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尚派形意名家--楊俊秀先生(附〈尚派辛健侯系形意拳傳承紀事〉)》


  1.〈尚派形意一代英豪——憶技擊大師楊俊秀先生〉         作者:李德玉口述 

  在尚武成風的沈陽城,提起「楊俊秀」三個字,武術界幾乎無人不曉。 「這老爺子份兒大,功力純,特別能打」、「這老爺子脾氣最急,跟你聊不上三兩句,就一定要拉著你過手」、「這老爺子是東北拳王辛健侯門下最具實力的代表人 物哦」——自從12歲開始習武以來,關於楊先生這樣那樣的傳聞就經常吹入我耳中。

  楊先生曾被日本人抓過勞工,可他趁日本人不備,操起一根大杆子,一個「撐杆跳」翻牆而去。楊先生平時總端著一個150斤的石鎖練功,有時還把石 鎖套在腳上當拖鞋穿,練習趟勁。楊先生指力甚強,能摳住牆上的裂縫身體倒立貼在壁上,稱「倒貼皮猴」。楊先生給人當胸一拳,人不向後倒反而向前栽跟頭。楊 先生遇到出口不遜之人,就說:「讓我看看你吃的什麼飯?」一下就把人打得膽汁都吐出來了。楊先生對大連兩個來比武的人說:「咱先比比拳頭硬不硬吧!」,回 身照粉壁牆上搗了兩拳,二人盯著牆上出現的兩個大洞愣了片刻,撒腿就跑……

  我當初習武就為追求技擊,自然對楊先生如雷貫耳的軼事神往不已,希望有一天能得到楊先生指點。終於,幸運來了——1979年全國武術挖掘整理期 間,在一次市武協理事會上,我提出了請楊俊秀、胡星五等老武術家「出山」授藝的建議,得到與會同仁一致贊同。就這樣,武協安排楊先生在東北大學北側的市少 年宮設班教授散手。說是公開教學,參加的二、三十名學員基本都是市武協成員和當時在沈陽頗有影響的武林人士。我就是在這時候正式結識楊先生的。
 
   楊先生貌不驚人,但雙目如電,臉瘦身壯,大約身高178公分、體重80 公斤,穿一身藍布工作服,手掌粗大,掌心部位能有一寸半厚,說起話來粗聲大氣。「來,你們先感覺感覺,看能不能把我這胳膊扛直嘍!」說著站個三體式,讓人 向下搬住手腕,用肩抵住肘部向上猛扛。結果接連四、五人,個個累得面紅耳赤,再看楊先生前臂微微墜肘形成的淺弧,始終沒有一絲變化。後來楊先生興起,就聽 鼻子裡「嗯」的一聲,突然一沉,扛他的人「撲通」一下就坐在地上了。楊先生又讓大家來鑽襠,看能不能把他站的架子扛散了,結果一圈人面面相覷,沒有一個上 去一試的。教散手時,楊先生說:「學打得在打中學。」要求大家挨個跟他過招。眾人依次上前任意進攻,不管什麼招數來,楊先生都是左手一招右手當胸斜劈一 掌,不大一會兒十幾個人就全萎在地上了,不少人事後個把月了還感到胸悶氣短、呼吸不暢。那一次,我明明看清了楊先生的「一定之規」,卻也沒躲過去,前胸實 實地挨了一掌。當時頓感內髒翻騰,後背骨痛欲裂,但我挺住了沒有倒下。楊先生很認真地打量了我一眼。­沒想到就是這一掌,結下了我們的師徒之緣。時隔不 久,一天,我正在恩師王慶齋家聊螳螂拳,楊先生來了。楊先生和王先生都是1947年東北第二次國術擂台賽名列前茅的優勝者,都獲得了銀盾獎牌。楊先生功力 大,王先生身法快,二人互相欽慕以致私交甚篤,楊先生跟王先生有時稱「師叔」,有時叫「大哥」。那天楊先生就說:「大哥,德玉素質不錯,我教教他如何?」 王先生當即應允:「這是好事哦,藝不壓身嘛!」就這樣,我開始跟楊先生學習尚派形意拳。

  楊先生出生於1914年農歷6月24日,河北仁邱人,18歲隨趙克禮習武,1938年來到沈陽,拜辛健侯為師。趙、辛皆為尚雲祥先生高徒,特別 是辛健侯先生曾在1931年東北第一次國術擂台賽上獲得冠軍,素有「東北拳王」之譽。在兩位高師指點下,楊先生精研尚派形意20多年,期間又得到黃柏年、 劉錦卿、薛亭勛、靳雲亭等人指點,功力深厚,尤善猴形雜式,並對八卦、太極亦有較深造詣。
 
