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散手要訣研究》孟慶威

散手是武術的精華,深層次地研究散手技巧要訣,更是形意拳門的必修課,有必要就形意散手方面深層次的要訣作進一步的研究探討。

一、基本特色
1、要有極強的攻防意識
  所謂攻防意識,是指在與對手較技時,要力爭保持攻防主動性的心理素質。它包括進攻意識和防守意識及攻防互寓意識。就進攻意識而言,首先要樹立敢打必勝的心理。形意拳諺講:「有人似無人。」就是說一旦遇到對手時,要有壓倒一切的勇氣和敢打必勝的信心,以沉著冷靜的心理積極尋找戰機,選擇適宜的打法,調整步法和角度,抓住有效的攻防距離,穩、準、狠地發招制敵,即拳諺所言:「腿不空去,招不虛發,但發必準。」

  就防守意識而言,是指在與對手較技過程中,用敏銳的眼光,快速的反應,根據對手的變化,及時地預測對手進攻我的方法和部位,我積極主動地進行防守,充分而巧妙地運用時間差、距離差和角度差來避開對手的進攻,保護自己,待機出擊。

  而攻防互寓意識,即是作為一名拳藝修養較深的拳家,在與人較技交手中,能夠做到在進攻對手時,不僅能較準確地預測到自己出招的效果,同時還能預測到對手反擊和進進攻的方法和部位,從而在出第一招時,就要做好下一步的反擊和防守的准備。一旦對方在防守和進攻我時出現空檔,我就要即刻抓住戰機連續出擊,爭取主動。筆者多次目睹形意散手名家 孫德宜 先生與許多武術界名人及來訪的同行們交流散手技藝, 孫 先生總是以良好的心理素質面對對手。他經常以獅子大張口的招法給對手有意地留下進攻的空隙,對手往往上當就範。同行們交手(太谷稱「撕扒」)既不戴拳套,更沒有護具。拳、掌、肘、膝、足、肩、腹、頭、背、胯可以自由運用。 孫 先生的「翻手割脖拘馬拼」,同行們可以說無人不知。與他交手,不過三招你必然就範而敗北。這裡的 關鍵是 先生在攻防互寓意識的造詣上確實是出類拔萃的。

2、要善於捕捉戰機
  這裡的所謂「戰機」,是指在與對手較技時,利於進攻對手的時機。就形意散手的戰機而言,它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效的攻防距離;二是可攻擊的空虛部位;三是我可以擊中對手而對手卻來不及防守的時間差。正如形意拳諺講「起而未起」之時,「舊力未盡,新力未發」之時,「避正打斜」、「以橫破直」之法等等,都是有利進攻對手的好戰機。戰機有時候是等來的,但決不可以守株待兔,必須千方百計地去尋找戰機,充分運用心理戰術,使用假動作來佯攻對方,造成對手判斷失誤。所謂「真真假假,假假真真,真假交替,虛實結合」等方法來創造戰機,一旦戰機出現,就要毫不猶豫地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勢去進攻對手,從而達到理想的攻擊效果。

在實際散手中,戰機可歸納為以下幾個類型:
① 從雙方的攻防姿勢來講:對手的勢背(即它的姿勢不利進攻發力),我勢順達之時,是攻擊對手的好時機。例如我以快速的迂回步繞到對手的側面,彼處於背勢,我則勢順。彼不宜防守和還擊,我則可以順利攻擊對手。正如形意拳譜中所言「著斜是正」,在這種戰機出現時,往往運用「順手牽羊」,「推窗望月」,「黑熊探掌」等手法可以取得理想的進攻效果。

