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元瑜老兄在《時報》寫了一篇《砍人頭》,將人比獸,以獸喻人,把人獸來個大解剖,發人所未發,言人所未言,的確令人頓開茅塞,長了不少見識。現在筆者把所見所聞寫點出来,既不是績,更不是補,不過是凑凑熱鬧而已。
當山西軍隊駐北平的時代,筆者辦公地點就在東四牌樓附近,機關裡没有伙食團,大家又不懂得帶便當,所以中午這一頓飯,只有下小館。隆福寺的灶温,在當時 算是物美價廉的二葷鋪,所以筆者就成了灶温的常客。晋軍一到,跟著各飯館的女招待就大為走红起来,灶温首先響應,添上女招待,頂出名的小金魚,就是灶温捧 起來的。他家一添女招待,為了擴充營業,散座也打成隔間,我們這幫真正吃飯的常客;每天就得擠在櫃房裡凑合凑合啦。吃客多,桌子少,大家又都是常主顧拼拼 桌兒也無所謂。
- Sep 02 Mon 2013 20:35
〈劊子手〉唐魯孫
- Sep 02 Mon 2013 20:34
〈八卦掌家程有信〉佚名
- Sep 02 Mon 2013 20:31
【衛笑堂與常東昇老師之軼事】王傑老師口述,陳智豪筆記
- Sep 02 Mon 2013 20:29
〈綠林英雄好漢〉唐魯孫
從小喜歡看閒書,什麼彭公案、施公案、七俠五義、小五義、七劍十三俠、五女七貞,每一部書裡的人名和綽號都背得滾瓜爛熟,再加上不斷地聽京劇,所以 一腦子裡,都是碧眼金蟬石鑄、北俠歐陽春、大環刀白眉毛徐良這類英雄好漢的影子在轉。凡是聽到的看見的有關英雄豪傑綠林好漢的事兒,不但特別留心,而且觀 感上也異常敏銳。
- Sep 02 Mon 2013 20:27
《南北大俠杜心五》劉運圭
【我曾經說過,湖南近代有幾大高手出現。除了極具爭議的柳森嚴之外,還有「江南第一腳」劉百川,以及鼎鼎大名的「神腿」杜心 五。杜心五在武術史的評價上一直都很正面,除了杜心五其徒萬籟聲之宣傳外,也是杜心五卻有過人之處。不過,本人不認為萬籟聲的功夫很好,但是我認為杜心五 確實是數一數二的高手。】
- Sep 02 Mon 2013 20:21
《因材施教育俊傑--談談孫祿堂先生的弟子》之三(完) 童旭東
袁偉練此樁後三月餘,即整勁上身。練習該樁之初,需老師經常在身旁,調其形、析其理、明其心,方能站出真意,並非呆站可得之法。再經孫振岱傳授沾衣 跌法,實力猛進。在1929年浙省國術遊藝大會上,袁偉獲第21名,為中等。該成績不優亦不俗,因參賽者皆為各地名家高手,此賽獲獎名次截止到第30名。 此次比賽袁偉之成績未能靠前有兩個原因,其一是袁偉近視,平時總帶著付眼鏡。在進入26名前的比賽中,其規則不許打頭,故對袁偉影響不大。在進入26名以 後,為了使選手充分施展技藝,規則放開,允許打頭,於是袁偉不得不摘掉眼鏡,一下不能適應。此外,袁偉有意承讓師弟高作霖(查拳),主動放棄與高作霖一輪 的比賽,故當袁偉再負于少林高手韓慶堂後,即遭淘汰。袁偉對韓慶堂之役,吃虧在眼睛上。袁偉的長處在於貼身,但因近視,把握不好貼身的時機,韓慶堂拳腳很 快,故袁偉一上手就處於被動,很快便敗下陣來。
賽後,孫老批評袁偉道:"你輸給韓慶堂,虧在眼睛上。但比武中弄蹊蹺,則是自取。"袁偉雖然挨批,但孫老愛惜他是個人才,仍讓孫振岱指導他練 習。由於袁偉馬上還要參加上海國術大賽,故孫振岱要袁偉摘下眼睛,並且蒙上一道紗布,加重其模糊度,每日進行拳擊練習,以鍛煉其反應能力。三周後,袁偉已 能基本適應,摘下紗布後現覺清晰于昨,信心倍增。此次比賽,袁偉發揮甚好,其沾衣貼身摔,幾成絕技,所用必中。遠則劈掛,近則形意,貼身即摔,技術系統相 對完整。袁偉終獲此次比賽最優等第八名。
- Sep 02 Mon 2013 20:20
《因材施教育俊傑--談談孫祿堂先生的弟子》之二 童旭東
朱國福生於1891年,原從馬玉堂習形意、摔跤、彈腿諸技,後經馬玉堂引見,又得師爺李存義、張兆東二人的指點。返鄉時,朱國福與同鄉孫振川較技, 遂深服振川之能。從振川習孫氏八卦拳年餘,又經振川引見拜在孫老門下習藝,習散手及孫氏太極拳。1922年,朱國福南下上海,常觀看拳擊比賽,遂又開始研 究拳擊。並致力於使拳擊之技法與形意勁、八卦步相結合。翌年,在上海法租界,朱國福與俄國拳擊家哈伯爾比賽,哈氏體重比朱國福重四十餘斤,比賽共鬥三回 合,朱國福力克哈伯爾。開始,朱國福採取遊鬥之法,靠八卦身步之法使哈氏重拳頻頻打空,同時以刺拳消耗哈氏體力,遂之點數占優。至第二合時,哈氏運作已 遲,朱遂以形意之整勁出重拳數次將哈氏擊倒。至第三合,哈氏動作更遲,而朱亦因體力消耗較大,已無力再發重拳,遂之再施遊鬥之法,使哈氏終不能勝。故一戰 成名。然朱國福並未陶醉于勝利之中,朱國福由此戰中深感體能之可貴和實戰練習之重要。以後,朱國福常做拳擊練習,並終生致力於將中國傳統武技與西洋拳擊相 結合之探索。朱氏為近代率先作這一探索並取得一定成績之第一人。並帶動其兄弟四人皆練拳擊,其二弟朱國福、三弟朱國禎的技擊成就亦無不得益于朱國福對拳術 之研究和影響。1928年第一屆國術國考,朱國福、朱國祿、朱國禎兄弟皆進入最優等前15人之列,其中朱國福名列首位,朱氏兄弟由此名震江南。
- Sep 02 Mon 2013 20:01
《因材施教育俊傑--談談孫祿堂先生的弟子》之一 童旭東
孫祿堂老先生一生武功蓋世、技擊絕倫,獨步近代武林。然而,孫老先生生前的一大憾事,就是始終未能找到根器足夠的傳人。雖然如此,在數十年的教拳生 涯中,由於孫老始終貫徹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故亦培養出一批出類拔萃者。他們風格各異,各有擅場。通過對他們的介紹,今天的習武者或許能從中獲得一定的教 益和啟發。
- Sep 02 Mon 2013 19:59
〈太極推手的研究〉與〈我研究推手的經過〉向愷然
- Sep 02 Mon 2013 18:05
《拳術傳薪錄》向愷然述 姜容樵校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