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功績——殺人刀活人劍 ① 

   《碧岩錄》(全稱《佛果圓悟禪師碧岩錄》,亦稱《碧岩集》)公案②中有雲:“殺人刀活人劍,乃上古之風規,亦今時之樞要。若論殺也,不傷一毫;若論活 也,喪身失命。所以道:向上一路,千聖不傳,學者勞形,如猿捉影。”又道:“殺人刀,活人劍,乃上古之風規,是今時之樞要。且道,如今那個是殺人刀活人 劍?” 

  上古時,有上古之流存,然今已不可考。至中古,念流生,後世方有記敘。今日馬庭念流之傳書《念流正法兵法未來記目錄》中尚記 曰:“源叉那王(傳說乃源義經以前之人物)以後之兵法、皆以念之末流也。”之後不論神道、中條、陰流,生於亂世之中,皆含殺劫之猛烈。印證日後幕末兵法家 平山行藏子龍③之言語:“劍術即與敵殺伐之用。” 此間世上所謂之“兵法”,多以“殺人刀”為傳,直至有一派名新陰流生,世間兵法本質方得百八十度之大轉 變。 

  “兵法是為了一生中進退維穀的那一次所用(也就是說是為了在一輩子中最大的危難關頭救命用的),不是為了向世人招搖,所以看上 去很有本事的人,如果他心裏有一點不正之處,捫心自問又當如何(心術不正之人,表面再花梢也是沒有用的)。只有那種無論撲進火裏還是壓在巨石下都永不滅的 心才是值得依賴的(即只有百折不撓的人才值得信賴)。”————(《劍法夜話》直木三十五著) 

  以 “劍術並非殺人之術,而是以人格形成的修行為其最高得宜”為宗旨,統合中世古流,工夫自成一派,其門人弟子廣布天下,成就近世武術(特別是劍術)的基本理合之人,正是本文的主角——上泉伊勢守信綱(かみいずみ‐ひでつな)。 

   以一身本領拼殺於西上州的烽火硝煙之中,上泉信綱的新陰流乃是集“中古流④”殺人法之大成。能在長野家諸多武勇之人中脫穎而出,得“上州一本槍”殊榮的 信綱在戰場上絕不會是心慈手軟之輩。然而,正是這樣一位戰陣修羅,卻又別具匠心,以 “活人”理念重新整合兵法,開創了日本劍術史上嶄新的一頁。 


活人?!殺人?! 

  看似極端的矛盾在上泉信綱的身上出現了如此奇妙的融合。我們從眾多 記載信綱生平事跡的古籍中已經找不出信綱本人是如何闡述“活人劍”思想的真意⑤。即便是被譽為日本史上最偉大的劍客,故事傳至今日,上泉信綱的實象也逃脫 不了為虛構所掩蓋的命運。現在能找到的,只是傳與丸目藏人佐的《新陰流目錄》(丸目家藏)中的殘留之句: 

殺人劍 太刀 
活人劍 太刀 
此兩劍者、我家只要也。為何優為何劣乎哉。可謂雙劍。倚空飛、學者莫輕用之 

   當世之時,各流派稽古方式是“型”的反複練習。而稽古時所用乃木刀或是刃引(鍛劍時沒有嵌入刃鋒的真劍)。這樣的稽古方式與工具間是存有弊病的。因為當 時尚未有防具,練習者處在沒有任何保護物的情況下,而稽古講求的是進擊至靠近對方面前須即刻停止,不能繼續下打。隨經驗累積,能擊至愈近於皮膚,其劍技則 愈優秀。這般打法,若要求在額前一寸停刀,至少需要在二寸前止住刀勢。一旦全力出手,萬一收手稍慢,結果難以預料,最壞可以直接導致練習者斃命當場。然而 木刀與刃引潛在的危險往往使練習者為免傷及對手,在稽古中很難全力以赴。 

