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醉鬼張三  

                 張生先生像

 

醉鬼張三的真實情況》1990年 張瑾瑛口述,張芝倫筆錄

發布時間:2006年7月29日 16時37分
資料來源:http://www.goodwushu.com/1mpyy/1mpjs_3.htm

前言:

本文是“醉鬼張三”現在唯一健在的親女兒張瑾瑛(現年八十九歲)口述其父生前的武術功夫與有關事跡。並由張瑾瑛的親侄兒張芝倫(現年七十二歲)筆錄整理。公諸社會,目的是更正某些不實之言論或文字。

(一)綽號的來源:我父親名張長楨,字壽亭,在家諸兄弟中排行第三。其「醉鬼」二字為當時武林中之仇家所惡意毀謗,絕非我父親所願聞。但於社會上呼之己久,變無可如何耳!而且我父親雖素喜飲酒,那只不過是於親友宴會上略飲幾杯,所謂應酬而已,從無酗酒之現象。

(二)宗派問題:我父親說他的老師曾告訴他所練的武術宗派是:遠在明末清初之時,有三位明朝武將:張氏、趙氏、馬氏,不願降清,隱居在四川深山內,務農為業,並在一起共同練習武術,後來他們三人將各自所學融彙為一體,這技擊術的結晶,統名叫做「普通把式」。

(三)師承問題:我父親說他在幼時(十歲)左右在家鄉(河北省東鹿縣)於偶然的機緣中遇到兩位武師,具都姓李。據云:一為籍貫深州,一為籍貫鄭州。此二位李老師的關系不詳。但此二位老師的感情甚是融洽,共同授藝,在課程的分工上:鄭州李師教授「穿掌通力功」——其方法是以弓步和馬步樁為底功運用各種不同姿式的掌法貫力於全身,有上下通力、左右通力、下盤旋轉通力。這是一套基礎母功。此外尚有一套導引功法,名叫「三皇吞氣功」。這種功夫練成後,內臟堅實,骨骼肌肉特別地強壯。而且能使身體升降自如,體膚可以堅硬如鐵,也可以柔軟如綿。致於深州李師所教授的課程有三種拳術:是一種實戰的功夫拳,沒有花招,稱為短拳,多用於貼身近戰,包括硼力、頓力、挫力,肘擊,撮腿扁踩,盤腕術。長拳,也叫六家式,據說是由六位世外高人所研究的一套拳術。主要招術有連環撞腿、撲地錦、橫腿、連環衝拳。其他還有一套拳術叫做中路拳,以中點為心,向四方進擊,以旋轉進退五捶為主要招術。致於器械,進手(散手)也是不可多得的技藝。

(四)投師與訪友:我父親說他在二十歲以後,家道中落,就靠自身的武功去給一般客商保鏢來維持生活。因為他不願到鏢局去作鏢師,自己又沒有資金開辦鏢局,干脆就獨自一人去招攬生意。張三一個人保鏢(武林中的術語叫暗鏢,也叫啞巴鏢)就是沒有什麼具體形式——鏢車、旗子均無,只要與客人講好一切條件,就請客人自帶行裝上路,我父親微服在側保護,每到站口或山寨由我父親出面周旋,就這樣走南闖北,得到了幾位世外高人的指教:

