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郝湛如.jpg  

  郝湛如先生像

 

    1. 〈郝湛如先生傳略〉  田浩
  郝湛如(原名映淵),山西榆次市人(一九00年八月-----一九七一年三月),享年七十一歲。
 郝湛如先生出身於中醫世家。自幼父親請了一位名曰韓晶的武術教師,教其學文習字,操練武藝,從小給郝先生打下了扎實的武功基礎。
 由於,郝的祖父與大宋(世榮)先生是結拜兄弟。當郝技藝初成,日益漸進之時,祖父帶他去拜大宋先生。郝天資聰穎,加上勤學苦練,精心研究,反復揣摩,武功大有長進。經十易寒暑,深得宋氏形意拳奧秘。之後,因為,郝的祖父與宋世榮先生是結拜兄弟,不能夠亂了輩分,所以,在宋世榮先生的主持下,郝拜宋世榮先生的高徒賈蘊高先生為師。
 郝湛如先生為開闊視野,提高武藝,曾以經商的方式游歷南北各省,先後到過內蒙古、黑龍江、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遍訪武林名師高手,切磋諸家之高招、博采各派之長。歷時既久,多有心得。以《神運經》、《地龍經》發展了夜行術,以《內功經》和《納卦經》為基礎,創編了多種運練於周身的訓練法和技擊法。
 郝湛如先生初闖上海灘就一技鳴人,他與褚桂亭、盧嵩高並稱為上海武林的三大技擊家。晚年,郝湛如先生定居上海,以醫為業,醫術醫德均受人推崇。教徒甚多,對形意拳在上海、華東諸省的傳播、發展頗有貢獻。郝先生不僅精通形意,而且八卦和太極亦頗精湛,兵刃器械尤其嫻熟,大杆子尤見功夫。
 郝湛如先生恐自己所掌握的技藝失傳,常說:「吾等已老朽矣,留得絕技帶到棺材裡去嗎?」因此,又毫無保留地將宋氏形意拳的技藝和拳譜、宋師像片傳於學生,留下了極其珍貴的財富。
〈憶一代名師郝湛如〉邵善康
  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前夕,上海武術隊曾邀在滬的武術名家來隊作賽前指導,其中王子平、盧嵩高和郝湛如老師。
 郝湛如(原名映淵)生於1900年8月,山西榆次市人。
 他出身中醫世家,祖父曾是清末的御醫,父親曾為他聘請文武雙全的韓晶為武術教師。在韓老師的教授下,他學文習字,操練武藝,從小打下紥實的武功基礎。正當他技藝初成,日益精進時,韓師他去。祖父遂送郝師隨宋世榮先生學武。宋先生在北派形意門中獨樹一幟,是形意門派中屈指可數的大師之一。他視拳藝如珍寶,擇徒甚嚴,畢生只授徒二十餘人,但個個出眾,都是當時省內外形意拳的高手。
 郝師天資聰穎,在宋先生的傳授下又勤學苦練,精心揣摩,武功大有長進。俗話說:「名門出強手,嚴師出高徒。」十易寒暑,郝師終於悟徹了拳理,掌握了形意拳的奧秘與真諦,倍受宋先生垂愛。凡同道來訪,總是由郝師與之過手,事後再由宋先生親自指點優劣。宋先生經常誇獎郝師在交流切磋中懂禮節、知進退的武德高風。
 1927年,宋先生逝世後,郝師為了開闊視野,繼續提高武藝,借經商之便,先後游歷內蒙古、黑龍江、四川、雲南、貴州、天津、上海、廣東、廣西等十餘省、區、市,遍訪武林名師高手,切磋各家內外功之異同,博採眾長,融會貫通,以致武功純青,技藝精深,且有不少新的發現和創造。例如,他以〈神運經〉和〈地龍經〉發展了夜行術;在精心研究〈內功經〉、〈納卦經〉的基礎上創編了爻法運練於周身的獨特訓練法和技擊術,此外,郝老師的實戰經驗非常豐富,對國內外技擊和踢打摔拿跌、分筋錯骨、怎打重穴、遠近單群戰、長短軟硬兵械之格鬥術無不擅長。
精深的武功
  郝老師年輕時經常練習馬上功,在快馬飛馳中能俯身提起近二百斤重的沙包,練就了過人的臂力。記得有一次,郝老師在內蒙古見到一匹烈馬,無人能夠馴服牠,郝老師一怒之下用掌向馬身狠狠劈去,烈馬被橫向擊倒在地不能站立,湊近一看,烈馬的肋骨都被打斷了。
  郝老師的大杆子功夫也極精湛,發勁迅猛異常,一次郝老師叫我用雙手握緊杆身,然後他將大杆子一抖,我只覺得身子一陣激烈的震動,人就被抖出去了。
  1956年,郝老師在市體育館曾指導過上海市青少年傳統武術訓練班的訓練。1960年,郝老師與在滬的另外幾位武術名家在體育館作精彩的示範表演,對當時上海的武術運動給予積極的指導和有力的推動。
高尚的武德
  中國有句老話:「文以評心,武以觀德。」練武術首先就得講武德。郝老師的武德也是有口皆碑的。
  三、四十年代的舊中國,武術界名流之間摩擦抗爭之糾紛,時有發生。郝老師經常被請去參與或排解各類棘手的比武之事。不論是文交還是武比,都能息事寧人。原因是比武雙方都嘆服郝老師藝高不狂、才高不傲的品格以及不分門派、堅持嚴結對外,以雪「東亞病夫」之恥為原則的高風亮節。
 武術界歷代師傳皆有宗旨:秘學絕技不外傳。故外界練形意拳者雖眾,而對山西(宋氏)形意拳中的〈內功經〉、〈神運經〉、盤根、納卦等秘技卻知者不多,能掌握其中奧秘者更少。在三體式椿法上,郝老師所授的宋氏形意拳亦與眾不同。郝老師常對我說:「吾等已老朽矣!難道留著絕技帶到棺材去嗎?」為了推廣、發揚中華武術,為了不使上述絕技失傳,他毫無保留地把山西形意拳的真諦和秘學絕技傳授給學生。郝老師經常諄諄教導我們:要重視基本功的訓練,特別要進行嚴格的椿法訓練。他認為:根深葉定茂,本固枝必榮。椿功是形意拳基礎的訓練。郝老師還善因人施教,他要求我們在練拳時不得酗酒,待人接物要有禮貌,尤其要尊重老人,在與同道相處中要友好、謙讓,不要鬥狠好勇,更不要逞能霸道。郝老師言傳身教,自己就是這方面的楷模。例如,在一次武林豪傑薈萃的表演會上,有一位名師在郝老師前上場,表演的節目是形意解,按理郝老師上場表演形意拳是理所當然的,但他為了避免可能發生的不愉快和誤會,上場時僅表演了八卦掌。
 1946年,郝老師定居上海,隱於醫界。他不但精於中醫內科,還通曉中醫傷科、婦科、針炙科。對貧苦民眾常不收費,且以醫藥施之,遠近病家都知道郝老師醫術高、醫德好。故紛紛向他求醫討藥。晚年,郝老師在醫院裡行醫,繁忙時一天要診治一百多個病人,下班回到家身倦力乏,但想到自己吃力一點能減輕或解除患者的病痛時,他心裡非常高興。更可貴的是,1952年抗美援朝時,郝老師在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指導下,把祖傳的骨科傷秘方無私地獻給了國家。
 文革中,不少武林高師慘遭打擊迫害,古稀之年的郝老師也未悻免。但他雖身處逆境,仍以樂觀主義的精神不忘振興中國武術,對形意拳的傳授和研究始終鍥而不捨,精益求精。他先後在上海的衡山、龍華等公園授徒,從習者遍及上海各區。他堅信,總有一天祖國的武術之花是會重放異彩的。
 不幸的是,就是這樣一位愛黨、愛國、愛人民,身懷武藝、醫學之絕技的一代高師,卻在十年動亂中蒙上了莫須有的罪名,精神上遭到沉重打擊,終於貧病交加地含恨離開人間,時為1971年3月,終年71歲。
 一代高師溘然長逝,使人不勝浩嘆!憶及當年郝老師音容笑貌,不禁悲從中來。我失去了一位良師,武術界失去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前輩。
 可以告慰郝老師的是,現在我們又迎來武術的春天,郝老師所傳的形意拳在華夏大地上已開花結果,在海外也為祖國爭得了榮譽。
【郝湛如先生實學藝於賈蘊高先生,因此算是宋世榮的徒孫。據孫福元所言:「郝拜師賈蘊高,然郝自幼多在宋家從師伯宋虎臣及宋鐵麟習藝,也頗得師父宋世方之指點,功力超凡。」】
2.〈吳明江先生小傳〉  
  吳明江先生出生於一九四四年,自幼習武,師從醉拳大師徐財寶先生,精習少林六合門拳械、技擊、硬功及醉八仙。又得胡志良、任大椿等名師指點,精太極,善摔跤。得滬上名師傳授,精習金鐘罩、心意十大形。青年時代以醉八仙、少林技擊、摔跤等功夫,飲譽蘇錫常地區。七十年代初期於滬上,拜望了郝公湛如,仰慕形意拳學,遂率弟子陳錫明、孫建群等隨郝公弟子邵善康先生學藝,得邵氏傾授,回錫研習。後多次往返於錫滬之間,數十年的苦功,加上扎實的武術功底,達到了內功深厚,走勁多變快捷,發勁松脆、沉實,樁力雄厚的內家拳水平。尤其對形意、太極內功,有著獨到見解。先生認為形意、太極理同道殊。目前外界練太極者的太極勁法鬆非真鬆,柔非真柔,在練功的心法、勁路和發勁上,缺乏對真正內家拳練法的理解把握,也是未得到真傳的原因,對“意”的認識程度不夠,練拳未注意“勁通、骨通、氣通”。會練拳路拳套,不過是形式而已,禁不起推敲和實戰。應從正確的樁法入手,細細體會其身體內外的微妙變化,於拳路及實戰中加以磨礪。這樣蒸蒸日上,必有大成。吳明江先生歷任無錫市武術協會常委,教研組組長,氣功協會委員等職務。