   王慶齋先生教拳講究「藝不上門」,必須 要弟子到他拳坊學習,而楊先生不在乎這些,騎著個舊自行車各公園轉悠,走到哪兒教到哪兒。我跟楊先生學拳從沒在公園進行過,或在楊先生家或在我家,一呆就 是一個星期天。楊先生沒有子女,跟老伴住在皇寺廣場兩洞橋附近的一個平房。解放前楊先生當過警察,解放後就只能當瓦匠謀生,家中很是簡陋,沒有像樣的家 具,只有一個炕櫃,櫃中珍藏著尚雲祥先生照片和董海川先生畫像。牆上掛著一杆雞蛋粗細的大槍,槍杆又黑又紅,又亮又光,這麼一杆大槍在楊先生手中卻能變成 活蛇一般輕快、面條一般柔軟。楊先生平時對弟子很凶,吼著口令集體教練,對我卻始終很和氣,手把手地「吃小灶」,這也許因我在遼沈武術界已小有名氣,更也 許是衝著王慶齋先生面子吧?!每次我去楊先生家都進門行禮,口稱老師,楊先生則喊:「老伴兒,備菜備酒,兄弟來啦!」我急忙更正,楊先生就哈哈一笑,說: 「江湖無輩,投緣就好。」楊先生不飲酒,但飯量很大,二兩半的饅頭一頓得吃四個,滿口的假牙,吃飯時候卻偏偏不喜歡戴,用牙花子「嘎崩」「嘎崩」地嚼花生 米,讓人嘆為觀止。

  楊先生是從站三體式開始教我的,從1979年秋到1980年底,整整指導我站了一年多三體式。楊先生教的三體式是雙重中平架子,前手立掌,講究 「頂、扣、圓、敏、抱、垂、曲、挺」八字訣,各有隱奧,如「頂」字訣就要求「三頂」,頭上頂、指前頂、膝前頂。傳授的三體式口訣是:「頭宜上頂,肩宜下 垂,左肩成拗,右肩自隨,身力到手,肩之所為。」為了讓我弄明白站樁時身體的情形,楊先生就光腳演示足趾如何抓地,有時還脫去上衣讓我細摸胸背,感覺內氣 的游動,有時興起,楊先生就一運氣,腹部凸出個鼓包東游西竄,我用手去按卻怎麼也追不上,這時楊先生就笑,講:「渾元一氣周身游,靈根一動意中求。」楊先 生的三體式見效很快,兩年後,我參加遼寧省武術錦標賽的75公斤以上級別太極推手比賽,首場就連得16分,接著過關斬將直至奪冠,雙腳幾乎都沒挪窩兒。別 人都納悶我什麼時候下的太極功夫,只有我心裡清楚,這樁功和整勁正是那一整年苦練三體式的回報哦!

  1981年起,我開始陸續學習鷹捉、五行拳、五行相生、五行相克、五行連環和四把。楊先生字寫得很漂亮,教一趟拳就給我寫一個拳譜。楊先生對套 路不甚講究,但對勁法、用法十分強調,教鷹捉強調練剛勁,講「閃碑力」,發力要「吞三吐七」,即吞半口氣吐半口氣;教趟步強調前腳直進不回撤,以求趟勁迅 猛,著人拔根;教崩拳強調後手代替前手撕扯打出,螺拳下扣,追求透力。尚派形意尤重崩拳練習,楊先生也教得格外用心。示範崩拳時,楊先生手放在離沙包一寸 遠處驟然發力,沙包並不搖晃蕩起,而是「騰」地一震,出現個拳大的凹坑。1982年,我到北京參加電影《武林志》的拍攝(扮演何大海)。當時劇組沒有武打 設計,需要演員自己安排武打動作,我就把楊先生的崩拳動作放到何大海打擂那場重頭戲中。當時,擔任影片武術顧問的馬禮堂先生看了很感興趣,還專門對我進行 了一番指點(此細節亦見《燕市奇人馬禮堂》一文有載)。電影《武林志》在沈陽舉行首映式那天,王慶齋先生不在,我就邀請李振明先生和楊俊秀先生兩位老師同 往當時沈陽最大的光陸電影院。李先生走在前面,大步流星徑直來到觀眾席第一排中間坐下,等著看電影。楊先生卻昂首挺胸目不斜視地跟著我走上了主席台。得知 是我的老師,主持人只好安排楊先生主席台落座。那天我演練了形意拳五行連環加四把,博得全場陣陣掌聲。楊先生很開心,事後講:「德玉果然不錯,才學了兩年 多,就能弘揚師門啦!」

  作為遼寧武術挖掘代表,楊先生應邀出席了1982年全國武術工作會議。 第二年4月,遼寧省武術工作會議在營口舉行,楊先生在大會表演了五行進退連環拳、十二轟錘和武穆十三槍。楊先生常講打拳要「尾骨上提,頭上頂,腳下踩,身 如金剛」,從楊先生演練的拳械看,確有金剛般威猛,難怪全場彩聲不斷。楊先生長期練習易筋經、鐵布衫,肋骨密實得幾乎摸不出縫隙來,整個胸廓呈塔形向外斜 張著,身材魁梧,坐在那裡也是上身筆挺,含胸拔背,下顎內收,比別人高出半頭,確也頗像個廟裡的金剛。

  楊先生平日不爭不吵,但最看不慣練武的人自吹自擂和貶損他人、抬高自己。當年如果社會上有人說尚派形意拳閑話,基本不用辛健侯出面,楊先生知道 就跑去了,打倒了就回來。解放後,楊先生這個習慣也沒有改。在北京拍電影期間,趕上楊先生來觀摩全國首屆散打比賽,我和遼陽市武術隊教練周玉山一起把楊先 生接到賓館。剛坐下我倆就被驚出一身冷汗,對面房間師徒四人在聊天,聲音很大,講自己的形意拳如何如何正宗,如何如何厲害。楊先生見了就說:「你倆先坐會 兒,我過去看看。」去了沒幾分鐘,四個壯漢全趴地上了。楊先生似乎還很不盡興,邊往回走邊搖頭:「這麼不經打,還吹噓個啥!」當時我們真擔心惹出什麼治安 方面的麻煩,這可是在首都呀!還有一次,楊先生在勞動公園見一個姓肖的拳師擺弄大槍誇耀功夫,就上前說:「這樣的槍能練功麼!」接過槍來一個劈槍,槍杆斷 成了三截。

