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侯   

楊少侯先生像

 

陳微明  

陳微明先生像

 

《誌楊少侯先生》 陳微明
        (中華民國19年3月22日 申報 第5張 星期六)
  楊先生少侯,名兆熊,直隸永年縣人。世稱楊無敵露禪之孫,健侯之子也。得祖若父之傳授,又從其世父班侯學,其藝甚精。年十九,與班侯之徒萬春者比手,跌萬春於門扉,扉震壞,由是知名。
  先生性矜傲,喜飲酒,醉則更甚,故多忌之者。先生傳田紹先、尤志學等。
  余從先生之弟澄甫先生學。屢請教先生,先生亦樂與余言,其言均拳中精義,余輒記錄之。
  先生年益高,拳法益堅湊,出手甚短,而意則遠;勢若止,則神欲行。倏喜倏怒,若貓之捕鼠,鶻之搏兔,知與不知,觀者無不歡笑鼓掌,曰:「此老神足氣完,歎觀止矣!」
  去歲,致柔拳社開會,先生來滬演拳,意興甚高,與余談兩日夜,不離拳法,遂別去。
  嗟夫!當茲武術振興之會,正英雄得意之秋,而先生乃以自裁聞!雖其剛烈之性,至老不變,然以一餐之難,竟至計無所之而出於一死!安得不為之扼腕而長嘆也哉?!先生之歿,年已七十云。

------------------------------------
其他關於楊少侯之資料:
一、楊少侯論拳
  楊夢祥(少侯)先生(楊澄甫之長兄,1860一1929)研究太極拳之要訣有三:
  1.盤架子,初學者宜勻,宜緩,宜正,宜展。所謂勻者,劃圈子宜圓,兩圓須成切線,兩圓相交,須通過圓心,蓋求其整齊也;所謂緩者,使所儲之內勁,漸漸達於手指梢,求其血氣舒暢也;所謂正者,全身中正安舒,重心無傾斜之弊,求其姿勢中正優美也;所謂展者,使筋肉骨節自然開展,求其合乎生理上之運動也。
   2.推手:架子盤熟功夫稍進則學推手(或日搭手,又日靠手)。推手者,敵我二人以一手或兩手靠搭,用沾、粘、連、隨四字功夫,劃陰陽兩圈。其法有二:①甲劃圈乙隨之而走,或乙劃圈甲隨之而走。②甲乙兩人各劃半圓圈,合成一整圓圈。然無論一整圓圈或兩半圓圈.均於此圓圈上研究搠捋擠按四字要訣。應注意者,甲乙二人,各有一重心;甲乙兩人靠手時,又於靠手之交叉點自成一重心,此第三重心點由甲乙兩人互相爭奪,得重心者勝,失重心者敗,此一定之理也。
  3.發勁與化勁:推手練習純熟,然後練習發勁與化勁。初學者,可練手上發勁,所謂合掌或日補手。功夫較深者,練習腰勁或足跟之發勁,所謂發於足根、行於手指是也。發勁宜直,化勁宜圓,化之不盡而發之不遠。初學化勁,方向宜斜。上乘功夫,則向自身化之,所謂引進落空是也,或曰“以夫子之道反制夫子”,即借敵人之力以打敵人,借敵人之勁以還制敵人也。然發勁、化勁,必須沾、粘、連、隨、掤、捋、擠、按、采、挒、肘、靠合而運用,否則不克生效也。


二、楊少侯傳(選自陳炎林《太極拳刀劍桿散手合編》)
  楊兆熊,字夢祥,晚字少侯。後人呼為大先生。生於同治元年(1862)。七歲時即習太極拳術。性剛強,亦喜發人。擅用散手,有乃伯遺風,功屬上乘。拳架小而剛,動作快而沉,處處求緊湊。其教人者亦然。因好出手即攻,學者多不能受,故從學甚少。彼對於借勁、冷勁、截勁、凌空勁,確有深功。惜不願多傳,故知之者稀。卒於民國十八年(1929)。有一子,明振聲。

