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策,字秀林,直隸香河縣馬神廟村人(今屬天津市武清區),生於1866年,卒於1934年10月8日,享年68歲。

  張策自幼習練家傳戳脚、二郎拳、黑虎拳等拳術。一日偶遇通背拳大師王占春,後經王占春引薦,拜「祁家門」陈慶為師。王占春代師傳藝,授張策以通背拳。王占春雖年張策十幾歲,但二人感情甚篤,平日以師兄弟相稱。王、張二人相互切磋九載,張策技藝精進。

  後張策問王占春曰:「通背如此神妙,何以破之?」王云:「太極!」張策遂找到太極一代宗師楊祿蟬,欲拜師學太極。但楊祿蟬年事已高,已封門不再收徒,礙於王占春情面,不好推辭,遂拜其子班侯為師,盡得太極精髓。
  至此,張策師承眾家之長,盡得武術奥妙,通背和太極功夫已達登峰造極之境地,成為既精通背又善太極的武術大家,被武術界譽為「臂聖」。因張策經常穿每隻二十幾斤重的鐵練功, 故又稱「鐵鞋」。

  張策所習之通背拳,自師兄王占春處得之。王占春雖為陈慶之徒,但其藝大部得自北京白雲觀的韓老道。張策將所習通背拳,结合楊氏太極,使通背中有太極勁,太極中又蕴含了通背勁,遂稱「通背太極」,或「太極五行通背」。故此,我們稱张策為通背太極的創始人。

  1934 年10月11日北平《民聲报》載:「通臂專家張策,諱字秀林,精於技擊……,常北走關外,南走齊鲁等地,踪跡所至,名聲大振,曾於沈陽、北平等處設館授徒,以是桃李半天下,門人弟子散走四方,論教張之技藝,均多表示欽佩……。」

  張策與孫禄堂、吳鑑泉、褚民誼、許禹生、纪子修等武術大家交往密切,尤與孫禄堂感情更好。張策雖技藝過人,但對他们總是像對待兄長 一樣相待,得到武術界同仁的贊許和敬重。張策曾於1924年被張作霖請到沈陽做保鏢,並教其兩個兒子張學明、張學思習通背拳。1928年皇姑屯事件張作霖 死後,張策便到當時的奉天國術館任副館長,1931年「918事變」後回到北平,在北平國術館任教。
  
  1933年夏,中央國術館在南京籌備第二屆國術考,主辦者誠邀張策赴南京任副總裁判長,張策到任並於考試後即留中央國術館任教。張策門人弟 子遍天下,有王竹坡、韓占鰲、周景海、周學伊、張殿華、李祥雲、劉樹義、鲁書軒、李蘭亭、劉燕伯、强雲門、吴圖南、李萬春、馬熙春、董秀生、符懋坤、張以 謙、李樹堂、張志通、張永清,李皎等數十人。
  
  張策一生博采眾家之長,吸收了前人的優秀成果,把太極拳融於通臂之中,創编了「通臂太極」,使自身技藝達到了爐火纯青、出神入化、隨心所欲的境地,高深不可測,是通背武術史上至今一座無人可以跨越的高峰。
  著名武術家吴圖南在他的《國術概論》中稱贊道:「光绪初,有張策者,字秀林,直隸香河人也,精通各家拳法,為人慷慨好義,性謙和,聞陳之名 而往受業。未幾,陳卒,復從師兄王占春游,切磋琢磨,歷時九載,而技始成。山、陕、燕、趙之地,未有出其右者。其平生以刀法最精。四方有名士,每與之較 者,刀必落地……。著者於民國二十二年夏始遇先生於首都,暢談刀法之理,妙不可言,恨相見之晚也。於是由吴鑑泉介绍,而拜先生之門。只因時間倉促,僅學刀 法之應用,未暇及於拳、劍、槍。至今憶及之,未嘗不悵然也!」。
  
  張策晚年因嗜吸大煙,終而至死,令人不勝唏噓。
  
  張策打破封閉保守、秘不示人的門户之規,廣招徒弟,傳播技藝,德高望重,被譽為「臂聖」、「鐵鞋」,不愧為武林一代宗師。
 
 

資料來源:http://www.wushuren.com/thread-3474-1-1.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