  楊先生沒別的嗜好,唯以技擊為樂,平時木訥少言,一談武術就心癢難耐了。1983年夏天,湖北江漢大學武術教授、全運會劍術冠軍安天榮來沈陽看 我。安是我在北京結識的好友,善長密宗、八極,身體壯健,亦好技擊,於是我就領他拜訪楊先生。進門坐了沒有5分鐘,楊先生就站起來要和安切磋。結果安被楊 先生多次擊倒,其中一次楊先生接手後並沒有打,只用八卦步三兩轉就把安轉了個跟頭。第二天,我又帶他拜訪了王慶齋先生,受到了王先生熱情款待,飯後安提出 要見識王先生的青萍劍法,王先生謙虛一番才跟安動手,比試中用竹劍多次點中安的手腕。事後安說:「你這兩個老師都夠厲害的,但脾氣可相差不少啊!」沈陽的 索玉峰善用八卦的烏龍絞柱技法,楊先生就說:「那你絞我一下看看?」結果被楊先生一下拋出3米多遠。
 
  楊先生與人動手很少纏鬥,往 往一招即告完事大吉。有時一下鷹捉就把人打倒不起,也有時一個駘形把人凌空端起,有時一個燕形將人斜身挑起。一次,在楊先生家裡,沈陽摔跤界的夏英久與楊 先生切磋,被楊一個劈拳打得從屋內撞門飛出,砸塌了院子裡的煤坯棚子,倒陷在煤坯堆中,半年之後還感胸口不適。我的一個姓於的朋友,體壯如牛,被楊先生一 個野馬分鬃就仰面飛出一丈多遠。練關西拳的趙某,體重200多斤,被楊先生一個虎托就輕鬆打躺下了……在我印象裡,唯一沒被楊先生打倒的是人稱「雙刀李」 的李朝君,他跟楊先生比試的時候,圍著楊先生2米多遠,“劈劈啪啪”一個勁地地摔拍劈穿,就是不進圈子,楊先生當然也就夠不著他了,最後大家哈哈一笑了 事。
 
  楊先生的很多弟子都是跟他因「打」結緣的。省摔跤冠軍曹寶林要跟楊先生學拳,但提出得先弄倒他才行。先生就說:「來吧1」趁 曹搶把之際,後發先至,一把抓在他腋下,曹疼得倒在地上。曹不服,楊先生就說:「這次你抓我!」等曹在楊先生腋下抓實後,楊先生胸肌一縮一頂,曹又倒地, 這下才甘心學藝。由於楊先生四處「結緣」,尚派形意在遼沈的傳人中,以楊先生弟子最多。楊先生在沈陽八一公園等地親傳弟子數百人,主要傳人吳懷忠、劉仁 忠、楊明俠、張守傑、徐福全、蘇成海、張守陽、田家琦、田新、白寶玉、馬俊、李剛、夏正平、石君國等人,至今仍習練不輟。
 
  有一個 階段事務纏身,我很少見到楊先生,像易筋經、形意三十六手和武穆十三槍等很多精湛技藝都沒顧得上學。1983年10月,我去外地參加電視劇《木魚石的傳 說》拍攝(擔任武打設計),臨行前去跟楊先生道別時,大吃一驚!楊先生臥病在床,往日滿面紅光如今面色暗黃,過去飯量很大,如今食不下咽,只有脾氣還那麼 大,身邊服侍的徐福全、馬俊等師弟仍時不時被楊先生吼上兩句。見我一個勁安慰,楊先生拉著我的手就講:「咱們爺倆的緣分要盡了。內家拳多亡於氣上,我氣性 大,早晚也得內電爆炸,治也沒用,救人救不了命啊。今後你們練拳要多講養才是呀!」直到我忍淚告辭,楊先生還緊緊拉著我的手不願放開——後來獲悉,我走後 一個多月,楊先生告別了人間,享年70歲。

  楊先生走了,給眾人留下了無盡的回憶。21年過去了,「楊俊秀」三個字始終在人們口中傳頌著。2003年我拜在楊先生的師弟、辛健侯的長子辛延海先生門下,研習尚派形意拳之餘,師徒間還經常談起楊先生的事跡。

李德玉簡介:李德玉,1942年出生,遼寧大連人。12歲開始習武,先後從師李振明、王慶齋、郝斌、楊俊秀、辛延海學習通背、燕青、摔跤、螳螂、形 意拳等。曾主演電影《武林志》,現任中國刑警學院擒拿格鬥高級教練,遼寧省武協委員,遼寧省螳螂拳研究會副主席,沈陽市武協副主席,沈陽市太極拳研究會副 主席,沈陽市武術推廣中心散打部主任、煙台國際螳螂拳聯誼會理事等,國家武術一級裁判,武術七段。

 