  補記:吳老師是無錫武術界翹楚人物,在實作及內勁方面造詣很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少林功夫及摔跤名冠江南地區,門下弟子多人在八十年代的江蘇省武術比賽及散打比賽榮獲冠亞軍,本人為人慊虛,厚道,與各武術流派老師交厚,善治跌打.吳明江先生是得邵善康師傅所傳宋氏形意拳,三體式站樁別具一格,為宋氏形意拳門內的練法,是郝湛如一系的嫡傳.
  
附:
  
吳明江先生傳宋氏形意拳大要   

(一) 站樁:
郝湛如先生的三體式站樁有幾種方法。吳明江先生所傳為宋氏門內練法。主要是一:重心前四後六,指豎掌含。二:暢胸實腹,氣沉丹田。三:後腳拎直,腿與地面成90度,足前斜後順一條線。四:自然呼吸,腹部用力。

(二) 內氣:
形意拳是內功拳,以氣催勁,呼吸很重要。氣沉於丹田,下盤便穩固。氣這個東西並不神秘,自然與動作結合就好,練到一定程度,體會會更深。形意呼吸有三種:一,吸鼓呼縮,專練一氣之升降,沉氣入腹,停留開合。為靜功呼吸法。二,站樁自然呼吸法。三,激氣法,為發勁必練的運氣法,通過激氣,充實內三合,使之與外三合相合,形成整體,以聲催勁,可達到發勁足、猛、實、透之作用。拳術呼吸,貴在得力得勁順達與否,而不拘於一種呼吸。

(三) 力與勁:
勁非筋肉發緊,僵硬拙板,局部氣血凝滯之死力。而是鬆而自然,伸縮收放,全體如一的活力,既能養生,又能應用。要來就來,剛柔相濟。內家勁法的練成一靠自身先天的素質,二靠多年練習,是呼吸法,身體內部射力角度的最優化及精神意念的集結。所謂形意就是內三合外三合相合成拳,就是調身調息調心。力是基礎,勁是力的優化,是力集中合理的使用,即為“勁”。