  解決這一不便的新事物,正是由上泉信綱所創出的竹刀。信綱 制作的竹刀又被稱為“鞭挽(或稱袋韜、竹袋刀、信綱韜)”,也是今日竹刀的元祖。與如今的竹刀不同,上泉信綱發明的竹刀是將淡竹(はちく)削成三尺三寸的 細長條竹,再將竹條裝入皮革制成的赤色袋中,如此而成。由於“袋韜”的出現大大降低了稽古時的危險系數,練習者不用在擔憂誤傷人命的麻煩,可以全身心投入 稽古中。劍術一系在江戶期的進一步發達,上泉信綱發明“袋韜”可說是功不可沒。 

  當世道尚處“人斬”、“以劍殺人”的“殺人刀”時代,上泉信綱卻於天文二(1533)年之際破天荒地創造出了“袋韜”這一超時代的發明。在二十五歲的信綱心中,“活人劍”的理念是否已經開始萌芽呢? 

  無獨有偶,劍術用之防具的發明者山田平左衛門光德(號一風齋)及長沼四郎左衛門國鄉乃直心影流七代目及八代目⑥。而直心影流正是新陰流分支之一。這是單純的巧合嗎?又或是直心影流的繼任者們秉承了二代目上泉信綱“活人”思想的結果呢? 

“此流為予久日勤修摩利支尊天迷法日夜鍛煉琢磨。蒙皇天感應,忽從胸襟流出者也。”————(《影目錄••燕飛》) 

  《正傳新陰流》(柳生嚴長著)中記載著新陰流的創出,是上泉信綱經曆了戰場上生與死的體驗,加之兵法諸流、禪道的修行,更是輔以摩利支尊(梵音寫為Marci。陽炎之意。掌管護身•得財•勝利的女神。在日本被視為武士的守護神)的秘法勤修,方得悟道之境地。 

  新陰流誕生⑦之際,亦是上泉信綱大徹大悟之時。開悟後的信綱視人格修行為劍道修習之最終目指,一條前無古人的修行道由此誕生。 

  後世新陰流再傳弟子柳生宗矩著《兵法家傳書•殺人刀》一卷起首記曰:“兵者,不祥之器也,天道惡之。不得已而用之,是天道也。” 

  兵者為不祥之器,然最終為善為惡取決於持兵之人。直心影流著名劍客島田虎之介曾談道:“心不正則劍亦非正。”“活人”之道的最終誕生,上泉信綱所獨有的人格魅力可說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因。 

   傳信綱親書《稽古訓》中有句——“天雖高距、地雖厚不荒踏(天高雖も距し、地厚しと難も踏み荒さず)”, 直木三十五解為“天如此高,即使人再挺拔倨傲 也不會打擾天,可信綱心裏還是謹記要保持距離。地如此厚,再怎麼踩踏,也紋絲不動,可信綱走路時還是注意不發出聲音(《劍法夜話》)。” 

   此句是否真為上泉信綱親筆無從查證。然而句中所含的謙虛之意確乃上泉信綱一貫的理念。而謙虛謹慎、戒驕戒躁的心態,恰好是維持一顆平常心的先決條件。 《兵法家傳書》記曰:“能以平常心對待一切的人即稱之為名手”,簡簡單單的“平常心是道”之句,實是成就劍道無上境界的不二法門。上泉信綱的謙虛在打開信 綱通往兵法極境大門的同時亦將信綱的人格不斷升華至新的高度。 

  由於謙虛之心的存在,使上泉信綱清楚意識到“學劍非為誇耀己之勇”。 勿論是濫損人命還是無意義地舍棄性命皆屬愚蠢的行為,信綱深以為戒,並將此一思想傳予諸弟子。在上泉信綱教訓之下,新陰流門下弟子開始禁止與他流試合。這 點從殺生關白豐臣秀次予疋田文五郎的起請文中可得明證。 

    敬白起請文之事 
 一、新陰流不可交他流箏 
 一、無許條始參學太刀不可有他名事 
 一、對師匠不可有疎意事 
  天正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 秀次 
    疋田文五郎殿 

  而後世“新陰流兵法”⑧最高奧義“無刀取”、直心陰流極意“非切”的誕出,也正是上泉信綱這種不逞血氣之勇的“活人”諦悟的延續。 

  在亂世中,有著“活人”之覺悟,堅持“活人”信條與哲學的上泉信綱將武道由“殺人劍”衍生出“活人劍”之法。 終受權大納言山科言繼⑨的極力贊賞成就了日本最初的劍法天覽;近畿隨一的柳生宗嚴、九州第一丸目藏人先後拜於其門下;新陰流得以廣傳天下,流芳後世。 