2.〈楊俊秀先生的劈拳〉馬駿 講述;張慶雲 整理

2005年11期《武魂》刊發了李德玉口述的《特別能打的尚派形意拳家楊俊秀》一文,李的師弟馬駿先生看了,遂也講述了一些楊先生當年的練功內容,記錄下來,就是這篇《楊俊秀先生的劈拳》。本文題圖楊先生這張三體式照片,據說在沈陽形意拳的圈子裡是很珍貴的,很多人想要。
                                                                                            ——整理者張慶雲

  我的老師楊俊秀是尚雲祥高足辛健侯的頂門弟子.曾在1947年的東北國術擂台賽上獲得優勝,解放後一度沉寂民間,1979年傳統武術挖掘時.被 沈陽市武協邀請“出山”傳授形意拳。那時還沒有“尚派”的說法,楊師教的就叫形意拳。雲深、尚雲祥把一生的修為通過“崩拳”形式表現出來.遂有“半步崩拳 打天下”的盛名.楊師的功夫則集中體現在“劈拳”上.與人動手上去只是一下.一下就結束了。楊師講他的老師辛健侯就是這樣。戲稱此為“大刀切白菜”。

  我是1982年起跟楊師學拳的.曾多次親見楊師以“劈拳”贏人。一次,在楊先生家裡,跤壇名宿夏英久先生與楊師切磋,被楊師一個“劈拳”打得從 屋內撞門飛出.砸塌了院子裡的煤坯棚子.數月之後還感胸口不適。夏先生的兒子夏正平是我的師兄,他並不回避此事。還有一次,八卦拳師索玉峰與楊師過手,索 使拿手的“烏龍絞柱”沒絞動楊師,卻被楊師身子一晃用“劈拳轉身”打出三米多遠。後來楊師“代師收徒”,傳藝給索玉峰、劉振宇、肖鵬傑三人。

  楊師的劈拳分掌式和拳式兩種。不稱“鷹捉”都叫"劈拳”。楊師講:“不明其理難得其功”,要求我們在練劈拳時逐項體會要領.並由此領悟形意拳的道理。

   劈拳的起手是三體式,定式也是三體式.三體式是靜止的劈拳,內裡要體會劈拳發力後“剎”住的感覺。楊先生要求:“沒事多站定式,長功夫。”楊師的三體式是 雙重的架子.這種架子上功較快,宜於發力, 我初學那陣子.管站三體式“站別扭”.因為從頭到腳沒有一個地方不別扭的。這個“別扭”一直持續了將近兩年才不別扭了。回顧這一經歷,可以分以下幾個層 次:
 
  一、別扭期:胸緊氣浮,周身不得勁;
  二、順遂期,心氣平和,“緊”和“浮”都消失了;
  三、麻漲期,手腳發麻,腳像灌鉛一樣;
  四、平衡期,麻漲消失,身體又恢復平和。這時候就開始找勁,楊師會在我的指尖、掌心、前膝、後胯等處用掌拍、用手按,讓我們體會爭力;
  五、舒爽期,身體發熱冒汗,周身清爽,到這個時候就越站越舒服.我每側就可站一兩個小時,身上勁力突增。

  三體式的目的是把身體站“整”了,把力量站出來。力量有了還得靠練劈拳發放出來,達到控制自如。劈拳是五拳之首.在起落鑽翻的鍛煉上最為見效。 有的人力大,但卻發不出來。這是劈拳打得少了,有的人劈拳打得很暢.力量卻很散,那便是三體式站得不夠.所以站三體式和打劈拳二者不可偏廢。長年站三體式 的人一動手就能看出來.我的師兄楊明俠就是這方面的典範。

  劈拳從三體式開始.前手由小指到大指逐一卷曲.以腰身帶動手臂拉回.這時前腳並不撤回,而是踏地助力.使重心後移.這樣才增強手捋的勁力。楊師教拳在沈陽市燈光球場,常有摔跤運動員來玩,有體壯如牛者,竟被楊師一捋一個跟頭。

  捋後接著是起手一“鑽”.前腳要直接踏上半步.腳尖外撇,在用法上這是一個暗腿。上手鑽出要“小指翻天”.這時候不能只轉手臂,要用腰身扭轉使 小指朝上,這樣身上才裹住了,能裹得緊,才蓄得足。“額前頂”在“鑽”時表現得最為明顯.勁從印堂發出,帶動周身皆具前領之勢。訓練時楊師用手指抵住我的 前額,讓我體會前頂的感覺。與額前頂相對應的就是下顎內收。楊師做到了練拳生活化,平時把拳中的要領總帶在身上,下顎內收尤其明顯,人群中一眼就看出與眾 不同。此外還有“舌上頂”.為什麼要舌上頂?因為站樁到了後期,倘腰運化不好,則腎氣不足.嗓子發乾,舌上頂則生津。下顎內收。才利於出津,脖一伸就不成 了。能做到收下顎,就很容易齒扣。所謂“齒扣”,不是咬牙,而是搭上即可,嘴似閉非閉,似張非張。

   後手的“落翻”與前手的“起鑽”剛好相反.不是向前上,而是向前下.與後腳進步同時到位。這一“翻”的“氣口”是呼氣“吞一半吐一半”,要氣 落會陰“砸丹田”。一起一落,一鑽一翻.丹田鼓蕩,上下翻騰,周而復始.體現出來的就是所謂“翻浪勁”。楊師在演示時,小肚子上會出現一“球”,像水中漩 渦一樣來回滾動。有一次,我把肚子一鼓,問:“丹田氣下來了麼?”楊師說:“差遠了,慢慢練吧。”猛練些日子後,我小腹丹田處突突直跳,以為這下練成了, 跟楊師一說,楊師嚇了一跳,趕緊不讓我練了。停了一段,這個症狀才消失。楊師說,刻意追求往往欲速不達.還很危險,要自然生成才好。