(四) 發聲助勁:
發勁時發聲的不同,催勁的效果也不同,發聲講究丹田鼓蕩,“深、促、暴、實”。由內發聲。同時足部起隨,不應“踏”和“頓”。應用“踩”。踩勁發出的聲音與踏、頓地的聲音不同。前者聲音入地,後者聲音浮而飄。聲音可作驗證動作是否到位正確的手段。

(五) 宋氏、形意拳的要訣:
至則剛柔相濟
運則變在其中
起隨追摧到
行拳當柔則柔,當剛則剛。盡物之性,亦盡人之性。

  目前,無錫地區學練宋氏形意拳者,主要是吳明江先生所授學生及其師兄弟多人,皆從宋氏拳中領悟到不少真諦。拳無止境,相信愛好宋氏形意拳的學人不會愧對前人,勤學苦練,研究實踐,繼承傳統武學的精粹,發揚光大宋氏形意拳學。
3.邵善康簡介
  浙江鄞縣人,1934年生,中共黨員,中國武術協會教練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會員,中國武術學會委員,高級教練,國家級裁判,上海市武術協會副主席,曾任上海市武術隊總教練。1949年師從紀晉山、周凱龍習武,後向郝湛如學形意。先後獲全國民族形式體育表演及競賽大會、1956年十二單位武術表演大會、1957年全國武術評獎觀摩大會、1958年全國武術運動會一等獎;於1959年第一屆全運會中獲長拳冠軍,並以醉拳獲一等獎;1963年十一單位武術暨射箭錦標賽醉拳獲傳統項目冠軍。在中國武術代表團:1960年對捷克斯洛伐克、1960年隨周總理訪問緬甸任國家武術隊隊長,1965年對印度尼西亞、1974年對美國和墨西哥、1976年對菲律賓和緬甸、1977年對日本和澳大利亞任教練員。在上海市武術代表團:1982年對日本任教練員、1984年對法國和荷蘭、1986年對日本橫濱等國的出訪和出訪前的集訓隊任教練。還多次應邀赴日本講授太極拳和長拳等項目。其主要著作有《中國體育》雜志社出版的中、英文版《醉酒拳》,人民體育出版社的《長拳對練、單刀進槍》、《醉拳》等,還為《中華武術》《體育報》《武魂》《新民晚報》撰寫有關武術的文章,以及為上海市中小學武術教材、《武術競賽規則》《中國大百科全書》部分武術條目進行編寫或撰稿。國家體委曾授予新中國信體育開拓者榮譽證書;1988年國際武術節授予武術貢獻獎。
〈著名武術家邵善康老師簡介〉益 壯 
  邵善康老師。1934年出生於浙江鄞縣。中國武術八段,國家級裁判。1995年被“武林百傑”評選委員會評為中國當代十大武術教練之一。邵老師曾長期擔任上海市武術隊總教練,現任上海市武術協會副主席,上海市老年人體育協會武術委員會副主任。
  