② 從雙方的身體重心上講,當對手的身體重心處在不穩定支撐時(例如對方起高腿單腿支撐時或兩腿換步交叉狀的瞬間,兩腳均未站穩之時),是我進攻對手的極好時機。記得1952年北京京劇團的武生周雲樓(布學寬的弟子)慕名來太谷拜訪布老先生,當時布老已經七十歲的高齡了,便讓 孫德宜 先生與周過手。周乃京劇團有名的武生,而且長拳功底相當扎實,身法靈活,出手不凡,只見他一個黑虎掏心拳直擊 孫 先生的心口,來勢凶猛, 孫 先生使出一個退步橫拳,化解了周的進攻,乘勢來了一個堵門腿直踢周的下截。周不愧是一位高手,他迅速上縱,躲開了 孫 先生的堵門腿。就在這一瞬間, 孫 先生跟進一步,用了一個「推窗望月」的招法,趁周上縱下落立足未穩之際,左手架開對方的右手,同時右手一個虎形打在周的腹部。只見周連退幾步仰面朝天跌倒在地,爬起來捂著肚子便向布老跪倒認了師傅。這一真實的故事,就是 孫德宜 先生抓住了對手「落而未落」而支撐不穩定的有利戰機,表現出的高超的散手技藝。

③ 從對手攻防動作的動靜而言,對手在將動或將靜之時,是我進攻對方的極好戰機。形意拳「十六練法」中其十五便是「動靜」,拳諺講:「消息就在動靜間。」這種戰機的出現,往往是對手準備發起進攻時,或對手進攻失利時,想要盡快恢復成理想的散手基本姿勢或從一種進攻招法改變為另一種進攻招式時等等,都是我進攻對手的良好之機。這裡的關鍵是「一準三快」。「一準」是判斷要準確,不能被對手的假動作所迷惑;而「三快」是眼睛觀察要快,猶如飢鷹觀兔;出手要快,猶如猛虎撲食;步法變換要快,猶如戰馬疾馳,絕對不能有絲毫的遲疑和懈怠。一旦戰機出現,就要似箭離弦地向對手發起進攻,上下結合,左右連發,使對手沒有喘息的機會。

④ 從對手的勁力角度講,當對手進攻我時,他舊力略過,新力未發之時,是我攻擊對手的極好時機。這裡的所謂「舊力略過」,指對手對我的第一次攻擊已經形成,攻擊力的力鋒微略過去,這時其攻擊力已經顯老,但尚未枯竭,如離弦的箭已快到落地之時,不撥自落。所謂“新力未發”,指對手對我的第二次攻擊尚未形成,其勁力還未爆發出來之際,這時其攻擊力還處於弱的狀態,如弓還沒有拉滿,箭即使射出也是沒有殺傷力的。形意散手技法特別強調了「起而未起」的要訣,凡散手造詣高超的拳家,都十分注重這一戰機的捕獲,出奇制勝。

⑤ 從呼吸的角度講,對手由呼氣變為吸氣的換氣之時,也屬較理想的戰機.形意拳特別注重「內外三合」,發力時呼氣,蓄勁時吸氣,吸氣之時也是全身肌肉相對放鬆之際。與人較技,抓住對手剛欲吸氣之時,我迅速發起攻擊,我攻擊對手的作用力與對手的吸氣同步,必然收到很好的攻擊效果。

⑥ 從思維意識方面講,對手未注意防備或注意力出現疏漏時,也是我攻擊對手的好戰機。例如,當我使用假動作佯攻和故意做出一些漏洞和破綻時,對方判斷失誤,上我的圈套,是我理想的進攻之機。

3、要充分利用動作的預兆
  在散手搏擊的過程中,任何一種攻防動作都由起動、過渡、完成這三部分組成。起動的形態就是動作的「預兆」。在《古詩源》一書中,歸納動物的動作預兆時說:「將飛者翼伏,將奮者足踞,將噬者爪縮。」在散手搏擊中,任何一個攻防動作都有預兆,特別是有意識地運用某一種攻防動作時,預兆就更為明顯。例如,欲用崩拳、直拳攻擊對手時,首先要肩動有手臂回拉的預兆;又例如欲用踢、蹬、擺等腿法攻擊對手時,在起腿之前必須有一個先將身體的重心移至支撐腿的過程,並且支撐腿要稍微彎曲以加強穩定性,這一過程就是預兆。當然,功底高深的拳家可以有意地控制和隱蔽其攻防動作的預兆。正是由於在散手搏擊的過程中,人們既會自然地表露出動作預兆,又可以有意識地控制和隱蔽預兆,因此便可以利用動作的預兆來作為進攻對手的信號,或者說戰機。這是因為通過預兆可以識破對手的意圖,主動地做好進攻和防守的准備。另外,在我進攻對手時,要盡量地減少動作的預兆,攻其不備;再次,我還可以利用預兆的一般規律故意制造假動作來表露預兆,去迷惑對手、引誘對手上我的圈套,即形意拳諺講「真是假,假是真」,從而取得克敵制勝的理想效果。