    前手劈出肩要盡量前伸,後肩要扣回,身體成45度,這時胸才圓,才抱得住。做到“圓胸”,也就做到了“拔背”。楊師演示時脊背的肉能提上去.看著很明 顯。與涵胸拔背同時的是沉肩墜肘,肩肘能垂下去,才能出暗勁。楊師肩膀不寬,而且還是柳肩.斜斜地下垂著,但腰很粗壯,整個身體呈“棗核形”。楊帥說:練 劈拳要練得形體改變、氣質改變,要變得虎背熊腰,而不是狼腰乍背。

  在沈陽,練尚派形意的其他人,如井勝文、辛延海諸先生,打劈拳(鷹捉)前手都是俯掌,楊師卻是不俯不豎的斜45度角立掌,說這樣更適合墜肘和發 力。掌要虎口撐圓,拇指盡力後張,第一指節再扣回來,五指如抓一球,要手似瓦楞,形同虎爪。楊師要求前手腕是直的,講“指前頂”要有戳人之勢,前手用力多 少.後手就用力多少,前後手要打出爭力。楊師強調打劈拳要發力,不能光比劃樣子,要在發力中求整勁。訓練時楊師喊“一”,我們就劈左拳。定住七、八分鐘, 楊師喊“二”,我們換步劈右拳,一步一步沿著球場走。楊師就在人群中轉悠,看到誰偷懶,誰姿勢不對.就走過來用指頭在你胳膊上敲一下,那感覺比藤條抽的還 疼。楊師有時自己也練拳,他練得很慢很松,神氣卻很完足。楊師講站樁打拳都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感覺。

  劈拳要“鬆腰坐胯”,腹能鬆,氣能沉,腰才能鬆;周身鬆沉,體重通過兩胯平衡地分布到兩腳上,這時才是坐胯的狀態。初練時我不懂,就去問楊師, 楊師說:“看,就是這樣。”一邊做示範一邊做講解。等楊師認為我的姿勢合格時,我的體會是前腿頂膝.仿佛能把腳抬起,有一種足尖點地的感覺,這時兩腿才平 衡,才出現“坐胯”。劈拳講剪子股,所以襠是尖的。這一點不同於太極的開胯、圓襠。在行拳當中總是單腿過步,陰陽互換.“每見雞形”加上裹翻才出珧一死折 牙.所以化仉牙也是習態的。

   楊師有一套形意三十六手,專練五行拳的各種變法,其中劈拳有六個變法.每個變法楊師都指導我們操手。劈拳勁分“長、短、剛、炸、柔”,楊師講 相互練習要打長勁,不打短勁,尤其不能打炸勁。因為炸勁是丹田一“炸”出來的抖絕力,如驚濤拍岸.極易傷人,楊師嚴禁我們操手時用。楊師在與人較技時也很 少使炸勁.當時在燈光球場除了楊師的形意班,還有太極、通背等別的培訓班.楊師空閑時候就經常過去轉。我曾親見楊師與人推手時兩手搭在人身上,突然發力, 人就飛出了.這是長勁的運用。

   楊師功力大得驚人,往那一站前手可以吊人,沒人能將他的前臂扛直,他"嗯"的一擤氣,扛他胳膊自人卻“撲通”一下就坐在地上了。如果有人說:"楊老師您露一手。"楊就哈哈樂著一揚胳膊,人不等他掌劈下來轉身就跑,因為大家知道這老頭的劈拳太厲害。

 

3.尚派辛健侯系形意拳傳承紀事
(辛延海口述 張慶雲整理 《武林》2005年第六期)


第一次國考
時間:1931年9月6日至10日
主辦人:張學良
主持人:許笑羽、紀綬清
報名地點:故宮西院
比賽地點:小河沿公共體育場
監擂:胡奉三
裁判:張策
擂台結構:土台席棚
項目:拳、劍、槍
器材:槍杆前綁扎棉花沾白灰,以點中的點數多少決定勝負;刀,木刀;劍,竹劍


獲獎人:辛健侯、尹廷瑞、呂青貴、劉寶瑞、張定一等。


第二次國考
時間:1947年8月5日至13日
主辦:東北抗戰烈士紀念會
主持:郭歧風、王家禎
裁判:李玉琳、劉寶瑞、楊汝霖、辛健侯
地點:國際體育場(現沈陽市體育場)
辦法:先表演刀、槍、拳等,然後參加比賽,分預賽、決賽。預賽先作表演,表演合格進入決賽,決賽入場券有照片;無級別抽簽。
參加人數:有多名進入決賽
器材:槍,蠟杆,七八尺長;短兵,日本竹劍
獎品:銀盾


獲獎:辛延海、申鈞儒、馬獻圖、楊俊秀、尹清和、鄭玉甫等。

-- 摘自《遼寧體育文史資料》武術專輯

日前,筆者拜訪了辛健侯長子辛延海先生,就東北兩次擂台賽和辛健侯先生的武學情況做了一些了解。以下是訪談紀錄。

張:辛老,您好!我最近看到了《遼寧省體育文史資料》上遼寧兩次國考的記載,很有興趣。您父親是第一次國考的冠軍,您又是第二次國考的親歷者,歷史的見證人哦!想請您給講講比賽的情況可以麼?