  1949年起從師武術名家紀晉山老師學習武術。
  1952年被“神力千斤王”王子平先生收為人室弟子。
  弱冠之年又得到一代宗師郝諶如先生精心傳授。深得山西(宋氏)形意拳真諦。同時,還先後得到諸桂亭,傅鐘文等名師的傾囊傳授,博采眾長、形成自己的武術風格。
  1951年,入選為中國第一批國家武術隊隊員。
  五十年代初,邵老師在前人的基礎上對傳統的“醉八仙”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改革。以“醉八仙”的醉形、醉態和技術方法為中心,吸取“太白醉酒”的文醉,“武松醉跌”的武醉和“魯智深醉打山門”的狂醉三醉融會一體。創編了時而文靜、時而粗獷勇猛,獨特的“醉拳”技藝。並多次在全國比賽中取得金質獎、一等獎等優異成績,被海內外人士譽為“醉拳王”,譽滿武林。邵善康老師的醉拳影響深遠,至今依然為武術,影視界所推崇效仿。
  1959年,在第一屆全運會上同時獲得長拳冠軍和傳統項目“醉拳”一等獎,為上海隊獲得武術團體冠軍立下汗馬功勞。
  1961年,隨周思來總理出訪緬甸,並曾先後赴捷克斯絡伐克、墨西哥、日本、菲律濱、荷蘭、澳大利亞、法國、馬來西亞等十多個國家訪問,教學,弘揚中華武術。
  1974年邵善康老師作為總教練隨中國武術代表國訪問美國,到的白宮演出受到熱烈歡迎,得到美國總統尼克松和國務卿基辛格博士的親切接見。
  基於邵善康老師在武術領域中半個世紀的辛勤耕耘,1985年國家體委授予他“新中國體育開拓者”榮譽獎章及證書。1988年又被杭州首屈國際武術節組委會授予“武術貢獻獎”。
  1991年,上海市體育運動委員會授予“上海市專職武術教練員貢獻獎”榮譽證書。
  1994年從上海市體育運動技術學院退休。
  2000年完成馬來西亞執教後返回上海。
  在邵老師的言傳身教的指導下,他的女兒邵馬櫻慹、兒子邵英兼兩人均曾在武術運動中取得優異成績,曾先後獲得武英級運動員稱號。邵氏一門三傑,成為武術界佳話。
  面對輝煌榮譽。邵老師老當益壯,決心將自己的有生之年貢獻給武術事業,更好地為促進和提高老年人的健康而服務。
4.〈秘技絕學的宋氏形意拳〉邵善康
  形意拳是我國傳統武術中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優秀的主要拳種之一。具有良好的健身作用和很高的技擊價值,長期來一直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山西是形意拳的故鄉。據考證,形意拳是在明末清初由山西永濟縣尊村人姬際可(字龍峰)祖師所創,後授於曹繼武及南山鄭氏等人。山西祁縣人戴龍邦得曹繼武之傳,發展成形意拳北支;河南洛陽馬學禮得傳於鄭氏則成其南支,則心意六合拳。他們各收門徒,綿綿遞嬗,代代相傳。至第五代時名師高手已眾多,其中佼佼者為宋世榮先生。  
  宋世榮(字約齋)先生,一八四九年七月-----一九二七年九月,享年七十九歲,祖籍河北宛平人。十七歲時遷居山西太谷縣,師承形意拳名家李洛能先生,是形意拳門派中屈指可數的大師之一。
  宋先生對形意拳之精義造詣很深,有很多獨到之處。他不僅身懷精深而絕妙的武功、而且還創編了內功盤根、徒手十六把、麟角刀等套路。特別是內勁功夫的研究尤為突出,在北派形意拳門中獨樹一幟。 
  在形意拳的理論上,宋先生的見解更是獨特而且精辟。他認為:“形意拳之道,是先將拳術已成之著法,玩而求之,而有得之於心焉。或吾胸中有千萬法可也,或吾胸中渾渾淪淪無一著法亦可也。無一法者,是一氣之合也,以致於應用之時,無可無不可也。有千萬法者,是一氣之流行也,應敵之時,當剛則剛,當柔則柔,起落進退變化,皆可因敵而用之也。。。。”這對後來形意拳的發展、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對後輩們學習、鍛煉形意拳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
  宋先生視拳藝如珍寶,從不輕易傳授於人。他擇徒甚嚴,教徒更嚴,畢生只授徒二十余人,但個個都很出眾,都是當時形意拳的著名高手。當時“宋氏”形意拳在上海的傳人---郝湛如老師就是其中一位。
  郝湛如(原名映淵),山西榆次市人(一九00年八月-----一九七一年三月),享年七十一歲。
  郝老師出身中醫世家。自幼父親請了一位名曰韓晶的武術教師,教其學文習字,操練武藝,從小給郝老師打下了扎實的武功基礎。
  郝的祖父與大宋(世榮)先生是結拜兄弟。當郝技藝初成,日益漸進之時,祖父帶他去拜大宋先生。郝天資聰穎,加上勤學苦練,精心研究,反復揣摩,武功大有長進。經十易寒暑,深得宋氏形意拳奧秘。之後,郝老師為開闊視野,提高武藝,曾以經商的方式先後到內蒙古、黑龍江、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遍訪武林名師高手,切磋諸家之高招、博采各派之長處,融會貫通,使武功爐火純青。技藝淵博精深,郝老師不僅精通形意,而且八卦和太極亦頗精湛,兵刃器械尤其嫻熟。
  武術界歷代師傳皆有一宗旨:絕學秘技不得外傳。故外界練形意拳者雖眾多,然而,對宋氏形意拳中的“內功經”、“神運經”、“盤根”、“納卦”等秘技卻識者寥寥,能掌握其中奧秘者更少。在三體式樁法上,宋氏形意亦與眾不同,特別是:後腳內側與中線平行,後大腿的正面與膝蓋成垂直,並和腳尖的方向相對,前膝微屈,腳尖略向內扣並踩在中線上更是宋氏僅有。郝老師恐上述技藝失傳,常說:「吾等已老朽矣,留得絕技帶到棺材裡去嗎?」因此,無保留地將宋氏形意拳的真諦與絕學秘技傳授給了學生。
  宋氏形意拳的風格、特點、訓練方法、套路名稱和有關理論:
  一、 風格、特點:
    像形取意,步正身穩,力沉勁整,剛柔相濟。
  二、 訓練方法:
    樁法:形意拳在訓練的整個過程中始終是以樁法為基礎的,基本樁法有三體式和虎坐式二種。
    步法:定步、雲步、跟步、退步、過步、墊步、變步。
    勁法:基本上是裹、踐、鑽,從層次上來講又可分為明、暗、化三個階段。
    招法:以五花炮和五行生克為基本方法,進行單個動作的重復練習,包括進攻和防守二大類,可一人單練,也可二人對練。
    變法:散手。
    聽法:蒙住眼睛以本體感覺來測定對方勁力的方向,以訓練運動員的觸覺。
  三、 套路名稱:
    五行拳、進退連環、雞形四把、十二形、雜式捶、五行炮、五行生克、連環刀、連環槍、連環棍、天罡劍、六合大槍、形意十三槍、翼德大桴、麟角刀、盤根等。
  四、 有關理論:
    六合拳論、五行合一論、十六字論、十法摘要、內功經、納卦經、神運經、地龍經等。

 


