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版主案:這是我發表在武對推廣討論區中通臂拳區的一篇回文,覺得寫得還可以,讓大家見一下醜!】

之前是練劈掛的,也接觸到一些通臂拳的系統,主要是張敦熙老師那一系,說一下自身練習的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通臂的搖根主是藉由腰胯運動和兩足適時下踩,將之轉化為上肢離心旋轉的訓練方式。在古法當中,認為這有鬆開肩胛筋骨的功能,一旦肩胛筋骨拉開後,勁力就能通透而出。這種訓練不僅是通臂劈掛的專利,在傳統武術的訓練模式中,也經常可以看見,例如鶴拳的水肢,或是一般暖身用的掄臂都是屬於這類功法。這類功法一向要求是要放鬆,不用肩胛的力量,而是儘量透過腰胯的運動,去甩動上肢。甚至這類的功法也反對重量訓練,即是使會增長的肌肉的訓練方式,而使肩關節與手臂肌肉過僵,影響表現,故有「寧長一寸筋,毋長一分肉」之說。

實際上,透過現代運動生理學的研究,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瞭解到古人經驗總結的原因。首先,手臂的掄轉所運動是肩關節的旋轉肌群,是屬於小肌肉。旋轉肌群的功能不是用來發力,即是增加旋轉拍擊的力道;反之,它的主要功能是用來維持固定上臂肱骨和肩膀的。旋轉肌群的訓練雖然不能增加力量,但可以完整傳遞整個由身體腰胯運動所產生動能。如果旋轉肌群不夠強韌的話,由腰胯運動所產生的動能一傳到肩關節時,即會消散無蹤,好像突然開車到一半,找到一像更快的小路一樣,往小路直奔而去。

但是,僅僅是增加肩關節旋轉肌群的強度是不夠的,還是必須配合全身腰胯的運動,方能達到最大的功能。有人研究過一般業餘投手和專業投手的差別時,發現由於業餘投的往往核心肌群(即身體腹部肌群和脊椎等等肌群)的動作不正確,使得核心肌群所輸出的功遠遠小於專業選手。因此,必須同時注意到核心肌的正確運動和肩關節旋轉肌群強化,方能有效提高訓練品質。

再者,關於訓練次數的問題,我們畢竟都是人,所以不必一次由幾百次開始,可以慢慢做,甚至在掄臂時,也不用求快,先放鬆慢慢掄動即可,讓整個身體習慣掄臂運動之後,再慢慢加速,但整體而言,速度也不用太快,只要在肩關節筋肉不過度緊張的前提下去練即可。過去的我就是練太勤了,導致現在左肩有傷,千萬要小心。

至於是否要練拍沙袋之類的,我覺得是看個人需求。就我本人的訓練經驗來說,拍沙袋時,不要求有多大力,只要放鬆去拍就好了,不要死命猛拍。不過,坦白說,我個人早在很早以前就已經放棄這類的功法,這倒不是說它練起來傷身(實際上,無論多小心,練什麼神秘的氣功,藥洗用得再勤也是會有損傷),而是其他的原因。過去曾說鐵砂掌百日速成之類的,這倒不是假話,這類硬功本來就可以速成,只不過大家沒提的是,它退得也快!只要一段時間荒費沒練,馬上打回原形!據我一位師兄說過,有一位練外功出名的螳螂拳的老師,手上功夫很硬,但是後來娶妻生子,沒時間練之後,一落千丈。所以,基於各方面的考量,我已經放棄這類型的功法,加上我身體和眼睛都不是太好,所以還是小心為上。

綜上所述,基本上,搖根要練,但要練的正確。至於硬功之類的東西,就看你個人需求了!
本文有引用一些資料,可以參考下列網站:
http://tw.myblog.yahoo.com/pro-therapy/article?mid=720&prev=-1&next=684
http://www.wretch.cc/blog/biomechanics/140990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nlypower 的頭像
    onlypower

    快活閑醉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