辛:新中國成立前,東北一共舉辦過兩次國術考。第一次國術考是“九一八”前十多天在沈陽小河沿舉辦的,原來是為了參加華北體育運動會而做的選拔准 備,雖然在遼寧進行的國考,但因主辦人是張學良,參加範圍擴大到整個東北三省,不少武術名家都參加了。可是賽後沒幾天,就爆發了“九一八”事變,日本兵占 領了沈陽,以後的計劃也就不了了之了。

  那次比賽獎品發的是獎牌和銀盾,銀盾分大小,我父親是第一名,得了個大銀盾,劉寶瑞他們的是小銀盾,過去家裡有張他們領獎的大照片,可惜“文 革”期間都燒了,除“四舊”麼,我母親膽小,哪敢留著呀?據說原奉天公署檔案和《盛京時報》都對比賽情況有記載,不知道現在能不能查到,或者別人手裡還有 沒有?

張:聽說辛健侯先生那次比賽很多精彩的表現,其中以快刀法贏了一個擅長武當劍的名手?

辛:哦,我父親教我練刀的時候,提到過這件事。那人姓李,還是形意拳的同門呢,好像當時在大帥府當教官。我父親當時用一招“換手刀”劈到他的後背 上,擂台上舉手不留情麼,因為那可是淘汰賽,你要想得第一就一分也不能輸。當年我父親比賽的情節,後來社會上不少老人都在流傳呢,不過那時候我剛出生不 久,知道的不多。

張:那您講講第二次擂台賽的情況吧,親身經歷,應該記憶猶新哦。

辛:第二次擂台賽是1947年,當時剛結束抗日不久,由於是為了募捐舉行的,所以不僅東北,長江以北地區很多人也來參加了。那年我17歲,正念高 一,趁暑假來參加的。比賽第一天是表演,還有不少外國人觀看呢。第二天才開始擂台賽,刀兩天,拳三天,槍一天,一共比了七天,最後一天是發獎。當時場上主 裁判是紀文才,邊裁判是張萬成。擂台是個大台子,邊上有個小台子,是主席台,坐著幾個裁判,當時我就看見父親也在那裡。比賽期間裁判都到我們武館來拜訪, 我記得那次父親介紹來的人有駱興武師伯,還有一個女的,是從南京術館來的。但不記得有李玉琳,如果他來沈陽應該到我們武館來呀。

  這次擂台賽的規則是沿襲的第一次國考規則,規定踢上一腳或者打上一拳就得一“輕點”,算作一分,打倒就是一“重點”,得三分,器械也是一樣。如 果輸一“重點”立刻就被淘汰了,我第一場拳賽跟鄭瑞璞打,兩個照面兒就得了一“輕點”和一“重點”,把他淘汰出局了。其實得兩個“輕點”就可以勝出了,也 不必非得這麼麻煩。

張:鄭瑞璞不是很有名氣的武術家麼,您把他都淘汰了?

辛:呵呵,其實那也有僥倖成分。他上場看我是個毛孩子,就很輕視我。我們上擂前都先要搜身,不許帶任何東西,上台後再由邊裁檢查一遍,隨後分別站在 相距一米的兩個白圈內。主裁判介紹一下規則後,下令開始。當時見鄭瑞璞兩腿直立抬起左臂做“要手式”,態度很傲慢,我就突然上手一晃,左腿疾進,右腿用龍 形腳蹬在他右腿根上,他剛吃一驚,裁判已鳴哨,喊一聲“輕點”,第一回合就結束了,我倆退回到白圈內。第二回合一開始,我看到他面帶怒色,就以靜待動做好 了防守反擊的准備,果然他先動了,左腳帶著風聲向我踢來,我急忙用鷹形的左下扇翅轉腕掛掌,用右腳踢他的支撐腿,趁他身體後仰站立不穩,我順勢左手翻腕抱 住他的左腿向前猛推。台子邊上有腰那麼高的欄杆,當時把他上身都推出欄杆外面去了,眼瞅就摔下台去了,台下放著三副刀槍架子呢,這時裁判高喊“危險, 停!”急忙把我們拉開,主裁判和角裁判同時喊“重點”,宣布我獲勝。當下台時,我請他先下,見他面色蒼白身體發抖,怒氣尤盛,後來聽說他回去就大病一場。 我和他的兒子鄭金生是伊光中學(現在的回民中學)的同班同學,再見到這同學時,我總感到很不自在。其實他功夫也很不錯,那次主要是他輕敵,被我打個措手不 及。

