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班侯太極拳的源流傳承與簡介〉賈安樹
發布時間:2008-6-27 17:17:51

太極拳的形成經歷了上千年的逐步演化提煉,凝聚著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的結晶,它的起源現在尚無從考證,後傳至河南陳家溝,數百年一直以隱於門戶之中,楊式太極拳的形成和發展經歷了一個漫長的從民間到京城,從京城到全國各地的逐步推廣的過程。

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1799—1872)名福魁,祖籍永年縣閻門寨村,後移居廣府南關。自幼家貧,生性好武,喜拳腳,遍訪名師,虛心好學,尤精紅拳,擅技擊。當時河南溫縣陳家溝人在廣府古城西街開設「太和堂」中藥鋪。一日露禪從藥店門前路過,遇到一夥地痞惡棍,在店內尋釁滋事,爭執起來,惡棍舉手就打,只見店掌櫃舉手輕輕一撥,,惡棍立刻摔出門外,跌倒在街心。楊露禪看得真功,心中十分仰慕,一心想把此拳術學到。打聽到這種拳術在河南陳家溝,且技藝精深,於是他於嘉慶二十二年到「太和堂」藥店做工,邊工作邊練拳。他經太和堂藥店掌櫃陳德湖推薦,赴陳家溝拜陳長興為師,寒暑不輟,朝久苦練,期間往返三次。陳長興見楊露禪求藝心誠,甚為感動,遂將太極拳之精奧悉心盡數傳授,楊露禪終於將太極拳的粘黏連隨之功法、行功運氣之要領、刀、劍、杆等器械,一一融會貫通,先後經歷十多年之久,終於把太極拳從陳家溝帶回了永年。

40餘歲時,楊露禪應同鄉武汝清的邀請,到北京教拳。武汝清是清道光進士,時任刑部四川員外郎,酷愛武術,交友甚廣。楊露禪到京後,一次楊露禪到其公館做客,在宴席上,其公館主人小鋪張,見楊露禪身材瘦小,並聞知還善武術,便提出讓楊露禪與在場的一位武師比試。楊露禪略一舉手,對方立即跌出幾丈開外,又一拳師見狀感到不可思議,不服氣,又打了過來,只一招,也跌了出去。其餘拳師不敢再比,楊露禪在其公館比武挫敗眾拳師的事很快傳播開來。
北京作為歷代京都,王公大臣家中大都有武術拳師、看家護院,因而不斷有人慕名而來與楊露禪比試較技,但都敗在他的手下。久之,在京城內楊露禪不敗的名聲日漸傳開。光緒帝老師翁同龢一次看楊露禪與人比試時,高興地書寫了一幅對聯:「手捧太極震寰宇,胸懷絕技壓群英。」贈給楊露禪。從此太極拳蜚聲九城,譽滿京師,一時王公貴族,富貴鄉紳,紛紛遞帖學藝,以請到楊露禪為榮,太極拳在北京廣為傳播。

以楊露禪學拳歸來在廣府授拳,又到北京授拳之後,密不外傳的太極拳這一幾百年來隱於民間的優秀拳種傳播到通都大邑,並進入王公貴族大門,進而逐步走向社會,從而產生了廣泛影響. 太極拳以其獨特的風格在中華武術之中獨樹一幟,得到了社會各階層的普遍認可和接受。
楊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於清同治十年,1872年逝世,終年73歲。楊露禪逝世後,楊式太極拳的傳播由他的次子楊班侯,三子楊健侯來繼承。

楊班侯,名鈺,生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 )自幼得父傳,少時曾隨武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讀書。楊班侯學文不敏,練拳一學就會,悟性極高,因武禹襄跟楊露禪學過太極拳,楊露禪就讓武禹襄指點他拳技。楊班侯在父親楊露禪和武禹襄的共同教導下,領悟頗透,且能舉一反三,把學到的招式從攻防進退中,練成制服對方的絕招,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班侯拳架」。楊班侯脾氣暴烈,生性好鬥,武藝絕倫,曾數次戰勝武林高手,名震鄉里。

