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在南京國際武術邀請賽表演會上,我表演了一段武當劍,引起很多同道和愛好者的興趣,他們詢問我學練武當劍的經歷和體會,不由得引起我的許多回憶。
承前啟後 蜚聲武壇
1930年,武術名家李景林到濟南創辦了「山東省國術館」,函聘我父親由上海到山東擔任教務主任。當時我18歲,在館中任練習員。向李景林先生學練武當劍。
李景林先生是河北棗強縣人,自幼嗜好武術,畢業於保定軍官學校,後曾任奉軍第一師師長,河北省軍務督辦。1925年以後,李景林受張作霖猜疑被通電下野,嗣後全力從事武術活動。李景林自稱其武當劍學於皖北異人陳世鈞。其實這是虛構,因其人無處可考。實際上李景林的武當劍受教於遼寧省北鎮宋唯一。1922年李景林在錦州一帶駐防時,其部下丁齊銳結識了武術家宋唯一。宋精八卦掌及劍術,並著有《武當劍術》三冊。李迎請宋至師部,後又請至天津,待若上賓,請教拳法,劍法。同學的人還有李景林的部下蔣馨山、郭歧鳳,丁齊銳、張憲等人。當時宋唯一的劍法以單練,散練為主,李景林學練後,朝夕揣摩研究,在繼承單練的基礎上,創編了對練,以高超的劍法享譽武壇。
全面鍛煉 打好基礎
山東省國術館武當劍的教學以李景林先生講解示范為主,輔導教師是林志遠。教學中講究先練內勇,次練外功,後練劍法。 內勇是指精神素質而言,包括武德修養,意志鍛煉,性格及品質陶冶等等。外功指力量、速度,柔韌,耐力等身體素質的鍛煉。嚴格基本功,並輔以其它拳術。總之,當時學練武當劍強調從精神上,體質上全面鍛煉,打好基礎。 武當劍以宋唯一原著之擊,刺,格,洗為劍法「四母」,後經李景林根據對練套子提煉出了抽,帶,提,格,擊,刺,點,崩,攪,壓,劈,截,洗等「十三種劍法」進行操練。教學中,李景林要求學員運用劍法如「使筷夾豆」一樣准確無誤。每一招式先求舒展正確,再求緊湊熟練。反復練習,一絲不苟,直至得心應手,身劍合一,勁力起於腰腿,貫於劍鋒,才算合格。例如在練習對劍中的第一趟原地「翻格帶腰」的動作時,要求攻者弓步盡量邁開向前反格,直逼對方而後帶腰,防者須折腿虛坐,含胸轉腰、翻腕提肘,由化轉為進攻。兩人一來一往,不即不離,攻守相兼,兩把劍由慢而快,粘連一體,輕盈相隨,不准發出磕碰之聲。從而體現出武當劍「彼微動,我速動,動則變,變則著』,「不迎不架,避青入紅」的特點,為進一步練第三趟和「活步對劍」之反格帶腰打下基礎。
手眼身步 四要貫通
武當劍法,把手法,步法,身法,眼法的訓練稱為練習「四要』。只有做到「四要」貫通,與劍法相合,才能稱得上劍術入門。手法指上肢運用。其中肩為根節,它是連接身與 劍的通道,傳達勁力的關口。變轉時肩要松順自如,肘是上肢中節,要求變換迅速,帶動腕指。腕指為梢節,握劍時切忌死抓硬握,以保證劍在掌中的靈活運用。劍法不同,握劍時掌指的用力部位也要不斷變化,這種握劍方法稱為「活把」。即拇指,中指。無名指握劍,食指和小指松活。平時要經常操劍在手,圈,崩,點,刺不斷練習,提高掌,指對劍的感覺控 制能力,更主要的是使臂力和手腕力量透達於劍鋒,而有彈力。左手劍訣也要注意配合劍法運用得當,上下左右前後呼應,或分撐平衡,或順勢助力,或穿插揮舞。總之劍法不停,劍訣不止。
步法是劍術的基礎。武當劍的特點以走化旋轉,輕快善變著稱,在古劍譜中曾有:先練手法。步法,直到在山路上疾馳,,能以竹枝擊中猿猴時才授以劍法真諦的記載。武當劍步法要求「一輕,二穩,三快」,「動如輕風,穩如山岳」。練習時足心要空,腳趾要抓地,膝,踝要富有彈性,腰,膝,腹,背同時發力。除根據古譜練習八卦步法外,可以經常采用樁步,行步,左右圈步,盤旋等方法,加強步法基本功訓練。
身法是練好劍術的關鍵。武當劍要求「身與劍合,劍與神合,於無劍處,處處皆劍」。身法要「隨著劍法屈伸吞吐,進退盤旋,轉折擰抱,不斷變化,而又總不失頂頭正脊,含胸拔背,松腰沉氣,縮胯斂臀」等基本要領。發力時,腰背要有「頃刻而瀉的抖擻彈力」。李景林在示范教學中,常要求學員做圈劍法,抖劍法和崩劍等練習。不僅原地做,還要結合步法,身法,騰空跳躍操練。要求學練者「身如游龍,劍如(蛇)吐信,手,眼,身,步,劍熔為一體」。例如騰空擊劍,他要求通過腰的旋繞帶動劍的雲攪,劍的雲攪又促進腰的蓄力,使身體好似一架壓緊了的彈簧,突然身劍展放,晴空而起,凌空一擊,腰背之力透達劍尖,表現出古劍譜所講的「一擊之間恍若輕風不見劍」的妙技勝境。
武當劍的眼法要求「一瞬即明,敏銳異常」。武當劍要求的「內有養精蓄銳,凝神斂氣之功」,要通過眼神得到體現。不僅明處要保持「全神貫注,鎮靜從容,伺機而發的氣慨,在暗中也要做到凝神息慮,察覺對手,以便達到蹈虛乘隙」的要求。通過不斷操練體會,我認為眼明,手快,身靈、步活,是指導武當劍練習的「外四要」,神領,意堅,氣沉,勁整則是指導練習的「內四要」。
劍不離手 藝無止境
李景林先生於1931年12月在濟南病逝。李先生晚年對此劍又略有改進。後來我在父親嚴格指導下繼續研究。特別是後來通過與郭岐鳳多次合作表演「武當活步對劍」,互相促進,獲益匪淺。其間郭岐鳳,林志遠和我對武當劍中的「順人之勢,因敵變化,避實就虛,剛柔相濟」的劍理,對「太極腰,八卦步」在劍法特點中的體現,以及對套路中某些動作的改進,通過互相切磋,交換看法,使我又有了新的體會。
建國以來,我先後在北京,天津,上海,哈爾濱等地與武術行家同台表演幾十次。學研劍術,至今未輟,屈指五十余年。我雖年近古稀,應是「人間重晚晴」之時,我願竭盡棉力,為我國武術事業的蓬勃發展,貢獻餘生。
---------------------
資料來源:http://www.kungfuboard.com/forums/showthread.php?t=17524
- Sep 02 Mon 2013 12:29
〈學練武當劍五十年〉李天驥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