4、正確運用「搶攻」
  散手搏擊運動的「搶攻」是進攻對手的一種形式,指先於對手發動的攻擊。必須指出,這裡說的「搶攻」絕不是魯莽行事和不分青紅皂白的亂打之舉,而是通過對對手臨場狀態的科學分析判斷,從而采取的主動打法。搶攻的先決條件是必須在對手未做好防守和進攻準備之前進行。搶攻一旦得手,可獲得「先下手為強」之利,可以掌握進攻的主動權,往往可以一舉得勝。在實際散手中,運用搶攻必須掌握以下幾個時機:即對手舊力略過,新力未發之時;對手的防守出現失誤之時,對手變換進攻或防守的空隙之時等。搶攻是「先發制人」的打法,所以在運用「搶攻」時必須做到快速、勇猛,以快制慢。形意名家、被武術界譽為「技擊泰斗」的李復禎(即常有師傅),其搶攻技法可謂出類拔萃,他慣用的五花炮、絞梢子、連環手法虎撲子;左右開弓連續打,連環三腿實難防。他的散手技藝至今仍被人們傳頌,百姓稱其為「常勝將軍」。

5、正確運用以頭攻擊
  在形意門中講究全身上下十三拳(即手、肘、肩、胯、膝、足、頭)其中頭為一大拳。在實際散手中,特別是路遇歹徒行凶作惡時,以頭擊敵,常常能收到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的效果。用頭攻擊對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① 分撥擊胸。例如對手或歹徒迎面向我撲來,欲抓我兩肩或抱我腰部,或以兩手用雙風貫耳擊我,以虎撲擊我正面中節,這時我不必驚慌,我可以乘敵臨將擊中我時,以兩小臂由內向外分開敵臂,同時以前額猛力撞擊其胸部即可以將敵撞出而解我之危。

② 靠身頭擊。這種以頭擊敵的方法,可在敵手從我正面抱住我的腰臂,我的兩手失去自由轉動之時,我則乘敵手向內的摟抱勁,突然用我頭的前額猛擊他的面部,同時以我的兩臂用力外撐。這種以頭擊面的打法,輕則使敵手鼻青臉腫,重則可打得敵手人事不省,我則可以轉危為安。

③ 托臂撞腋。這種打法一般來講可在以下的情況下使用:如對手攻擊我的頭部或面部,我則可以用上抬小臂(例如炮拳)來架起對方的手臂,使其攻擊不能成功,我則可用另一手以拳直擊其面部、喉部等要害部位,並迅速向前滑步,以頭撞擊對手的腋或肋部,往往可以將對手制勝。

  以頭打擊敵手,要注意將向前滑步(寸步)、後腿跟進蹬地、直腰豎頸配合發力;兩手既要格擋對方的兩臂,還要控制他對我面部的攻擊。正如形意拳諺講:「一動無有不動,一合無有不合」,只有上下配合得當,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6、要不斷提高攻防動作的靈敏度
  靈敏度是保證散手搏擊取勝的主要因素。拳諺講:「出手似箭,變招似電」、「緊拿不如快打」等等,都是強調了攻防動作的快速靈敏。只有快速靈敏,才能使對手防不勝防,以快手打慢手,才能保證理想的攻擊效果。搏鬥的雙方都企圖一口將對手吃掉,在進攻時只有快速靈敏的攻勢,才能有效地擊中對手,在防守時只有快速靈敏,才能有效地防護自己,破壞對手的進攻。