------------------
注解: 
1、“活人之劍,氣青瑞泰,令觀賞者撫弄贊歎不已,雖乃能殺之兵,卻令人樂近,顯示人前予平息幹戈。”————(載至劍視網站) 
上句,私以為乃最為貼切地形容出了上泉信綱之活人劍本質。 
活人者,止戈為武也。信綱之活人劍,非是不殺之劍,實乃降魔之劍。 
這,或許才是上泉信綱追尋一生的兵法極至。 

2、所謂公案是禪宗為使修行者開悟,而給予的研究課題及問題。並選取優秀的修行者的言葉及事績,作為修行者日常的思考以超越世界的指導。 

3、【平山行藏】(一七五九~一八二八) 
字 子龍,號兵原、兵庵、練武堂、退勇真人等,德川幕府末期的劍術、兵法家,生於伊賀忍者世家,六代前之平山清左衛門據說乃服部氩厥窒隆P胁厣瞄L各種武藝。 學劍術於心抜流、柔術•居合於渋川流、兵學於長沼流、炮術於武衛流•井上貫流。一生無妻無子,好與人結交,身著甲胄而睡,清晨即起練武,嚴冬仍穿單衣,入 水遊泳,以苦行自勵。與親身勘探北海道的間宮林藏、近藤重藏齊名,並稱“蝦夷三藏”。勝海舟之父勝小吉著有《平子龍先生遺事》。 

4、上泉信綱所認為的“中古流”即指“念流、新當流、陰流”。見上泉信綱於永祿九(1566)年傳授柳生宗嚴之《影目錄》如下: 

“凡 兵法者梵漢和三國皆有 於梵,七佛師文殊上將提智能之劍 截斷無知之賊,一切眾生莫不在其劍下 可謂兵法之濫觴(鼻祖) 摩利支尊天使之專成秘術 於漢, 三皇之時,自黃帝反泉?戰於逐鹿之後 自五帝三王直至元明兵法無有斷絕 於倭,自伊邪那岐命尊、伊邪那美命尊至今 雖一日不可缺 其中間有上古流 中有古 念流 新當流 亦有陰流” ————(《影目錄•燕飛》) 

5、現在有記載的首次在文中闡述了“活人劍”思想的劍道著作乃是柳生宗矩所著的《兵法家傳書》。 

6、下川潮著《劍道之發達》(大日本武德會本部、一九二五年一書中記有:“直心影流的山田平左衛門光德感慨形稽古的形式過於拘泥而欠缺了氣勢,然傾注全氣勢的稽古卻存有危險,故而創出防具,至其子長沼四郎左衛門國鄉時代,即正德年間得以完成。” 

7、柳生嚴長認為上泉信綱創立新陰流是在其三十五歲左右。而諸田政治所著《上毛劍術史(中) 劍聖上泉信綱詳傳》則記上泉信綱於天文五(1536)年左右將“兵法諸流之奧源合並號新陰流”。 個人傾向於前者。 

8、新陰流兵法,即俗說的柳生新陰流。從柳生宗嚴一代起,流傳於世的新陰流正統其正式流名實際為“新陰流兵法”。然而因其道統繼承人中多是柳生一族,故世人以訛傳訛稱之為柳生新陰流。 

9、【山科言繼】(一五〇七~一五七九) 
室町後期的公卿。精通有職故實(朝廷及公家的禮式•官職•法令•年中行事•軍陣等先例及典故),為維持皇室財政而四處奔走。日記有《言繼卿記》。 

 

一、大胡氏的興衰與上泉氏的興起 

  大胡氏以藤原鐮足為始 祖,實乃鎮守府將軍藤原氏秀鄉流足利氏之支族,世代為武門之名門。藤原秀鄉於平將門之亂中平亂有功而以勇名顯於世。至秀鄉十代孫,又出勇將足利又太郎忠 綱。忠綱為秀鄉旁系子孫,治承四(1180)年五月,源三位賴政謀叛之際,以宇治川先陣之功,其勇名轟然傳遍天下,亦被頌為豪勇之武士。《平家物語》卷四 中便記載著足利忠綱在宇治川之役中親率三百軍兵強行渡河的勇姿。 