5.〈朱福寶先生二三事〉印順

朱福寶  

朱福寶先生像


  謹以此文紀念我的老師朱福寶先生。
  朱福寶先生是北京的民間技擊家。先生不僅精通太極、形意、八卦,而且精通諸多的少林拳種。此外拳擊、摔跤、柔道、東西洋劍術亦是信手掂來。生前雖為北京技擊研究會的顧問,但卻很少露面。先生常說,我不是搞普及的,我的工作是搞提高和點撥。先生的從學弟子多為帶藝入門。在公園、武館等大眾化的練武場所是見不到先生身影的。先生不是學院派,但也曾在一段時間到處講課,課堂上旁征博引,汪洋恣肆,趣味橫生,演講加演示,聽者如雲。一次,先生在課堂上講到當小腹遭受重擊時,如何采丹田內功軟接和硬接保護自己時,提出可以自己的丹田當靶子,每人可以使出最大力氣打三拳時。一時,聽課的人們排成長龍打朱先生。朱先生從容應對。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先生秉性聰慧,五歲開始習鷹爪拳,此後便將習武作為生命的一部分。少年時得遇明師徐哲東和郝湛如悉心指點。加上自己苦練,在上個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上海,已經成為有名的小飛腿,郝湛如為了鍛練心愛弟子的膽識,常帶他周旋於上海的各幫會間比武,甚至進入日本的武館與日本武士較量。48年,先生17歲時在上海的閘北公園一舉戰敗了向他挑戰的五個外國力士。面對一個少年的凌厲拳腳,五個外國人瞠目結。事後得知,這五個外國力士,是國民黨政府重金聘請的訓練偵探的教練。自此郝湛如更加看重他,並帶著他,看望了當時上海幾乎所有的有名和無名的明家。
  上世紀50年代初,先生從南京機械制造學校畢業後分配到北京工作(華北農業機械廠,現在的北內集團總公司),全家亦隨遷京城。繁忙的工作之余,先生仍勤學苦練,20余歲時便達到了形意拳的最高境界。即形意拳外八法的第七個層次,”絕像”階段。形意拳的第八個層次是起死回生。武家講技擊,練的是取勝之道。第八個層次似沒有多大必要練了。
  有興趣的朋友通過百度可以檢索到我在2003年在武術萬維網論壇發的一帖“告別論壇,兼談朱福寶先生”。先生不僅畫得一手好機械圖紙,寫得一手好文章,而且通曉28種拳術。先生博聞強記,武術典籍一看便通,同時一眼能判斷出真假。先生在50年代初曾為自己老師徐哲東的《國技論略》作序,也曾寫出了“擒拿概論”深得郝湛如先生的贊許。此外“大刀王五刀譜的考訂”、“給蘭州氣功學會理事長陳亨觀的信”等一篇篇佳作和典籍相繼而出。算起來,先生是宋氏形意的第三代傳人。但在與人較技時,通常顯示太極的招式,真正動手時使卻是宋氏形意的功夫,對手必傷無疑。我們稱先生是全才,武林中人卻稱先生為奇才。
創新
  先生是個優秀的科技工作者,多年從事機械工藝工裝的設計,先生業務精熟,除機械外還,長於物理和數學,而且技術多有創新。上世紀60年代初,先生承擔了航空動力頭發電的設計任務,當全套設計資料送到北航請教授做最後審定時,面對精細的機械圖和密密麻麻的參數及計算公式,老教授由衷的贊嘆:企業裡竟然有這樣的人才!在施工時,先生根據發動機和發電機的轉數不同,提出改硬性連接為軟性連接的方案,被采納後,一次試車成功。而國外同類研究比之要晚10年。
擅變
  中國的傳統劍法能否對付西洋的劍術,這是武術愛好者常提的問題。朱先生在50年代就有了這樣的經歷。地點是在北京的中山公園,先生與擊劍隊教練對決。一個是中國的天罡劍法,一個是西洋劍術,雙方你來我往,先生利用對方磕劍的瞬間,借聽力暗換左手持劍,隨即右手飛起一掌直擊對方門面,一掌拍上對方的額頭。
對付日本劍道先生亦有經驗。
雞形
  60年代初,先生家有客“拜訪”,來人自報家門,稱自己是海軍的摔跤運動員,不久前在莫斯科的青年運動會上取得世界自由式摔交的亞軍,該人橫寬豎大,我們普通的門,他只能側身低頭進入。說話間運動員雙手插向先生腰間,雙臂像鋼鉗緊緊鎖住朱先生的腰。運動員功夫確實了得,竟然會聽勁,朱先生雙手上舉,隨著呼吸,感到對方越剎越緊,只覺得丹田只剩一絲間隙。運動員抬頭看先生說:朱老師,這種招式在世界自由式摔交上是無法可解的!先生很坦然,只說,你看!突然間丹田中放,隨即,高舉的兩臂變為雞形展翅,一個發力,疊在一起的雙手按在了運動員的額頭上。運動員受到重擊頓時昏了過去。在場的人慌忙把他抬到床上,又是按摩又是灌糖水,良久方蘇。運動員醒過來說,朱老師,我當時攔腰抱你時,無論怎麼使勁,總覺得抱不實。