三、楊少侯教拳,連摔兼帶打   吳圖南
  
  楊少侯教拳,連摔帶打。我是吳鑑泉先生的第一個徒弟,後來他又介绍我跟楊少侯先生學拳,這位老师很厲害,連摔帶打,跟他學拳,他一伸手我就來一個後仰,又一下把我撞到牆上去。我們家那時候住的房很大,練功的大廳當中有六扇風門,晚上關門要上木栓,門的兩邊各有一個鐵套環釘在柱子上,上拴時把木栓横插進去。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老師一撒手,我的腰正撞到門柱的鐵套環上,疼痛難忍。老師說:「怎麼啦,没志氣。」我連忙說:「有志氣,有志氣。」可是再來的時候,我要躲著點那柱子上的鐵套環了。那是我家裡的桌椅子是红木的,椅子背打掉了變成個凳子,凳子面砸破了,變成個火爐架子。後來每逢老師來家裡教拳,我祖父叫人先將家具擺設挪開,雲備著摔打。練功時老師怕我偷懶,由厨房抬來四張油桌,油桌桌腿較高,是厨師專為站在那裡切菜用的。把這四張油桌拼起來,叫我鑽到桌子底下去練,如同練太極拳著功裡有個矮式叫七寸靠,就是用自己的肩膀去靠對方小腿上的七寸之處。差不多的老人都知道那時我受的許多罪。總之我認為要把太極拳練好,除了要有真傳外,你必需要有萬夫不擋的勇氣,要有百折不回的毅力,否則必然是功敗垂成。我和楊少侯先生學完四年,他說:「你差不多了,我要走了。那時候的老師具有良好的風骨,雖然他依靠徒弟吃飯,但當他教完之後,就告訴你教完了,他就走了,你再請他,他也不來。只是到過年的時候大家再聚會。

四、節選《太極拳是如何傳到北京的簡說》  馬岳梁
  體育研究社成立後,從此太極拳首次向社會公開招生,但報名者不完全是年輕人,有的是老頭兒。可太極拳原有跳躍、發勁等高難度的複雜動作。面對新的學習對象,有些高難度動作顯然是不適合了。於是,有兩位教師,把原有的跳躍、發勁等複雜動作都取消了,這就是楊澄甫和鑑老(吳鑑泉),他二位將太極拳都改為慢架子,這樣算是太極拳的進步,變成連绵不斷,缓慢柔和,適合大眾健身運動,人人都可以練習。所以,楊式太極拳的定型人是楊澄甫,吳式太極拳的定型人是鑑老。後來就叫楊式太極拳和吳式太極拳。這以後,太極拳就在北京社會上公開流傳開了。一直到現在。
  有一位楊少侯,很固執,堅持不變。他說:「我就是這樣打,我就是這樣教,爱練不練。」他就是固執得很,脾氣也很大,出手就打人。因此,學員中能夠忍耐下來的,只有一位。剩下的還没有看到真正跟楊少侯練的。他的功夫好不好?好!但教學方法令人受不了,「曲高和寡」。

五、選自《楊派太極拳支系繁衍情况概述》 吳文翰
  少侯得技於二伯父班侯,性情亦酷似班侯,年過半百,性情更加乖僻剛烈,不善交際,所教家傳太極拳難度極大,推手又哼哈作聲,搭手即打即放,常使学者雖喜其技卻生敬畏之心,多不敢問津,這可能是少侯之技缺少傳人的主要原因。澄甫恰剛過而立之年,性情卻如其父健侯,温和謙恭,善於通達權變。他在教學中,不像少侯那樣不問對象青红皂白,一味地「我學什麼便教什麼,我怎麼學的便怎麼教」,而是將家傳太極拳的高難動作,或舍去或簡化,進行改造,以適應社會各階層、各年齡段、各種身體狀况的學者。由於方法得當,故人人願意學,樂意學。據我師言,當年楊澄甫在行健會教拳舊址、今北京中山公園和平牌坊處教学時,學者雲集。這是澄甫師記名弟子極多,澄甫拳架廣泛流行的原因所在。


-------------------------------
資料來源:http://gungfu.myweb.hinet.net/baosux4.htm
http://www.ck.tp.edu.tw/~cktjc/people/sao-ho.htm
http://www.btzonebt.com/airways/archiver/tid-203339.html
http://209.85.175.104/search?q=cache:TQvMG9MuJKQJ:www.taiji.name/Article/taijihistory/200612/Article_20061227184656_28.html+%E6%A5%8A%E5%B0%91%E4%BE%AF&hl=zh-TW&gl=tw&strip=1
http://www.taichibbs.com/index.php/7153/viewspace-3886.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nlypower 的頭像
    onlypower

    快活閑醉

    onlypow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