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版主按:這是我在「武術人」論壇中所回覆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雖說不上有什麼新意,但是總的而言,也是點中某些具體事實。可惜作者並未瞭解推手的真正訓練意涵,文筆中也頗有獨尊意拳的念頭,這是一般練意拳人的通病,自也是不怪!原文請見http://www.wushuren.com/viewthread.php?tid=8076&page=1&extra=】

〈意拳推手中常犯的幾個錯誤〉謝永廣

一、 沒有中線意識,一味盲目畫圈

我們在前面曾反覆強調:中線是人的重心所在,在推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誰的重心控制的好,誰就贏得了主動權。而現在部分意拳練習者在推手中卻沒有了中線意識,主要表現在防放打輪中只是盲目的轉圈畫圓,進攻者沒有了攻擊中線的意識,防守者也沒有了防護中線的意識。這種推手練習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因為推手的主要目的就是破壞對方的平衡來建立自己的平衡。你如果沒有中線意識就抓不住對方的重心,又如何去破壞對方的平衡呢?所以我們一定要從初級打輪開始就要培養中線意識,要將中線意識貫徹意拳推手訓練的始終。對方的中線好比地球的南極,而我的意識好比指南針,無論對方怎樣運動,“指南針”都始終指著“南極”。

 

【版主按:這一點我大致上同意,但是我覺得有所問題存在。但是該文並未指出中線的意義,反而比較無法說出重點。基本上,打圓和中線是有相關的。中線,我習慣稱之為中軸,乃是人體樁架的重要結構之一。我們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中軸的話,樁也就不存在了。一個比較好的理解是,假想我們是個懸絲傀儡,中線或是中軸就是將整個身體串整起拉的主線,拳理所謂虛領頂勁和氣沉丹田,說明都是這條中軸的重要性。因此,中軸不是只有旋轉而已,還能將上下勁力和結構結合在一起的功用。因此,沒有中軸,也就沒有樁了。而推手打圓的形式,乃是樁架和中軸運動的外顯形式而已。】

 

 

二、擰動腰部,來化解對方的進攻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推手鏡頭:甲乙雙方推手,甲方搭住乙方手臂,並用力將其手掌按住貼在起前胸上,這時乙方不是利用步伐後撤環繞來化解對方,而是利用擰腰轉胯來化解,其結果確實能化開,使推手繼續進行。這種推手方式在太極中經常見到,而站在意拳的角度來講:如果甲方精於發力,而且反應靈敏,當其將乙方手臂按住貼胸時,早已上步發力將乙方放倒,而此時乙方再去擰腰轉胯是根本沒有用的,因為當你感覺對方力量已過來或已作用到你身上時,擰腰轉胯向側後偏帶,這就導致自身的意力失去中線的要求,造成整體間架的變形,而失去了做整體支撐力和發放力的基本條件。所以說“擰腰化勁”這種動作如果是慢慢推手健身娛樂則但做無妨,如果用於短兵相接的實戰推手,這卻是個危險信號。

 

【版主按:我完完全全贊成謝先生的說法,這一點必須先澄清; 但是我不認同的是,推手中腰胯的運動方式,不是平面擰腰,而是藉由虛實轉換完成的。因此,在這個過程中,不僅中軸不會丟,而且還能有轉化吸引之功。當然,謝先生所論,極中一般人推手的毛病,也極中一般習武悒對於腰胯平轉的毛病。這些問題都是由於他們不懂腰胯實際上是藉由虛實轉換所左右盤繞的,而不是用力擰腰或是平轉,用我的說法是,「轉哪邊,鬆哪邊。」這一點,郝少如已十分清楚地表述過,我也不用多談了。】


三、 肘部位置易犯的幾種錯誤形態

由於肘部位置處於手臂的中節,手臂關節處的各種角度及斜面的變化完全通過肘部變化來完成。所以肘部位置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推手的勝負。而一些人在推手中卻易犯折肘和平肘的毛病。所謂折肘是指肘關節彎曲時角度小於90度;所謂平肘是指小臂失去斜面支撐而呈平置的狀態。薌老曾曰:“周身關節皆為鈍形三角”,目的就是為了增強間架的支撐力,以保持整體的發力。而一旦小於90度,則會大大降低間架的支撐力,阻礙整體力的發揮;況且由於平肘的運用而導致肩部的僵緊,始終會抬著胳膊去推,恐怕推不了一會兒就會感到肩部的酸痛。

【版主按: 其實到後來,肘部只要勁力有接上,其角度大小倒是沒有差別。因顧推手不真的在「推」,而是藉由沾黏連隨之功,拿到對方重心、勁力、意念耳!非推也!所以,倒是不用花費多餘氣力在角度上求之,只樁接得好,勁力有串上,聽得到對方的勁力和重心即可。】

四、 關於“理想化推手”與“現實推手”之間的矛盾問題。

所謂“理想化推手”是指某些練意拳的朋友認為:意拳推手應不頂不抗,隨心所欲,像薌老那樣搭手飛人。而當他們看到意拳推手訓練或競賽中出現撕拉頂牛現像時便片面的否定這不是真正的意拳推手。他們對意拳推手的理解只停留在薌老“搭手飛人”的瀟灑瞬間,卻忽視了這“瀟灑瞬間” 的功夫所經歷了多少曲折的過程。推手中你變化,人家也變化,你有力人家比你還有力。實力相當的人誰想克服誰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而實力懸殊者比起來又有什麼實際意義呢?這種“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結果不問過程”的“形而上學”觀點不知耽誤了多少學者!

而實際意義上的意拳推手訓練都要經過:頂——不頂——變化迅速這樣的過程。而這個由初級到中級再到高級的變化過程,不具備扎實的基本功,不經過刻苦訓練,只處於“哈姆雷特”式的幻想狀態,早晚會成為笑柄的。

姚宗勛先生在向學生講述基本功與推手的關系時,曾回憶當年他剛拜在薌老門下時,與楊德茂師兄推手。楊師兄利用意拳的推手技術使年輕力壯的姚先生也奈何不了他。於是姚先生邊刻苦練習基本功,每日都在10小時以上。經過近半年的練習,姚先生的推手已有了相當大的進步。事實勝於雄辯,那些認為推手“不頂不抗”的人,實際上是對推手存在的一種幻想,根本不懂得意拳推手的訓練程序與發展過程。他們沒有經過嚴格的訓練,不能掌握正確的拳勁及推手中疾速的變化與松緊轉換及隨機隨勢的發力,更未經過真殺實砍的推手、散手訓練,只會高談空洞的理論。

 

【版主按:嗯,我覺得這一段評語最大的問題是,推手訓練中沒有人要你放下基本功。這又跟推手中要求不丟不頂根本毫無關係。推手就是從對方不丟不頂中討清息的,這是推手的規矩,也是推手的訓練方式。沒有這個方法和意識,你會變成相撲和角力而已。搞錯訓練和實戰,這是一般人對於推手的最大誤解,也因此才會七奇八怪的說法出現。很多人推手功夫不來,也是因為勝負丟不掉,心想既然「不丟不頂」,就來個「既頂又丟」,所以都是在鬥牛,再加上他們所以為的「不丟不頂」,還是「既頂又丟」,這樣功夫難怪出不來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