  那時候打擂要打滿六場:三場拳、兩場短器械,一場大槍。說來很巧,我第一場跟鄭瑞璞比的,第二場比賽碰到對手又是鄭瑞璞的高徒,當時打得很激 烈。他是一個新聞記者,戴一副眼鏡。剛開始他跟他師父一樣,上來就是一腳,又被我抓住。不過,他比他師父手狠,立刻用右手抓我肩,左手直取我咽喉,我化開 的同時裁判鳴哨,宣布他犯規。再開始比賽的時候,他這次變招了,主動臥地用剪子腿和我對陣,我則圍他來回轉,就是不搶攻,大約兩分鐘吧,他突然想起身時, 我快速轉到他的背後,一腳把他蹬趴下了,結果他輸了一個“重點”。第三場拳賽是一個中年人,他的功夫一般,我用拳腳各贏一個“輕點”,也把他淘汰了。這就 是當時拳賽的的真實情況。因為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擂台賽,所以記憶猶新,永生難忘。 這是拳賽。比刀的時候,是跟一個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的年輕人比,他用的是日本劍道劈刺術,結果我用父親傳的快刀法,一上來就在他腿上連砍了兩刀。現在有人說 日本刀法怎麼怎麼實用,我看技術很不全面,下盤就很空虛麼!再有就是比大槍,蠟杆前面裹個橡膠頭兒,沾上白灰,雙方單手持槍對面站好,槍尖互相搭著斜置地 上,等裁判一揮小旗,趁他雙手操槍的功夫,我單手持槍直截就戳了他一槍,就這樣又贏了他,誰讓他出槍慢,這也就是個先機的問題,呵呵!

張:哦,於是您一路過關斬將,最後得了冠軍?

辛:不對,我不是冠軍。那次比賽沒有決到最後,本來是要繼續抽簽決出“五虎將”的,不知道為什麼不再比了,而是對比賽中勝出的10人最後都給了獎。 至於名次是按當時的積分情況判定的,應該是申鈞儒第一,我是第二名。至於文史館資料為什麼這麼排序,也可能是因為當時比賽一共兩個組,我是第一組的第一 名,申是第二組的第一名,就按小組順序寫上了,其實他在大槍比賽中積分比我高一分。申鈞儒的師父就是大槍劉寶瑞,當時擔任國民黨北市區委書記,很有勢力 的!

張:您還記得獲獎的10個人都有誰嗎?

辛:那次比賽記得是尹清和第三。當時就知道姓尹,在大西關熱鬧市教八極、劈掛,是個山東人,性子很倔。當時領獎的時候,第一名第二名發的錦旗,從第 三名開始發的是銀盾。當時他在我身後領獎,很生氣,假裝沒拿住,把銀盾摔地上去了。第四名是我師兄楊俊秀,第五名是鄭瑞璞的姑爺叫鄭玉甫,他去比賽時候穿 著國軍中尉的制服,顯得很乍眼,聽說解放後當了沈陽交通局的正骨醫生。那次領獎是在市政府斜對過一個紅樓的二樓,按順序分撥兒進去的,我最後就看到鄭玉甫 了,然後就出來就跟楊師兄合影留念去了,後面還有誰進去領獎就沒注意。但那次比賽還有我師兄張國良和七星螳螂拳的王慶齋也獲了獎,是第幾名我就記不得了。 再有就是摔跤比賽,我記得第一名是滿寶珍,第二名是董永山,都得的是銀盾。

張:辛老,您父親辛健侯是東北武林傳奇人物,武術界傳得很神的,您方便講講他的習武經歷麼?

辛:我父親是1905年出生的,屬小龍,按家裡人計算,今年剛好應該是他100歲了,但實際上他只活了47歲,連半百也不到啊。至於他哪天出生,我 們都不清楚,我的記憶裡他就從來沒過過生日。按我們老家的風俗習慣,小孩子和60歲以上的老人過生日,中間的青壯年是不過生日的。我們老家是河北新安縣, 後來搬到天津,父親就是在天津長大的。我爺爺喜歡文藝,就送我父親到戲班子裡學戲,跟李萬春的師父是同科師兄弟,他是學武生的,我父親是學花臉的。李萬春 後來到我家裡來過,家裡現在還保留著李萬春的親筆畫呢。後來父親沒坐完科,因為長了一身疥瘡,我父親在家是獨生子,我奶奶心疼兒子就給領回來了。回來後, 就在天津教會中學讀書,趕上體育老師是李存義,打那開始就接受了李存義的形意拳啟蒙。我父親小時候就喜歡舞刀弄槍,也跟人學了些長拳類的武術,還愛好籃 球、拳擊等現代體育。接觸李存義後,我父親的興趣就轉移到形意拳上來了。後來李存義歲數大了,我父親就正式拜尚雲祥為師。尚雲祥是李存義的徒弟,但他的形 意拳有獨到之處,被後世尊稱為尚派形意。 能者為師嘛!後來我父親也總教育我們說:“師爺拜徒孫,有道便為尊”。他對尚雲祥始終很尊重,練功也刻苦,聽我奶奶說,他經常騎自行車從天津跑到北京去找 尚雲祥學拳,來回好幾百裡路呢。我父親的腿功大概就是那麼練出來的吧,哈哈!

張:聽說辛健侯創建了遼寧國術館,但我在資料上看到1931年承辦國術考的遼寧國術館館長是許笑羽,副館長是張策呀?