  依據《上泉文書》所載,在藤原秀鄉六世之孫淵名兼行的孫子重俊之代,重俊於上野國赤城山南面的勢多郡大胡築城,始稱大胡氏。重俊即為大胡姓之始祖。 

   大胡氏繼承了先祖武勇之家的血緣,在古典軍記物及物語中時常有大胡一族的出現。平治之亂①時,有大胡某加入源義朝配下軍勢之事記於《平治物語》中②。而 源平爭亂時,大胡氏先從平家方,治承四年五月的宇治橋合戰,大胡氏從平家方的足利忠綱攻源賴政③,後又從源氏④。平家滅亡後,大胡氏在鐮倉初期曾作為鐮倉 禦家人活動。文治五(1189)年七月,源賴朝征伐奧州時,北陸道方面軍有上野國之住人大胡•佐貫氏加入的記載。 

  然而,就是這一度成為上野國武門最上位的大胡氏,其總領家在南北朝期至室町期間已然滅亡了。大胡一族雖說在上野國得以存續,但到了室町中期的享德年間(1452~1455),大胡氏舊領已失十之七八,曾經的勇武名門處在了時刻可能斷絕的危險邊緣。 

   大胡氏衰落的真正原因,如今已是無從查證了。只是在《上泉系譜》中有這樣一句:“--成家大胡二郎出テ武家評林,從是到義秀曆代未分明。”這大胡二郎成 家乃是大胡重俊嫡子,而義秀指的是應仁之亂時代的上泉氏之祖上泉義秀。也就是說從大胡氏二代直至上泉氏興起的這一長段時間內,大胡氏處於“曆代未分明”的 混亂之中。 

  揭開《上泉文書》中的這一謎團,諸田政治在《上毛劍術史》一書中嘗試對古典(特別是上毛古文書)加以研究,試圖解答大胡一族系譜記載混亂的真相。 

  《尊卑分脈》⑤裏記有:“成家-出家知明-法然上人弟子-往生人”,再結合《上泉系譜》“成家大胡二郎出テ武家評林”一句,大胡成家入了佛門之事想來是確認無誤了。 

   而在《法然上人繪傳》中記載,上野國禦家人大胡小四郎隆義在京中深受法然教化,於是信仰念佛。隆義之子太郎實秀也深信佛學,傳說實秀寬元四(1246) 年往生之際尚致力於念佛。而《西方指南抄》裏也記:“オホコ(大胡太郎實秀、上野國武士)•シノヤ((渋穀道遍、相模國武士)•ツノト(津戸三郎為守)、 此三人為聖人(法然上人)根本之弟子也”。之後的記載中還有被認為是實秀之孫的大胡小四郎秀村者同樣致於念佛⑥。 

  更有《上野國志》的記載為輔助,大胡成家無子,其弟成近之子即大胡小四郎隆義及隆義子實秀皈依法然上人成為念佛之行者。大胡家在天正年間由大胡常陸介高繁相續。 

  綜合上述系譜、古典及上毛古文書的記敘,從大胡氏二代成家始,大胡家累代多因信佛而舍棄武家身份以入沙門。菩提心起而失去了原有的勇武本色,將戰場撕殺視為邪魔附體而躲入空門。大胡氏的衰敗,與此事大概脫離不了關系吧! 

   大胡氏衰亡的消息傳出,驚動了當時的伊勢、丹後、志麻的國守一色左京大夫義直。根據上泉家口碑傳承,一色家在追隨足利初代將軍足利尊氏之前已經與名門大 胡家結為了親戚,兩家乃是遠戚。享德二(1453)年,一色義直指派其子義春的三男一色源五郎義秀由京都趕至上州,協助大胡氏再興。此時距應仁之亂爆發還 有十四年。 