駘形
  文革期間的一個夏天,北京的武術界人士忽然來找朱先生。告訴先生,最近來了一個自稱是西北地區的軍人,把各公園裡的練武場地,全都胡摟了(北京土話,意即踢場子,打敗),揚言,指名要找你較量。先生當即與北京的武術界人士商定,如果他穿便裝,下手決不留情!一個月後,先生辦公室的同事,告訴朱先生,家裡來了客人,快回去!朱先生來不及換鞋,只穿著拖鞋匆忙趕回家,見來人身著軍裝,立即明白來意。十分輕松地說,我是個工程技術人員,對比武較量看得很淡。當然,言外之意是我敢放手一搏。先生家中並不寬敞,兩人就在先生的家裡推起手來。不及三圈,先生一側身,便把來人像面口袋一扛了起來,正要摜出,上邊的人死死地拉住了身旁的書架,要求把他放下來。第二回合還是推手,對方把搭在朱先生臂上的手慢慢後錯,就在他即將脫手偷襲的瞬間,朱先生身子一伏一個駘形把對方掀了起來,身子幾乎飛到了天花板,隨即,該人頭朝下落下來,只聽哢嚓一聲巨響,砸斷了床,待對方爬了起來,朱先生厲聲說,如果我沒看錯,你是練××拳的!後來,北京武術人士問先生結果如何? 先生淡然一笑說,我沒給北京武林丟臉!
雜技
  朱先生晚年因腦血栓而記憶力嚴重減退,但惟獨談起武術便滔滔不絕。他回憶少年時在上海的一個茶館裡和郝湛如老師的一件趣事。我對郝師說,南方到處都是河流,人們出行都要坐擺渡。不懷好意的船家,常把船撐到河心時便停船,拿出一個大釘子,竟然用掌啪啪拍進了船幫,這一下把坐船的嚇住了,要多少船錢只得照付。郝師說那不是武術,是雜技。拍釘子是有技巧的,不是用掌心而是用外掌緣,說著就演示,我又說有人功夫真厲害,能把碗底拍進桌子,而臥進桌子的碗還拔不出來。郝師仍然說不是功夫是技巧。說著就用桌上的茶碗拍起來。當時我也學著拍碎了不少茶碗,但很快掌握了把茶碗底拍進桌子的技巧。當然,師徒倆沒少花茶錢(賠人家碗錢)。從那時起,先生從郝師那裡學會了識別武術騙子和氣功騙子的方法。
  上世紀90年代中,朱先生一直關注著南方日報刊登的司馬南的文章,曾跟弟子說,能否找到司馬南,我要再傳授他一些識別江湖騙子的東西!
夢授
  朱先生生前曾和我說過一件奇怪的事。那還是上個世紀的71年,一天夜裡,先生夢見自己在樹林裡和一個白鬍子老人比武,結果被老人打敗了。之後獨自在林中鬱悶地向前走。忽然他驚喜地看到老師郝湛如迎面走來。郝師告之,已經看到剛才的情景。指出不足,同時傳授12招技法。先生驚醒後,立即摸黑演練,結果,只記住了8招(後來都傳給了弟子)。一個星期後上海傳來消息,郝湛如去世了。時間正是夢中授拳的時間。
憂慮
  朱先生不只一次說,中國武術經歷幾個大斷層,清末民初是一個斷層,解放初是一個斷層。文革後的現在又是一個斷層。武術是越傳越少,其中不少武家,文化不高,不善總結,更不願傳授,結果絕技都湮沒了。他不贊同武術商業化,認為,商業化的結果是沒落。他決計,不把自己寫的東西發表,只傳給學生和弟子。他不會為了錢去傳外國人。
朱先生死於腦血栓,時間是2005年1月26日凌晨,實際也是死於清貧。生前,武術萬維網曾提議,通過網站向武術界募捐,我告之朱先生,先生沒有同意。我在此向黃志宇先生表示感謝!
 一顆民間的武術之星悄然劃過夜空。先生享年72歲,同他的老師郝湛如一樣都是72歲。每次憶及先生,我都悲從中來。先生走的是那樣突然,以至沒來得及對身後事做任何安排。所幸的事,有的師兄已經練到先生所希望的層次,不出10年,一個老年的宋氏形意技擊高手就會出山!
6.朱福寶先生遺作--〈論近身法技擊彙宗密傳〉
  印順按:朱福寶先生生前是北京技擊研究會的顧問。一生致力於武術的研究與實用。朱先生一生與人較技無數,積累了大量的實戰經驗。在繁忙的科研、技術工作之余,朱先生寫下不少有關武術研究的文章,但從未發表。這些文章展轉傳抄後,大部分散失。朱先生去世後,這篇短文,得之於年近八十的師兄處。而時間已隔半個世紀,惜乎,何其晚也!文章雖然很短,但頗有分量。因是展轉傳抄,請讀者明之。
“近身法技擊彙縱密傳”是著者從事武技研究的心得之一,主要是想把師授的近身法部分與各家精粹的近身法,根據親自鍛煉與實用的經驗的總結、彙集成冊。歷史上技擊家對於技擊實用一道鮮有記載,且多抱殘守缺,保守自秘,輕不傳人,尤其在舊社會,各家互相傾軋,爭名守勢,竟相貶低,為武技一道,幾乎奄奄一息。每訪名家名宿,各具獨特手法、腿法,個別部分而無系統之技,可知內家僅存練法之系統,而外家練法之系統亦為鳳毛麟角了,更談不上一家有系統的武技之用了。
  
