矣。
來復勁:練成“來復勁”,則“腰為主宰”、“周身一家”趨於完美矣。一手出一手回,二力以腰、腿、意、氣相連,相反相成,相等相加,如開弓,如撕棉,如擰繩。全身真正一動無有不動,回手不閑,全身都有用,都在構成和加強整勁。樊瑞峰先生言:“抽肩調膀,勁示來復”,“胯正肩斜十字腰”。練時腰背肩如“撥楞鼓”之捻轉,帶動兩手由中線螺旋出入,緊挨而過。沉肩垂肘,虛胸實腹,腿蹬腰擰,膀調丹田催。先以徐行,繼而疾轉,先以蘊蓄,繼而奮發。
橫豎勁:人之兩腿分開一立則成一平面幾何——兩條相交直線確定一個平面。發力方向不出兩腿所成平面(即力的矢線在該平面內),且與後腿蹬勁方向一致則為“豎勁”,否則為“橫勁”;發力方向與敵兩腿所成平面相交甚至垂直(矢線與平面相交或垂直)則為“豎打橫”。自身發豎勁則省力,各部之分力最優疊加,觸敵有強勁支撐力,力學效應好。傳統武術理論強調“三尖相照”,蓋此意也。同樣的胳膊腿,發豎勁則省力而力宏,事半功倍;發橫勁則費力而力微,事倍功半。豎打橫則利,橫打豎則鈍。同樣的材料,做成不同的結構,會有不同的力學效應。俗語:立木頂千斤。形意之豎勁,其理深且精矣!清代武術理論家吳殳曾極言豎勁之理。八卦掌講“橫走豎撞”,太極拳講“發力一貫穿”。勁有橫豎,豎勁主導,明瞭橫豎,事半功倍。形意整勁乃一彈性豎勁,已之手臂肩腰胯膝足如一大彈簧,久練手足相通,擊敵如一彈簧(或千斤頂)立於地敵之間,令敵摧敗。王薌齋先生有言:“以地為身,以身為拳。”豎打橫原理,即是“人”字原理,捺為豎,撇為橫,各面各向整體局部均如此。以豎擊橫,如雷達天線之跟蹤目標,暗調已身,以已之豎對准對方之橫,伺機以擊之。
-----------------------------
資料來源:http://hghm.bokee.com/viewdiary.15966678.html
http://hghm.bokee.com/viewdiary.15966678.html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