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陳明崙  

    陳明崙先生像

 

〈不吭氣的中國永遠有一位奇人異事--鶴拳名師陳明崙憑戰績揚名東瀛〉《力與美》邱定一

 

     「十年寒窗無人問,一『役』成名天下知。」這句話用在鶴拳老師陳明崙身上,真是再適合也不過了。
美麗華飯店證明 白鶴拳「絕不唬人」
  那是民國七十一年,正值「世界盃第六屆空手道錦標賽」殺中華民國台北市舉行。空手道起源國的日本代表隊更是抱著「拳母祖國」代表的身分以必勝決心來台參賽。在其代表團中,不乏日本當代高手,尤其「日本空手道推進會」組織更是匯集全日本的菁英,從黑帶四段到九段可說是應有盡有,為這次比賽,其武術菁華傾巢而出。
  比賽其間,日本空手道推進會透過中間人,希望能尋找一位台灣國術界的人才與日方高手挑戰,以切磋武技,實際上是想藉此耀武揚威一番。最後,在日本人下榻的美麗華飯店中,有位深諳國術人脈的導遊便循線找到了當時六十二歲的鶴拳老師陳明崙,並「牽線」給「日進會」認識。
  中日雙方代表該初都言不及義,似是紙上談兵,日進會高談剛猛準狠的空手道精神,陳明崙也將中國固有傳統的國術及其專精的白鶴拳闡釋一番,但日進會成員在交談之中對陳所言內容露出頗不以為然的表情,他們認為,鶴拳乍看之下像「軟骨拳」,既無「力道」,又無「氣勢」可言,覺得陳明崙有點像在「唬外行人」。
  為檢證陳的實力,日人要求陳明崙與日方一名空手道少壯哀黑帶五段高手「比試」,看看中國功夫是否「要得」?和藹可親的陳明崙老師傅不想比試,一再婉拒,但日方堅持希望給予「機會」,非要試試不可。陳明崙只好勉強答應。日方心想,這位台灣老國術家到底「堪不堪打,會不會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陳明崙也有意給日本人瞧瞧中國功夫。  