1、少林僧傳授「進步鴛鴦連環腿」
光緒年間,我父親保鏢到河南省柘城縣附近的一個集鎮上,聽本地居民說有一位少林寺僧人寄居在城鄉的一座寺院內,武功精深,但平日參禪修煉,不輕易傳人。我父親就停住全過程,請客人暫住旅店,他一人到廟中拜訪高僧。我父親見這位僧人雖已年邁,但身體雄健,臉色經潤,精神旺盛,態度穩重。知道是一位世外高人,不禁肅然起敬,忙執弟子禮,並說明來意。僧人說:「你遠來此地和我研究武功很好,不過我要看看你的武功程度如何?最好咱們倆人交手較量一番。」我父親知道僧人武藝高強,於是連稱:「不敢,不敢。」僧人見狀大笑說:「你不要害怕,我對你是善意,因你來投師,我不得不測試你的武術功力。我們雙方較技,任你用招打我,我絕不還手,你看如何?」如此,我父親以撞腿加雙衝拳向僧人側擊,但轉瞬之間僧人不見了!我父親連忙凝神細看,原來僧人在一眨眼之間已轉至我父親身後,並且兩掌已在我父親之肋間停住。我父親甚是驚異,連忙行禮求教。僧人又哈哈大笑說:「好好,你的腿功很有分量,這也就是我能夠躲的開!現在我就按照你的路子給你添補一些手法——連環踢法,旋轉蹶子腳,撞腿練功法,反身掖拳功法。下盤底功與步眼練功法等等。」這樣我父親與僧人師傅盤桓數日,盡得奧妙功夫。

2、老尼姑傳授「旋轉八方倒身套肘」
我父親在河北保定附近的鄉村居住時,每天清晨在村外的一個樹林內練功,經常見到樹林外邊的大道上有一老尼姑行走。這老尼姑身穿灰色布僧袍,頭戴觀音鬥,只能微見其面部有若童顏。她足蹬雲履,腋下挾一黃色包袱。走路很快,可以說是腳不沾塵,身體在沉穩之中顯著靈便。這老尼姑路過我父親練武的地方,有時回頭一視,有時看也不看就從旁邊往前直走過去。一日,這老尼姑又從此路過。突然停步不走,回過頭來並把包袱放在地下,並用手指向我父親說:「你為何不練這種功夫?」說著將身形矮下,雙臂彎曲以肘部互相交替進擊,肘隨身變,姿勢各異,且快如風車一般轉動。具是繃撞頓挫之力,鋼中有柔,身勢起伏不定,倒身旋轉尤為奇妙。我父親見此位尼姑師傅其身法,步眼,功力卻與昔日之少林僧人師傅大同小異。且因我父親此時武功已有相當根底,見此位老尼姑師傅示教,頓明其中門道,連忙行禮致謝。老尼姑神態嚴肅地說道;「你會了嗎?你練我看。」我父親聚精會神,照樣演練一遍。老尼姑說倒身之功力雖然在腰胯上表現出來,但其實質為上部在肩之特殊功夫,而根基乃在雙腿之蹲步椿功。肘法並不是局部,其貫力點前肘有衝擊之力,後肘則有撐擊之力,而在於隨倒腰通力。又對我父親說:「好你就照這樣練。」說罷,竟揚長而去。此後,我父親終未見到這位老尼姑師父。

3、五顯財神廟的「王先生」
我父親在二十幾歲的時候常在北京西便門外的一位好朋友家居住。這位朋友叫趙增,素喜武術,與我父親在一起共同練功,互相切磋技藝。每當清晨練功完畢總要在野外遛步,這也是練功後的整理功夫。可是這在這個時候,總見居住在附近的五顯財神廟——此廟在封建社會時期頗有名聲——內的一位老年人士,此老人清瘦身體,態度安閑,從不與任何人談話。他做何生意無人得知,只聽說姓王,大家都叫他王先生。這位王先生每於清晨也在鄉間野外行走。我父親與其練功伙伴總覺得這位王先生有點奇怪,所以想了解他的行徑。就這樣每當王先生出廟往前行走,我父親與幾位伙伴在後稍遠之處跟隨,但是不能追上,也就是總有一段不能超越的距離。王先生也好像覺得其身後有人跟蹤,但是決不理會,任我父親等人如何努力加快腳程,不但追不上,而且在轉過幾處樹林,或田間小路,再看這位王先生渺無蹤跡。如此半載有余。忽有一天,「正逢仲秋時節」的早晨,天氣特清朗,這位王先生又出現在田間小路上,幽閑自在踱步,我父親等人與其相遇,而這王先生竟開口說道:「遛為百練之母,要在遛之中加上功夫才行!」王先生旁若無人地在小路上練了幾趟遛步的技藝功夫,是直中有曲,走步之中有踢法、拳法、掌法,我父親等人在旁邊看的出神。王先生說:「可以了吧!看不明白,明天再看。」我父親等人第二天又在該地與王先生會面——也就是跟著王先生學習遛步的武術技巧功夫,可是在幾天之後,這位王先生不知哪裡去了,再也找不到了!