  吾師郝湛如系形意、八卦名家,深得山西宋世榮、宋世德二老先生之嫡傳親授,無論跌打、擒拿、點穴、近遠戰、單群戰、空手入白刃都具有出類拔萃的功夫。每能得心應手。具有極豐富的實用經驗,因該技已達神化之境,勁點、氣路練至以神返虛之臻。
  
  吾師徐震哲東,系太極名家郝月如先生的高足,精通少林、查拳、內外二家融會貫通,自成一輕靈飄忽之特長,每對敵上能搭肩而越,下能穿胯而過,二師用法雖異,而理則一。
  
  郝湛如師之教授,兼舊習慣的守缺,非才不授。吾按郝師要求,練以明、暗、化之程,師才授之虛招的起招,起招以進招,進招以變招,變招以用招之實用之道。步、身、手、腳法具全,跌、打、摔、拿、發,皆備,有萬法而貫一,由一法而萬法,由博返約。師曰:水到渠成,無水焉能渠成。故功在練體,體用一致,反復循環而能飛躍達室,則技彌精矣。同樣一技,彼用而不入,己用而得心,理在聽勁,剛柔得體,體用一致。師年邁,激勵我總結書寫之。憶當年,二師親攜我訪名家較技以驗功之苦心,焉敢忘懷。囿於水平,未能集所有之心得與師授之用道一並寫出。故擬分而敘之。一曰,擒拿,一曰,近身,一曰遠身,潺入所得,以備有志者參考。故考慮用“技擊彙宗秘傳”以書名之。非目空之謂,乃欲以吾宗之勁理、氣路貫之,合武技包絡之祥彙宗之,以總結之,以提高之,因技擊練法雖分派門,系入門要求不同,然用法則不然也。無宗無派,得入為能,融會貫通,量敵變化示我神奇而已。故研究武技者,得之此書,好自為之,自得體用一致,登堂入室之機也。
浙江 鄞縣 朱福寶識於京1956年2月
7.〈先師朱福寶所傳形意拳內功心解略說〉 印順
  形意拳者,古稱意六合拳,所謂形意拳者,以形加意、意自形生,形隨意轉,是謂形意拳者。
形意拳古法所傳內功的三層道理,及練法。
(一)易骨,由靜功(站椿)入手,周身百骸的骨縫處,用意將長呼短吸(自然狀態下)骨縫處的萌動感受填實。(自然實中有虛)稍有不合,速即改正。以三三微分之意而定生。四肢的稍端用適度的力外延而萌感丹田載荷的微妙變化,將心猿意馬鎖住,久之力生。此謂方以求中,謂法度。呼吸法分為三種,長呼短吸,一呼一吸,丹田呼吸。(丹田分上中下,先由下丹田用功。)力生則試之以微動而體悟丹田之勾連。至甚微之動亦有勾連之感通。此時即可習拳發力,可得手足止齊劃一濁力下沉不上返,(塌、沉)。須用力貫氣鏗鏘有聲,視地若沙代,透力踩抓打去。所謂腳打踩意不落空。久之則腳型,腿型以備。當胯能夠內外湊集,手臂膝胯能縱內力收放而形於足指。有攻堅之能、守備之本。將外壯功、內壯功練至善處,不怕拳打腳踢,周身堅如鐵石。由內而壯,由外而易內,不生弊端、堅功之得,法門以立。有勇在骨,得門而入矣。其要者,四肢起領之力,要由內及外的處於延伸狀態下放鬆,而不力散,方能聚氣生力,手足劃一,力落一處。自能全神貫注,久習自得其妙。先師三體式秘解論之詳矣。
(二)易筋,又稱騰膜之功。是用勁貫氣,用氣貫勁,用紐標之法而得筋軔骨堅,皮燃之功效。能否登堂入室,能否自修,能否認識內功拳之核心奧妙,皆在於此。此功畢足。則氣勁道路滑利,周身沉重、能剛能柔,聚散由心,運化無痕。其妙者,盤根而納卦,納卦而八卦,八卦則脫影矣。能練氣成丸,束氣成棍,柔而烈,剛而柔。筋出穰,骨藏力,如錦裹鐵。一枝動,百枝搖。靜則俱靜,靜如山嶽,動則俱動,動若江河,滔滔不絕。能收能放,運轉自如,三拳三棍之功得之矣,明之矣。拳打烈炮,龍折身,龍之用力不見力,虎之伸爪不見爪,人身真如五道關。無人把守自遮攔。皆是此功之謂。其得者,起鑽落翻,打氣之起落,以氣為根,以神為用,形與人同,犯害不與人同。其功有餘而能運用者。落地生根,入地三尺,此非形容之語,乃確言也。彼觸我何處,何處即為稍節。所謂牽動四兩才撥千斤,矣此。上下相隨人難進,亦矣此。得探氣,問意、測神之門徑。筋轉,脈搖,膜滑,氣之深微密合者在此。藝高者,在氣之深微。五行合一體,放膽即成功,殺傷力極大。所謂,深入骨髓截斷營,殘敵,取命,即指此功運用之功效。皆視施者之用意,例不輕傳。故內功拳的練運用,得與不得皆在此處。鷹熊競志,形意之源。
(三)洗髓,重點在三田的內力縱放,溫養,即龍驚沖變之功,陰符經謂,三返晝夜用師萬倍,是此義也。得悟空化之功,達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效用。即外絕相化勁。三面九轉是一勢之謂也。拳經謂:兵尚詭道,拳取一氣。屍居而龍見,淵默而雷聲,神動而天隨,能天隨者,則無可無不可。拳亦道也。先師語予:“至人無法,非無法,無法而法,乃為至法。有法為無法,有法不長壽,無法非無法,無法不易流。此謂拳即道也。”海到天邊,天作岸,山到絕頂我作峰,靜之妙當明內外,“沖變之用,千變萬化,生化無窮,千萬法者,一氣之流行,無一法者,一氣之漠合。何也?氣來不自一處,規則一也。拳勿拳,意勿意,勿意之中是真意,是此謂也。到郭雲深,劉奇蘭,一個崩拳,半個劈拳,打遍天下無敵手,皆是此功之運用得此功者,體呼吸已得,內外交融,先後天混合。所謂:頓開二六連環鎖,要立丹田海底基。師傳要明,功夫要實,人心要悟,在有師傳專一的前提下,根器利鈍是第一位的,命在傳,性在悟。否則老師就是神仙也沒用,武藝雖真竅不真,費盡心機枉勞神,信然也!真知要有真功,真功要有真傳,真傳要得明師之授。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以假為真,以偽為得,誆世之徒亦誆己也。學而思,思要行,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吾雖得師傳之一二而不能盡述吾師之奧旨。但此志甚堅,願吾同道者,共堅此心,必大有益處,亦慰先師在天之靈。不負先師傳授之思。是為之志之。
松書於京
8.〈朱公諱福寶所傳武學概略述真〉 印順  
  先師從藝於郝湛如師爺攻略形意拳“八卦拳”系統武學及眾多技藝,從藝於徐哲東師爺攻略太極拳系統武學。郝師爺乃李絡能高足宋世榮先生嫡傳弟子。有世傳郝湛如乃賈蕰高弟子非也。賈乃高官名流是郝師爺的業師而非藝師。因見郝師爺拳法精湛別具一格,甚好喜之。郝師之外祖父乃世代御醫、醫術精湛,與宋世榮先生是八拜金蘭之交。郝師爺從藝宋氏即是外祖父引進,後賈蕰高從藝於宋氏亦是經其外祖父介紹得入門牆,後藝成。宋先生考慮到賈氏的身份地位,乃將郝師爺歸於賈氏門下。郝師爺實受藝於宋先生,故社會上不知此事。乃有賈傳郝師爺之一說,特此證之。此郝師告予之師,師又告予之說也。宋氏薈萃形意、八卦之精奧,與世俗之傳大為不同。(宋世德先生乃董海川入室弟子,故八卦之精奧亦在吾系。)徐師爺乃武禹襄太極拳一脈在傳弟子。故先師得形意、八卦。太極之奧旨系統之學。諸多涉獵無所不精,其武學之論往往一語中的。深入簡出,直示其真。先師曾語:武術家分三種,一、高手,二、國手,三、隱士。郝師即隱士,不輕言武學示人。若知遇狂悖之“名家”。必出手懲戒。先師語:你永遠摸不到他的底,不知道他有多少東西,一高興就傳你幾手,都是非常實用的功法。就像一座寶山,取之不盡。以先師之技藝尚在予前多次語之,“離開老師太早了。”甚為抱憾。“好東西如嚼橄欖,愈嚼愈有味。”先師技藝之精湛,道藝之深奧。非余所能述,矣其所知,冒然述之。望方家不吝指正。先師手博之技乃含,單打,群戰,跌法、(近身法)、聽勁、探氣、問意、測神,分錯骨,抓脈拿穴,夜行術,等諸藝莫不精奧。兵刃器械為槍、刀、劍、棍,大杆子十三把,雙手帶、鞭、(軟硬),锏、匕手,板凳,及所觸之物皆可為兵刃而克敵取命。尤精內功心法及道藝之修。已達覺明返虛之境。其動若神龍,妙不可測。先師自別郝師赴京大江南北嘗未敗之。屢屢取勝,風行於世二十年,未嘗遇敵手。後因腿疾之患,更精研內功諸法,及余時授徒傳藝。先師曾語“師尋徒三十年,徒尋師十年。明師佳徒,實乃天意,非人力所及。”
  