  經義秀的努力,大胡氏終得回複所領。而當時的大胡氏當主大胡重高極力勸說義秀留下,義秀答應了重高的請求留在上州。 

  享德三(1454)年,一色義秀長男時秀(信綱之祖父)出生。 

  康正元(1455)年,一色源五郎義秀於上野國桂萱鄉(今•群馬縣前橋市上泉町)築上泉城,並以地名作為苗字,改稱上泉義秀。大胡氏支流上州上泉氏至此興起。 

   作為關東管領山內上杉家被官的上泉氏領有大胡、上泉、山上、花輪、三俁,而上泉義秀本人也與山內上杉氏家宰長尾景信、景春父子交好。應仁元(1467) 年四月末日,上泉義秀收到京師(即京都)的飛劄(急報、飛書),應父親一色義春之請,上泉義秀率軍兩百餘出陣上洛。或許是感覺此去怕是凶多吉少,義秀在臨 行前便將後事托付給了長尾景信父子,並留遺命與家臣,要求其子主水(後之上泉時秀)成年後需拜入天真正傳神道流門下修行。 

  同年五月二十六日,上泉義秀於京都戰死,享年三十五歲。法名普世正眼禪定門。 

  次年,即應仁二(1468)年,上泉主水佐時秀十五歲之時,時秀遵從父親遺命,往鹿島拜入飯筱長威齋(いいざきちょういさい)門下修行神道流。同行者為勢多郡三夜沢村、赤城神社神官奈良原刑部。當時長威齋已是八十二歲高齡。同年,上泉信綱之師松本備前守政信出生。 

  依照米沢藩的史料,上泉時秀在二十五歲完成兵法修行後任官從五位下伊勢守,以後,上泉家的家柄變為從五位下,曆代受領伊勢守或者武藏守。時秀亦為初代上泉伊勢守。 

   文明十五(1483)年,時秀嫡男上泉主水佐出生,後主水佐經大胡城主大胡重行冠以足利又太郎忠綱公之一字而稱義綱。這位上泉武藏守義綱正是信綱的父 親。而義綱出生的次年,有流浪的武藝者名三好日向來到上泉城,上泉時秀挑戰日向卻大敗於三好日向劍下,遂入其門學其劍技(見《上泉文書》記載)。這三好日 向,正是陰流一系的劍祖愛洲移香齋。在之後的歲月中,移香齋數次到訪上泉城,傳授時秀、義綱、信綱三代陰流之術。 

  明應九(1500)年,上泉義綱持父親時秀添書(介紹狀)拜入了松本備前守門下,當時義綱十八歲。三年後,完成修業的上泉義綱任官從五位下武藏守。 

  等時間前進至永正五(1508)年,上泉武藏守義綱次男⑦源五郎出生於上泉城,諱稱秀綱。五十餘年後,秀綱機緣巧合,受冠一“信”字,故世人又稱之為——上泉信綱。 
------------------
注解: 
1、 平治元(1159)年,在保元之亂中為後白河天皇立了大功的源氏家族首領源義朝,因為不滿自己的封位比平氏家族首領平清盛低,乘平氏家族離開京城參拜神社 之機,聯合藤原信賴拘禁上皇和天皇,甚至殺死了天皇的親信。在外的平清盛聞訊,立刻趕回京城,擊敗源義朝,誅殺藤原信賴,源義朝在逃至尾張時被手下殺死。 源氏一族只餘下義朝的兒子賴朝流放伊豆,以及少數幾名幼子寄放佛寺。經此一事,平氏徹底專攬了朝政。史稱平治之亂。 

2、《平治物語》卷第一記有:“……上野國には大胡、大室、大類太郎……(中略)……主だった武士二百人、相従う軍勢2千騎餘騎と記されました。” 

3、《平家物語》卷四記有:“(足利又太郎忠綱)率先躍入水中。接著大胡、大室、深須、山上、那波太郎、佐貫廣綱四郎大夫、小野寺禪師太郎、邊屋小四郎都跟著下去了;從卒們有宇夫方次郎、切生六郎、田中宗太等,總共三百餘騎。” 

