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回憶我的師爺王文魁先生原北京第一屆八卦掌研究會副會長、本人的師爺王文魁老先生離開我們已經有十九個年頭了。回想起老人家生前精湛的武藝和高尚的情操,至今還歷歷在目,不能忘懷。
   

  王文魁,河北新城縣人,自幼喜武,十幾歲離開家鄉來到北平,經友人介紹,拜程廷華的真傳弟子劉斌為師。從此,王先生如魚得水,潛心學藝,刻苦練 功,深得老師的喜愛。師徒倆曾在一起看管昔日王公府邸多年,使得王先生能終日守在老師身邊,朝夕求教,技藝精進,將程式八卦掌的真諦繼承下來。由於他功夫 純正,功力深厚,成為同門中的姣姣者;又因他謙遜好學,待人誠懇,深得眾人愛戴,曾經代師傳藝,扶持過很多同門的師兄弟。建國後,王先生工作之余熱心於培 養八卦掌新人,也曾與賀龍、陳毅二帥一起探討八卦掌的健身之理,多年來為八卦掌的流傳做了很多工作。向其求教之人遍及各地。
   

  王老先生為人淳樸忠厚,是位可敬的老人,不但有著傳奇式的經歷,而且武德高尚,一生習武從未傷人。與人較武時只以功力贏人,點到為止,即使發力 送人,也只是讓你退出幾步,不至於摔倒。筆者曾向老人學背身掌,只覺瞬息之間,自己就被順勁發出,不得不連退三步才站穩,真是恰倒好處。只有一回,王先生 與一位老武師交流拳藝,一掌出手,因其習慣於沉肩墜肘,膀子隨之送出,胳膊頓時長了一截,而對方卻又退不及時,頃刻栽倒。這使得王先生深感慚愧,覺得對不 起人,後來,每每提起此事,總是磋嘆不已,不能忘懷。當年,王先生在其徒的婚禮上,偶遇一位當地有名的少林老武師,二人相見恨晚,比武較技,各施本門之特 長。那位老武師被王先生就勢托起按於床上,隨之又鬆手扶正。二人哈哈大笑,老武師大聲稱贊:“王老師名不虛傳。”後有人問起此事,王先生卻極力贊揚老武師 的功夫,說不是人家不成,只是練得不是一路勁罷了,言語中沒有絲毫貶低人家,抬高自己的意思。
   

  一九八一年,北京成立八卦掌研究會,推選會長時他所得選票最多,本應是會長,但老人念自己年歲已高,還是執意讓給了別人,他想集中精力盡余生去培養後學,減少一些社會應酬,因此只擔任副會長直到謝世。
   

  王老先生練功和教功總是刻意求真,一板一眼絕不走樣,平生練功不走花架子,所以功夫絕純。當年,京城一位功力深厚的老武師,身高馬大,碗口粗的 白蠟杆子他能用力一抖斷成三節,憑著這樣的功力他在王老先生面前卻十分謙虛,從來不當著王老練大杆子,大家都深知王老的八卦功夫好,任憑你多大的力量,在 他面前讓你找不到力的著落點。老人功力奇特,曾有人見過他把千層紙摞在一起,一掌下去中間幾層的紙全碎了,上面和底下的紙卻絲毫未損。除了本門功法,他還 擅長保定快跤,彈弓百發百中。可惜,很多東西沒有流傳下來。老人常說:八卦掌代代相傳,招法之演變,套路之增減,多有變化和不同,然而此門功法的精華在其 特有之“功”,這一點不能變。又說八卦掌要緊的是練好單、雙、順三掌,其間單換掌尤為重要,只有練好單換掌,才能體會到八卦掌的勁力。可惜,現在有誰能明 白這句話的道理呢?老先生還說,過去的人學的式子並不多,然而功夫純正,有人僅憑真功,一招兩式在手就從無敵手。他回憶起文革前在公園遇到一位練八卦的老 武師,其人練的是宋派下盤掌,二人較武,龍爭虎鬥,不分勝負。那人架子極低,全是下盤式子,左右盤旋,忽遠忽近,忽前忽後,轉身變掌,來去無蹤,式子低步 子就長,一步近丈,速度極快,真是防不勝防。所幸王先生功力深厚,掌式變化快,才僅僅打個平手。分手時二人相對稱贊,都不禁脫口說:“今天算是見到八卦功 夫了!”每說到此,王先生總是感嘆今天練武求真的人太少了,對世上流行的浮華風氣十分不滿。
  