  其所傳手博單戰者,“先打顧法後打空。”顧法者,即驚敵,斬斷魔爪。使其遍身不得移動,方為顧法之至善。其打空者,即拳經所謂:“拳起雲摩響,風聲過山林。”“以我無形之氣,接彼有形之表。”其境旨分三層,即切、鑽、驚。即明、暗、化之說也。其明勁至善處打法,謂其:“氣連心意雖時用,硬打硬進無遮攔。”“硬崩摘豆夾。”“連環一氣,鐵雙輪。”其暗勁至善之處打法,謂其。“人身真如五道關、無人把守自遮攔。”“拳起雲摩響,風聲過山林。”“虎之伸爪不見爪,龍之用力不見力。“拳打到炮龍折身,起鑽落翻,起亦打落亦打,高之中望為低,低之中望為高。”“因敵變化示神奇,抓筋拿脈,以氣圍罩、拳打遍身是法。”“化勁至善處打法謂其。”“拳勿拳,意勿意,勿意之中是真意。”前者虎恨,此乃龍驚。龍變之功化生無窮,千萬法者,一氣之流行。無一法者,一氣之合漠。亦三拳三棍之謂也。千鈞之力有極,毫未之精無涯也。蓋似弱者可勝強矣此。蓋人為一小天地,氣之為雀在吾天地之牢中,物焉能逃。故此拳無可無不可,拳亦道也。吾之對戰,量敵氣之厚薄,神之清濁,開寸離尺,毫未精微,形隨氣騰,二三門同。手方到之不謂。是謂神受神攻,神傷而怯於膽。譬吾師抓予演其義,只是輕輕一抓吾腕,未見絲毫用力,一抓之下五內俱顫,形同電擊。先師語予。”此乃節膜,拿脈,抓筋,閉穴四功。其功由尺、寸、分、毫開悟而得之。節其膜,血不周流,脈若拿之,氣難行走,筋若抓之,身無主地,穴若閉之,神昏氣暗。此乃秘授,量之者得哉。“必在探氣,問意,測神精研有成,方可涉此,亦不可示人。”
  
  又語:“若彼有千萬鈞之力,雖不諳此功,一抓之下亦可斃命。然天與其形,人何能此,故毫未之功足十分、至其極,蹤其消息,不用絲毫之力亦可斃敵取命。汝明否?”故藝高者,在氣之深微也。
  
  群戰者,須游鬥,三搖兩旋。不可發力,發力雖可傷敵,然必停滯,恐為人制,有孤出者可擊之,以喪敵膽。然此群戰,須單戰之精絕,在由盤根而納卦,納卦而八卦,八卦則脫影無痕,有翅有身,有足,手、眼、身、法、足具備,內五行動,外五行隨,束烈其氣,雖時而發,時者機也。“一遭未遇另起灶,千方百計為一遭。”此單戰之訣在此亦可運用。不可殺機過重,自陷死陣。“有翅有身,則身處狹地而自裕如也。”故吾之八卦,非也傳之八卦。在其功精理備。明見八分,暗悟十分,汝須深究,自能明了此義。拳有八法,斬截裹胯,挑頂雲領。此皆內義須細審之方得三味。若太極拳者,傰、、挒、擠,按、棌、挒、肘、靠亦是此義。只不過是高級演習戰,終非實戰,但可很大地提高武藝,此亦應知。應從實戰中總結經驗,而得悟空化之功。先師之語,今憂在耳。苦心孤旨,尤然在目。
  
  先師論槍只在一圈,及至無圈之圈方是有成,所謂套擦逼封,在其內不在其外,在其內者,曰為身之餘緒,自入其妙。故明師授徒,只傳規矩,不授巧妙,何也?彼若在規矩中審專用功,質變之時巧妙自現。為師者自有點撥,又上新階也。巧學偽得,篤行真知也。故學而不思庸材也,思而不行,妖言惑眾,誆世之徒亦涯己也。實踐出真知。當然是有真傳的前提下。
  
  吾門之刀乃麟角刀也,若無身步之內成。不能施演,不能克敵反傷己身也。刀之在外皆為重兵,以劈為要,吾師之刀貴在點尖。長短,軟硬之兵刃皆能克之。
  
  吾門之劍乃天罡劍,予習一招,已精妙難奈。甚是想往,此劍已成廣陵散也。若論世傳之劍精奧,眾推武當劍,民國之時宋惟一之傳人李景林號稱劍仙。可見,此劍之名重天下。然郝師爺與李對劍只三招即破之,李氏甚為欽服,欲用此劍法與郝師爺對傳,郝師不允許李無奈,然關系甚洽,李贈郝師親演此劍之照片全套,郝師後送先師。香港武商李英昂。七十年代拜訪吾師,言語之中甚恭此劍、師即贈彼,彼如獲至寶,甚為高興。又討吾門天罡劍,師不允乃罷,甚為悻悻然。先師語予,郝師與李景林對劍。說三招,實為一招,吾劍一招三勢、合天罡之數為三十六招,合計108勢,汝今身法以備、傳汝一劍。是吾年輕時與上海一擊劍高手奉郝師之命與汝對劍,以示中國武術之博大精深,其父甚欽服郝師。命予要贏的漂亮、不可草率、今傳汝招即是此式。世傳藝高人膽大,非也、膽大必須實兵對戰,空手入白刃。當然是在手博藝高的情況下,如此實踐方能膽大。視人如篙草、惡何膽邊生,汝之膽大是天成,非藝成,是特例。別家之劍重在輕吳,吾門之劍貴在堅剛、尤若刀劈斧剁。然亦有輕靈存焉:故每每克敵制勝。示予。“凡為器皆是身之余緒,招法雖妙,此為神髓、須切記!”先師諸器之妙,涉獵之廣、藝理之精湛非予所能述,予書此文是為警同道,得明師之真務必珍惜,畫夜習練,不負明師之傳,亦防真功淹沒也。是為記。
  
  山東招遠松識於京06.7.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