咸豐時隨父進京傳拳,光緒年間在瑞王府王邸為師,有一個人稱「萬斤力」的拳師,自言曾打過七省擂台,無人能敵,能以雙手搓石成粉。到京後,聽說太極拳能以柔克剛,不服,語侵楊氏父子,激其比武。楊班侯聞聽,約定在北京西牌樓比試,楊班侯只身前往,一舉擊敗「萬斤力」。
京城還有一名雄縣劉拳師,身材魁梧,精於技擊和硬功,能以掌碎石,名躁一時。楊班侯去拜訪他,劉名震首都,凡技擊家均不敢與較,以其臂力過人,恐有傷亡,而楊班侯特伸一臂於案上,令執之,劉力握楊班侯手腕以折之,班侯輕舉其臂,而劉之足離地已尺許,班侯作白鶴亮翅擊之,劉塌於丈外。劉不服,約班侯再次比試,在下台階時,楊班侯在前劉在後,劉乘勢抓握班侯頭部,班侯一手按劉手,走扇通背式,將劉從其頭頂擲於階前三四丈許,輕鬆戰勝雄縣劉,自此名聲大震!之後多有尋釁者不服者或切磋拳藝者,無不敗在班侯手下。因而「楊無敵」的名聲震撼了清廷,譽滿全國。太極拳在京師也逐步傳播開來,使楊氏太極拳成為舉世公認的國術。後人說「楊露禪創天下,班侯打天下」,既源於此。

英法聯軍侵列中國時,他和清軍一同抗擊侵略者,清政府見他打洋人,不敢再留用。班侯於同治七年,回到永年古城,收徒授拳,推廣太極,由於脾氣暴烈出手不留情,故從學者不多,其徒有凌山,萬春,全佑,王茂離,牛連元,教蓮堂,陳秀峰,張信義,李蓮芳,張印堂,冀老福,李萬成等。班侯在家所傳授的楊式系列拳架有:大架,中架,小架,快架,提腿架,炮錘,撩挎八卦掌,三十二短打,散手,推手,大捋,太極樁功,太極球,太極內功及刀,劍,槍等器械,把一身技藝,毫無保留地傳給了家鄉人民。

楊班侯在永年老家的弟子有,陳秀峰,張信義,冀老福,李萬成等。林金聲,賈治祥即為李萬成的門徒。

陳秀峰,張信義皆楊班侯赴京前或赴京期間的早期門人。據張信義之子張環講,張信義當年在縣衙做事,經濟富裕得班侯真傳。班侯在京出名後,授封侯爺,清王爺問他在廣府老家有無高徒,可否來京教拳?班侯說有一弟子張信義功夫很好,遂幾次寫信邀張信義赴京,張因不願涉足武林爭鬥,未從師命。不久班侯回家,張信義盛宴招待。席間,班侯述及拳打雄縣劉的經過,當即對張信義演示所用招法,出手不慎,打傷張信義腹部,張此後下瀉不止,臥床三月逝。班侯接著又在授拳中失手打死親生長女(楊家早有所傳)之後,連陳秀峰也不敢再與其師推手,進城怕遇班侯而不走南門,常從西門入城與李亦畬往來。

冀老福,李萬成從師年齡較小,自從張信義去世,陳秀峰回避,冀李常隨班侯左右。因二人年少且頑皮可愛,加之班侯已得失手教訓,故對二人器重有加,耐心傳授。尤因李萬成實為楊氏家人,頗為偏愛,而得到全面培養。筆者父親賈治祥與冀老福見過面,觀其拳勢與李萬成完全一致。
李萬成,人稱李老萬,全面繼承掌握了班侯所傳的系列拳架和刀,劍,槍等傳統套路,是楊家人外出後永年楊式太極之最高手,功夫最好。其母為楊班侯的「奶媽」。據筆者父親賈治祥講,李萬成為楊班侯的鄰居,自幼喪父,家道清貧,其母給班侯家作佣人,常做些針線活及雜務。母子二人長期吃住在楊家,少年老萬常給班侯提上鳥籠、扛著火槍,去城河邊打水鴨子。班侯得子較晚,也視老萬若自家兒子,隨時給他傳授功夫。如此得天獨厚的條件,使李萬成的拳藝不期然而然。班侯誇他悟性好,不管是來南關切磋武藝的朋友,或是來尋釁鬧事的人,他都讓萬成打頭陣。一次鄰村數十個男子手持棍棒來南關打架,站在橋頭上叫罵,班侯迎住說道:「能鬥過這個毛孩子,你們就隨便來。」他讓萬成拿上杆子,站在橋頭,那些人舉著棍棒衝向萬成,只見萬成杆起人落,把他們一個個挑到了河裡。以後,李萬成一直生活在班侯身邊,到班侯逝世後,他也沒有離開楊家,曾在班侯門前開了一個茶館,同時授拳。楊澄甫幾次回家動員老萬隨他外出授拳,李始終未出,四七年去世後由徒弟們安葬。