  我的師父白玉才先生,是王老先生的大弟子、得意門生。當年,二人同在一個單位工作。我師父當時年輕好勝,從小習武,摔跤也練出了名,兩臂提起 二、三百斤行走如飛,但與文魁老人交手,卻進不得身,使不上勁,甚至雙手掰不動老人的一根指頭。從此,他迷上八卦掌,一心要拜老人為師。老人起初沒答應, 只是教了他轉掌的基本功。誰想我師父早起晚睡,每天一兩點鐘就起床,一直練到天明。過了很久,老人聽到傳聞,親自去查看,才知自己新教的徒弟這麼刻苦地練 功,這才心滿意足,遂收為入室弟子。此後多年,師父夜半下班,每天都蹲步行走,從前門走到陶然亭公園,天不亮時,文魁老人就到了,師徒倆人幾年寒暑,一個 嚴格把關,一個認真刻苦,終於使師父得到老人的真傳。直到現在,三十幾年過去了,師父仍然謹遵師囑,每天認真地走圈轉掌。他說,當年練功時,老師總在一旁 默默地注視著,這景像牢牢地刻在腦海裡,總也抹不掉。我師談起練功體會,常說走圈練到好時,會感到自己的身體不存在了,與大自然融化在一起了,那境界真是 妙不可言。常言道,練拳不練功,老來一場空。八卦的走圈正是練氣功,無論健身和技擊,效果和功夫都是從這裡來的。走圈轉掌看來簡單,卻非有明師傳授不可。 正像文魁老人常說的:八卦好學不好練,看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老人還說,不論什麼運動,包括空手道、泰拳等外人的功夫,只要是高手,都是多年苦練不舍才成 功的,若用這種精神去練中國武術,又怎能不成功呢?更何況太極、八卦等都是內外兼修的拳術,在武學上更是遠遠高出一籌啊!

   

  筆者初次見到王文魁師爺是在八二年春,那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個子不高,身板挺直,清瘦的臉龐,兩眼有神。老人雖然文化不高,卻很健談,說古 道今,談鋒銳利而又風趣,邏輯性也很強。我想,這是老人一生習武有成的結果。因為中華武術本是高深的文化,習武也是習文。以後的幾年,曾多次聆聽老人的教 誨,這對我們小輩人來說,都是一些無形的動力。
   

  最後一次見到老人是在八六年,當時老人身體患病,很是虛弱,但一聊起功夫來,就兩眼放光,披衣站起,伸出一只手來讓我試勁。我當時年青,身板又 粗壯,自覺氣力不小,可一搭上手,卻找不到發力點,無論我怎樣改變方向,勁也使不到老人身上,老人手臂絲毫不動,僅僅掌腕之間微微轉側,就走到我的前頭, 弄得我滿頭大汗,被老人一掌打出。求教原因,老人笑道:“功夫到了,沒有奧妙,只是一個‘快’字,八卦掌講究變化,變得恰到好處自然就快了”。那天的情景 至今我還念念不忘。誰想兩個月之後,老人卻逝世在醫院中,享年八十六歲。聽說,在前一天晚上,老人還在病房同一位來客議論武功,試手時曾將對方一掌跌出, 貼在牆上。隨後,老人神情安穩地入睡,不料卻長眠不起。老人的去世是武林界的重大損失。
   

  老人的遺體被子女們安置在河北老家。其後,由其愛徒白玉才牽頭,聯絡各位傳人極其再傳弟子,集資將老人夫婦的墳塋翻建整修,並立碑為念。每年清 明前,後代門生們都去墳前憑吊這位八卦掌老前輩。一九九五年是老人家誕辰九十五周年,北京的武術界人士還舉行了隆重的紀念會,緬懷老人的崇高品德和功績。 老人雖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卻永遠在激勵著後代習武之人。
                   

  (白玉才先生弟子:老張武迷)http://blog.sina.com.cn/u/1226777823QQ:389913245天宇是張師之大弟子,轉載這篇文章希望大家喜歡,對技藝有所幫助!同時也希望結交同門及其它門派的好友.

-----------------------------

資駃來源:http://blog.sina.com.cn/u/12267778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