  怎樣才能提高攻防動作的靈敏度呢?首先要以提高柔韌性和力量速度為基礎,加強柔功的靜壓和動轉的鍛煉。拳諺講:「三分壓腿七分踢」,「只壓不踢笨如牛」都是強調靜壓與動轉練習相結合,與此同時,還可以小負荷快速度地進行速度性練習,例如手中握一個小啞鈴,小臂上和小腿部綁上小沙袋,背上背一個沙包等等,這些都是加強速度、靈敏度練習的有效方法。以上的訓練過一段時間之後,可在同伴的互相配合下進行定型或不定型的撕扒過手,同時輔以打沙袋的練習,並有意識地進行各種組合打法練習,手腳並用、左右開弓,以此來逐漸達到眼明手快,步法靈活,判斷準確,一觸即發的實戰能力。即達到「有人似無人」、「拳無拳,意無意,無拳無意是真藝」,隨心所欲,爐火純青的境界。

二、四大原則
散手搏擊的雙方都是活靈活現的人,而且都是想千方百計地要將對手吃掉、制服,所以,每發一招都具有相當的殺傷力。正如形意拳諺講:「步不空去,招不虛發」,故形意宗師車永宏諄諄告誡門人:「未學打法,先學顧法(防守),顧的精巧,打在其中。」在實際交手過程中和防守對手的進攻時,必須注意以下四個原則。
  1、首先要以敏銳的眼光來觀察對手動作的「預兆」,從而判斷對手進攻的路線和攻擊的部位,判斷清對手是真打,還是假打佯攻,依此來快速決定我相應的防守方法。萬萬不可盲目防守而上當受騙,給對手造成攻擊我的機會。
  2、防守動作要待對方的攻擊接近目標時才快速防守。這時對手攻擊我的勁力方向和招勢不易變化,而我的防守則可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如果我防守的動作過早,則運動的路線就會相應的過長,動作的幅度就會比較大,預兆也會大,這就會使對方有可能及時地改變攻擊我的方法和進攻的路線,從而使我的防守落空,顧此失彼,給對方留下進攻我的空隙。
  3、當對手發起攻擊動作的初級階段時,也就是當對手的肢體處於不利發力角度的瞬間來進行防守,易收到理想的防守效果。正如形意拳譜中所講:「起而未起」、「落而未落」之時,既是防守的好機會,也是進攻對手的好時機。另外,在使用各種防守動作時,要做到上下齊動,手腳協調,即「一動無有不動,一合無有不合」,絕不可前俯後仰,失去重心的穩定性。
  4、在防守的同時要主動地尋找機會,同時設法創造機會進攻對手,即「顧中有打,打中有顧」、「顧打一體」。切記不可消極防守,必須明白,只有把對手制服,才是最好的防守,只有把對手制服,才是最有效地保存自己的手段。


三、防守類型
在散手搏擊過程中,積極防守是保存自己的有效手段。積極防守的技法有以下幾種類型:
  
  1、制根防守。制根防守是直接防守的一種方法。所謂「制根」,就是要控制對方的根節。當對手向我進攻時,不是去格擋對方用於攻擊我的著力部位(即其肢體的梢節),而是躲閃過對方的梢節去控制他所出擊的根節部位,使對方的勁力發不出,攻勢展不開以至攻擊偏離方向,從而達到我防守的目的。例如,對方用右步崩拳攻擊我的中上節部位,我只需右膀後調,右腿向右後方擺步,同時用右手向外推他的右肘,左手向外推他的右膀,只需少許力量就能使對手的攻擊落空,同時為我有效地還擊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如果對方使用兵器向我直刺或劈扎,我就用靈活快速的步法,側身調膀,讓過其攻擊鋒芒,迅速貼近對方身體,以短制長,「貼身近打」,充分發揮拳、掌、肩、肘的攻擊威力制服對手。這就是「制根防守」的含意。

  2、迎擋防守。所謂迎擋防守,是指對方剛剛向我發起攻擊的初級階段(即形意散手要訣所講的「起而未起」),這時其出擊的速度較慢,主動肌還處在不便發力的狀態下,這時我就要迅速抓住這一瞬間的機會,與對手的攻擊方向逆向而動,迎面格擋其進攻,迫使他的根節勁力發不出,梢節展不開,形不成對我的攻擊。例如,對手用鑽拳企圖攻擊我的面部,當他剛剛欲出拳時,我迅速靠近其身,以手或按或卡或推其出擊的拳,迫使對方的拳臂伸不開,我則要趁貼近其身的機會,或以頭、或以拳、或以肘加膝,上下齊動,發起猛烈地攻擊,往往可以收到理想的攻擊效果。所謂「連顧帶打快速進,上下齊攻無遮攔」即指此意。

