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我在南京上學,當時很喜歡美聲,但是高音總是發緊,共鳴不佳。一位同學告訴我他家的一位鄰居雖然80多歲了,但是發聲非常好。於是介绍我認識了 這位老人,老人叫劉子明,他告訴我他的發聲方法是從練拳得来的。要我抱著椅子,用類似于騎馬蹲襠式的樣子練發聲。老人很健談又很熱心。我本來就喜歡收集武 林典故,所以很快就跟老人談到一起去了。老人出身于杭州,曾當過李景林的私人秘書,並在民國政府擔任過職務,與民國時期的許多武術家都有來往,對孫存周先 生更是非常熟識。本文所談孫存周先生事跡的内容就是源自當年劉先生的講述。文中的評述則是筆者添加的。
抗戰爆發前,存周先生在上海,當時存周先生在武術界的名氣很大,上海的很多社會名人都跟著存周先生學拳。一天存周先生與劉子明先生談一位國畫名家(名字筆 者忘記了)的畫,存周先生說這畫上的松樹是南方的松樹。劉先生問:「何以見得?這畫上又没有標明作畫的地點。難道北方就没有這種松嗎?」存周先生說:「北 方當然有這種松。但是這畫上的松鼠是南方的。畫上的這隻松鼠,毛稀體瘦,尾巴也小些。而北方的松鼠毛密体肥,尾巴也大。」一件小事,反映出存周先生觀察事 物的细致。並不是像有些人傳說的,是個粗鲁的人。
還有一次,劉先生與存周先生去外面喝酒,正好遇到一位武術界的熟人,他很興奮的拿出一本書来遞给存周先生,並说:「這裡面寫著你呀!」存周先生本來己接 過了那本書,聽了他這麼一說,看也没看,就揮揮手說:「噢,我有,我有。」當即把書還给了對方。吃過舨出来,劉先生好奇,就問那是本什麼書?存周先生說: 「我哪兒知道呀?」原来存周先生根本就没有那本書,為了避免囉嗦,托詞而已。
後來劉先生從那位熟人那裡借來那本書,原来是本介绍武術名家的書,上面稱贊存周先生的技藝如何卓绝。於是,劉先生翻到該頁拿去给存周先生看,以為存周先生 會高興的。哪知存周先生還是看也不看,把書一合還给了劉先生,見劉先生不解,存周先生解釋說:「這都是些無聊閑語。我年少時也喜歡比較高低。以爭天下第一 的名譽為榮。後來常受先嚴訓誡,才知道求藝者莫求名。只有藝近于道,其他皆是虚幻。」
存周先生是以家傳的形意拳、八卦拳、太極拳稱著于世。這三種拳都有神氣方面的講究。那麼什麼是神氣?那時劉先生一直没有弄明白,問過一些人,也大多講不切 實。于是就問存周先生。存周先生说:「初練拳術,要把神氣二字理解的膚淺一些為好。神就是保持注意力集中,精神警覺的樣子。氣就是重心。你把拳論上所有談 氣的運動都當作重心的運動,很快就能入門了。」
後来據劉先生講,他按此去練拳,果然很有成效。當年筆者聽劉先生這樣講時,認為老人家一定是詞不達意。始终也不願意相信氣就是重心。只是到了近年,才體會出此言不虚。存周先生的這個比喻真是點睛之筆。
劉先生講過孫存周先生和當年其他武術名家的許多事跡,斯人已去,本文僅擇其二三,以管窺一斑。
轉載於http://www.neijiaquan.com/cgi-bin/topic.cgi?forum=5&topic=32&show=50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