4、《義經記》卷第三“賴朝謀反之事”中記:“上野國には大胡太郎、山上さゑよりの信高武蔵國には河越太郎重頼、小太郎重房同じき三郎重義、黨には丹、橫山、豬俁馳せ參る。” 
同時,元暦元(1184)年九月,平家追討時,源范賴配下有名大胡三郎實秀者出現。見《平家物語》卷十:“……大胡三郎實秀、天野藤內遠景、比企藤內朝宗、比企藤四郎能員、中條藤次家長、一品坊章玄、土佐坊昌俊。以這些人為首總共三萬餘騎……” 

5、《尊卑分脈》:洞院公定著。關於源、平、藤、橘等主要諸氏的系譜。是各系譜中可信度最高的,卷數不定。 

6、“---上野國の禦家人大胡小四郎義隆在京の時吉水の禪室に參じ上人の感化に預り・・・・” 
“大胡太郎實秀この消息を恭敬頂戴して一向に念仏す。寬元四年往生の時異香をかぎ、音楽を聞く者多かりき、實秀が妻室又ふかくこの消息のおしへを信受して稱名の行、おこたりなくつゐに奇端をあらはし、往生の素懐をとげるとなん” 

7、上泉義綱嫡男永正三(1506)年出生,諱不詳,稱上泉主水佐,早世。 

二、京八流與關東七流的統合——開創新陰流 

  在《上泉文 書》的記載中,上泉氏始祖上泉義秀在京時代曾學得念流、中條流、京流諸流劍術。十五世紀的日本武術,論大別,以發祥地名可分為京八流與關東七流。義秀之 後,少時已隨父修行京八流系兵法的上泉時秀領父親遺命,拜入天真正傳神道流門下。至時秀二十一歲諸流修行完成,上泉一門已會得關東一脈精要。從此,上泉子 弟需於任官前完成兩系兵法傳承的修行成為上泉家慣例。於是有了明應九(1500)年,上泉義綱入松本備前守門下之事。 

  在上泉信綱誕生之前,對上泉家而言,實已包攬東西二分武術圈主流之法。這也為之後信綱將這二分武術統合為一提供了必要條件。 

  永正五(1508)年正月,上泉源五郎秀綱出生。到秀綱六歲時,天賦異稟的秀綱已骨格雄偉宛如十餘歲的少年。此時,祖父時秀尚在世,在父親及祖父指導下,年少的秀綱正式邁入古武流的殿堂,與家中郎黨一起開始兵法諸流的修行,磨練劍•槍之技,並兼習軍法韜略。 

   等到秀綱十二歲,即永正十六(1519)年時, 據傳此刻的上泉秀綱,兵法已然淩駕於父及祖父之上,於是往上野國勢多郡三夜沢(今•群馬縣前橋市三夜沢 町)赤城神社參籠①修行。當時的神官奈良原刑部乃是與時秀同拜天真正傳神道流門下的兵法達人,秀綱於參籠間盡得刑部之傳。永正十七(1520)年,十三歲 的上泉秀綱持祖父與父親的添書往鹿島拜松本備前守為師。 

  松本備前守政信(又名政勝、傳書記為紀政元),飯筱長威齋高足。政信除擅於劍術外,更將劍術與長刀、十文字槍、陣鐮、丘杖、突棒甚至弓馬術融合為了一門總合武道,稱鹿島神流(又稱神陰流)。此點對之後上泉伊勢守創出新陰一派起著深遠影響。 

   備前守武藝高強,一生活躍於戰陣之中,參與合戰二十三場,二十五度建立功勳,討殺敵手有名者達七十六人。上泉秀綱入備前守門下,得備前守賞識,將一身武 藝傾囊相授,苦修三年,終習得香取神道流奧源。劍術有成的秀綱於太永四(1524)年起程返鄉。誰想這一別卻成為師徒的永訣。同十月,高天原合戰,五十七 歲的松本備前守奮戰中為長槍刺入橫腹,戰死。 

  回到故鄉的的上泉秀綱在四年後二十一歲時任官從五位下伊勢守,上泉伊勢守之稱由此而來。同十月,秀綱與森式部少輔泰賴之女成婚。而大森泰賴其人,乃是明應四(1495)年被北條早雲以謀略奪城的原小田原城主大森實賴的末裔。 