以靜制動,空手道高手一一被撂倒
  所謂「不是猛龍不過江」,陳明崙隨即換上短打服裝,慢條斯理地擺好鶴拳的基本架式。雙方行禮過後,陳明崙聚精會神地凝視對手的眼,小心翼翼地面對著。步伐上,他採四平八穩的前後均勻「五五」步站立,椿法則並未特別強調低弓低馬的「表演式」戲劇化動作,而是採用不高不低的中馬架式,以中國武術深奧的「以靜制動」、「以不變應萬變」的心態,等待對方的攻擊。
  突然間,原本向後左右躍躍欲試的日方五段高手,「哈」的一聲,以空手道慣用的跳躍位移及迅雷不及掩耳的「快速直擊」,一個箭步向陳迎面衝來。此人力道本極強悍,拳風極快,拳腳變化迅速,國內多名空手道選手都在錦標賽中敗在他手中。
  說時遲那時快,迎面而來的狠拳居然沒有擊中陳明崙,於是對方上面一拳,下面一腿,陳明崙不慌不忙往場中央先退一步,再退一步,表面上像是在讓他,其實動靜之間,老將陳明崙已察言觀色,了解了對手的「步數」,等對方第三次「直擊」時,陳明崙依例雙手輕托對方鐵拳,然後「不招不架就是一下」,將身體往下一沉,立即由半弓半馬的中馬步改變為低馬,剎那間,對方鐵拳揮到底欲「收」之時,陳明崙頓時由低馬再挺回中高馬,再加上手部快速的猴拳動作,以每秒三、四手的換拳頻率,只見那日本高手朝反作用方向,向後飛滾而出,倒在地上,面紅耳赤,呼吸困難。但其心中仍忿忿不平,言明再戰,結果不出三下,又 聽見「碰、碰、碰」三聲,連續被陳撂倒。  
  當場,日進會領隊都看傻了眼,於是又從高手中挑選幾名道行更高的輪番上陣,從三段到六段、七段都有,個個摩拳擦掌,虎虎生風而來,又一個個敗下陣去。
  當時日本隊的情況只能用一個「慘」字來形容。趾高氣揚的日本空手道代表團眼集全日本菁英都打不贏一位中國拳師,全部像洩氣的皮球低頭鞠躬,含淚承認技不如人。
  從小熱愛國術,學拳不怕「違警」
  但充滿了尚武精神與不怕失敗精神的日本人卻並不認為空手道永遠勝不了國術,他們希望能吸取中國武術的優點,使空手道「精益求精」,有朝一日定能成為天下第一。日進會隨即向老拳師陳明崙低頭請教,並願從今而後聘請陳明崙為「範士」(即老師或大師之意)前往日本傳授中國白鶴拳及猴拳等拳術器械,以便吸取國術精髓,使日本武術不斷改良,更上層樓。
  從此開始,陳明崙便時常應邀赴日表演國術,展開他傳奇的國術生涯,並一次次地在日本各地贏得讚譽。
  日方為「留才」而絞盡腦汁想出各樣「招數」希望陳能「常來」。其後,日方在這位國術大師所到之公開會場,均懸掛起巨富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以表達日方對鶴拳大師及中國傳統國術的敬意,此舉頗令中共「眼紅」,也令身處異邦的中國僑民望旗落淚,因為這是自中日斷交後,極少出現的熱烈場面。陳明崙便一次又一次地為我國贏得了成功的國民外交。
  現年已七十一歲的陳明崙出生於武風彪悍的雲林縣虎尾穎川里,從小熱愛國術,可惜在日據時代的台灣省境內,只准中國人學習日本柔道、空手道及劍道,而不准學習傳統國術。理由極簡單,一是日方欲淡化中華文化,使其成為殖民地日式文化;二則是中國人學習東洋武術後,若要造反或鬧事,日本警察個個都懂柔道、空手道、劍道,且比台灣百姓要精深得多,因此日方不怕。但若台灣居民學國術,日本警察摸不清「招式步數」,若反抗起來,頗傷腦筋。因此凡是學國術的人。均以「違警」諭處,要被抓到派出所打屁股,打到爛為止,當時真有難言之苦。
  雖然陳明崙「生不逢時」,不能公開拜師學藝,在根本不知道哪位「阿伯」會國術的情況下,家境富裕,個性憨厚的陳明崙遇到了白鶴拳縱鶴門的再傳弟子林淮渠,以及以廚師為業,掩護其拳師身分的猴拳傳人江濟銓。巧的是,林淮渠與江濟銓都是福州市人,同時在日據時代的虎尾出現,並願教授拳法予陳明崙,也可算是風雲際會的「患難師徒」。
白鶴拳師承:林淮渠 猴拳師承:江濟銓
  陳明崙自己談到鶴、猴二拳時表示,縱鶴拳發源於清朝時期的福州一帶,屬於近代南派新興拳法,雖是從南拳中脫出,但卻自成一系。縱鶴拳大師乃清末福州一帶名號甚響亮的「阿鳳師」。阿鳳師為人坦蕩不羈,頗有救世濟民之心。當時滿清腐敗,遍地腥膻,常使百姓病恨,阿鳳師決心幫助國父孫中山先生進行革命,但某次起義不幸失敗後,清廷爪牙四處抓拿阿鳳師。阿鳳師迫不得已只有暫時渡海來台,沒想到這位「唐山師父」(大陸來的拳師通稱)將一生精力都奉獻給台灣武術界。阿鳳師將縱鶴拳傳給了福州籍的同鄉弟子林細弟,而後林細弟又傳給一位同鄉同姓弟子林淮渠,到了陳明崙已是第三代了 。
  至於猴拳師傅江濟銓(別號一川師),因怕日本人查出他身懷絕技,因此終其一生,只收了委身為廚師的張清山及陳明崙二人。陳明崙說,鶴拳與猴雖說「萬拳歸宗」,但其拳經及拳義卻迥然不同,因此能同時將此二拳法以動作來暢快詮釋,實屬不易,一屬靜,一屬動,有如一陰一陽,很難並立並存。
  陳明崙說,所謂鶴拳者,顧名思義乃取白鶴鳥之形、意為主,因此鶴拳又稱白鶴拳。白鶴拳流傳至今共分出飛鶴拳、鳴鶴拳、宿鶴拳、食鶴拳四派。陳明崙所學的縱鶴拳派,由於閩南音關係,又可稱為宗鶴、震鶴、駿鶴,也就是宿鶴派。陳明崙指出,台灣的白鶴拳源頭即是台南府的阿鳳師,而虎尾、台中等地流傳的鶴拳則為阿鳳師的姪子輩所傳授,因此台灣鶴拳派系至今仍然較其他拳單純而易於考證。 
日本福岡市體育館再度「受試」
  除了習練鶴拳、猴拳之外,器械方面,陳崙也熟練少林派龍蛇棍法,所謂「拳法兵器不分家」,拳法若精,器械一定不差,因為兵器的招數乃源自於拳法,而拳法之根則在拳母,如此層層修鍊,環環相古,武功自然精進。
  其後,陳明崙又從一位陸軍副總司令夏伯壎中將處獲得少林真傳「齊眉棍法」,使他的功夫更臻爐火純青之境。
  民國六○年代末期,陳明崙除了在救國團擔任國術教練,提攜學子之外,同時擔任台北市國會競技指導委員會名譽委員,主持台北縣中和市明崙國術館,並無太大名氣,經歷如前述之比試後,才在花甲之年打出自己的一片天下,真是一戰成名。
  到了翌年(七十二年)的十月九日,是日本福岡市的體育協會創立二十週年紀念,也是該市一年一度的市民體育大會及第十屆福岡市空手道綜合「演武大會」。日本人想趁此一「試招」的機會,再次考驗中國功夫。於是,日方乃來函邀請陳明崙前往表演中國拳法,好讓武風盛行的日本國民及武術迷開開眼界。
  陳明崙於是應邀於七十二年十月二日搭機赴日,並於該月九日在日本福岡市體育館眾多市民與該國高手的好奇眼光之下,表演中國拳法:鶴拳、猴拳及少林龍蛇棍法,一時掀起大會活動的高潮。而日本第一大報產經新聞立即派遣專業武記者前往採訪。據當時中國時報及聯合報載,該名專業武記者擁有空手道七段身分,他撰寫報黎刊登之後,圖文並茂,一時之間,陳明崙的大名又轟動日本。