  3、碰擊防守。這一防守技法是搏擊過程中運用最多最普通的一種。所謂「碰擊防守」是說對手對我的攻擊即將觸及目標時,我以手掌、小臂、腳、膝向上向下或向左向右格擋對手攻擊我的梢節,使對手的攻擊偏離目標,從而達到防守的目的。形意拳譜中講:「知遠知近,知老知嫩,左右推托,只用巧勁。」在具體應用這一技法時,首先要辨清對手攻擊我的部位是上節,還是中節或是下節,是左側還是右側,只有在判斷準確的情況下,才能采取針對性的防守措施。例如對手以崩拳(直拳)直擊我中節,我就用手向左右平推其手腕或小臂;如果對方以拳掌攻擊我面部上節,我即用小臂向上架擋其小臂;如果對手以腳踢我襠部,我則以膝上提格擋其腳,或以手向左右推托其腳腕。形意拳手法秘訣中有-「高來則挑起,平來左右格,低來則砍切」之說,理解其意,防守容易。

  4、閃讓防守。此種技法是屬於間接防守技法的一種。閃讓防守的具體運用是:當判斷清對手的攻擊方向之後,我就以閃讓、轉身,後退、迂回等方法,主動避開對手的攻擊,使其進攻落空,從而達到有效防守和保護自己的目的。形意拳譜中講:「側身調膀,吞吐化泄」,其中就包含了「閃讓」之法。拳諺講:「側身調膀,靈活應用,敵手來時,為我所用」,「不懂化泄,純屬莽漢,不會吞吐,純屬瞎闖」。形意拳的各種單練和對練傳統套路中的「後帶步」、「迂回步」、「轉身甩鬢捶」、「狸貓上樹扳手炮」等手法、步法都是「閃讓」在先,還擊緊連的實用技法。「閃讓」要以閃讓開對方的攻擊為度,不可過度閃讓,否則會給對方造成攻擊我的空隙。形意拳諺講:「知老知嫩」即指此意。

  5、以攻為守。所謂「以攻為守」,是說在辨明對手的攻擊目標之後,以「閃讓」和「格擋」為輔,以快速攻擊為主,從而破壞對手對我的攻擊,達到有效防守的目的。這種「以攻為守」的技法在具體應用時,主要有以下兩種形式:

  第一種形式為「打近破遠」。例如對手用拳攻擊我的面部或者是用掌卡我的喉部,這時對方必有一條腿在前、離我較近,我以更快的速度起腳狠踢對方的膝關節及其以下部位。因為小腿正面是人體的薄弱部位,一個橫踢上去,輕則疼痛難忍,重則骨折。形意對練「挨身炮」中的「七星點」便是這種技法的具體應用。這一技法也是形意拳特色「顧中有打」、「顧打一體」的表現。

  第二種形式為「以打解救」。例如我以拳進攻對方上節某一部位,對方以刁拿來扣擰我進攻的手腕,企圖以反關節動作來制我。這時我不必專意來掙脫對方的刁扣,而是在瞬間,即對方還未對我形成控制和威脅時,迅速以另一只手攻擊對方的面部、耳根、太陽穴或襠部等要害部位,對方在遭受我的打擊後必然松開刁扣我的手,這就是「以打解救」之法的一個具體應用例子。在形意對練的各種傳統套路中,雙方的攻防顧破、一招一式都充分體現了「以打解救」的技法特色。我們說形意拳特別注重實戰,實用價值極高,其道理就在於此。