   享祿三(1530)年,上泉秀綱二十三歲。這一年末,秀綱嫡男秀胤出生,據傳與父信綱極為酷似。初名亦稱源五郎。而秀綱祖父時秀也於年間逝世,享年七十 七歲。在時秀離世之前,愛洲移香齋再次拜訪上泉城。初見秀綱,移香齋便驚歎於秀綱的劍技,歎曰:“此子非凡才能出眾,乃繼承我陰流並超越我之極限者。”遂 將陰流絕學授於秀綱②。 

  此時的秀綱,武道有成,陰流上手更顯輕而易舉。只花了不到一年的時間,上泉秀綱享祿四年時便學成陰流一派奧義。這年春天,愛洲移香齋將陰流的傳書、秘卷、太刀一腰及占術書、愛州藥方等一切盡數交於了秀綱,表示秀綱已得其真傳。 

   完成曆史使命的愛洲移香齋飄然離去,之後隱居於日向國,直至八十七歲之年去世。傳說中,在臨行前,移香齋向秀綱舉薦了信濃國(今•長野縣)小笠原家家學 小笠原流兵法。這則傳說是否真實雖不得而知,但上泉秀綱在移香齋離開後一年親往信濃拜訪了小笠原入道氏隆,並拜入其門下修習小笠原流兵法確是史實。 
 
  這裏不可不說的問題是,信綱時代的“兵法修行者”與江戶時代的“劍術修行者”,在今天被多數人視為同一意義的兩者,其實是有極大區別的。 

  “兵法”二字在戰國後期至江戶期被特指為了劍術之意。宮本武藏在《五輪書•序》中曾這樣評價:“近年、世間自稱為兵法者之人,多只略通劍術而已,對兵法的奧義一無所知……(中略)……昔日有“十能六藝”之談、雖說關乎武藝、然非僅限於劍術。” 

   “十能六藝”,實際在指多種多樣的藝能。“六藝”,在我國古代曾是士以上階級所學修的“禮•樂•射•禦(馬術)•書•數”這六種技藝。不過在武藏書中, 這“六藝”應該是指兵法的六種武藝,即所謂的劍•槍•弓•馬•柔•炮。其中柔為體術,即徒手格鬥術;炮指的是鐵炮。這六類應該才是戰國後期至江戶時代兵法 所包含的總項目。 

  所以武藏在書中毫不客氣地對當時的現狀進行的批判,首要一點就是作為武士學習兵法,實際所學乃是戰鬥之術。所以兵法原為與戰鬥相關的總合武術,而不能死板地限制在劍術這一小范圍內。由此可知,武藏時代,“兵法”的意義已經變得極為狹窄。 

   其實在日文中,這“兵法”的語意也是經曆了多次的變遷。最初由我國傳入時尚解為戰爭之術•謀略(見《日本書紀•天智天皇一〇年正月》)。到了中世,情況 發生了轉變,《吾妻鏡•文治二年八月一五日條》中有記:“弓馬之事…保延三年八月遁世之時、秀鄉朝臣以來九代之嫡家相承之兵法燒失。”這裏的“兵法”是作 為“弓馬之事”的換言而被采用。所以在近年來的議論中,中世武藝=戰爭技術,應是比較妥當的見解。 

  然而從室町期開始,兵法所指開始 朝劍術轉變。即便是這樣,室町時代的“兵法”依然包含有戰術之意。室町前期的作品《義經記》的卷二中,鬼一法眼修學的場面就有“六韜兵法”的出現。此外, 傳說中原是“陰陽師法師”鬼一法眼,他所采用的“兵法”,從現代人的角度思考也決非是戰爭術乃至武藝技術這般簡單,更有戰場之上使用方術•魔法的意味。 

   當然,上面談到的“兵法乃方術•魔法”之句,從那特定時代出發考慮,其實對應的是軍配術,也就是與戰爭相關的占筮術。在《了俊大草紙》中就有“今天下人 所用之兵書、實有四十二ヶ條”之語及“兵法皆是無法按真言斷然進行之事也”的說明。在當時“兵法”確實有將占筮術包含在其內已是毋庸置疑。 