李萬成所傳拳架,內容豐富,由於他直接得自班侯,所以人們稱之為「班侯拳」。李萬成在永年授徒很多,但對一般人只傳中架子,不傳其它架子。拜門弟子有林金聲,賈治祥,郭振清,張其,郝從文,韓會明等。大都成為了由名的太極拳師。其中只有林金聲,賈治祥全面繼承了楊班侯系列拳架。

林金聲,(1910--1986)永年廣府南關人,人稱「林老月」,自幼愛好武術,身體強壯,臂力過人。和李萬成是鄰居,兩家關係非常好。李萬成見林老月聰明好學,又熱愛武術,就收他為徒,教他練班侯系列拳架。幾年下來,林老月的功夫大有長進,特別是拳架,演練的和李萬成一模一樣。李萬成見他悟性好,又能吃苦耐勞,就把自己的功夫傾囊相授。為了培養林金聲的拳技和進一步提高,不管是來南關切磋拳技的朋友,還是來尋仇鬧事的人,都是林金聲打頭陣,均能取勝。經過長期磨練,林金聲拳技越來越高,功夫漸深厚,在廣府一帶名氣漸大。林金聲一直生活在李萬成身邊,及至到李萬成逝世。

筆者在和師伯林金聲學班侯系列拳架期間,親眼所見師伯在練太極大杆時,將杆搭在碗口粗的樹上,運用太極粘功,一發力,樹頭樹身都跟著晃動。搭在來和他學拳鄰居小孩身上,將其挑起又輕輕地放到地上。而太極內功也非常深厚,他家院裡放有扎小麥用的碌碡,將其搬起,搭在手臂上,用一只手手上翻起,托在肩上。我師伯講,這就是太極內功單托。他在教拳授徒十分嚴格,從不隨便教人,從學者不多,其拜師弟子只有5人,賈安樹,蘇永志,陳建國,張相奎,郭建增。只有賈安樹全面繼承掌握了班侯系列拳架,及基本功法。

因林金聲和其老伴無兒無女,筆者從1977年至1986年跟師伯學拳十年間,師伯家裡的農活,收秋,種小麥,收小麥,翻田地,都是由筆者來幫助做。林金聲1986年逝世和其老伴以後幾年去世,也都是由筆者賈安樹來主辦後事,將二老安葬。

賈治祥,1917年生,永年廣府南街人,是李萬成最小的徒弟,少年隨李萬成習武,學習班侯系列拳架和刀,劍,槍等傳統套路。他自幼強健體格健壯,淳厚勤奮,少年習武,長進很快,故得李萬成悉心傳授。然其雖得真傳,卻從不炫耀與世,「上善若水」,「大智若愚」,幾十年來隱居民間,謹遵師命,演練不輟。今年90歲,耳聰目明,無論高架低架,不變原形,撲步鑽桌游刃有餘,正是這位「為而不恃,功成不居」的鄉村賢師。在保留楊班侯系列拳架方面,也許成為當今獨一無二的人了。

1982年賈治祥在永年縣河北供銷社工作期間,本單位有四個年輕人,聽說賈治祥先生會練楊班侯太極拳,不服要與賈治祥比試。賈治祥讓其四人一起同上,四人便向賈治祥撲來,賈治祥用玉女穿梭身法,把四人打倒在地。從此,便拜賈治祥為師,學習班侯太極拳。

為了弘揚中華武術,從1991年開始,參加了歷屆中國永年太極拳聯誼交流達大會。1993年6月,應中國武當山武當拳法研究會邀請,參加了第二屆武當拳法研討會,並被聘為特邀顧問。在1995年的聯誼會上,帶領眾弟子,表演楊班侯太極拳的八種傳統套路,受到了與會人士和廣大太極拳愛好者的好評和稱讚。所表演的拳械套路被邯鄲電視台錄入「太極故鄉看真功」電視片中,1998年在第五屆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上,被評為太極大師。2005年應邀參加了西安「華亞杯」楊式太極拳西安邀請賽,西安楊式太極拳名家做談會,並任組委會副主席。曾多次被市報和「武魂」、「武當」、「太極」等雜誌專訪報導。其傳略資料被收入在「世界名人錄」中。賈治祥傳拳較廣,先後有港台,日本,新加坡等地太極拳愛好者慕名前來學習。

