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p 01 Sun 2013 22:49
《臂聖張策》無名氏
- Sep 01 Sun 2013 22:05
〈練八卦掌:修養身心 健康長壽—記我的師伯鐵恩方〉張老武
- Sep 01 Sun 2013 22:04
【《楊氏太極老譜‧太極陰陽顛倒解》選釋】黑暗之心
「 陽:乾、天、日、火、離、放、出、發、對、開、臣、肉、用、氣、身、武、立命、方、呼、上、進、隅。
- Sep 01 Sun 2013 22:01
〈太極高手朱春煊〉 祝大彤
朱春煊,楊式太極拳汪永泉先生的徒孫,為其弟子朱懷元之子。朱春煊幼年,家與汪永泉住宅咫尺,時常過去看師爺。師爺汪永泉跟前有少弟子、學生來學拳,院子大,有練拳的,有站椿的,他最愛的是聽汪老爺子說拳。回到家又聽父親給學生說課說拳,聽勁發人.....
- Sep 01 Sun 2013 21:59
《郭雲深先生軼事》無名氏
《郭雲深先生軼事》無名氏
河北正安縣有個绰號叫「鬼八卦」的焦洛夫,焦洛夫曾用杆子戰勝大槍劉德寬而聞名遐邇。焦洛夫對威名正盛的郭雲深很不服氣,並前來與郭雲深較量。交手僅一個 回合,焦洛夫就被打倒在地。他遂閉門不出,终日琢磨破解崩拳之法。一天,他從庖丁刀切蘿蔔中悟出砍法可破崩拳,於是苦練多年,直到掌力將碗口粗的白蠟杆一 格即斷後,這才又邀郭雲深較量。
- Sep 01 Sun 2013 21:57
【驚取二法淺釋】黑暗之心
孫存周先生論打法不外乎截法、閃打、化打,這是根據勁力發起的時機而三分的。然,筆者略領其意,稍添枝葉,借唐順之先生的「驚取」二法,來補充孫存周先生的言論。
「所謂驚法者虛,所謂取法者實也。似驚而實取,似取而實驚,虛實之用,妙存乎人」 (唐順之《武編‧拳》),虛者驚心動魄,實者設套取人。故取法者,如明之綿張,「綿張設套,待彼入套」,一手犯招架,七八九手隨之連環而來。正如《火鳳燎 原》中的鳳雛龐統所說的「連環計」,既然無法預測敵人的下一步,就讓敵人知道我的下一步...,信斯言也。簡單地說,設套是種十分合乎工具理性的技擊方 法。既然無法預知敵人的動作,不如主動限制敵人動作的可能性,從而尋找機會擊敗對方,《蛾眉拳譜》稱之為「騙」也(此欲左故右,欲上故下,欲遠故近,欲取故與之法也。式式必有假,真假必同時,須知真遇真時假,假遇假時真,誘騙為至關,妙用存乎心,攻其必救,始為真騙)。是以,取法非是被動設套,而是可誘敵深入,伏圍剿之。故取法成者,猶如兵法大家,觀形處勢,巧佈連環,虛實互用,防不勝防。中以「變」字為先。然此「變」並非漫無章法,而是依理趁勢,順水推舟而求變。是以取法者成,神變為至。
- Sep 01 Sun 2013 21:55
〈說說楊妙真〉無名氏
楊妙真是中國史上少數的女傑之一。楊妙真生於金末,山東益都人。其兄楊安兒是紅襖軍的首領。金末,山東、河北農民紛紛反抗金人壓榨,農民以紅襖為 記,故號為紅襖軍。山東益都有楊安兒,潍州(今山東潍坊)有李,沂蒙山有劉二祖,河北有周元兒等為首。金國後來派重兵鎮壓,楊安兒敗亡,其妹楊妙真繼續率 領其餘部眾反抗。楊妙真自小嫻熟武藝,善騎射,尤精槍法,號「四娘子」,其部眾張甚,又稱為「姑姑」。楊安兒敗亡後,楊妙真在磨旗山與劉二祖餘部李全相 會,會成一軍,兩人並且結為夫婦。李全者,勇力過人,精槍法,又稱「李鐵槍」。
(按:有論者附會李全和楊妙真兩人比武,然而,於史無見,得再考證一番。估計是小說耳)
- Sep 01 Sun 2013 21:50
《太谷董秀升和他的〈岳氏意拳五行十二形法精義〉》 武耀文
《太谷董秀升和他的〈岳氏意拳五行十二形法精義〉》 武耀文
董俊,字秀升,生於清末光绪八年(1882年),山西省太谷縣董村人氏。其先人曾官至侍郎。家傳醫道,其父董芳倫 (?~1926年)行醫為業,兼營古玩,喜研習武技,嘗涉足京、津、奉天(遼寧)等地行醫經商,後定居北京,時人稱“山西董”,並傳誦著“山西董”的不少 軼聞趣事。秀升先師自幼學詩攻文,聰穎過人,孩提時與其弟董杰(字子英)一同隨父習武練藝,靈巧潑辣,行功篤實,其父嘗暗喜。二十歲文武並進,隨父遠涉。 父殁,偕師弟石瑞亭往來於京、津、奉天之間,訪友投師,行醫習武。直至一九一八年返里,受聘為山西醫院中醫士(後任中醫主任),才定居省垣(先住红市街, 後遷居纯陽宫十四號至殁)。此後,又受山西民眾教育館和山西國術促進会之聘,兼任國術教師。日寇侵華後,時局動亂,生活無著,又兼染起吸食鴉片之嗜,逐于 一九三九年困頓而卒。
- Sep 01 Sun 2013 21:48
〈沈雲英傳〉夏之蓉
[提要] 前日看《浙江體育志》,上面有沈雲英的資料,說沈雲英乃是沈家刀法的傳人。雖不知其是否有刀法傳世,但沈雲英卻實是學得一身好武藝,可謂將門虎女也。
雲英者,沈將軍至緒女也。將軍守備道州,張獻忠破武昌,過洞庭而西,勢張甚。未幾,攻圍道州,將軍出戰木壘,歿於軍。雲英年十七,告州人曰: 「賊雖累勝,然皆烏合,不足畏!吾女子,義不忍與賊俱生。吾為父死,諸公為鄉里死,即道州可完;孰與乞命狂賊之手,坐視妻若子為虜乎?」眾壯其意,皆曰: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