   所以,在室町期時,“兵法”根本就是綜合武術、軍法軍配的集合體。只是戰國時代,成為了兵法之意的又一轉折點。兵法所蘊涵的內容在這一階段被分化。譬如 在《甲陽軍鑒》中,兵法=劍術、軍法=戰略術、軍配=占筮術,“兵法”原本所含之意開始被分類使用了,而後逐漸變為專指劍術一項的特有名詞。 

   而在信綱時代,“兵法修行者”依然是根據古法,兼修多門。例如松本備前守所傳門下技藝,就包攬了劍術、長刀、十文字槍、陣鐮、丘杖、突棒、弓馬術;新當 流鼻祖塚原卜傳著有《弓之心得百首》,當知其乃弓道達人。相較下,上泉秀綱所學更為全面。除十八般武藝外,作為軍師所需修習的軍法軍配亦成為了秀綱的修業 目標。 

  無怪曆史研究家加來耕三曾如此評價:“戰國時代的兵法修行者所學其實是作為‘一國一城’之主所必備的本領。”他們不一定必須擁有傲人的武藝,修行是為了學會如何胸懷十萬甲兵,腹有千機良謀;如何運籌帷幄,決勝於千裏之外。這才是真正的“兵法修行者”。 

   而茂呂美耶在其作《劍聖•上泉伊勢守信綱》中借愛洲移香齋之口寫道:“你是將來得肩負大胡城命運的城主身份……(中略)……所謂城主,並非劍術超群出眾 便可以穩如泰山,城主最重要的責任,是如何擊敗敵方的攻擊,死命守住自己的城與兵士。我傳授給你的劍術,在戰場上,其實一點都不管用。你應該去學兵法戰 術,最好到信濃國小笠原家學小笠原流兵法。畢竟,一旦城池陷落了,身為城主的你,便會一無所有了。” 

  年輕的上泉秀綱所學多藝,與上泉家曆代的規矩和他上泉城主繼承人的身份,大約是脫離不了幹系的。但正因為如此,“兵法修行者”的經曆恰好為日後一代劍聖創立新陰流埋下了伏筆。 

  天文九(1540)年,上泉秀綱隨小笠原入道氏隆完成軍法軍配修行。此時,秀綱的劍名漸高,師從其門下的弟子也多了起來。疋田(文五郎)、神後(伊豆守)、原沢(左右衛門)、羽田(源太左右衛門)、広瀬(新藏)、丸目(此處所指非是丸目長惠)③等皆秀綱門下高足。 

  不過真正令上泉伊勢守秀綱之名崛起於整個關東的卻是天文年間秀綱周遊關東之事。秀綱帶領著長子大炊介秀胤及高弟十餘名在全關東遊曆,尋名家試合,竟是一場未敗。 

  少年時隨祖父修行的京八流秘術;青年時遠赴鹿島習得關東八流總系天真正傳香取神道流;以陰流為根基,再配合小笠原流兵法與遊曆階段的磨練,上泉伊勢守秀綱三十五歲前後終得突破,將京八流與關東七流兩系與其他兵法諸流奧義合並為一………… 

  “予幼少時好兵法兵術、志於清曉諸流奧源之極、日夜工夫鍛練、蒙尊天感應得致、號新陰流”————(上泉伊勢守授予柳生新左衛門(宗嚴)新陰流印可狀 永祿八年卯月吉日) 

----------------
注解: 
1、參籠是日本式的閉關修行,在神社、寺院等神聖區域,與俗世隔絕,有時還進行絕食、不眠等苦修。 

2、柳生嚴長在《正傳新陰流》一書中上泉伊勢守信綱二十三歲時,師事愛洲移香齋久忠得授陰流之術。如是史實,當時的久忠已是七十九歲高齡。故此,史學界還存有實際是移香齋之子宗通傳授了信綱陰流的說法。 

3、出自諸田政治所著《上毛劍術史(中) 劍聖上泉信綱詳傳》。其中的疋田文五郎後開創疋田陰流,神後伊豆守開創神後流,原沢左右衛門創立野田神陰流;後三位羽田源太左衛門昌業、広瀬新藏義業、丸目資料不明。

 

資料來源:http://hi.baidu.com/%C6%DF%CE%E4%BA%A3%B6%E0%B7%F0%C0%AD%C3%F7%B8%EA/blog/item/26b50838993151f2b311c739.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