辛:我父親跟著我爺爺的評劇班子從天津來到沈陽後,落腳在北市場的中央大戲院。大概1930年左右,我父親開辦了遼寧國術館,館址就設在戲院的隔 壁。承辦第一次國考的遼寧國術館跟我父親的國術館是不是一回事,許笑羽師伯到底來沒來,我就不知道了。按說那時候從中央國術館到各地方國術館,館長都應該 是政府官員呀,都是當地省長、市長、區長兼任的, 比如說江蘇省國術館館長是省長鈕永健, 副館長是孫祿堂, 河北省國術館館長是當時的省長商震等等。再說一直也沒聽說過沈陽有許師伯的傳人哪!不過,我父親和許師伯他們的師兄弟感情始終很好。至於張策,我就更弄不 清楚了。

武術界有個規矩,那就是出了名以後要謝師。我父親那次擂台賽奪魁後,就帶著大洋到北京謝師來了,並且住了很長一陣子,跟尚雲祥先生又學了不少。“九 一八”以後日本兵占領沈陽,父親不願意在沈陽呆,就去了關裡,到了南京國術館,被分配到一個航空技術大隊擔任教官,後來又到湖南擔任過國術比賽的考官。沒 多久各地國術館都陸續解散了,我父親就又從關裡回來了。這一去一回,都在尚雲祥哪兒住上一陣子,鑽研形意拳。

從我記事起,我父親就穿著馬褂,什麼也不干了。除了練武,別的什麼也不會干呀,干什麼都賠,賣過古玩,賠得更多。於是就在家裡教武術,成立了武術場 子,也就是俗稱的開“拳坊”。國術館解散後,沈陽武術界後來又成立了“奉天武道振興會”,會長是一個日本人,副會長是中國人,姓王。武道振興會下面設了 29家傳習所,也就是俗稱的“29分會”。我父親的是第一分會,地址在北市場“四海升平”茶樓的隔壁,那時候我家在“文慎裡”買了房子,不跟武館在一起 了。此外,北市場關帝廟張鶴久的場子是第4分會,皇姑王慶齋的是第26分會,別的就記不住了。

張:能講講您父親是怎麼練功的麼?

辛:我父親會的武功很多,尤善單刀和大槍。除了形意拳,還鑽研楊式太極拳和程式八卦掌,但教的人不多,後來太極和雞爪鴛鴦鉞傳給了孟憲榮師兄,八卦 掌傳給了楊俊秀師兄。不過自己跟誰學的他沒講,就是講了,我那時候對這也不關心,倒是講過的“眼鏡程在眼鏡店學徒三年,凳子漆都沒掉一點兒,因為他屁股從 來不挨凳子上,就那麼馬步蹲了三年”這樣的話,我記得很清楚。

父親說“功夫不負苦心人”,他自己就很下功夫,講究實踐。小時候看父親總抱個銅球運氣,還經常用食中二指*舉一個150斤的礅子,來練蛇形指功,所 以功力很大。一天上午,北京三個練形意拳的來踢場子。當時父親不在,只有孟憲榮、張炳勤和一個叫“小三子”的在場子練功,張就急忙跑去把父親喊回來。來人 見到父親,就要求比武,結果一上手,我父親用一個駘形單式就把頭一個打倒了。第二個上來,仍然是這一招,對方又倒了。第三個顯然有了防備,可是我父親這次 卻換了蛇形,一下把他給扔了出去。當時我家的武場子很大,中間是個柱子,把場地分割成一大一小兩部分,靠牆是刀槍架子。平時我們人少的時候就在小場地這邊 練功,那天比武卻是在大場地,結果這一下就把對方從大場地扔到小場地那邊去了,足有5、6米遠。三個人好半天才爬起來,看樣子傷的不輕。後來,這三個人就 非得請我父親去吃飯,我父親沒空兒,就讓他師弟張宗升去了。馬車來接的時候,在大門口兩個人上來架張的胳膊,想找回面子,結果又被張師叔一個掏胳膊摔給扔 車裡去了,這回三個人才徹底服了。記得那天是星期六,當時小學是周六半天課,我中午放學回來正聽大家在講這件事呢。

張:看來比武打了人,還有人請吃飯,蠻不錯的呀!

辛:也不都是人家請,我父親也破費過。我家武館的隔壁是一個茶社,叫“四升平”茶社,有一天,來了一群便衣特務搗亂起哄砸東西,客人都嚇跑了。茶館 掌櫃的姓楊,是個很老實的老頭,就從後門跑到我家的武館找我父親去幫忙。我父親就過去勸解,結果說茬了,差點跟那幫人打起來。但最後還是沒打,不是像外面 傳的那樣我父親一個人把十幾個特務給打得落花流水,那樣我父親哪能活著回來?現在的人一說練武功的,就好像天不怕地不怕,跟武俠小說裡面的大俠一樣為所欲 為。其實練武的也是普通老百姓,“窮不跟富鬥,民不跟官鬥”,那個年代尤其如此啊!那次的結果是我父親請那幫人吃了頓酒席,才把事情解決了。過去父親好跟 人動手,打那以後就輕易不動手了,外面有誰講閑話的,都是讓楊俊秀師兄出面,打倒就回來了。不過偽滿時期沈陽有不少日本浪人、朝鮮浪人,時不時就有到武場 子搗亂的。現在外面傳說我父親如何如何把日本人打得渾身是傷。這純粹誇張,打是打過,但能不打盡量不打,為什麼?人家有勢力呀!那怎辦呢?我父親遇到這情 況一般就出來表演幾手功夫,把他們嚇跑了。我就見過父親把米粒托在掌心裡,一運勁,手掌不動米粒卻在掌心裡跳動。再有就是把手掌貼近蠟燭不動,火苗卻向另 一側傾斜過去。父親最喜歡表演的是,把三塊磚夾在兩掌之間,突然發力,中間的磚震碎了,兩邊的磚還好好的。。。。。。父親的這些功夫都沒傳下來,可惜!

--------------------------

資料來源:http://www.xingyiquan.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35

http://www.xingyiquan.cn/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4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