縱身一挺,日籍高手又飛出去!
  所謂「先禮而後兵」,深受我國隋唐文化影響的日本民族也懂得這個道理。陳明崙受到英雄式的歡迎之後,立即應邀參加日本空手道研究會,在會中並講述表演傳統國術。他那柔軟得恰如其份的白鶴拳法,以及迅雷不及掩耳、活靈活現的猴拳,雖然獲得現空手道高手的一致讚賞,但仍有日棖高手希望能比劃比劃。
  當時空手道會館中,本就高手雲集,尤 其日方經過前次在美麗華飯店慘遭滑鐵盧的教訓後,此番早挑選出兩名年輕力壯,技巧高明的黑帶六段空手道高手。陳明崙以六十三歲的高齡面對迎面而來的高手,早已成竹在胸,抱定必勝信念。
  明崙沉著冷靜、慣例性的邊打邊看,在接二連三的接招之後,找出了對手的破綻,上去就是「碰!碰!碰!」一陣頻率極快的猴拳,並且同時縱身往前這麼一挺,日籍對手又呈「拋物線」軌跡向後飛去。這兩名三十餘歲正值壯年的高手先後被陳明崙擊倒在地,證明了鶴拳「以靜制動」及猴拳「以動制靜」的威力足以克芨剛猛的空手道。陳除了博得滿場雷動的掌聲外,更轟動了全日本空手道界,可說是譽滿東瀛。
  日本空手道推進會鑒於陳明崙的中國白鶴拳法厲害非常,經過商議後,立即決議延聘陳為該會客座技術指導員。這一份殊榮得來不易。因為日本空手道推進會光是申請會員,就必須具備六段以上實力,而客座指導員更必須是箇中高手,能以技服人,以德服人。目前該會只聘請了兩位,一位是西德籍的武術高手,另一位則是我國陳明崙老師傅,當此消息經媒體報導後,國術界及虎尾故里的父老弟兄們均與有榮焉。從此,陳明更經常赴日宣揚「國」威--國術之盛。
  習武者應有「世界大同觀」
  最後本刊編輯問到一個有趣的問題:為何陳師傅肯花這麼多精神時常赴日傾囊相授中國國粹給日本武術界?難道陳師傅不怕有朝一日,日本武術將技冠群球,技壓中國嗎?
  陳明崙回答說,一是因為日本人熱忱的款待令他「盛情難卻」,且每次赴日均由日方供給膳宿及來回機票等費用,讓他無後顧之憂。再者,陳明崙認為,只要是愛武、惜武、習武、慎武之士,分國籍,皆我同類者也。因此習武者應有「世界大同觀」,不應狹隘地分派系、省籍; 國籍。武術的最終目的也是在「止於至善」的境界。
  陳明崙又向本刊編輯表示,他並非不想多收幾位國內的青年為學生,目前在國內也有教授學生,但始終不成大氣候,因為現在「少年郎」不願意學,且恆心、蒪心多不足的緣故。
  當中華民國的國旗飄揚在異邦國度時,國旗下表演的人竟是一位今年已七十歲的老師傅時,中國人,你又怎麼能不落淚?
------------------------------------
資料來洲:http://www.wushuweb.com/forum/a/a.asp?B=105&ID=446800&q=1&r=25987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