  6、吃招還招、顧打一體。這是在散手搏擊的實際過程中應用最多的一種技法。所謂「吃招」是講必須防住對手的進攻之招,不被對方擊中;「還招」是說在防住對手進攻之招的同時,不等對方攻擊我的手(或腳)抽回到合理位置時,我已用快速有力的進攻打倒對手。「顧打一體」是形意拳的重要特點之一,說的是「打中有顧、顧中有打」,這種「顧中有打、打中有顧」可以是單一的打法,也可以用連環打法。總之是要把對手制服為原則。被武術界譽為「技擊泰斗」的李復禎(車永宏的大弟子),他的「五花炮、絞梢子、連環手法虎撲子」真是叫絕;一代形意名家呂家麟(布學寬大師的入室高徒)的“連三腿”、孟立剛(形意大師呂學隆的高足)的挎肘掏心捶、形意散手名家 孫德宜 先生的「翻手割脖拘馬拼」等等,都是武術界同仁們所熟知的「打中有顧、顧中有打」的著名技法,他們對這些技法的應用,稱得上隨心所欲,爐火純青。

四、用四肢來科學防守
說到用四肢來防守,可能有人會說:這個最簡單的道理誰不知道。其實不然。人人都有四肢,為什麼在賽場上或與人交手時卻有勝負之分,有的人被對方打得只有招架之功沒有還手之力,甚至被對方打得一敗塗地。究其原因,就是不會合理科學地利用四肢來進行防守和進攻,所以造成被動挨打的局面。在實際散手中,如果對方是用單一的招勢來向我進攻,一般來講是比較好對付的。例如對方用拳或掌攻我上節,我可以閃讓或上架格擋,也可以退步躲閃。但是,如果對手運用上下齊攻,連續進擊的組合打法,那麼就會出現手忙腳亂、顧此失彼的局面。所以,合理科學地分配四肢的防守區域範圍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每一位習武者所需掌握的。一般來說,用左右上肢來防守中節以上部位(即腰部以上),其中以兩手防護正面,以兩肘防護兩肋;以左右下肢防守腰以下部位,其中以膝和大腿防護下腹和襠部,以小腿和腳防護膝以下部位,這樣安排,既省力又省時,防守效果也較好。另外,以左手臂和左下肢防護身體左側(90度的範圍),以右手臂和右下肢防護身體右側,是較科學理想的防守技法。當然,不論什麼技法,必須做到手、眼、身法、步的協調一致,動作靈敏快速,正如形意拳諺所說:「一膽、二力、三速度,緊跟技巧不能誤。」

五、要通曉人體的薄弱部位
習武練功的一項內容,是要通曉人體的薄弱部位。同樣是一拳一掌或一腳,如果打在人體的非薄弱部位,即使有些疼痛,也無關大局;如果是打在人體的薄弱部位,輕則使人疼痛難忍,失去還擊的能力,重則可以使人休克,甚至能使人殘廢。正因為如此,所以散打競賽規則制定了禁止打擊的部位,以保證運動員的安全。早在100多年前,形意拳宗師車永宏就編創了人體周身的要害防護歌訣:「上防咽喉下防陰,中防腹臍與襠門,頭後要防腦海穴,腹側兩肋不漏空,鼻樑耳門與耳根,頭防太陽與靈通,背後兩腎即命門」等等。車氏歷代先師在傳授拳藝時,都要把傳授身體要害部位的防護歌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加以傳授。形意拳「以防禦為能」,由此可見一斑。
用現代科學的觀點來看人體的薄弱部位主要有以下諸點:
  頭部:鼻樑、雙眼、太陽穴、耳門和耳根、後腦、兩腮。
  頸部:喉、兩側的頸內動脈、頸椎。
  身軀:心窩、胃、兩腋、兩肋、背後的腰眼、下陰、尾骨。
  下肢:髕骨、膝側、脛骨、足踝。
  以上所指人體各個薄弱部位,望各位武術界同仁和武術愛好者,特別是青少年朋友們,一定要熟知通曉。更要注重武德的修養,與同仁們切磋技藝,一定要以藝服人,點到為止,萬萬不可擊打對方的禁擊部位。如果路遇歹徒行凶,則另當別論,以制服歹徒為限,不要一下制他於死地。

六、散手搏擊的基本姿勢
在實際散手搏擊中,基本姿勢是攻防動作的開始與終結的形態,無論何種攻防動作的起止,都要以基本姿勢為中介型進行變化,不能過多地偏離,所以稱為基本姿勢。基本姿勢的正確與否,直接關系到攻防的成敗。一般來說,基本姿勢要本著以下幾個原則:

1.有利於步法的進退側轉,以保持身體重心的平衡。
2.在靜止狀態下,身體的暴露面要小。
3.在動態情況下(攻防)預兆要盡量小一些。
4.有利於攻防動作的展開和運轉,有利於充分發揮個人的攻防特長。總之,散手搏擊中的基本姿勢要符合戰勝對手、保護自己的原則。
現就形意拳門中的「三體式」這一攻防基本姿勢作一析解:
  三體式有「一樁頂三功」之說,首先三體式是一個科學合理的攻防姿勢。其次三體式是形意拳門諸多套路的起勢和收勢。第三,三體勢又是一項重要的在靜止狀態下的站樁姿勢。在這裡僅就三體式的攻防姿勢進行解析。

(1)錯步站立,重心穩固。
  三體式採用的是半馬步(在散手運動中稱為戰鬥步),兩腳前後錯步站立,兩腳的距離為本人腳長的2.5—3腳之間,上體為45度的斜面一側對敵。這樣做的結果是暴露面小,而且在調整步型時,或是前進,或是後退,多採用寸步、前帶步或後帶步,這些步法的特點是單腿支撐的時間極少,身體的重心始終在兩腿中間,穩定性好,而且有利於步法的快速變換和重心的快速穩定。

(2)前扣後擺,裹膝束胯。
  三體式姿勢為前腳微內扣,兩膝相扣,三體式歌訣講:「兩膝相扣護下盤。」這樣做的好處是下盤門戶緊閉,裹膝合襠,能有效地保護襠部要害部位。如果前腳尖外展,兩膝就會撇開,襠部就會無防,極易受到對方的攻擊。另外,前腳稍內扣,後腳尖略外擺,兩腳掌接近平行,穩定性較好。一般來講,三體式的前腳尖內扣不超過30度,後腳尖外擺不超過45度為宜。

(3)三尖相對,垂肘護肋。
  三體式按照「外三合」的要求,前手的食指尖和前腳的腳尖與鼻尖呈直角三角形,前臂肘與前腿膝上下相對;另一臂自然貼住肋部,手護在心口。這樣一來,身體只有一個側面暴露給對方,安全度就會大大增加。三體式歌訣中講:「左手在前護上盤,右手在臍護中盤,兩肘下垂護兩肋,兩膝相扣護下盤」;「一手在前備攻防,一手在後洞中藏,一旦敵手來臨時,出手好似虎撲羊。」充分說明三體式在攻防技法方面的科學性。記得1963年夏,一位西安的武友專程來太谷,與 孫德宜 先生切磋技藝, 孫德宜 先生在他的庭院中間站了一個左三體式,讓西安的朋友任意進攻,結果對方剛一進招,就被 孫德宜 先生一個「翻手拘馬拼」牢牢地鎖住動彈不得。這位朋友不服,連試了兩次,都被 孫德宜 先生制服。當時這位朋友連連說道:「名不虛傳。」此後,這位朋友多次來太谷 向孫德宜 先生求教,故成為至交。

(4)頭頂收頦,注一掛餘。
  三體式要求「頭上頂,頦內收」,這樣可以精神貫頂,領起全身。頦內收,可保護喉部,精神貫頂,可使目光敏銳,專注對手的一舉一動直至眼神的反應。餘光可顧及敵手的全身,即「注一掛餘」,充分發揮眼的先行作用和洞察之明。

(5)涵胸拔背,蓄勁待發。
  三體式不但要求四肢彎屈適度,身體的軀幹必須做到涵胸拔背,以腰為軸,蓄勁待發。這樣既可以屈收防守,又可以迅速地伸展攻擊。另外,身體在適度屈收狀態下,肌肉放鬆,伸縮肌可適當地拉長,有助於突然攻擊時加大爆發力。
  散手運動中的攻防技法,是武術運動的核心,更是形意拳內涵的精華。深入研究這些攻防戰術,對提高形意拳運動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nlypower 的頭像
    onlypower

    快活閑醉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