4、普渡寺中的喇嘛
民國初年之時,我父親在北京東單附近的一個酒館中結識了一位喇嘛師父。這位喇嘛師傅年已半百,體魄雄健藏神不露,性情極為和順,雖是異族僧人,但漢語流利,談吐風雅,在酒肆中與眾位飲酒客人高談闊論,相處甚是和氣。彼時北京城中之街巷內開設的和人酒館或茶館往往都是天天來的固定的顧客,很少有過路客人,因之彼此都是相識熟人。我父親與這位喇嘛師傅經常在一桌上開懷痛飲,談論各地風土人情,甚是相得(三點水)。如此相處年余。大家均習以為常,我父親與喇嘛師傅竟成為朋友!然在一次聚飲分手時,這位喇嘛師父對我父親說:「張三哥,明日中午你到普渡寺來,我們在廟中飲酒談心更為有趣。你一定要來!」翌日我父親打酒買菜按時到廟中赴約,飲酒時這位喇嘛師傅對我父親說:「我原(遠)方的僧人,雲游到此,現在時間已久,明天我將往他處去。年餘相交,我知道你為人端正,而且武藝高強,不過藝多不壓身,我再給你添點功夫,你看不是更妙嗎?」說著將身後邊的一個小木箱打開,從中取一軸畫卷,展開一看,所畫的都是各種不同姿式的小人,(練功圖解)。旁邊注有說明。喇嘛師傅又說道:「這個畫卷我們出家人沒有什麼用處,現在就送給張三哥,作為日後紀念。請你收下吧!並希望你照圖下功夫,定有大進!」
數十年以來我父親每練此功時,輒懷念昔日之喇嘛師傅,不勝感慨!

5、「白馬李七侯」的後輩與「貫市李」的門徒
我父親曾向清朝中葉時代的著名武術前輩白馬李七侯的後人和貫市李家的門徒學習一趟八卦轉環刀(一套單刀的名稱)。是李家祖傳的單刀,門路精奇,招術奧妙(與八卦門中的刀術不同)。金纂提爐槍是貫市李家的絕技,是一套中平槍術,但其特點是倒提旋轉,與身結合,槍中加棒,有各種特異招術。

6、呂公堂的小老道
清朝末年時在北京東城泡子河畔有一道觀,名呂公堂,地處空曠甚為幽靜,每屆夏季河中清波蕩漾,岸邊垂柳成蔭,遍地綠草如茵,所以習武之士多在此處練習。就在觀中有一武藝高強之道士,因他身才矮小,故附近之人皆以小老道呼之。我父親和他最為友善,並經常在一起練習武功。

 

(五)門徒的問題;
我父親不願教授門徒,這也許是當時社會環境所影響。但他五十歲以後在北京閑居時,曾有武術愛好者前來向他問藝,今將品學俱優者錄下:

于同鶴(雲南)

王守連(北京市)

許延增(北京市)

陳伯遠(北京市)

耿六(北京市)

許維仁(北京市)——徒孫

注:以上門徒除耿六以外與徒孫皆以謝世。

現仍健在之徒孫有下列四人:

姜祥祿 李光福 楊潤銳 李兆祥

此外尚有重徒孫三人:(均健在)

陳永桂 張曉航 季華屏

後記:我父親平生最尊重各門派之武術尤其熱愛同道,而自己總認為是極平凡的技藝,普通的武術,沒有什麼門派。有人說他是「黑門」,是「內八卦」這都不是事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