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經梧  

李經梧先生像

 

〈李經梧講的故事〉佚名

李經梧是山東省掖縣(現萊州市)撾西村人,1912年生。17 歲那年,他懷著治病求生的欲望,拜秘宗拳名師劉子源為師傅,學秘宗拳。後到北京,經人介紹,他先拜吳式太極拳名師趙鐵庵為師,學吳式太極拳。趙鐵庵是吳鑒泉和楊禹廷的學生。後來,通過老師和拳友的介紹,又認識了楊禹廷老師(楊禹廷的老師是吳式太極拳師祖全佑的徒弟王茂齋)。在名師的傳授下,他學會了兩趟吳式太極拳架子,通過苦練,逐漸窺到吳式太極拳的堂奧。

趙鐵庵  楊禹廷  

   趙鐵庵先生像              楊禹廷先生像

 

陳發科  

       陳發科先生像

 

其時,陳式太極拳一代宗師陳發科也在北京授拳。經氣功大師胡耀貞的介紹和老師的同意,他攜藝投師,又拜在陳發科的門下,學陳式老架太極拳。由於他對老師甚是敬重,陳發科便每周兩次上門教他。就這樣,他一直跟隨陳發科老師學拳十餘年,掌握了陳式太極拳的精髓。

李玉琳  

李玉琳先生像

 

60年代初,孫式太極名家李天池到北戴河氣功療養院學氣功,其父(李玉琳)是孫式太極創始人孫祿堂的徒弟,家傳孫式太極拳。兩人一見如故,互相切磋技藝,李天池將孫式太極拳傳給了李經梧,李經梧轉以陳式太極拳相傳。這樣,李經梧集吳、陳、楊、孫四家太極拳於一身,融會貫通,把自身的太極拳功夫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數百年來,無數太極拳家都在追求太極拳的最高境界。但到底什麼是太極拳的最高境界呢?古典太極拳論上說:「由懂勁而階及神明。」但神明是什麼樣的境界,難以用文字說清。現代有人說條件反射是太極拳的最高境界,但很多太極拳家對此說法不以為然,

李經梧對太極拳的最高境界有自己的理解,那就是:應物自然。

 

王茂齋  吳鑑泉  

      王茂齋先生像                 吳鑑泉先生像

何謂應物自然?他不正面回答,卻講了前輩太極拳家吳鑒泉和王茂齋的幾則故事:據說吳鑒泉曾在清皇宮當過衛士,因為他在衛隊裡是無敵的,一些好惡作劇的同伴常常想開他的玩笑,但很難找到機會。一天早上,吳鑒泉從炕上起來,彎著腰,提起一腳穿襪子。一個同伴認為機會來了,悄悄從後面要用雙手使勁抱住吳鑒泉,想摔倒他。在一剎那間,未見吳鑒泉怎麼動,那衛士從炕一側的窗戶飛了出去。

又有一次,吳鑒泉和一些師兄弟收徒,眾人一起到館子裡喝完拜師酒後,來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師兄弟們給徒弟們說說拳。吳鑒泉由於喝多了一些,又是熱天,他躺在躺椅上休息,用手輕揉著肚子。一師弟見狀好笑,走上前去拍拍吳鑒泉的肚子說:「師兄你這肚子……」話還未說完,就感到從吳鑒泉的肚子上傳出一股巨大的力量,震得他直想嘔吐。

王茂齋住在北京東四北大街一條胡同裡,過去胡同裡沒路燈。王茂齋是做買賣的,一天晚上獨行在陰暗的胡同裡。這時有一個人從後面走來,在王茂齋肩上輕輕地拍了拍說:「請問往……」王茂齋回頭一看,人飛出去不見了。原來這個人是向他問路的,但當這人觸及王茂齋的肩未講完自己要說的話時已被王茂齋身上的自然反應打了出去。

李經梧說完這個故事後說,所謂應物自然是指不是故意或有準備地把人發出去,而是與人接觸後的自然反應,引進落空,借力把人打出去。這種發放已不受人的大腦指揮,沾著何處何處擊,沽觸點反應打人,而不是用固定的招數打人,這種功夫在身則處處可以發人,這就是太極拳的最高境界。
他自己在應物自然方面也有過體會。1988年4月,他回山東老家。老家有不少人也練太極拳,有些是他傳的,有的是同為山東老鄉的王茂齋過去傳下來的。他們聽說李經梧回來了,很高興,紛紛前來請教。縣裡有一位中醫生,練太極拳有40多年了,對李經梧十分尊敬。李經梧老家門前有一條小胡同,他們一行人坐車到胡同口下車,這位醫生走得快,先其他人走到李經梧面前。李經梧坐著,見他們來了,想起來迎接他們,那醫生用雙手輕輕一按,意思說,你不用起來了,不要客氣。李經梧在觸及對方的手時,已站了起來,那醫生騰空飛了出去,摔到院子裡的水泥曬穀場上,兩個胳膊肘都摔破了。其他來人大吃一驚,以為李經梧生氣打了他,其實不是,那是一種應物自然的本能反應。

 

張之江  

    張之江先生像

他深情地回憶起解放前在北京太極拳研究會與師兄弟們一起練拳時的情景。日本投降後,設在太廟的太極拳研究會很活躍,在那裡學太極拳的人很多,當時政府管武術的官員叫張之江,曾送給太極拳研究會一塊匾(上題「健康樂園」)。送匾那天,委員們都在研究會等候張之江的到來。等了很久,還不見人來,大家就到研究會的房子外面喝茶,抽煙,聊天。此時正值冬天,人們坐冷了就站起來,走動一會兒再坐下去,不少人翹首望著門外,希望張之江快點到來。

其中有一個姓張的委員,50多歲,個子高大,體重200斤左右。他趁李經梧抬頭向外望的時候,突然抓住李經梧的一條臂膀往後下採帶,要給李經梧開個玩笑。在他雙手欲發勁的瞬間,李經梧猝然借力發放,對方騰空躍出,重重地摔到地上。大家很快地圍過去把他拉起來,一迭連聲的問:「怎麼樣,跌傷了嗎?」張說:「今天就是摔死我也高興,我知道了經梧師弟有如此深厚的功夫。」

還有一次,在中山公園,李經梧與師兄弟們練完拳,師爺王茂齋的兒子王子英從後門進來,王子英推手得父真傳,推手功夫遠近聞名,大家對他十分敬重。注意力就都集中在他身上了。這時有一個姓劉的師兄,他的力氣之大在師兄弟當中是出了名的,他趁李經梧的注意力集中在王子英身上時,冷不防從後面攔腰抱住李經梧,要把他摔倒。李經梧在不知不覺中沉身轉腰,只聽「叭」的一聲,對方的肘脫臼了,後來劉師兄吊著臂膀一個多月才好。

李經梧說,他們對我都不存惡意,我對他們也不存惡意。他們是想試試我在無防備的情況蔔功夫如何,而我也是自然反應把他們放了出去。假如他們是在我有準備的時候攻我,我一可能不會那麼巧的把他們打出去,這是一種應物自然的本能反應。這種應物自然的功夫比起前輩來差多了,他們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境界,我只不過學著做而已。

李經梧晚年對推手的認識和實踐已入化境,這些認識和實踐為古老的太極拳寶庫增添了新的內容。比如,過去推手講引進落空,通常是接來勁時坐腿轉腰,把人帶過來再打出去。李經梧在青壯年時也是這樣做。現在李經梧認為這樣易出破綻,容易讓人順勢借力打過來。他認為在沾著點作很小的旋轉即可引進落空,不用坐腿退回,也能達到「合即出」制人的目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