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推手法之原理說明〉譚夢賢

十三勢根據五行八卦之理而成,由練架子之十三勢而發生推手之十三勢。
所謂五行,又分內外二種:
1、形於外者,為進、退、顧、盼、定。
2、發於內者,為拈、連、黏、隨、不丟頂。
至於八卦亦分內外二種:
1、形於外者,為四正四隅,即東南西北四正方及四隅角是也。
2、蘊於內者為掤、捋、擠、按、採、挒、肘、靠。
但形於外者為勢,蘊於內者為勁。用勁之時,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而形於手指。故太極拳練架子時,蓋所以練勁,練推手時,蓋所以求懂勁也。
拈:如兩物互交,拈之使起。在太極拳術語,謂之拈勁。然非直接拈起之謂。實間接拈起之謂。而含有勁意。雙兼之兩義。譬如敵我兩人推手或交手時,敵人體質強壯、氣力充實、馬步穩固,則勢難將敵人掀動、或移其重心,則用拈勁,即能使敵人自動失其重心。其法先用意探之,使敵人氣騰,精神向上注,則敵體上重而腳輕,其根自斷。此即敵人之自動力所致。我則順其勢撒手以不丟頂之 勁,引敵懸空,是謂拈勁。
連:貫穿之謂。手法毋中斷、毋脫離。接續綿綿,無停無止,無休無息,是謂連勁。
黏:即粘貼之謂,彼進我退,彼退我進,彼浮我隨,彼沉我鬆,丟之不開,投之不脫,如粘似貼,是謂黏勁。
隨:隨者,從也。緩急相隨,進退相從,不即不離,不先不後,舍己從人,量敵而進,是謂隨勁。
不丟頂:丟者,離開也。頂者,抵抗也。即不脫離、不攘先、不落後之謂也。
掤勁義何解?如水負舟行。先實丹田氣,次祭頂頭懸。
全體彈簧力,開合一定間。任爾千斤力,飄浮亦不難。
捋勁義何解?引導使之前。順其來勢力,引之使長延。
輕靈不丟頂,力盡自然空。重心自維持,莫被他人乘。
擠勁義何解?用時有兩方。直接單純意,迎合一動中。
間接反應力,如球撞壁還。又如錢投鼓,躍躍聲鏗然。
按勁義何解?運用似水行。柔中以寓剛,急流勢難當。
遇高則澎滿,逢窪向下潛。波浪有起伏,有孔必竄入。
採勁義何解?如權之引衡。任爾力巨細,權後知輕重。
轉移只 四兩 ,千斤亦可秤。若問理何在,杠杆作用存。
挒勁義何解?旋轉如飛輪,投物於其上,脫然擲尋丈。
急流成漩渦,捲浪若螺紋。落葉墜其上,倏爾便沉淪。
肘勁義何解?方法有五行。陰陽分上下,虛實宜辨清。
連環勢莫當,開花捶更凶。六勁融通後,用途始無窮。
靠勁義何解?其法分肩背。斜飛勢用肩,肩中還有背。
一旦機可乘,轟然如倒礁。仔細維重心,失中徒無功。

黃文叔按:譚氏,為民國初年陸軍大學之前輩,於文學、軍學、技術,皆有深刻之研究,獨到之領悟。素為儕輩所推重。尤其是太極一門,曾經多年苦練,遍訪名師而述於右。非一般學太極者所能道也。編者附識。

上文,見諸黃元秀老人編著的《武術叢談》一書。杭州 戴培粟 老師珍藏的此書復印件。該書有黃元秀老人多處毛筆眉批,部分眉批後,又加蓋“黃”、“叔”印章。其中“叔”字的“又”部,類“文”字,概集“文叔”兩字為一體了。
黃元秀老人《武術叢談》一書, 譚夢賢 先生為其作序兩篇,一篇 談及譚 先生從學 楊少侯 先生的經歷,以及 楊少侯 先生談論學練太極拳的幾個重要階段。另一篇,則是一般意義上的序言,大凡 談及譚 先生與 黃元秀 先生的交往之類。可見兩人相交頗深。黃元秀老人對 譚 先生也尤其推崇。“譚氏,為民國初年陸軍大學之前輩,於文學、軍學、技術,皆有深刻之研究,獨到之領悟。素為儕輩所推重。”評價之高,也屬罕見。
資料來源:http://www.hxtjq.com/html/2008-5/2008-5-18-23-43_473_74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nlypower 的頭像
    onlypower

    快活閑醉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