賈治祥現任,永年廣府楊班侯太極拳研究會名譽會長,邯鄲市楊班侯太極拳研究會顧問,2004年被聘為永年縣太極拳協會顧問,被永年廣府太極拳協會聘為顧問。他在永年的弟子有,賈安樹,蘇學文,馬繼革,李現平,王振江,趙國瑞,趙占英,胡素芳。西安的有:路迪民,邯鄲:高歧山,龐大明,安樹春,宋保志,左貴臣,郭繼耀,常峰林,郭玉明,田淳,閆淑新,李海峰,邢台:關志剛,梁秀梅。石家莊:趙濟夫,乞秀芳,鞏向萍,喬蓮悌,新加坡:王黎曼,王集福,黃德全。日本:郭大鯨。現在有很多弟子都成了有名的太極拳師。

賈安樹,1954年二月生,永年廣府南街人,自幼隨父親賈治祥學習楊班侯系列太極拳,後又跟師伯林金聲學習。因有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而又勤奮好學,能吃苦耐勞,在父親賈治祥和師伯林金聲的教導和指導下,深得真傳,全面系統地掌握了楊班侯所傳:大架,中架,小架,快架,提腿架,炮錘,撩挎八卦掌,32短打,散手,推手,大捋,太極樁功,太極球,太極內功和刀,劍,槍等傳統套路,幾十年來演練不輟,頗具功力。一米八的身材可在方桌下行拳走架,重六十餘斤的太極球,可任意盤旋。然雖得真傳,卻從不炫耀與世。近年來為了弘揚中華武術,使這一寶貴遺產流傳於世,參加了歷屆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交流大會。1993年6月,應中國武當山拳法研究會邀請,參加了第二屆武當拳法研討會,並被聘為特邀研究員,曾多次向新加坡,日本,香港和台灣太極拳愛好者,傳授太極拳技藝。在第三屆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開幕式上,和父親賈治祥組織帶領眾弟子,表演了楊班侯太極拳八種套路,引起了新聞界的關注,得到世界武術人士和國內武術界人士的好評和讚賞。1995年被第四屆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和邯鄲電視台錄制成專題片「太極故鄉看真功」,將班侯系列拳架專題報導和宣傳。1998年做為領隊和教練,帶領三名弟子參加了第五屆中國永年國際太極拳推手,散打擂台賽,取得二金一銀一銅的好成績,充分體現了楊班侯太極拳的深厚功力。在第五屆永年國際太極拳聯誼會上,被授予「太極拳名家」稱號。多次參加全國重大武術比賽和名人名家研討會,都取得了好的成績。曾多次被市報和「武魂」、「武林」、「太極」等報紙雜誌專題報導,其傳略資料被收入在「世界名人錄」第六卷,第329頁和「世界優秀人才大典」中。參加了歷屆永年太極拳年會的組織工作,並獲組織貢獻杯獎。2005年應「華亞杯」楊式太極拳,西安邀請賽邀請,參加了西安楊式太極拳名家論壇,並獲「邵源杯」獎。同年5月應在邯鄲召開的,全國紀念簡化太極拳推廣50周年暨2006國際太極拳交流大會的邀請,做為特邀代表和名人名家,參加了本次交流大會。在大會推手擂台賽上,弟子孫永剛,取得推手擂台賽二等獎,銀牌;弟子蘇永強取得傳統套路比賽一等獎,金牌。

近年來為了弘揚中華武術,造福人類,使這一寶貴遺產不失傳,流傳於世,在武魂,武林,太極等雜誌上發表了20多篇論文和著作,引起了不少讀者的興趣和關注。現已將全部楊班侯系列拳架和刀,劍,槍,推手等傳統套路整理寫作好。入室弟子有:賈延鵬,何周安,蘇永強,孫永剛,玉書斌,趙軍紅,宋敬仰,李樹鋼等。

賈安樹現任:永年廣府楊班侯太極拳研究會名譽會長,總教練,邯鄲市楊班侯太極拳研究會名譽會長,永年縣太極拳協會副秘書長,永年廣府太極拳年會副會長,永年太極拳培訓基地總教練,河北省太極拳協會顧問。

http://www.yangbanhou.com/newsinfo.asp?id=5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